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泉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大觀通寶1


世界浩瀚,個人渺小,總有一生無緣抵達甚至無從知曉的遠方。 去了,瞭解了,便是一種特殊的機緣。

關於泉州,我自認為有所瞭解。但在飛往晉江機場的航班上,我所能準確憶起的居然是郁達夫先生的那首《詠泉州》:

野分牛女領泉州,紫帽藍溪景最幽。

南渡衣冠留晉俗,四門詞賦壯唐猷。

裡中志記曾明仲,橋上人歌蔡狀頭。

讀罷溫陵稽古史,滿懷羈思涕橫流。

郁達夫先生是浙江人氏,一生和泉州的淵源似乎亦不深刻,但這首詩歌飽含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情。據考證,1937年年初,時任福建省政府參議的郁達夫曾因公幹在泉州短暫逗留過兩天。1940年7月,客居新加坡的郁達夫讀到泉州學者陳祖澤的《溫陵探古錄》後,憶起四年前的泉州行而詩性勃發,遂寫出該詩並書成條幅贈予陳祖澤。

郁達夫先生命途多舛,隨性隨意,境遇長期不佳,平生才情未得充分施展,但我覺得已足夠躋身民國一流作家,文學成就至少高過“茅巴老曹”吧?飛機上,我甚至低仿了鬱先生另一首詩:

樽前從不愛惜身,癲狂亦知假非真。

酒醉生怕騎劣馬,多情曾因犯小人。

炮捻漫天誰作孽,荊棘遍地心生塵。

浪子慟哭悲家國,說秦義士遜三分。

說是致敬鬱先生,鬱先生有知未必會接受。

順著鬱先生這首八十年前的舊作,把話題再說回泉州。其實,不僅僅是詩人型的才子郁達夫如此,即便尋常人等,對於所喜愛的城市,每每想起,心底常常湧上莫名的留戀和別樣的溫暖。泉州也許就有如此魅力,總是讓曾經駐足於此的人們刻骨銘心。

泉州山水形勝。綿亙的戴雲山從她身邊崛起,蜿蜒的晉江在她懷抱中流淌,百度百科這樣介紹泉州: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宋元時期即以世界級港口城市聞名於西方世界,是福建省的經濟中心,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列全省第一。地處中國東海沿海,與臺灣隔海相望,是我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同時,泉州也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現代泉州市區分為古城區與新城區,古城區保留大批的融合閩南、伊斯蘭、歐式風格的古建築,古城區呈現滿城紅磚特質,各種保留完好的古代藝術經常出現在街頭巷尾,古代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

歷史是城市的精神命脈,文化是城市的魅力之源。城市歷史有多長,其精神命脈就有多厚重,文化則決定著城市的品位與未來。上溯歷史,我們會輕易地發現泉州已經很老很老,但她現實的容顏又是如此年輕、如此活力、如此時尚,滄桑與風韻同在,底蘊與活力共生,以自己的方式歌唱著自己在新時代的青春暢想。

泉州又稱鯉城、刺桐城、溫陵,她的這三個別稱恰是她的三張名片,概括著這座城市的地理與人文。

所謂鯉城,是指古泉州城的地理形制而言。泉州古城的西北、東北、東南較高,中心城區東西寬、南北短,所以從清源山上鳥瞰城區,其形肖似鯉魚,故稱“鯉城”。

所謂刺桐城,主要是因為這座城市遍植刺桐而得名。刺桐是豆科刺桐屬落葉性喬木,原產印度、馬來西亞等地,唐宋以來,福建不少地方就開始引種刺桐,種得最多的則是泉州。刺桐樹皮呈灰色,外有皮刺,樹幹高大,枝葉繁茂,夏初開花,殷紅似火。因其形態美麗、富有南國情趣,不少城市都將她作為市花,比如日本的宮古島市、沖繩縣,比如中國的泉州。與同樣有“刺桐城”之別稱的臺南市相比,泉州市似乎對刺桐更情有獨鍾,明人黃仲昭在《八閩通志》中認為:“刺桐,泉州產。”《閩產錄異》則記載:“刺桐產泉州。官廨、書院處處植之。”如今,“刺桐”已然成了泉州城市的一種精神資源、一種形象符號,當地的街巷、建築物以及諸多產品都以這種植物命名。

所謂溫陵,主要是對泉州氣候特點的概括與描述。“辨地之高下燥溼,以播六穀之宜……泉州氣候燠多寒少,故古有溫陵之稱。”泉州氣候一般年月都是平和可親的,夏無酷熱冬無蕭瑟,是南中國著名的宜居城市。

除了刺桐,泉州種植最多的樹木也許就是榕樹了,整個城區隨處可見各種年齡、各種風姿的榕樹,那些不寬的街巷被蔥鬱的榕樹裝點使得別有特色,滿眼的綠意,滿眼的鮮活,尤其是在霽雨初停的黃昏走在老城窄窄的馬路上,榕樹的鬚根幾乎觸手可及,再看腳下的石板鋪就的路面,再看街道兩旁石條砌成的房舍,使人頓悟人與自然原來可以有如此親密的接觸,泉州城市的韻味與魅力其實一直近切地環繞在你我周圍。

這次泉州之行,受到泉州企業舒華體育公司張總的盛情款待。張總事業繁忙,見過兩面之後,要遠赴港澳出差,隨委託其公司的小汪老弟等人陪著我們深入瞭解泉州和晉江。

其實,人世間的很多行旅都是走馬觀花、浮光掠影,我對泉州、對晉江的瞭解當然是膚淺的、個人化的碎片,但三個細節至今讓我刻苦銘心:

一是張總也好,小汪老弟等也好,說起家鄉泉州、晉江的歷史文化,無不如數家珍,對故鄉的眷眷愛意、深深自豪溢於言表。也許,是很多人的真情才使家鄉更美麗?也許,家鄉的美麗富饒、和諧生機贏得了鄉人普遍的愛意?我覺得兩者的互動,才使泉州、晉江的今天洋溢魅力與光彩,而未來更值得期許。

二是泉州所有的人文景觀,包括著名的開元寺,包括形形色色的博物館,全部免費對全體公眾開放。重視文化,關鍵在於重視老百姓的文化福利。文化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免費供給”“全民共享”是當務之急。從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到南北中國的所有省會,泉州、晉江在這方面一枝獨秀。

三是泉州人的遠見卓識。張總的舒華體育公司主營健身器材的研發和生產,業務起步於1990年代。那個年代,中國人剛剛站在溫飽線之上,很多工商大佬、聰明資金尚在“紅海”廝拼,南中國小城裡的一位小老闆即看到了富裕繁盛之後中國社會的發展路徑,人家能夠翱翔“藍海”,靠的主要不是運氣,而是對社會發展大勢、人民生活前景遠見卓識的預測和把握。由點及面,改開四十年來這裡的人們可謂步步領先。從地理空間看,泉州地處海防前線,改開之前國家對泉州投入較少,該地區經濟長期處於以農業為主的自給、半自給狀態,經濟水平墊底於福建全省。改開之後,泉州後來居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迅速跨越到全新的境界,其轄下的晉江、石獅、南安、惠安、安溪等縣(市)連續多年入圍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探索出了“市場調節為主,外向型經濟為主,股份合作製為主,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具有僑鄉特色的經濟建設路子,創造出“晉江模式”和“泉州現象”,如今已是福建乃至全國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這裡僅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泉州的實力:這座城市的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數量居福建省第一、全國地級市第一。我們參觀訪問的舒華不是泉州規模最大、實力最強、影響最廣的企業,但我覺得作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樣本和代表,作為閩商投資風格、營商情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琢磨透了舒華的成長軌跡和發展經驗,似乎就能領悟了“晉江模式”和“泉州現象”的精華與真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主要標準,生活是感觸城市的最佳路徑,對於泉州,你如果和她一起有過耳鬢廝磨,相信會有很多理由讓你愛上她、留戀她,期盼能經常和她在一起。我於泉州,不過匆匆一晤,我盼望有機會再來體味、感悟這座溫和、內斂,生機勃勃的城市。


小道乾貨


泉州是我的家鄉,我總共在這個地方生活了足足十九年,他是生我養我的地方,自上大學開始,我就比較少的時間在老家了,但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在老家玩耍的時光了。

人越長大就越孤單,偶爾總會回想起往日的種種時光,那我就來挖一挖我的記憶好了。

在初中的時候,有那麼一個女生,她為人熱情大方,成績也還過得去,是我的鄰桌,上學期間就曾幫助過不少的事情,她也很喜歡笑,而且笑起來的樣子很好看,非常燦爛,讓人看到彷彿就能帶給你陽光一樣,她曾經對我說過:愛笑的女孩,運氣是不會差的。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如今她已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有了小孩子,當上了媽媽,她把自己孩子的照片發給我看了,長得非常可愛,看得出來她很享受現在的生活,我也替她非常開心……

高考考完最後一天,爸媽都來學校接我們回家了,我們都回到了自己班上開上最後一個班會,所有人都哭了,在那一瞬間,大傢什麼亂七八糟的想法都放下了,剩下的只是對這個班級些許的留戀,我回到宿舍,收拾好自己的行囊,與昔日的兄弟們告別,我爸開著他的小摩托車來載我回家,走出校門前碰上同班同學,與他們說了句再見,沒想到就真的基本上是再見了,誰曾想到,畢業好些年,我們班竟連一個同學會都木有,也是挺神奇的一件事情,似乎大家對於同班同學的聚會沒多大興趣,久而久之,更加沒有人提起了,大家的感情也就淡了,基本上都是與自己私下最要好的人聯繫了。

泉州,我的家鄉,仍然有許多回憶,我愛我的家鄉。


志明科技派


泉州美麗鄉村-水岸洋坑 航拍視頻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洋坑村”剛剛入圍“泉州美麗鄉村”評選。近兩年來全村各項改善村貌、環鏡、民生投入超1500萬元,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洋坑村水岸風光優美,資源優勢明顯,目前正主推“惠女水庫環灣鄉村遊”。庫區移民小康示範村近兩年來,各級政府多個扶持項目落戶洋坑村,特別是庫區移民扶持項目投入最多,效果尤其明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讚譽和擁護,項目全面助力洋坑村生態和經濟發展。未來將吸引更多的遊客光臨洋坑村,洋坑村將利用好庫區移民扶持項目的優勢,鼓勵村民參與農村旅遊的配套投資建設,引領鄉村遊產業的發展,提高村民的經濟收入。“仰恩大學”新校區、“霞井吳氏宗祠”和省級五代保護文物單位“康濟廟”等著名景點就位於洋坑村,剛投入改造。田園走廊、連心橋、惠女水庫環灣生態休閒區將逐步投入使用,進一步豐富了鄉村遊資源。近年來,洋坑村多次舉辦各類文體活動:籃球賽、藝晚會、垂釣比賽。垂釣比賽多次舉行鄉村籃球賽文藝晚會也是時常舉辦進入洋坑村,沿“新林宮”旁小山道(洋坑村森林公園偏道),步行至“洋坑村森林公園”,漫步在森林公園中,呼吸新鮮空氣。洋坑森林公園是探險、旅遊、觀光、休閒、避暑的絕佳去處。洋坑村森林公園入口俯視洋坑村森林公園。在森林公園走走停停、舒展完筋骨後,繼續沿著小山路往前走,就到了“玉泉康濟廟”。玉泉康濟廟,前身為回山寺,俗稱王公宮,位於泉州市郊洛江區馬甲鎮洋坑村,供奉興福尊王一門七賢。始建於唐永徽年間(650年-655),1984年列為被泉州市第三批歷史文物保護單位。主殿斜對面:順著石板路,蜿蜒而上,有一個休閒公園,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開闊空地,適合帶上一家老小,來這邊野餐,享受美好時光,可以觀賞到整個洋坑村全景。登高遠眺康濟廟山頂休閒公園下山300米處,有一休息亭,可在此小憩。3面對三岔路口,你該作何選擇:往梅嶺村方向沿途(往梅嶺村方向)行進300米可參觀吳氏宗祠泉州民俗博物館(博物館內陳列各種六七十年代的農作物工具:木犁、耙、耮、耘鋤、钁等)極具閩南特色的建築沿途經過的路口,到裡面,感受大學裡面的歡樂氣氛,賞玩學生街裡面各種小玩意兒及小吃。洋坑村入口以及仰恩大學入口。從三岔路口對面公路下木棧道,去感受一下,農耕時,人們的繁忙氛圍。田園走廊逛到一半又想去參觀。鐺鐺鐺……看小編的72變,這就是捷徑哦。往前大約200米去往吳氏宗祠。你以為我們的美麗洋坑村鄉村游到這就逛完了嗎?別急!小編帶你繼續往前逛沿著田園走廊的木棧道。繼續往前還有連心橋以及兩岸垂釣區,未來將開放的惠女水庫休閒區。小編再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這是一個通了兩條公交路線到泉州市區的小村莊哦!哇!這麼厲害!那市區的小夥伴不就很方便了!策劃:吳充分 攝像:蘇焦明攝影:杜向強 航拍:吳充分 鄭候煌文字:林玉煌 吳充分 謝智超編輯:謝智超 地圖製作:杜綠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6cc9\\u5dde\\u7f8e\\u4e3d\\u4e61\\u6751-\\u6c34\\u5cb8\\u6d0b\\u5751(\\u6d1b\\u6c5f\\u9a6c\\u7532) \\u6d77\\u4e1d\\u5c0f\\u9547\\u89c6\\u9891.mp4\

蔣麗琴


最深的印象就是泉州人會做生意,2012年在惠州待的時候,一個福建商會幾乎所有比較有錢的老闆都是泉州人,包括南旋集團 敏華控股等,2014年來到泉州,又更深層認識了泉州,實實在在感受到泉州人敢拼敢做的思想,令我佩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