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賬陰謀——與“應收賬款”相連的“壞賬準備金”

假賬陰謀——與“應收賬款”相連的“壞賬準備金”

與應收賬款相對應的關鍵詞是“壞賬準備金”,通俗的說,壞賬準備金就是假設應收賬款中有一定比例無法收回,對方有可能賴帳,必須提前把這部分賴帳金額扣掉。

對於應收賬款數額巨大的企業,壞賬準備金一個百分點的變化都可能造成淨利潤的急劇變化。舉個例子,波音公司每年銷售的客運飛機價值是以十億美圓計算的,這些飛機都是分期付款,只要壞賬準備金變化一個百分點,波音公司的淨利潤就會出現上千萬美圓的變化,對股價產生戲劇性影響。

理論上講,上市公司的壞賬準備金比例應該根據賬齡而變化,賬齡越長的賬款,遭遇賴賬的可能性越大,壞賬準備金比例也應該越高;某些時間太長的賬款已經失去了償還的可能,應該予以勾銷,承認損失。對於已經肯定無法償還的賬款,比如對方破產,應該儘快予以勾銷。

遺憾的是,目前仍然有部分上市公司對所有“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按照同一比例計提,完全不考慮賬齡的因素,甚至根本不公佈賬齡結構。在閱讀公司財務報表的時候,我們要特別注意它是否公佈了應收賬款的賬齡,是否按照賬齡確定壞賬準備金,是否及時勾銷了因長期拖欠或對方破產而無法償還的應收賬款;如果答案是“否”,我們就應該高度警惕。

從2002年開始,中國證監會對各個上市公司進行了財務賬目的巡迴審查,壞賬準備金和折舊費都是審查的重點,結果有大批公司因為違反會計準則、進行暗箱操作,被予以警告或處分,它們的財務報表也被迫修正。但是,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無論證監會處罰多少家違規企業,處罰的力度有多大,如果普通投資者沒有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類似的假賬事件必然會一再重演,投資者的損失也會難以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