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

无尽悲凉是夜


来捋一遍《三国演义》中吕布主要事迹的真实性。

叛杀丁原是真的,依附董卓是真的。

赤兔马是真的。

《三国志》:布有良马曰赤兔。一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貂蝉是假的。

三英战吕布是假的。

诛杀董卓是真的。

《三国志》:时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是以告布使为内应。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手刃刺卓。

单挑击败郭汜是真的。

《英雄记》: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辕门射戟是真的。

《三国志》: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白门楼被手下捆绑献城是假的,其实是自己投降的。

《后汉书》: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刘备煽风点火使曹操下决心杀吕布是真的。

《三国志》: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这些真真假假一捋,吕布的真实形象差不多就出来了。

吕布相当骁勇。

吕布的勇武,世所公认,这是他发迹的资本,是丁原、董卓重用他的原因。

《后汉书》: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马骁武给并州。

《三国志》: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

《三国志》:布走河内,与张杨合。绍令众追之,皆畏布,莫敢逼近者。

吕布单挑郭汜,是古代史书中极其少见的记载武将单挑的内容。

吕布有一些小聪明,却没有什么大的谋略。

他曾经看破了袁绍想要刺杀自己的心思,偷偷溜走,逃过一劫。

《英雄记》: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明日,绍讯问,知布尚在,乃闭城门。布遂引去。

在对阵曹操时,也有过出彩表现,曹操几乎丧命。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遂进军攻之。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

不过小聪明终究敌不过大谋略,最终兵败实属正常。

吕布反复无常,情商不高。

《三国演义》中,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事实上,吕布依附过的势力,远远不止三家,王允被杀后,他先后投靠过袁术、袁绍、张邈、刘备等等,除了张邈,最后都跟吕布翻脸,互相攻杀,曾经的盟友都变成了敌人,情商显然不及格。

吕布性情多猜忌,无法控制部下。

吕布手下,也有张辽、高顺这样的大将之材,尤其高顺非常忠诚,愿意陪吕布一起被杀,吕布却不懂得使用。看看张辽在曹操手下发挥了多大作用,这就是领导艺术,吕布无疑不是个好领导。

在吕布手下,将领多怀异心,所以作战失败居多,最后手下侯成、宋宪、魏续绑了陈宫率众投降,彻底摧毁了吕布的斗志。

简单来说,吕布是个一勇之夫,有一颗诸侯心却没有诸侯命,如果打个比方的话,他比较类似于五代时期名将李存孝。


小院之观


“辕门射戟”“养鹰飏去”等成语都与汉末三国时的吕布有关。

世人又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见吕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绝不是庸庸之辈,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吕布是什么样的呢?

有书君阅读《三国志》等历史著作,发现吕布“辕门射戟”绝非浪得虚名,他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后人又称培养吕布如“养鹰飏去”,翅膀一硬便反过来咬主人一口,是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小人。

一、吕布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据《三国志》记载,吕布持一枝方天戟,骑一匹赤兔马,驰骋天下,杀敌无数,世称“飞将军”。

说吕布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从“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两个典故便能得到印证。

“辕门射戟”

东汉末年,袁术手下大将纪灵攻打刘皇叔,刘备立刻写信向吕布求助,吕布满口答应。

可不久纪灵发现吕布有援助刘备的迹象,赶紧送粮送物要吕布坐山观虎斗,保持中立。

吕布得了好处,左思右想:救刘备吧,这纪灵袁绍不会放过自己;不救刘备,任由袁绍做大做强,唇亡齿寒,自己将来也会被袁吃掉。

最后想了个两全之策:请两个人来吃饭喝酒。

吕布见了纪灵、刘备,一块喝酒吃肉。

吕布在酒宴上提了个要求:你们两家和我打个赌,我如果用箭射中辕门外画戟上的枝尖,你们两家就别打了,如果射不中,你们两家请自便。

刘备一看,直叫苦,这离辕门外至少一百五十步,那枝尖细得看都看不清。

这不明摆着要让纪灵攻打自己,吕布坐壁上观,坐视不管嘛。但又不敢不同意,只好苦笑着答应。

纪灵一看,这吕布果真拿了好处,向着自个儿,便爽快地答应了。

结果吕布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箭应声而岀,直朝画戟射去,不偏不倚,正射在了枝尖上,吕布用自己精湛的箭术免去了一场厮杀。

这便是“辕门射戟”的典故,从这典故可见吕布确实有百步穿杨的真功夫!

“三英战吕布”

话说当年虎牢关下吕布战八路诸候,无一能敌,最后张飞、关羽、刘备三人齐上阵,吕布以一抵三,酣战八十多个回合。

张飞来势汹汹酣战吕布,却打得难解难分,五十多回合仍不分胜负。

关云长急了,挥舞着82斤重青龙偃月刀向吕布砍将过来,顿时,三匹马呈丁字形混战在一起,来回战斗三十多个回合,吕布仍然金枪不倒。

刘备骑上黄鬓马,持双剑,也来助一臂之力,他斜刺向吕布,三个把吕布团团围住,向转盘一样向中间厮杀。

吕布渐渐地招架不住了,赶忙向刘备面上一晃,虚刺过去,刘备一闪,吕布忙转身,拖着戟儿回到自己阵地,忙收了兵。

这以一敌众之后,还能以一敌三,确实是个骁勇善战的武夫。

吕布的英勇战绩不仅仅这两个小故事,在《三国志》里面记载十分清晰:

虎牢关前吕布三回合被刺死方悦,一回合刺死穆顺,潘凤。

王匡、武安国、公孙瓒、于禁、乐进、夏侯惇、典韦等皆为手下败将。

曹操破吕布时,吕布已打败数十人,曹操趁吕布打得精疲力尽,又派夏侯渊、许褚、典韦等六将一起群攻,吕布还与他们打20回合,这才抓住吕布。

这足见吕布被称为三国时有天下第一猛将,是实至名归。

二、吕布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吕布骁勇善战,人人都想得而为己用,诸侯丁原见吕布年少勇武。射箭本领超强,手臂的力量惊人,赶紧认他为义子,做自己的左臂右臂。

然而,却上演了一部“养鹰飏去”的雷人狗血剧,当吕布渐渐强大,便有了更大的野心。

当董卓给吕布送去金银和赤兔马,吕布见利忘义,杀了义父,献上丁原头颅,换取更大利益,当上了骑都尉。董卓还认了吕布为义子。

跟了董卓以后,当吕布和董卓的婢女有染,董卓大动肝火,向他扔戟痛骂,有一个叫王允的待吕布不错,劝说吕布杀董卓,勉得受气。

吕布认为父子不可以互杀,王允劝道,他向你扔戟时,绝对没有把你认作儿子,现在不杀他,将来他会杀你。而且许以更大的官职,吕布便行动起来。

吕布于是刺杀董卓,任职奋武将军,封温侯,与王允共同把持朝政。

因为吕布忘义杀丁原,背恩诛董卓,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袁术袁绍不敢和他合作。

当初为了讨好袁术,获得利益,愿意结为儿女亲家,女儿已上了花轿,送出了城。

当他听了手下谋士之言,又改变了初衷,连忙快马加鞭,把女儿给接回来,当被围邳下。

又准备把女儿送去袁术,以换取袁术的助力,一个出尔反尔,反复无常的小人形象昭然若揭。

吕布投靠刘备,却趁刘备攻城掠地之际,又抢了刘备的地盘。

这种人只讲利益,不留情面,毫无诚信可言,在各方势力拼斗中,人人皆对其失去信任,不但不接纳他,而且群起而攻之。

最后当曹操水淹邳下,吕布的部下陈登、张弘叛变,曹操抓住吕布后,他又故技重演,想投靠曹操,好话说了一箩筐,说到动情处,声泪俱下。

天下就我俩是能人,现在我服了你,只要我们两人共谋大计,那天下便是你的了!

曹操有些迟疑不绝,被刘备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与董太师乎”点醒,于是立即处死吕布。

可叹一个骁勇善战的武夫,因为自己为人背信弃义要了命!

杀吕布者,吕布也!是不讲信用,反复无常要了吕布的命!

吕布英勇善战本堪称乱世枭雄,但背信弃义的为人却让后人所不齿。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历史中的吕布要比演义中厉害许多,当然也更好色。

一、能文能武。

演义中的吕布气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持方天画戟,胯下赤兔追风,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过却是个有勇无谋之辈,没啥文化。

但历史中的吕布不仅武力过人,因弓马娴熟被称为“飞将”,他还在丁原帐下做过文职主簿,可见吕布的文化水平并不差。在历史中,吕布也习惯用书信的形式对敌方进行“攻心”,以文制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史书中仅收录了吕布的三封亲笔信,分别为《与杨奉、韩暹书》、《与袁术书》和《与萧建书》。这第一封信让追随袁术的杨奉、韩暹两人倒戈来降,扭转了战局。第二封信对袁术进行了一番嘲讽,使其军心大乱。第三封信让坚守莒县的萧建动摇,主动遣使送来礼物和良马五匹。如果萧建不是被臧霸所阻拦,恐怕吕布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莒县了。

吕布的文采到底怎样,大家看看便可:

《与杨奉、韩暹书》:“二将军拔大驾来东,有元功于国,当书勋竹帛,万世不朽。今袁术造逆,当共诛讨,奈何与贼臣还共伐布?布有杀董卓之功,与二将军俱为功臣,可因今共击破术,建功于天下。此时不可失也!”

文采还是可以的。

二、并非三姓家奴,而是中兴汉室的功臣。

演义中的吕布因认丁原、董卓为义父,所以被张飞讥讽为三姓家奴。其实吕布只认了董卓为义父,和丁原没有这层关系,所以吕布并不是什么三姓家奴。

更重要的是吕布与王允联合诛杀董卓,救汉室于水火,吕布因此被封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如果吕布能把握好这个机会,和王允一同妥善处理好董卓残部,进而恢复朝纲,重振皇室威严,袁绍、曹操等关东诸将不敢不从。

这样一来,吕布将以中兴汉室功臣的名誉留名青史。但机会和平台都给了吕布了,但他却没有抓住。数月之后,吕布便败给了郭汜、李傕等人,从长安突围的他不断改换门庭,寄人篱下,最终被曹操擒杀于下邳,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三、极度好色之徒

男人好色是正常的,但像吕布这样好色的还真不多。

吕布是有妻子的,演义中为严氏,不过正史中并没有记载,但根据吕布和部将魏续有“内外之亲”来看,吕布的妻子很可能就是魏续的姐妹魏氏。

但一个魏氏远远满足不了吕布。

大家熟知的吕布和貂蝉的故事是演义虚构的,历史中的吕布是和董卓的婢女私通。因为这事,气的董卓拿起随身的手戟扔向他,这也直接导致两人关系的破裂,吕布被王允策反。

这次在女人身上吃过亏后吕布并没有收手,后来甚至发展到和部将的妻妾有染,因此丧命。据《英雄记》记载,吕布被曹操擒拿后对曹操说,“我待部将不薄,这次败在你手里是因为手下叛变所至。”曹操听后呵呵一笑,说到“你背着自己的妻子和部将的妻妾有染,还敢说对待他们不薄?

吕布听后一言不发,想必是默认了此事。

吕布好色到这种程度,连自己手下的妻妾都不放过,焉有不败之理?


石头说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吕布与小说、传说和民间对吕布的评价略有出入,后者突出的是吕布英勇、威猛的一面,而前者正反两方面的评价都有,并且反面的评价似乎更多。

早在吕布的同时代,已经有不少人对他进行过评价。如:陈宫评价“壮士,善战无前”,曹性评价“大将有神,不可击也”,曹操评价“狼子野心,诚难久养”,荀攸评价“骁猛”“勇而无谋”,程昱评价“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陈琳评价“跨州连郡,有威有名”。

史书对吕布的评价也基本沿用了这种“五五开”或“四六开”,如:《曹瞒传》评价“枭勇”“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三国志》评价“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后汉书》评价为人“翻覆”,《资治通鉴》评价“反覆乱人,非能辅佐汉室,而又强暴无谋”。

站在现在的视角看,吕布这个人可以做以下几点总结:

是一员猛将,但算不上帅才

作为将领,吕布的个人素质极强,他擅长弓马,武力超群,而且会带兵,手下的陷阵营非常厉害,但吕布自己打仗可以,指挥大兵团作战水平欠佳,败走长安、败走冀州、败走兖州,最后败于下邳城,显示其还难以算作汉末三国的一位军事家。

一生有很多机遇,但政治目光短浅

吕布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时间史书有明确记载,从189年开始,至199年结束,10年间吕布纵横驰骋,先后与丁原、董卓、袁术、张杨、袁绍、曹操、刘备等人都打过交道,但他只重短线操作,缺乏信誉,结果路越走越窄。

身上有许多缺点,但算不上恶贯满盈

吕布杀丁原、杀董卓,被称为“三姓家奴”,品德上有许多缺陷,但与董卓这样的人相比,吕布还不是一个故意去做恶的人,他也没干过什么触犯人伦或被天下人一致谴责讨伐的事,谈不上恶贯满盈。

在部下眼里有一定魅力,但不会用人

吕布奋斗一生,手下始终有一批人紧紧追随,有人称之为吕布的“八大将”或“十大将”,如张辽、高顺、魏续、宋宪、侯成等人,说明吕布的身上也有许多人格魅力,只是这方面的事除《英雄记》等个别史书外其它均已没有太多记载。吕布最大的问题是不会用人,不知道“疑人不用”的道理,重用陈登、陈宫,结果吃了大亏。

不怯死战,但儿女情长、脸皮较薄

在战场上吕布十分英勇,是一员虎将,但在生活中他却显得儿女情长,除了不敢当面批评部下,他也比较听夫人的话,是个“妻管严”,这说明他是个率真而不世故的人。

总结:吕布是一个难得的猛将,但他的能力不足以使自己成为逐鹿群雄中的最终胜出者,他只是一个历史的过客或搅局者。


南门太守


现代人一提到吕布首先就是想象到一个威猛的美少年形象,因为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历史上吕布真实的相貌如何却无从知晓,因为《三国志》等史书对吕布究竟长得什么样根本没有记载。最多的记载就是吕布“善弓马骑射”,“臂力过人”,据说堪比前汉名将李广,所以也有“飞将”美誉。但是关于吕布相貌年龄却只字未提。只是有过吕布曾经认刘先主做自己的弟弟的记载,由此可知吕布的年纪比刘备要大不少。也就是说吕布在纵横天下时就已经是一位大叔,其实不仅仅是吕布,三国时另一位被后人视为美少年的常山赵子龙也是一位年纪比刘关张都要年长的老将。



何润东版吕布,俨然是一位青年才俊的形象

那历史上的吕布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吕布首先是一位出类拔萃的骑士,这一点《三国志》本传中记载,吕布被擒后,对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也就是说吕布对自己武艺是非常自信的。身为阶下之囚的他这时候说出这种话,颇有西楚霸王那句:“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的意思。曹操在听了此番话后也并不是毫不动容,而是“有疑色”,有些动心,这说明曹操对于吕布所统领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很欣赏的。曹操用兵自不必多说,那是历史上少有鬼才,对吕布也是相当了解,所以说吕布作为武将,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其次吕布也绝非演义中有勇无谋之辈,而是智勇双全。据王粲《英雄记》中记载:“绍假布领司隶校尉。外言当遣,内欲杀布。明日当发,绍遣甲士三十人,辞以送布。布使止于帐侧,伪使人于帐中鼓筝。绍兵卧,布无何出帐去,而兵不觉。夜半兵起,乱斫布床被,谓为已死”。可见吕布不仅勇敢也颇能识人。实际上吕布联合王允诛杀董卓;与陈宫张邈袭取兖州;夜袭徐州;日后帮助刘玄德攻打袁绍;这些事件说明吕布的政治敏感度可以说相当之高。


但是吕布最终还是一败涂地。原因便是陈寿在《三国志》指出的“轻狡反复,唯利是视”。比如弑丁原这件事给了吕布相当大的好处,但是也给了很坏的影响。东汉末年重视气节忠义,虽然是个乱世,但英雄人物大多底线都未打破,尤其是因为利益原因而杀君弑主,这是很令人无法原谅的事。中国从来讲究臣可以择君,君臣不是同路人,那就各自走开,对此古人一直都很宽容,但是主公没有得罪之处臣子就叛变造反,而且还弑君邀赏,这构成了对公序良俗的挑战,吕布一生至少干了两次半类似的事,丁建阳、董太师各一次,偷袭收留自己的刘玄德霸占徐州算半次。这使得他在天下人面前难以得到尊重,比如虽然他杀了董卓,但是与董卓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袁术袁绍都鄙视其为人,恶其反复,拒绝与之联手;也正是有如此劣迹,一向宽厚的刘玄德和待人也不算苛刻的曹操才会因为董卓、丁原的前车之鉴而决意将其除掉。

在人类历史上,像吕布这样的人不绝于史,比如像近代的冯玉祥、石友三,这些人借乱世之力成为一时的赢家,又被乱世迅速的碾压,是他们的存在使本已经混乱世道进一步沦为修罗世界,也正是这些人最终会被自己一手养大的怪兽所吞噬。因为——“乱世,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乱世”(冲田总司语)

京戏中吕布的人设,突出了恶之花的特点和温侯的身份


陳大舍


吕布在小说里和史书里形象基本一致,不过有一些事件和人物有些出入。

(1)出身。吕布家乡是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五原郡在今内蒙古包头地区,东汉时期经常遭到匈奴和胡羌的骚扰,所以吕布勇武彪悍。(《三国志》)

(2)相貌。《三国演义》里吕布长得很帅,“器宇轩昂,威风凛凛”,在《三国志》里则并无特别描写。在《三国志》里,对一些名人武将有大量的外貌描写,例如说关羽“羽美须髯”,太史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长得丑的例如管辂“容貌粗丑”,长的帅的例如孙策“美姿颜”,长得矮如乐进“容貌短小”,长得特别的如孙权“形貌奇伟”,但是对吕布并无特别描写。所以,吕布历史上可能是一般武将的相貌,不帅也不特别。

(3)武器。在《三国演义》里说他“手执方天画戟”,但是《三国志》里吕布持矛,例如吕布杀董卓“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英雄记》里写吕布单挑郭汜“布以矛刺中汜”,都是记载吕布用矛。

(4)坐骑。在史书和小说里一致,都是赤兔马。“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裴松之注《三国志》)“布得走投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余,骑数千匹。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与其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驰突燕阵,一日或至三四,皆斩首而出。连战十余日,遂破燕军。 ”(《后汉书吕布传》)

(5)美人计。《三国演义》里王允把貂蝉献给董卓,貂蝉私通吕布,引董卓吕布不和,吕布杀董卓。《三国志》里没有貂蝉这个人,但是“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吕布确实和董卓侍婢私通,这个侍婢是不是叫貂蝉呢?是不是王允献的呢?没有说明。有古书《汉书通志》写的是曹操献貂蝉给董卓:“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但是此书原本已经失传。

(6)三姓家奴,为人反复无常。小说和史书基本形象一致。

①背叛丁原。“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

②背叛董卓。《三国志》里写董卓因为小事情拿戟丢吕布,吕布心里怨恨,又因为和董卓侍婢私通,怕被董卓发觉,王允和孙瑞于是劝他杀董卓。在史书中吕布和董卓也是义父子。

③《三国志》里袁术让吕布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吕布先是同意,被人劝说后,半路又把女儿追回来,等袁术封他官做,吕布又表示同意嫁女,这样的反反复复,没有主见。

④投奔刘备,又夺刘备。“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布自称徐州刺史。”(《三国志》)

(7)好色。《三国志》里,吕布和曹操对话说:“我对待手下将士们很好的,他们危急的时候却都背叛了我。”曹操说:“你啊,有老婆了,还喜欢手下大将的老婆,你这也叫对将士好?”于是吕布默然不语。

(8)辕门射戟。《三国志》记载:“”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9)吕布之死。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基本一致,都是被曹操杀了,也有刘备在旁边。《三国志》里,吕布被绑起来之后,跟曹操说:“绑得太紧了,给我松松。”曹操说:“绑老虎不能不绑紧点。”吕布就说啦;“曹公所患,不过就是我吕布了。如今我已经服你啦,要是曹公让我吕布给您开路,何愁天下不定呢!”曹操听完之后有点动摇了。刘备就说:“曹公难道忘记了丁原和董卓吗?”吕布就骂刘备:“是兒最叵信者!”

综合起来说,小说《三国演义》里刻画的吕布的艺术形象是非常成功的,在原有史实的基础上加进去许多有滋有味的料,例如美女貂蝉,三英战吕布等,时至今日,吕布仍然是猛将的代名词,不管是在游戏里还是文学作品里,吕布一出,无人争锋!


师明礼闲聊中国历史


历史上的吕布有多垃圾就有多垃圾,在吕布身上似乎找不到一丝可以宣扬的东西。或许唯一可以宣扬的就是他的武力,当年杀董卓的时候,他把董卓杀了,董卓的亲兵就不敢靠近他说明他的威名,他还善于骑射,是一个骑将。除此之外吕布身上没有任何优点。


论指挥打仗他占有很好的开局结果却败给了曹操,最后被迫投靠了刘备,他统率天下的军队,李傕带过来的部队只不过是自动归集的凉州士兵,可以说是纪律涣散,战斗力不强,但就是这样的部队没几天就能攻下长安城。更搞笑的是,他带着部队去攻打乘县,居然被一个叫李进的人带着自己家族的部队打败,也就是正规部队被土著打败,这是天大的耻辱。

论人品那么就更加不用说了,简直垃圾到透顶。为了升官,杀了丁建阳,为了升官杀了董卓,为了地盘就抢了刘备的徐州。有些人说吕布不是救了刘备吗?辕门射箭,你错了,如果你翻开三国志,你就会发现前面还有一段话,吕布跟自己的手下人说,他很想杀掉刘备,但现在刘备还是可以作为它的屏障,所以必须得救。后来被打散的部队都回来的时候有一万多人,吕布就觉得他势力有点大,就把他给打跑掉了。前面救他后面又把他打跑,不过这一段三国演义里面没有写,所以刘备就背上了骂名。



论义气,吕布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两个义父全部杀,掉投靠刘备抢了刘备的地盘,投靠袁绍的时候,袁绍都派人要暗杀他,投靠袁术的时候,几个月之后就容不下他。所以人见人讨厌。曹操对他的评价是狼子野心。其实我也弄不懂三国演义里面为什么把他描写的那么的英武。


知常容


历史上的吕布与《三国演义》中最大不同在于勇武上,绝非书中描述的天下无敌的样子。

吕布擅长的是骑射,号称“飞将”,也就是小李广的意思,由此可见是个神射手。历史上“辕门射戟”是真实存在的。

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战。”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而演义中,三英战吕布之类的单挑都是假的。史书中只有《英雄记》有和郭汜有过单挑行为。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另外还有次是跟成廉、魏越等二十多骑,冲黑山贼张燕的万众而出。

勇武是有的,但跟三国无双差距太大,跟正史中关二爷和文鸳单骑冲阵,大胜而还根本没法比。比典韦、张飞也要差点。


五岳掩赤城


三国时期,恰逢乱世,遍地兵燹,杀伐不断,因此英雄辈出。

有一位武功盖世、心地单纯的人,似乎当得起英雄的称号 。但他却被世人误读了将近1800年之久 。这人就是骁勇无敌、骑一匹赤兔马、握一枝方天戟纵横天下的悲情英雄——温侯吕布。

也许有人会质疑说:吕布是英雄?一个两次诛杀自己的干爹,跪地认过三次干亲,被张飞骂作“三姓家奴”的反复小人,居然是个无敌英雄?有没搞错!

所谓英雄,能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拯民于苦难之中者 ,才可以获此光荣称谓。而被视作“墙头草”、“三姓家奴”、立场摇摆不定的吕布,其实真正做到了上述几点。

吕布除掉了独持权柄、祸乱朝纲的民贼董卓,结束了董卓的恐怖黑暗统治,以实际行动证实自己才是真英雄。吕布在其他人都无能为力、噤口不言、或退避三舍之时,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果断杀掉了奸贼董卓 。吕布的义举,使东汉末期动荡混乱的政局暂时结束,也在一定程度上解脱了百姓的无尽苦难。曹操想干而办不到的事情,吕布三下五除二就干成了 。他不是英雄是什么? 至于他是中了王允、貂蝉设下的美人计,与义父董卓争风吃醋,这才杀了董卓,不过是后世演义小说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罢了。

吕布勇冠三军,是三国群英谱中一等一的虎贲 。但他最为人所诟病之处是其一贯不忠、不义。 在影响甚大的三国故事里,吕布有勇无谋,而且这厮似乎立场模糊、没有定见、再三背主,乃见利忘义之徒,谁有势力就帮谁卖命。

在小说中,猛张飞一句喝骂“三姓家奴”就将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细看三国,发现吕布的经历确实有些不清不白。他先跟随并州刺史丁原,并认丁原为义父。丁原受何进邀请率兵入京诛杀祸乱朝纲的“十常侍” 。谁料谋划不周,阴计外泄,何进反遭“十常侍”杀害。后来,董卓率西凉军入京,开始独霸朝堂。丁原和董卓为各自利益起了冲突,董看重丁原义子吕布勇猛绝伦,又忌惮他的骁勇难敌,因此迟迟不敢动手。后又听说吕布这厮重利轻义,于是设计拉拢吕布,诱使吕布杀了义父丁原 。吕布改换门庭,投了董卓。

吕布改认董卓为义父,被人斥为“认贼作父”。而后司徒王允为除掉奸雄董卓,用金钱美色引诱吕布,后利用董、吕”重色轻义“之争愈演愈烈 ,以及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再次唆使吕布除掉了董卓。

一个两次杀掉自己干爹的人,在讲究三纲五常的中国古代社会意味着大逆不道,实乃人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忤逆之辈 。因此,吕布的历史定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真实的吕布究竟啥样?他真的如演义小说中描写的那样龌龊吗?检阅史书,隐隐觉得他似乎是一位被后世有意无意误读、被妖魔化的东汉末、三国早期的大英雄。

从当时风云激荡的社会大背景来看,吕布的所作所为似乎并不出格。在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失序,人们为土地、为官位、为钱财、为理念、为美女、甚至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而陡起杀机 。部下击杀上司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比如:张翼杀刘璝,甘宁杀黄祖,都是以下犯上之事件,却并未引起任何争议。或许是吕布的名头太过响亮,才引得后世恶评如潮,至今余波未平。

吕布杀丁原,似乎有见利忘义之嫌,可视为不义之举,亦是他人生最大的污点;然而,他杀董卓,则是大快人心之举。他袭杀董卓,既有个人恩怨所致,也有道义与底线之争。在当时的情形下,吕布也算勇于担当,敢爱敢恨了。他一举除掉杀人如麻、天怒人怨的董卓,是历史大事一件,亦是好事一桩。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说,当初司徒王允策反吕布之时,吕布也曾经犹豫迟疑 。两人之间的对话十分耐人寻味。布曰:“奈如父子何”!意思是我俩毕竟是父子,怎忍心下手弑父。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王允说,你姓吕,他姓董,又没有一丝血缘关系。何况你现在最该考虑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还谈什么本就不存在的父子情谊啊!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吕布并非灭绝人性,毫无底线、丧尽天良之人。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史载, 吕布武艺精熟,力大惊人,是个乱军之中可直取上将首级的绝世勇将 。他在三国英雄谱中堪称数一数二,是凭自身真本事混饭吃, 可以随意纵横疆场的豪杰之人。关于吕布之勇,史料中不乏记载,演义小说中更是将之吹得神乎其神。

三国人物中谁的武功与战绩最强 ?民间一直有这样的说法:“一吕、二关、三典韦,四赵、五马、六张飞”。意思是吕布、关羽、典韦、赵云、马超、张飞战力稳居三国英雄谱前六位。

《三国志》中并无“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记载,想是小说中的艺术加工与渲染 。但史书对吕布之勇屡有记载,说他“弓马娴熟,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将他和西汉名将、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相提并论,可见其悍勇无匹,名头响亮。

由此可见,那句从古至今民间流传甚广的谚语“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可真不是吹的。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吕布这厮外形看似高大威猛、浓眉大眼,实则是个奴颜媚骨、认贼作父的无耻小人”之类的固定印象 。

然而,吕布的无奈又有谁懂?

其实,那形象一贯正面的刘备在没发迹前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今天投奔这个,明日依附那个,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谁给口饭吃、给块喘息之地就帮谁卖命 。其实,这也是非常形势下迫不得已之事,一切只为生存,却无人论其长短。试想想,吕布虽有一身惊人的本领,但毕竟长久屈居人下,替人打工,属于依人成事的那一类人 。如果他的领导丁原、董卓礼贤下士,主动要认他为干儿子,他敢不答应这门干亲吗?所以说,吕布不是墙头草,也不是搞人身依附、利用别人成自己的事的狡黠之辈。而是他为人简单,因此被丁原、董卓利用了。

吕布不是文人,自然不如文人那般精于算计,意思深狠,而是整日打熬力气,操练武艺 。他沉溺于弓马骑射中并乐此不疲,陶醉于“辕门射戟”这般经典游戏中不可自拔,崇尚以力服人而非以智取人,于是给人留下了“匹夫一枚”之印象。

说吕布乃失败的英雄,其实并无言过其实。细究起来,吕布的败亡是早已注定了的。吕布是一员难得的虎将,却不是一位知己知彼、眼光如炬的好元帅。他本有击败群雄的实力与机会,可惜因谋略与眼光稍逊,最终功亏一篑,将本可取得的胜利果实拱手让出。他的失败,体现在几个方面:外交上狐疑不决,分不清孰敌孰友;对内则不听陈宫的善言,分辨不出陈珪、陈登的内奸与卧底身份;最后是不得天时地利之便,致使身首异处。

足智多谋且死心塌地效力于吕布的陈宫,一直不被吕布重视 。吕布被曹操擒杀,和听不进陈宫的正确意见有莫大的关系。而陈珪、陈登父子却”身在吕营心在曹“,是如假包换的奸细 。吕布却对他二人 深信不疑,几乎言听计从。吕布在外交上表现得首鼠两端,犹豫不决,面对袁术抛来的橄榄枝,他却该接未接,还口出恶言,从而贻误了天赐良机。袁术一直有和吕布结盟的打算,这本是抱团应对危机四伏局势之正解 。吕布心中并无长远布局,而是打哪算哪,对袁术提出的建议并不采纳,在与之结盟与否的问题上举棋不定、犹犹豫豫。

吕布最终未与袁术达成协议,结盟之事不了了之,导致最终均被对手各个击破,错过了彻底翻盘的可能。

曹操之所以杀吕布留张辽,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或许涉及到曹操与王允间的勾心斗角与势力之争。

王允在朝中所担任的职务是司徒。所谓司徒,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长,官员的升迁、任免都是他的职权范围。王允在这个职位上深耕多年,在朝廷上下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与人脉。后王允虽被郭汜所杀,但他的影响仍在,被他提拔过的人遍布朝野。吕布因协助他杀了董卓,因此也被视作王氏集团的骨干。吕布与王允感情甚笃,恩同父子,这种感情似乎和他对丁原、董卓的不同,显然更为真挚。曹操或许担心,假若放过吕布,如同纵虎归山,有朝一日他振臂一呼,凭他的赫赫威名与出众的武力,恐怕会应者如云,特别是王允的徒子徒孙们定会群起响应。因此,吕布必须死!其实,吕布勇则勇矣,但智虑不足,他恐怕想不到这一层,然而,曹操是何等样人,他最担心的恐怕不是吕布的勇猛无人能敌,而是担心吕布被朝中反对自己的人当作一面旗帜。 假如吕布与各种或明或暗的反对势力沆瀣一气,凭他曾经铲除董卓积累起的超强人气与威望,自己恐怕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了。

吕布曾经杀掉两位干爹,不料却遭自己部下暗算,被他们绑送曹操,也算命中有此一劫,抑或有此一报。假如他有所防备,区区几个菜鸟如何近得他身?曹操怎会如此轻易得手?

吕布是个失败的英雄,这点似乎无可争议。人们只能记得住胜利者,却容易忘记那些失败者中也有大英雄。谁能否定吕布是一位身上笼罩着悲情色彩、同时闪耀着人性光辉、也有各种各样人性弱点的不完美的大英雄呢? 至于《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刘备撺掇曹操除掉吕布的那句话:“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与董太师乎”!谁又曾亲耳听他如此说过这句挑唆之词?那或许不过是后世史家为烘托吕布的不忠不义,为刘备的推波助澜以及曹操的权谋手段叫好,从而对历史事实进行一些修饰与润色罢了。

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在《三国演义》当中,吕布这个小说人物和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很贴近,人物的性格,人物发展的脉络几乎一样。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是对吕布的一个评价,“三姓家奴”是对吕布的另一个评价。“白门楼”是吕布的命运标签。

吕布的形象基本上也就是这三个要素。

武艺高强,盖世无双,这是吕布。

在三国时期,能和他单打独斗的高手几乎没有,也是武功盖世的关羽和张飞,两个人合到一块都不是吕布的对手,

“三英战吕布”几成佳话,面对张飞,关羽,加上刘备,吕布丝毫不惧,刘关张也占不到多大便宜。当然,刘备加入也就是凑个人数。

“辕门射戟”,显现吕布骑射功夫十分了得,百步之外一箭射中方天画戟小枝,令人赞叹。

“三姓家奴”是吕布的另一个标签;武艺高强的吕布,却是一个人格和人品上的矮子。

“三姓家奴”是张飞给吕布起的外号,这个外号还挺贴切。

所谓三姓家奴,是指吕布有三个爹,一个亲爹,两个干爹。

两个干爹都被吕布杀了。

吕布的第一个干爹是丁原,这个事,在三国志里说的和三国演义一点出入,三国志里面说丁原对吕布很欣赏,视为义子,但不是吕布干爹,实际上也差不多。这个丁原是董卓的死对头,董卓给吕布许以重利,吕布杀了丁原,投靠吕布,成了董卓的干儿子——这和三国志当中的记载是一致的。

司徒王允,利用美色诱惑吕布,吕布为了美女貂蝉又杀了董卓。

照此看来,谁给吕布当干爹,谁倒霉。

之后吕布投靠袁绍,合不来,投靠刘备,把人家徐州给占了。刘备联合曹操攻下了徐州,曹操得了徐州,刘备报了仇,吕布被曹操所擒。

此时的吕布,基本上没有了一点威武勇猛的影子,连声哀求曹操饶他一命,还想故技重演,声称只要曹操饶他一命,他可以给曹操当“干儿子”。

就在曹操犹豫之际,刘备在曹操耳边嘟囔了一句:你忘了丁原,董卓了?

曹操大笑,吕布的死期到了,殒命白门楼。

这就是吕布。武功本领的巨人,人品德行的矮子。政治军事的白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