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去世時,清王朝已經滅亡55年,為何還能被葬入皇陵?

汪有飛


溥儀去世後,民間有句俗語:“十個皇帝九個修,只有宣統轉幽州”。

意思就是,清朝的皇帝有9個皇帝都修建了自己的皇陵(清東陵5個,清西陵4個),只有宣統皇帝溥儀沒有自己的皇陵。溥儀沒有葬入皇陵,而是葬在一個私人經營的公墓,並不是皇陵。

(溥儀和父親)

溥儀魂歸何處?

1967年10月,62歲的中國公民溥儀因病在北京去世。被火化後,溥儀的骨灰被放在了八寶山的骨灰堂。


1980年5月,海龜張世義先生在清西陵境內的崇陵後山處,出資修建了一個私營公墓:華龍皇家陵園。這是一座私營性的公墓,為了打響知名度,張世義找到了溥儀的第5任妻子李淑賢(最後一任),李淑賢女士答應了將溥儀骨灰重新葬入這個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


1995年1月26日,溥儀妻子李淑賢,正式將溥儀的骨灰安放到了清西陵境內的華龍皇家陵園。我們現在看到的溥儀墓東邊有個婉容皇后的墓,是個衣冠冢;西邊有一個譚玉玲墓(溥儀的祥貴人)。

自此,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魂靈,就埋葬在這個私人公墓。


其實,溥儀生前在清西陵,為自己選過陵址

1915年,10歲的溥儀已經被迫退位了,此時他很是居住在紫禁城,而且每年民國政府給他補貼400萬銀元。他還算是紫禁城裡面的“皇帝”。(溥儀被驅逐出紫禁城)


溥儀10歲生日的時候,瑾妃(先皇光緒帝后妃)提議給宣統皇帝選擇一個吉祥之地修建陵園。於是找到了精通風水的前任廣東廉州府教授李青,讓他來河北易縣清西陵選址。


經過一番考察,李青最後認定清西陵境內的泰東陵後山有一塊高地,將陵穴定在山坡上,可以和光緒皇帝的崇陵遙相呼應,是個萬年吉地!


溥儀也親自委派了紫禁城裡的內務府大臣前去考察。大家都認同這個陵址風水極好。溥儀最後拍板,馬上就派了工人去劃界,定了木樁,將陵址圈了起來。

(溥儀和兩任妻子的墓)

本來都已經在動工了,沒想到發生了大變故,修建皇陵計劃泡湯:

1924年11月5日,鹿鍾麟奉馮玉祥之命,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同時馮玉祥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不再提供溥儀每年的400萬元,自此,封建帝制徹底被推翻。

遇上這個大政變,溥儀一夥人日常開銷就很難維持了,所以修建皇陵的計劃也就泡湯了。


文圖:搞史人

歡迎閱讀,關注。


搞史人


這裡要糾正一個錯誤,溥儀被葬入的華龍皇家陵園並不是皇陵,而是由私人經營的一座商業性的公墓。雖然溥儀是葬在清朝皇家陵園清西陵的附近,但是這個地方絕對不算是皇陵,只是緊臨清西陵罷了。



其實最開始溥儀死的時候是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裡的。1967年溥儀因尿毒症病逝於北京的時候,由於溥儀的身份特殊所以當時的黨中央領導人周總理特意關照一下,詢問溥儀的家人有沒有安排好合適的墓地,可是那年正是最為動盪的時刻,加上溥儀乃是末代皇帝,所以他們本就不知何從,於是只得跟周總理說還沒有定。



當然此時的周總理肯定是知道些原因的,於是就並跟他們大概得說了下自己的意見,溥儀同志的遺體如何處理,你們可以自行決定,如果不知道葬在哪裡?可以考慮革命公墓、萬安公墓、人民公墓這些地方。於是最終溥儀的妻子李淑賢和他的家人決定將溥儀火化,然後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裡。就這樣末代皇帝就孑然一身的走完了自己的最後一程,他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火化的皇帝。而就這樣溥儀就靜靜的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裡待了13年。



而在這十三年裡,中國的發展也日新月異,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進行,人們的生活水平也穩步提升。也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開創實業的洪流當中,這其中就包括來華投資的海外華人張世文。當年的他敏銳的發現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商機,於是就將清西陵附近的一塊地買了下來,並將它開發成了一座集安葬、觀光於一體的商業性的公園式公墓。但是由於當時這座公墓的墓地定價太高,再加上又不知名,來這裡購買墓地的是寥寥無幾,所以可以想象張世文的心情是多麼的焦慮,畢竟他是來這裡賺錢的而不是來賠錢的。



正當張世文百感交集的時候,有人就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說他們之所以不來這裡買,那是因為你這裡沒啥名氣,如果你能把那位末代皇帝溥儀給遷到這裡安葬,那麼作為末代皇帝的安眠之所,不要多說你還怕沒名氣嗎?而張世文聽到這個消息那可是高興不已,是的中國人向來講究風水,如果這裡是帝王的安眠之所,那麼他們絕對願意來啊。再加上溥儀作為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名頭可是不小啊,如果能讓他的家人同意把他安葬到這裡,那這座公墓的檔次可就不一樣了。



於是在想到這裡,張世文就趕緊讓人去把李淑賢請過來,然後給出一些豐厚的條件,之後又去做溥儀那些還在世的家人的工作,而那些溥儀的家人實際上也希望溥儀這位皇帝能得到更高的待遇,雖然現在的溥儀不能葬入皇陵了,但是能葬在離皇陵一牆之隔的這裡也算可以了。最終李淑賢和溥儀的家人答應把溥儀的遷移到這座公墓中安葬。1995年1月26日,溥儀的骨灰盒從革命公墓中取出,然後安放在了清西陵光緒皇帝陵墓附近的這座公墓裡,而之後這座公墓也隨之改名為“華龍皇家陵園”。



同時跟隨而來的還有溥儀的皇后婉蓉的“衣冠冢”和祥貴人譚玉齡的陵墓。而隨著末代皇帝、末代皇后、末代貴人相繼安葬於此,這座公墓的名聲也越來越響,“華龍仙界天下甲”的名號也逐漸被海內外的華人所熟知,隨之而來的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埋葬在這裡。而就是如此直到現在就很多人都覺得這座公墓是皇陵了。



所以說其實溥儀並沒有真正的葬入到皇陵中,這座所謂的皇家陵園其實就是為了利用溥儀的名聲打響自己的名號罷了,所以才改成這樣的名字。只能說你如果信他葬在皇陵,那就說明你被騙了。


澳古說歷史


題目說愛新覺羅·溥儀被葬入“皇陵”,其實也並沒有錯,只不過此“皇陵”非彼“皇陵”也!溥儀於1967年10月17日去世後,並沒有葬入清西陵,而是最終葬入了距離清西陵一牆之隔的另外一個“皇陵”——龍華皇家陵園。

那麼龍華皇家陵園又是什麼來頭呢?這還得從五十多年前說起,1967年,溥儀因為患有腎癌而不幸去世,享年61歲。作為名副其實的末代皇帝,溥儀目睹了清朝的覆滅,軍閥的混戰,以及新中國的建立,他一生的經歷可謂是波瀾壯闊!

而他去世的時候,已經是清朝滅亡的第56個年頭了。他也不再是所謂的清朝皇帝,而是當時的政協委員了,經歷勞改後的溥儀為新中國的建設也作出了不小的貢獻。這時,溥儀的安葬地點就成了問題,鑑於溥儀的身份,顯然不可能葬入清西陵,而這樣一個有著特殊社會影響力人物,又不能像平民一樣隨便找個地方安葬了。經過再三考慮,溥儀的遺體獲准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作為國內規格最高的園林公墓,許多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國際友人、革命烈士等等,都被安葬在這裡。這裡可以說是安葬溥儀遺體的最佳地點。最終,溥儀的遺體經過火化,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那麼,又和龍華皇家陵園有什麼關係呢?

到了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日新月異,許多歸國華人在華投資。這就包括歸國華人張世文。作為一個十分有經濟頭腦的商人,他將清西陵附近的一片土地買下,興建公墓,這就是開頭所說的龍華皇家陵園。1995年,在溥儀遺孀李淑賢的主持下,溥儀的骨灰被遷到龍華皇家陵園,隨後末代皇后婉容的衣冠冢,以及 “祥貴人”譚玉齡的陵墓也被安置到溥儀陵墓的兩側,生者遺願終於得以實現。

許多人都說張世文十分有經濟頭腦,將溥儀骨灰迎入龍華陵園是一場商業炒作,那麼真是這樣嗎?

首先,根據《華龍皇家陵園董事長張世義印象》一文,我們看到的是張世文的高風亮節,文中說他的舉動是義舉,使得漂泊半個世紀的親人得以重聚之類的話,溢美之詞暫且不論。

其次,作為一個商人,張世文追求利益無可厚非,這本身就是一場商業營銷。

第一,我們看看龍華皇家陵園的位置就可知道,該陵園距離清西陵只有200米之隔。而清西陵所在的河北保定易縣,具有良好的地質地貌條件,幾百年來它免於各種自然災害,巋然不動。此為地利;第二,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規模宏大,運行模式先進的現代化墓園,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龍華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原民政部長崔乃夫先生曾為陵園親筆題贈了“華龍皇家陵園”園名。此為天時。

天時,地利已經具備,只欠人和。這時張世文做了大量工作,就是為了將溥儀骨灰遷到龍華陵園,不僅如此,他還承擔了遷墳的所有費用以及安置婉容和祥貴人的費用,目的就是商業營銷,打響名氣。

後來,許多名人也都被安葬在這裡,比如著名作家季羨林,臺灣的陳立夫先生也為之題詞,曰“華龍仙界天下甲”!天時地利人和皆備,張世文的商業夢想終於得以實現!

如果你有其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無筆史官


溥儀的弟弟溥傑回憶道:“周恩來總理對溥儀的後事非常關心,問我是否要建立一座豪華的陵墓?作為一個市民,我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周總理的好意。”

從這裡來看,溥儀並沒有葬入清朝的皇陵河北遵化市。

1967年末代皇帝溥儀因為患有腎癌在北京去世,對於這個末代皇帝,我們雖然有所瞭解,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具體葬在哪裡?

(幼年登基)

其實按照封建國家制度,皇帝只要從登基開始,便會選擇自己的陵寢,比如秦始皇、武則天等人的陵墓堪比皇宮,然而溥儀的命苦,他還沒來得及選擇自己的陵寢清朝就已經滅亡了。

溥儀退位之後依然住在皇宮,民國政府也會每年供給白銀400萬兩,依然是以皇室君王的禮儀相待,所以在1915年的時候,也就是溥儀10歲,他開始意識到要給自己選擇陵寢了,他通過精通這方面知識的人李青,李青為了幫助溥儀選擇“吉地”,跑遍了整個河北易縣西陵,最後確定了泰東陵旺隆村北,這是一處絕佳之地,與崇嶺相對,後來經過討論,就把這塊地定了下來,因為資金問題,一直沒有動工,後來動工沒到一年,辛亥革命就爆發了,最後溥儀的陵寢就這樣被迫停止,這之後溥儀再也沒有機會選擇陵寢了,因為他在1924年被趕出紫禁城。

(溥儀)

周總理明確指示,葬哪裡?怎麼葬?你們自己定!

直到1967年10月17日,61歲的溥儀因病去世,兩日後屍體便被火化,因為當時周總理也對此事比較關注,所以周總理稱:骨灰如何處理可以讓愛新覺羅家族自行決定;其次也可以安放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等其他墓地。

(溥儀追悼會)

家屬成員討論過後決定放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1980年溥儀的骨灰又被移至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1994年張世義在易縣崇陵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自己則擔任陵園的董事長,後來為了提高陵園的知名度,帶動人民群眾來參觀,最後卻說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到華龍皇家陵園。

(華龍皇家陵園)

自此,溥儀的陵寢算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生前就顛沛流離,在其去世之後還被人們動來動去。

(溥儀最終所葬之處—華龍皇家陵園)

他萬萬沒有想到,整個清朝皇陵清西陵從1730年開始建起,直到1915年最終建成,這期間經歷了186年的時間,自己的先輩們一個個被葬入皇陵,連歷代皇子嬪妃都葬入進去,再不濟的連公主都葬入了皇陵,整個清西陵的建築面積高達5萬平方米,宮殿1000多間,這樣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皇陵清西陵,卻容不下他自己一人。

(清朝皇陵清西陵佈局圖)

溥儀與皇陵無緣,與地下先祖更是無顏面對。

所以綜上所述,溥儀並沒有葬入清朝皇陵,而是葬在了一家為了利益的華龍皇家陵園。


羽評郡主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30分,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北京去世。生前有許多滿清的舊人前往往探望,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曾多次關注住院情況,並委託工作人員轉達他的問候。

溥儀死後,鑑於他的身份,被安排埋進了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他的遺孀李淑賢將他的骨灰葬於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溥儀墓在清西陵附近。

接下來,我們看一個事實,清朝的皇帝的陵園有三個,第一個在奉天,也就是現在的瀋陽。其它兩個在北京邊上,一個叫西陵,一個叫東陵。

1995年,溥儀的墳墓就轉移到了西陵的邊上,有人就開始造謠說溥儀的墳墓就轉移到了西陵。

這是為什麼呢?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行,中國的房地產從90年代開始發展的紅紅火火。人住的房子叫陽宅,死人住的房子在陰宅。

供人住的房地產需要關係過硬才能開發,供死人住的房地產就有點相對滿後,所以比較好開放。

中國人常說,死人為大。希望自己家去世的人能夠找個好地方住,這樣才心安。有更多的人相信風水,如果自己家的祖墳風水好,就能保佑自己家的後人發大財、當大官。

那麼就中國歷史上的情況來說,風水最好的地方莫過於皇陵,皇陵一般都是找頂級的風水大師來找的。

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中,就有商人看重了陰宅,也就是公墓的這個生意。當然皇陵是受保護的,不能開放。他就把目光放在了皇陵邊上。



我們前邊提到了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就是如此,位置在西陵邊上。

但做廣告,首先要有名人效應,必須把名人埋在這裡才算。這個地方邊上是皇陵,就找一個皇帝埋在這裡吧,那這個的風水就到了沒邊,想不發財也不行。

於是這個商人就找到了李淑賢,說:大姐,想要錢嗎,想要很多很多錢嗎?只要你答應我一個條件,馬上就能實現。

李淑賢說:什麼條件。商人說:把你老公的墓搬遷到我的墓園。這件事有一大好處,就是你老公也就是最後一個皇帝的墓搬到這個地方後,就離他們家祖先的皇陵近了,算是盡了後人的心。另外呢,我可以給你一大筆錢,讓你老有所依。如果有一天,你才無所依,我們就把你埋在這個墓園裡。

李淑賢自然沒有理由不答應,這也是溥儀死後為她做的最後一個貢獻。

不過那些炒作這個墓園的人和買這個墓園的人,有沒有想明白。這是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埋在這,如果真有風水顯靈什麼的,那他們家的風水肯定是不好了,要不然他們家的皇帝大業怎麼會結束了呢,他們家的後人也沒有出什麼大人物?

生不能當皇帝,死與皇帝當鄰居!這大概也是很多人的夢想。這個陵園的商人也圍繞溥儀開發了很多項目,比如旅遊觀光,配套的酒店服務來什麼的。

所有的人只想沾這個光,沒把這個道理想明白,反正中國這個神奇的國度流行三個詞:錢多、人傻、速來。

自從溥儀的墓搬過來後,這個募園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後來又開發了其它幾期。天朝的生意大抵如此,照此操作,鈔票多多!


新知傳習閣


溥儀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一生,悲催的一生。

三歲莫名其妙的成了皇帝,六歲稀裡糊塗的又成為亡國之君。亡國之後還能在紫禁城中逍遙快活十餘年,十餘年中又被宮女太監搞成陽痿,妃子文繡休夫天下皆知,婉容與侍衛通姦生下女嬰命喪灶爐,24年老馮北京政變,掃地出門,寓居天津,復國夢想遠走東北認賊作父;日本兵敗成為蘇聯俘虜,引渡回國接受改造,最終一名普通的公民,一生軌跡可概括為“民國亂世忙於復辟、流亡、當傀儡皇帝。建國後坐牢、改造、被赦、成為公民重新開始”。

1967年10月17日,61歲的溥儀因病在北京去世,病重期間周總理高度關注病情發展,屍體火化後周總理指示:骨灰如何處理可以讓愛新覺羅家族自行決定,家屬決定放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1980年,有關部門為溥儀先生補開追悼會,其妻李淑賢女士在追悼會後,將骨灰由八寶山群眾公墓移至八寶山革命公墓,這是溥儀死後的第13年,也是他死後第一次“搬家”。

90年代港商張世義在清西陵的所在地,河北易縣投資了好幾個項目,其中一個項目就是陵園!聰明的商人深知名人效應,特意拜訪溥儀的遺孀李淑賢,承諾把陵園改成華龍皇家陵園,以凸顯溥儀的身份!

而此時眼看著因溥儀存放骨灰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的租期將滿,如不續租,溥儀骨灰將遭遇深埋。此意正好解決經濟困難的李淑賢的一大難題,二人自然一拍即合,皆大歡喜。

1995年,溥儀的骨灰從八寶山人民公墓被接了出來,與皇后婉容,及後來冊封的“祥貴人”譚玉玲一起葬於北京西南120公里的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雖然溥儀的墓距離大伯光緒帝的崇陵後圍牆僅200米,又有皇家兩個字,但和清朝皇帝陵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所以說溥儀並沒有真正葬入清西陵。

巧合的是,溥儀生前所住地方的變遷:從紫禁城到張園到東冠英衚衕,依次是從皇帝到貴人到普通百姓的變遷;而奇死後墓地的變遷,卻恰恰相反。

溥儀的墓地遷來後,清東陵和清西陵便形成了一個和諧對稱的十全十美。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安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5位皇帝以及慈禧太后。清西陵則安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加上後來落葬於華龍皇家陵園的溥儀,清西陵安葬的帝王也是五位。

如今國學大師季羨林、作曲家張魯、“交響樂之父”李德倫、著名將領範天恩、劇作家梁左等人的陵墓都坐落華龍皇家陵園!


美麗青春您真痘


一九六七年的十月十七日,溥儀因尿毒症,經過長時間搶救無效後離世,這也預示著封建時代的徹底結束。他的屍體經家人及中央決定,做了火化處理,並安放在八寶山。

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唯一一個被火化的皇帝。因為他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還有著中央委員的身份,所以安葬在這裡無可厚非。可是後來又安放在皇陵,這又是怎麼回事?

作為封建中國最後一位皇帝,他是個非常可憐的人,前半生基本上都是由他人擺佈。僅三歲就被定位皇帝,還要一本正經的坐在太和殿裡,在一群大臣的輔助下,無意識的做著皇帝的工作。而這種狀態持續了三年,就結束了自己皇帝的生涯。

但就算是再悲劇的人,也有自己快樂的時光,他在後來的學生生涯中,渡過了自己人生中最無憂的時光。後來在一九二四年的十一月,他被趕出了京城,從此過著流浪的生活。直到後來,被日本人找到,帶到了東北,做了偽滿的皇帝,一直被操控著。四五年日本戰敗宣佈投降,他又在獄中渡過了十多年。

十幾年的勞動改造,讓溥儀成為了一個合格的中國公民。他出獄後,中央政府還是頗為照顧他,不僅幫他補辦了戶口,還給他安置了住處跟工作。並且他還找到了一位妻子,也就是她,在溥儀死後做出了火化的決定。

溥儀去世後,周總理十分關注此事,特意去了溥儀家裡,詢問了他的妻子,並商議是否安葬於皇陵,畢竟認祖歸宗,落葉歸根,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的妻子堅決反對土葬於皇陵,並要求一定要火化。其實我認為,這也是當年的形式太過於緊張,正是十年文革的大浪中,實在不能武斷的做出那種決定。最終根據溥儀臨終前的中央委員身份,將骨灰安葬於八寶山中。

但是後來為什麼他又安葬到了皇家陵園了呢?其實,這裡的皇家陵園並不是真正的皇陵,而是一個旅遊產業,帶有一定商業性質,這就要從改革開放後說起

那時候國家允許公墓安放的革命烈士家屬將骨灰安放回自己家的祖墳。所以溥儀的妻子就想著買一塊墓地,這樣自己以後去世也能跟溥儀長眠一起。

而遷墳時,她出於溥儀在皇家時有過明媒正娶的妻子祥貴人,就打算將他跟祥貴人合葬,後來一位地產商找到了她,告訴她在西陵的隔壁開發了墓園。可以免費為溥儀提供陵墓,並答應她的需求,其實目的就是能為這個旅遊業增加一些項目。

不過,她之所以能答應地產商的要求,也是考慮到這塊地方原本在溥儀登基時,就定為皇家陵園的擴張範圍,安葬在這裡,也是很好的選擇。

就這樣,溥儀最終葬於皇家陵園,供遊客瀏覽參觀,而就在一牆之隔的崇陵,就葬著他的親叔叔光緒皇帝。祥貴人的墓也在旁邊,後來又建了一個婉容的衣冠冢。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決定溥儀安葬於這裡的現任妻子死後沒有安葬於此。


籬上青


溥儀死後葬在清朝的皇陵,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根據,但還是不全面。

溥儀的身後事

愛新覺羅·溥儀死於1967年,據說是得了尿毒症,重病而亡,也有一種說法是溥儀得了癌症。在溥儀死後,最初是葬在八寶山公墓。

這是溥儀第一個墓地。所以,一般認為,溥儀死後,就是葬在八寶山公墓裡,但在1995年,溥儀的遺孀向政府提出了申請,將溥儀遷到了華龍皇家陵園。



所以說,溥儀死的時候,的確是清朝滅亡了五十五年,但那時候,溥儀的墓地還是八寶山,直到死後第二十八年,他的骨灰才遷到清西陵附近。

華龍皇家陵園只是一個叫張世儀的新建的墓園,不算皇陵,如果按照規格看,八寶山公墓完全與皇陵不是一個級別。

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只是因為這個地方與光緒皇帝的墓地很近,這也算是一種落葉歸根。

清朝皇帝的陵園,並不像明朝的十三陵,比較集中於一個地方,相反,清室皇陵比較分散。而埋葬清朝皇帝最為著名的墓地,則是東陵和西陵。

清東陵在現在的唐山市,裡面有十五座墳墓,埋了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個皇帝。

清西陵在現在保定市,裡面埋了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個皇帝,也就是說,清朝入關後九個皇帝分別葬在東西陵園,這些算作是清朝的皇家園陵。

那麼,溥儀假如不是末代皇帝,他的陵墓會選擇什麼地方?一般情況,皇帝生前,會選擇自己的陵墓,這是一種榮耀。


只是,溥儀當皇帝時候,才三歲,並沒有能力選擇陵墓,也沒有時間選擇陵墓,因此,可以斷定,溥儀生前沒有確定葬在皇陵。

這是一個愛情的故事,因為愛情,所以執著

沒有時間想這些問題,並不等於不想和歷代先輩葬在一起。

這個很好理解,不光是皇家,哪怕是普通人家,很多地方也興祖墳一說,一般有頭有臉的人家,會選擇一個風水好的地方,然後幾代人都葬在這裡,被稱為家族陵園。

這種入土為安以及落葉歸根的思想,深入到每一箇中國人骨子裡。

所以,我們看一些古裝劇,老人在教育不肖子孫的時候,都會說,你們要是沒出息,死後不允許葬在家族陵園。


這樣的懲罰,幾乎和掃地出門一樣,不可謂不嚴酷。

從這些傳統的思想看,溥儀其實在心裡面,是想回到清朝陵園裡去的,這是一種認祖歸宗的情懷。哪怕自己沒有創造先輩的功勳,但這種情結始終縈繞溥儀心間。

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情景:

病重的溥儀,在醫院的病床上,等待自己的大限之日的到來。他這一輩子,挺傳奇,也挺窩囊,但結局卻還不錯。1959年,作為戰犯的溥儀,居然是第一批被特赦的人。這對於這樣一個人來說,成為普通人,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彌留之際,雖然溥儀已經很滿足,但數千年來的傳統,讓溥儀心中依然有一個節。我想,他一定在嚥氣的前一刻,對著自己的愛人李淑賢說出了他最後的心願。


而那時候,中國已經開始出現大活動的苗頭。整個國家都非常敏感而緊張。這個時候。只有葬在八寶山,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李淑賢即使想滿足溥儀的願望,也很難實現。她只能把丈夫心願藏在心裡。

溥儀真的很幸運,他不但在新社會有了一個嶄新的身份,而且,還在新社會,收穫了一份嶄新的愛情。

溥儀一生娶了五個夫人,但如果稱的上愛情的。我認為只有最後一個夫人,李淑賢。她的為人就像她的名字一樣,可以稱得上貞淑賢惠。

早在1980年,也就是溥儀死後十三年,大活動已經結束,中國再次恢復生機,李淑賢就開始多方奔走,滿足丈夫最後的願望。

這一奔走,就是十五年,終於得到首肯,在李淑榮精心安排下,溥儀在去世二十八年後,終於如願以償,回到清朝陵園。

接下來心願已經完成,無牽無掛,兩年後,李淑賢去世。

也許,她如果在泉下看到溥儀,一定會驕傲的對他說,我終於完成了你的遺願。

很多人說,李淑賢婚後並不幸福,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她又何必在七十歲高齡,還要精心組織溥儀的遷墓事宜呢,這件事足夠證明李淑賢對溥儀的感情之深。

不過,還有一些說法是張世儀為了提高知名度,忽悠李淑賢遷墓,但這種說法有些牽強,因為李淑賢當時已經七十歲,這樣一個老人,如果不是因為丈夫的遺言,不可能會大興土木。

何況,張世儀所建的墓園,本來就靠近清西陵,已經有了足夠的知名度。

所以,我只能解釋為一種執著,而這種執著,只能說明李淑榮對溥儀還是有感情的。其實,末代皇帝溥儀,真的很幸運。死後,依然有人想著他的事情。這樣,還不夠嗎?


小小嬴政


生前,末代帝王溥儀被從皇宮趕出後,便開始了他四處流亡的生活。而在死後,他的安葬地也幾經變遷,說來,溥儀真真是個“有皇帝命沒皇帝運”的帝王。

溥儀葬身之地的三次變遷分別是:由八寶山群眾公墓到八寶山革命公墓再到華龍皇家陵園。

有意思的是,溥儀生前所住地方的變遷:從紫禁城到張園到東冠英衚衕,依次是從皇帝到貴人到普通百姓的變遷;而奇死後墓地的變遷,卻恰恰相反。

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溥儀最後被葬在清西陵-華龍皇家陵園時,他的大清已亡了84年。

讓溥儀在大清滅亡84年之後仍被葬入黃家陵園的,是兩個特殊的人物。

這兩個人物一個與溥儀素未謀面的張世義,另一位則是溥儀最後一位妻子李淑賢。圖為張世義

1980年,溥儀追悼會被相關部門補開,作為未亡人的李淑賢也趁機將骨灰盒換了個大一些的。追悼會後,溥儀骨灰由八寶山群眾公墓移至八寶山革命公墓。

這是溥儀死後的第13年,也是他死後第一次“搬家”。

10多年後的1992年,眼看著由於溥儀存放骨灰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的租期將滿,這意味著,如不續租,溥儀骨灰將遭遇深埋。此時經濟困難的李淑賢開始著急了,她迫切想為丈夫找一個永久存放骨灰的地方,也順便為自己百年找一處安放。

李淑賢在苦思良久後,敲開了沙曾熙家的大門。

這沙曾熙不是別人,正是當初介紹李淑賢和溥儀結婚的媒人。李淑賢覺得,這事只能找他商量了。

“我做了個夢,夢見他(溥儀)託夢說已經變成了一條龍,就想入土為安。他退位前他們家族把陵墓選定在了清西陵,只是後來辛亥革命爆發沒建成。”

李淑賢說完,長嘆了一口氣。沙曾熙聽完便明白了李淑賢的意思,她是想為溥儀找一處理想的安葬地。但這事,沙曾熙還真辦不了,最終,李淑賢怏怏離開了。

不久後的一天,神秘的香港商人張世義派人聯絡上了李淑賢。

原來,在得知李淑賢下落且瞭解到她想找墓地安葬溥儀後,原本就想開發商業墓地的他便有了想法。此番找李淑賢,就是想談合作。李淑賢

李淑賢聽到消息後,如同雪中看到了木炭。她興奮地和來人談起了相關規劃,進一步商議後,李淑賢提出想將溥儀和貴人譚玉齡的骨灰合葬入皇陵,以後自己也葬在此處。

李淑賢的提議得到了張世義一方的採納,1992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先生在易縣崇陵西北興建起這座——華龍皇家陵園。

1995年1月26日成功將溥儀骨灰遷葬至華龍皇家陵園。

自此,這座皇家陵園位於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距離崇陵後圍牆僅200米。

溥儀的墓地遷來後,清東陵和清西陵便形成了一個和諧對稱的關係。

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安葬著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5位皇帝,以及慈禧太后。清西陵則安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加上後來落葬於華龍皇家陵園的溥儀,清西陵安葬的帝王也是五位。

說來,這也是美事一樁!

可惜的是,最終成就這一美事的李淑賢因為種種原因,未能與溥儀同葬。倒騰了半天,最後親手成全了丈夫和福貴人,這也真真令人唏噓。


記者李滿


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就像一棵蒲公英,總是被風兒吹著, 四處漂泊,從來都是身不由己。

三歲那年,一道傳位詔書的意外降臨,在父親的無奈,母親的哭鬧中,溥儀被抱進了紫禁城,成了傀儡小皇帝。

六歲那年,北洋軍閥割據,清朝宗室已無回天之力,由其養母隆裕太后出面宣佈溥儀退位,結束清朝統治,就這樣懵懂的溥儀成為清朝乃至整個封建時代的末代皇帝。

在紫禁城的小朝廷裡做遜帝的十多年裡是溥儀一生最快樂的時光,享受著國民政府的財政供給,衣食無憂,有名師教習功課,也接觸到了西方的新鮮事物與先進思想。

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趕出了紫禁城,後來成為日本人的傀儡,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1945年日本投降時,溥儀被蘇聯紅軍抓獲,囚禁於蘇聯五年。

1950年,溥儀被引渡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1959年,溥儀改造完成被特赦,成為了一名中國公民,後來還與護士李淑賢結婚。

1967年,溥儀患尿毒症,病情惡化,藥石無靈,與世長辭。

溥儀患病時,周總理就很掛念,曾指派名醫給溥儀治療。溥儀去世後兩日就被家人火化,但是因其身份的特殊性,骨灰安葬地也遲遲沒有選好。

就其安葬的問題,周總理也作出批示,尊重愛新覺羅家族的人決定,當然也可安葬在革命公墓裡。

愛新覺羅家族的元老們權衡利弊後,將溥儀的骨灰安葬在了八寶山人民骨灰堂,後被移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已經被安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十多年之後,溥儀的骨灰為何會被遷到清西陵旁的華龍皇家陵園呢?這座陵園真的是皇家陵園嗎?

事情要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後國內湧現了一大批實業家,當中就有一位慧眼獨具的商人 ,將投資目光放在了墓地上。不知道這位商人有何背景,反正是拿下了清西陵周邊的地皮,建了一片墓園。

為了吸引人氣,打造噱頭,這位商人聯繫到了溥儀的遺孀李淑賢女士,開出豐厚的條件邀請李淑賢出面,將溥儀的骨灰遷到他的陵園中。

考慮到那陵園所在地毗鄰清西陵,溥儀生前也曾將此地選為身後之所,只是沒有來得及施工就被迫逃亡了,如今有機會安葬於此,既不違背國家意志,又了卻了溥儀的一樁心願,李淑賢還能得到好處,三全其美,於是溥儀就被遷移到了如今的華龍皇家陵園。

說到這,大家也都看明白了,溥儀根本沒葬進清朝的皇陵,而是葬進了清西陵附近的商業墓園,雖只有一牆之隔,卻終究是他到達不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