抗戰劇中有哪些常見的歷史錯誤?

無雙雜貨鋪


我認為最大的錯誤就是:過分強調了中國武術在抗日戰爭當中的作用!

小時候看抗日題材影視劇作品的時候,也包含清朝末年反映對外抗敵的一些作品,這些作品總強調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軍隊只是武器質量不行,個人單兵素質和拼殺能力完全強過對手,所以在各種影視劇作品中經常出現這樣一個景象,雙方在進行熱兵器火力對射的時候,中國軍隊受到巨大損失,但仍然頑強向日本軍隊發起進攻,直到中國軍隊衝入日軍的陣地,才終於開始依靠精湛的中國功夫佔到了上風,在冷兵器拼刺之下各種完爆日軍,最後依靠中國功夫,把日本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其中幾個著名的代表作:陳寶國主演的神鞭,劇中義和團對抗八國聯軍,還沒接近八國聯軍的時候是對手的天下,等義和團衝入八國聯軍的軍陣內,馬上又成了中國功夫的天下;還有平原游擊隊、回民支隊等等,與日本軍隊的拼刺刀就沒見中國軍隊死過人。

可事實上真的這麼誇張?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如果中國軍隊能與日本軍隊進行一場完全不依靠熱兵器的冷兵器拼殺,那中國和日軍的傷亡比也許會變得更大,因為我們對手的拼刺技術遠遠的強過我們,這個事實在八路軍參加的第一場抗日戰鬥中就有過體驗,就是著名的平型關大捷。



這一戰是抗日戰爭以來所取得的第一場勝利,但也給中國軍隊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在這一仗中八路軍才體驗到日本軍隊的三項技能:精湛的槍法、不怕死的意志力、駭人的拼殺技術!由於在前期的革命戰爭時代,我軍在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期間由於缺乏槍械武器,因此部隊經常裝備大量的大刀梭鏢等冷兵器,這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軍一直自信自己的拼殺能力遠強於國內任何軍隊,但知道在這一戰中與日本軍隊交手,才意識到自己碰上了真正的行家,以長征紅軍老兵組成的115師面對日本只能算二流戰鬥力的運輸部隊,在冷兵器拼殺面前竟然完全佔不到便宜,一個日本兵就可以持刺刀對抗三四名八路軍老兵,三個日本兵背靠背就可以對抗十幾名八路軍的四面圍攻,這才是日本軍隊真正的拼刺技術,遠不是抗日神劇當中幾個游擊隊員就可以把幾百個日本兵耍的團團轉!



事實上日本軍隊相當重視刺殺訓練,這已經成了部隊訓練科目當中的重要一環,尤其在抗日戰爭期間,兇殘的日軍甚至通過刺殺無辜老百姓來訓練士兵的刺殺技術,以殺活人代練來提高自己的技術和膽量,日軍精湛的個人技能,又豈能依靠抗日神劇而進行顛覆?

在1986年拍攝的另一部著名電影血戰臺兒莊中,中國的抗日作品才第一次真實反應出日本軍隊的拼殺能力,劇中一個很經典的情節,就是日軍衝入臺兒莊在一個院子裡,與中國軍隊展開冷兵器拼刺,一個日本兵單槍匹馬連續刺死3箇中國軍人,相信很多人當年在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都會產生質疑,怎麼拼來拼去死的都是中國軍人,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日本軍人的拼刺技術,在當年真實的臺兒莊戰役中,就曾出現過三個日本兵聯手拼殺十幾個中國兵,一通拼殺下來,三個鬼子殺死了大部分中國兵毫髮無損全身而退,這樣的例子並不是個案!而是在抗日戰爭前期經常發生的事,想依靠冷兵器幹掉一個日本軍人,恐怕需要有更多的中國軍人用自己的生命來填充,只可惜反應真實的影視作品卻只有這一部。

還是希望我們的抗日神劇不要變得太神,14年的抗戰勝利是用數百萬中國軍隊的鮮血所鑄就,而不是依靠著吹牛和胡扯而結束!


遼寧資深球迷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最常見的歷史錯誤,就是認為鬼子很容易打。

實際上,恰恰相反。

日軍是非常難對付的部隊。

就抗戰期間來說,日軍的裝備比國軍優秀十倍甚至百倍,訓練也更為嚴格和科學,後勤補給好過十倍,戰鬥意志也非常頑強。

不要說國軍,其實就是美軍這麼強大,打垮日軍也花費了長達4年的時間。哪怕德軍已經垮臺,日軍還有堅持了4個多月,最後吃了原子彈才投降的。


從電影《平原游擊隊》看日軍強出一截的戰鬥力

作為一個寫了12年抗戰歷史的人,薩沙深知日軍戰鬥力。今天也不想多說,就拿電影《平原游擊隊》電影為例,聽薩沙說一說吧。

對於日軍戰鬥力如何,大家看看老電影就一目瞭然。

著名的《地道戰》《平原游擊隊》《地雷戰》之內,多拍於五六十年代,裡面的日軍均不是笨蛋。我們今天就拿電影《平原游擊隊》為例。


百來個鬼子控制一個縣

李向陽帶著自己的游擊隊,還有縣大隊區中隊這類武裝配合,才能和駐紮在縣城的松井部隊周旋。

我們看看鬼子頭頭松井。

明眼的觀眾都看得出,松井是什麼人。

他只是一箇中隊長而已。

什麼是中隊長?就是八路軍的連長,一箇中隊不過一百多人。

根據電影中,日軍幾次集結行動來看,日軍這個中隊似乎還不滿一百人。松井直接指揮的部隊,始終只有2個小隊七八十人,另外的部隊可能需要駐紮在縣城其他據點,不能移動。

而李向陽的游擊隊加上區中隊縣大隊,少說也有五六百人,對抗的不過是日軍百把人而已。

當年冀中一個縣城有多少老百姓?至少有上萬人,大縣城都有幾萬人。區區一百多日軍,就能夠控制這麼大的縣城。

數字似乎不太好看,真的就是那時候的歷史。

有人問,為什麼電影不誇大一些?這是因為《平原游擊隊》電影拍攝在1955年。當時觀眾絕大部分都是過來人,知道真實歷史,知道日軍的厲害,甚至很多人經歷過五一大掃蕩。

電影亂誇張,老百姓一眼就會嗤之以鼻。

有意思的是,《平原游擊隊》曾經翻拍過,時間是文革時期的1974年。

那個時候的松井就升官了,成為了大隊長(團長)。

第一個站起來的松井


《平原游擊隊》和其他的電影也不同,他塑造了松井中隊長的形象。

松井可以說,是鬼子的縮影。此人狠毒、兇惡,但頗有頭腦、作戰勇敢頑強、武士道精神十足。

大家注意幾個片段。

在一次戰鬥中,面對游擊隊的射擊時,日軍官兵全部臥倒。然而,指揮官松井是第一個站起來的,還揮舞軍刀高喊:前進!

誰都知道,這時候子彈橫飛,誰先站起來就極有可能中彈送命。

松井卻敢筆直的站起來指揮(注意筆直兩個字)。

這不是電影誇大,真實的日軍基層軍官就是如此。

日軍基層軍官,如小隊長之流的傷亡率,是普通士兵的好幾倍。

為什麼?作為日軍的軍官,必須衝鋒在前,撤退在後。無論怎麼危險,小隊長也要比士兵勇敢,不然就沒有資格帶隊。

老兵藤原彰多年後回憶:作為見習小隊長進入冀中時,他的中隊長就派了一個士兵特別盯著他。為什麼?就怕他沒有經驗,一打仗就當先衝鋒過去被打死打傷。

日軍很需要基層軍官,不願意讓他剛剛來就傷亡了。

雖有一個士兵盯著他,第一次作戰還是沒攔得住,揮舞軍刀的藤原彰仍然衝鋒在最前面。他的對手,就是八路軍。

日軍誓死不降


整部電影中,俘虜了一些偽軍,日軍官兵從沒有投降的。

被優勢八路軍團團包圍的時候,松井也沒有考慮投降,反而一刀劈死了準備逃跑或者投降的中國翻譯官(劈的好,劈死丫的)。

李向陽破門殺進來的時候,松井是拿著刀準備切腹自殺的。

明明自己手上只有刀,那邊是八路軍幾十人,松井也不願意投降。松井做自殺性攻擊,被李向陽打死。

這個場景並不是電影的誇大。

在整個抗戰甚至二戰中,被俘日軍是非常少的,絕對是列強中最少。

駐印軍在緬北殲滅日軍精銳18師團2萬多人,俘虜的日軍才幾百人,基本都是傷員。至於軍官更是幾乎沒有,俘虜最高軍銜的僅僅是一個通訊兵大尉。

日軍死守每一個陣地,守不住了就撤退,撤不了就拼死戰鬥或者自殺。

百團大戰中,日軍也是如此,甚至讓八路軍很欽佩。

日軍戰史記載,八路軍曾經在牆上寫下:這裡日軍守備隊作戰很頑強!的留言。

松井很狡猾

《平原游擊隊》幾乎是在鬥智,而不是鬥力。電影中,松井卻很不好對付。

李向陽剛剛開到縣城附近,松井就準確判斷他的落腳點是存有軍糧的李莊。松井當晚就迅速發動進攻,沒有被李向陽的虛張聲勢迷惑。

松井包圍李莊後,李向陽圍魏救趙,打掉了附近一個偽軍炮樓。

正常來說,松井應該會去救援。他卻非常狡猾,根本不理會。

無奈之下,李向陽又去將縣城的軍火列車炸掉,這才調走了松井。

沒想到,松井迅速殺了個回馬槍,再次突襲李莊屠殺老百姓。

如果不是李向陽不顧一切,出動數百主力攻打縣城,李莊老百姓差點被屠殺殆盡,更別說保不住公糧。

就是這樣,包括孩子小寶子和老人老秦爺在內的很多群眾,仍然被松井殘殺。

可見,松井是非常狡猾的,還頗有軍事素養,不容易對付。

事實也是如此。很多八路軍老戰士都認為,鬼子的兇殘是其次的,主要是狡詐。這也就是:鬼子不鬼,還叫鬼子嗎?

新四軍的將軍們認為,鬼子學習能力非常強。初期鬼子對於新四軍的游擊戰打法很不適應,連連吃虧。不過,日軍很快就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改變作戰模式,新四軍如夜戰和小部隊長距離奔襲一些法寶就逐步失效了。在抗戰後期,鬼子大體適應了游擊戰。

最後


同等數量下,八路軍戰士究竟能不能打過鬼子。

即便拋去武器裝備不談,薩沙認為是不能。

在抗戰前期中期,只要能來中國的日軍,全部受過嚴格軍事訓練。

別的不談,日軍條例規定,新兵入伍後,步兵每月步槍射擊子彈不得低於150發,每年每人射擊不得低於1800發。

這樣一來,日軍結束1年的軍訓時,三分之一人可以成為優等射手,其中頗有些夜間100米外打香菸頭的特級高手。

而八路軍實戰射擊訓練,是多少發子彈?

薩沙告訴你,不到20發。

就算是后羿轉世,也絕對不可能實彈射擊20發,就成為厲害的射手。

即便你曾經是奧運會金牌射手,想要保持射擊技術也必須經常不間斷射擊練習。如果一段時間不練,水平立即下降。

單單就射擊一點,八路軍就和日軍存在差距,這也是客觀的差距。

八路軍最強調的射擊尚且如此,其他的也就可想而知。

就算是平型關戰鬥中,我們和日軍輜重兵拼刺,也是幾個圍著拼一個。

此戰,我軍以絕對優勢兵力殲滅日軍800多人,自己傷亡也絕對不亞於敵人。要知道,參戰的日軍大部分是輜重兵、汽車兵、文職等非戰鬥人員(很多壓根沒有槍)。我軍則是精銳部隊,骨幹全部是走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老紅軍,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個個可以當班長排長的。這才勉強打個平手,如果遇到的是日軍野戰部隊,又會如何?

既然說歷史,就要尊重歷史,要寫出客觀歷史。


薩沙


太多了,大家也基本都說了。

我想說的只是,以後拍戰爭片,無論是導演,道具和演員,一定要嚴謹一點,拍攝和參加演繹之前,可以先看看《平原流擊隊》李向陽的雙槍一支是銼了準星的,為的是拔槍方便,一支是用鐵鉤掛在皮帶上的,為的是取槍方便,當時的游擊隊員的確是那樣裝備的。

看看《高山下的花環》,看看裡面的道具化妝師是怎麼工作的,不是服裝整潔臉用鍋灰抹黑就代表了一場大戰,就說明了指戰員經歷了戰火的硝煙,衣服整潔臉赤黑那不過是代表了進化了的黑猩猩。

看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該劇其他就不說了,只看看導演選演員是怎麼選的,選演員要與劇中角色對路,看看裡面的兩位女演員,小醉是失去了軍人哥哥的一個土娼,但她就是小醉,根本不失純潔,上官戒慈潑辣而端莊,一看就知書達理。。。

不要老是弄點日本女軍官國軍女特務,濃妝豔抹,好象一部劇沒有騷首弄姿的女人就拍不下去一樣。


寒聯


抗戰劇中的歷史錯誤如下:

一、道具的穿幫。抗戰劇中經常穿幫的槍是英國的斯登式衝鋒槍、美國的M3衝鋒槍。這兩種衝鋒槍雖然誕生於抗戰期間,但是二戰期間並沒有援助給中國,抗戰時期的中國軍民是不可能使用的。

另外一個就是和捷克式輕機槍的孿生兄弟—英國的“布倫”輕機槍。布倫是bren的英譯,又稱為“勃然”,口徑為7.7毫米,採用弧形彈匣,彈容量30發,其結構和捷克式輕機槍一樣。該機槍1935年作為英國的制式裝備,但是1938年才批量生產。現在影視劇中的“捷克式輕機槍”它的彈匣插的是56式衝鋒槍的,真正的捷克式輕機槍它的彈匣是直的,彈容量20發。1941年美國援助了1.8萬挺勃然輕機槍給蔣介石的中央軍,由於其口徑是7.7的,不利於中國的後勤保障,美國就委託加拿大改造。因此,只有解放戰爭時期,國內才能使用該機槍。



二、累人的臺詞和劇情。抗日神劇倍受詬病,累人的臺詞,誇張的劇情。如“你是神鵰俠侶的後代”,“每人攜帶150公斤炸藥”,等等。還出現了褲襠塞雷、手撕鬼子、玉米炸彈、手榴彈炸飛機、包子雷等嚴重現實的神劇。


三、嚴重低估日軍的戰鬥力。抗戰劇中日軍都非常傻,戰鬥力非常之低。事實上,日軍的戰鬥素養很高。士兵幾乎人人都是小學文化水平,訓練非常充足,其軍官更是經過了十幾年軍校培養出來的職業軍官,很難打死日軍中佐以上的軍官,少將以上的軍官就更難了。日軍的智商和戰鬥力要是如此之低下,中國人民也不著進行14年的浴血抗戰了。

四、日本人說普通話。日軍中只有很少的人會說中國話,這類人被稱為“中國通”。大多數的軍官和士兵是不會說中國話的,現在的影視劇中只要是鬼子說一水的普通話。

五、日軍中出現了女鬼子。現在的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就是濃妝豔抹的女鬼子,實際上二戰時期日本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國家,婦女的地位較低,日軍中根本沒有女軍人。


歷史軍魂


🌹無知出笑話,裝懂讓人哭!歷史可能有不同認識,但史料必須真實!前些年抗日電視“濫劇”中,違背歷史、糟蹋時代、褒瀆英烈之事,時有出現,佔據屏幕。可惜的是:有些“史混”子大放蹶詞,叫好不絕。實乃中華民族的悲哀!

😇“毛主席領導的紅軍在東北堅持了八年抗戰。”笑話①:毛主席領導的紅軍,陝北會師後,於1937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且一直在華北地區抗戰,根本沒有到東北。答話②:東北抗聯的活動,從1931年就開始了。這時的毛主席還在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領導軍民反“圍剿”。笑話③:東北抗聯堅持了14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早己更正為14年。

😬八路軍將領ⅩⅩⅩ指揮了“黃橋戰役”。“黃橋”位於長江下游北岸,是新四軍作戰地區(八路軍從未到過此處),那是當年新四軍將領陳毅指揮的與國民黨頑固派的戰役。

😍毛主席和共產黨派出“遠征軍赴緬甸作戰”。史實是:蔣介石和國民黨派出“國民遠征軍”赴緬參加對日作戰。

😂劉胡蘭被日本鬼子“刀劈了”。劉胡蘭犧牲於抗戰後2年的解放戰爭時期,是閻錫山部下用鍘刀鍘死的。

🤓為了抗日,毛主席率領紅軍進行了二年的“長征戰役”,到達“聖地延安”,開始全國抗戰。笑話①:紅軍長征是大撤退、大轉移,開始時沒有目標;笑話②:長征根本不是“戰役”;笑話③:毛澤東的紅軍(中央紅軍)長征只一年就率先到達陝北;笑話④:當時的延安→只是陝北紅軍所在地之一。全面抗戰開始後,延安是黨中央及中央軍委所在地,後來人們才稱延安是“革命聖地”。

🤗抗戰片中,八路軍戰士用“卡賓自動步槍”擊落日本飛機。“卡賓槍”是抗戰勝利後,由美國人發明並製造的,1947年初才賣給國民黨。這純屬“狗戴籠頭→胡扯”!

😎糟蹋歷史→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歪曲史實→一定會被史實所拋棄!


笑看東籬


說實在的,我對滿屏的抗日神劇很不感冒,為博人眼球,實在太浮誇了。

有的電視劇過分醜化日本軍隊,參加過抗戰約老兵表示,日軍其實有很強的戰鬥力,武器裝備又比我們先進很多,當時中國軍隊的裝備很差,而且很多人只是經過簡單訓練就直接上戰場了。所以從軟硬件上來講,我們當時和日軍是不對等的。

日軍憑藉二百萬侵華軍就佔領了中國大半領土,八年抗戰過程中,我國軍民傷亡一千五百多萬人,而日軍傷亡一百五十萬人,可以看出戰爭的殘酷程度和中國人民抗戰的艱辛,我們的先輩,是靠熱血與堅持,付出了許多條生命才能獲得勝利的。

滿屏的神劇,將這個過程弄得嚴重失真,手撕鬼子、箭射鬼子,彷彿那時的勇士身懷絕技,一個能打倒一片,這起不到激勵觀眾的作用,反而讓人覺得在扯淡,這讓沒經歷過殘酷戰事的人,以為打仗好玩。

某些抗日神劇不僅情節失真,道具也與史實不符。巖田宇伯就在他的《中國抗日神劇讀本》一書中吐槽:有的“日本人”把衣襟壓反,愣把和服穿成“壽衣”;有的日本軍官竟然梳著明治維新以前的髮髻;時代設置明明是1937年,“紅外線激光檢查入侵者”“藍光認證活體”等高科技輪番上陣……

大家還可以發現,神劇中經常出現美豔日本女軍官,這也與事實有較大出入,日軍部隊裡,除個別女間諜外,基本上沒什麼“女軍官”。

所以,一些單純想博收視率的群體,給抗日劇抹上了失真色彩,這讓人無語,更令人憂慮的是,這會給觀眾灌輸一種錯誤的認識,覺得戰爭是個遊戲。


錢多多讀文史


抗日神劇這樣拍確實不符合實際,應該尊重歷史,正視歷史!這些劇作品裡經常看到日本鬼子傻傻的,有的不堪一擊,有的還讓小孩騙。真實的歷史讓人悲憤。抗日戰爭時期我們中國積貧積弱,我們的戰士缺衣少穿,武器裝備更是少的可憐,不要說八路軍了,就是正規的國民黨軍也不是人人都有搶。說起來讓人心痛!為什麼日本鬼子幾個人有時就可以佔領一座縣城,一是他們訓練有素,武器裝備精良,再者日本形成了立體作戰,天空有飛機,地上有坦克。而我們士兵好多沒有搶只能用大刀、農具和全副武裝的日本兵死拼。當時我們的軍工生產怎麼能同日本軍工比呀!造不了大炮更造不了飛機,更別說軍艦了!所以到什麼時候都是落後就要捱打!我們應該居安思危。世界還是哪個世界,弱肉強食,中國已不再是哪個中國了!已不再是任人欺凌的東亞病夫了!


不忘初心6033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拋開抗日神劇不談,就說正常多數的抗戰劇中我認為常見的歷史錯誤有兩處。第一,對日本侵略者戰鬥力的削弱,給人的感覺就是日本侵略者也很菜雞的樣子。第二,那就是對於國民黨軍隊的避重就輕,很少有抗戰作品能客觀的體現出國軍對於抗日戰爭時期所做出的貢獻。個人認為目前就我所接觸過的抗戰題材類型的片子而言,真正比較客觀評價國軍的影視題材作品就是李幼斌版本的《亮劍》。在塑造了李雲龍這麼一個堅定的抗戰者後,突然也突出了國軍和他棋逢敵手的楚雲飛。這對於國軍來說是比較客觀的。沒有一味的貶低對方。下面我們一一分析一下。



第一,對於日本侵略者的戰鬥力的削弱。

事實上在當年抗日戰爭中,日本侵略者不管是士兵的單兵作戰水平還是整體作戰水平。再或者是武器裝備等等。都要遠遠超越當時的中國。 先說武器裝備,實際上日本當年的武器裝備雖然說不上是世界頂尖水平,但也是屬於世界主流的水平。而且小到單兵作戰武器,大到飛機坦克重炮等等應有盡有。而當時的中國呢?整個國家沒有絲毫的工業基礎,也就是說當時整個國家的武器裝備包括彈藥全靠對外採購,有的部隊甚至連子彈都沒有幾發。兩相對比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



其次,很多影視作品中給人的感覺就是小日本很菜雞,也並沒有多麼厲害。甚至游擊隊都可以輕易的消滅對方。但實際上日本軍隊的戰鬥力極強。二戰時期日本士兵都單兵作戰能力可以排在世界前列。就比如我們經常從電視可以看到抗戰的時候雙方短兵相接拼刺刀。在影視作品中我們次次都能獲勝。但實際上二戰時期日本的拼刺刀技術可是十分的強勁。我們每次和日本侵略者拼刺刀都損失慘重,甚至不敵對方。


原因很簡單,日本軍隊的士兵從徵召入伍到新兵訓練都有著嚴格的模式和流程。而且他們的訓練也是超乎想象的殘酷。而當時的我們,士兵多數都是從農民直接轉換成士兵。根本沒有機會或者時間去接受訓練培訓。只能通過一次次殘酷的戰爭都磨練自己的軍事技能。但這樣的話肯定會造成極大的傷亡。有研究表明,二戰時期一個日本士兵的綜合作戰能力可以抵得上二十個左右的中國士兵。可也不難解釋歷史上為什麼會出現當年日本侵略者幾十個人就敢追著一個團跑。


第二,對於國軍的有意淡化

實際上抗日戰爭的主力還是國軍。而且當時蔣介石打著也比較艱難。我們公正客觀的說,民國時期雖然表明上看是國家統一了。但是中央能控制多少區域?十分的有限。各地還是屬於軍閥割據的局面。廣西,雲南,四川,貴州,東北,廣東,山西等等地方實際上都是聽調不聽宣。各地軍閥依舊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當時的中央政府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抵抗日本侵略者。再加上蔣介石這個人比較迷信武力。總想著攘外必先安內。這就更導致內部矛盾激化。但不管怎麼說,當時的中央政府也就是國軍對抗日戰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蔣介石也是當年抗戰的核心人物。這些再很多抗戰作品中都沒有體現出來。


還有東北的丟失,很多人認為這是當時蔣介石不抵抗政策導致的結果。但實際上張學良本人晚年也親口承認過。當年東北對丟失全是他的原因。因為張學良當時搞不清日本侵略者的意圖到底是什麼?是想全面戰爭還是製造矛盾。所以張學良當時給軍隊下達了一道不允許抵抗的命令。一失足成千古恨。而且張學良還表示,當時的國民政府根本沒有權利命令他,所以也就更談不上是蔣介石下令不允許他抵抗。這在抗戰作品中也都沒有體現出來。

但總的來說近幾年抗戰題材作品也在慢慢的推陳出新,並沒有在一味都低估別人無限誇大自身。個人認為姜文導演的《鬼子來了》是一部最能體現真實日本侵華時期當時的社會底層人士對於戰爭的看法。從懵懂無知到最後用血喚起了民族意志的覺醒。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


小小小百科全書


關於“同等數量下,八路軍戰士究竟能不能打過鬼子。”問題,上面說的鬼子訓練、實彈射擊有標準,軍事素質遠高於八路軍,結論是八路軍佔下風。但還有個戰爭階段問題,經過前期中期戰爭後,包括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鬼子戰線拉長,對手增加,裝備先進程度超過鬼子,他的人員傷亡程度劇增,後期已經兵力枯竭,娃娃兵、老頭兵大量補充進去,這時的鬼子技戰術已經相當差勁了,據八路老戰士說,此時的鬼子戰鬥力已經落在八路軍後面了,戰場上小鬼子看到八路軍猛烈劈殺挑刺的血腥場面,嚇得直哆嗦,真正厲害的是戰爭前期的老鬼子,那時基本上我們三個對付他一個,還不一定能佔便宜。


享受天倫之樂也


第一,抗戰劇中非常喜歡突出個人英雄主義, 比如武功高強的人靠搏鬥擊殺日軍,但實際上武功再高一槍放倒是不變的真理。

第二,為了讓電視劇精彩,經常讓中國軍隊主動找日軍拼刺刀,實際上日軍拼刺刀很厲害,中國軍隊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主動拼刺刀的。

第三,突出中國軍隊的戰術先進性,實際上日軍基層軍官的素質往往很高,連中國軍隊的軍官都承認,日軍會犯戰略錯誤,但很少犯戰術性錯誤,畢竟日軍軍官是受過專業軍事教育的。

第四,經常把國軍演的不愁吃,不愁穿,不缺彈藥。抗戰期間國軍的條件確實比共產黨游擊隊好,但也不是什麼都有,有的國民黨軍條件也很差,穿草鞋,背大刀,拿著漢陽造,子彈不夠用,軍裝五花八門的情況多的是。設想一下,整個國家都窮,國民黨軍能好到哪裡去。

第五,把人民群眾演的太善良,事實上並非如此,至少不是全部如此,當漢奸,獨善其身的群眾多的是。

至於手撕鬼子,褲襠裡扔炸彈,手榴彈炸飛機等情節就更加離譜,為了博人眼球就胡編亂造。所以,抗戰劇中有許多不尊重歷史的情節,細說起來簡直讓人無力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