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而且在文學和書法上也很有造詣,能寫一手漂亮的飛白。他即位不久,就在全國蒐羅圖書和名書法家的墨跡。貞觀年間,太宗努力學習晉代名書法家羲之的書法,下令由皇家庫藏中出重價購買王羲之書寫的真跡,並請魏徵、虞世南和遂良等唐代名書法家鑑定真偽。結果得到了大量王羲之的墨寶,可就有一件,傳說中最精彩的《蘭亭序》未得到。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飛白書法欣賞

飛白是一種特殊的書法,筆劃中絲絲露白,像是用墨不足的枯筆寫成。飛白的具體寫法失傳久已,近來根據日本書法家的研究,恢復了一種寫飛白的方法,原來是用大小不同的檜樹皮當筆寫成的。是否古人也是如此有待考古研究。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王羲之

在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共四十一人,到會稽山的蘭渚,即今浙江紹興西南水邊修禊(在水邊祓除不祥的傳統習俗,是一種戶外遊樂)。他們在蘭亭飲酒賦詩,非常高興。王羲之在酒酣之際,在蠶繭紙上,用鼠須筆揮毫疾書了一篇《蘭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為王羲之書法中最佳的傑作。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蘭亭修契圖》·文徵明

詩人李白在他寫的《魯郡堯祠送窗明府薄華還西京》一詩中,有“竹林七子去道賒,蘭亭雄筆安足誇”的詩句,可見唐時《蘭亭序》已早被稱做雄筆而盡人皆知了。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李白

唐代的何延之寫了一篇《蘭亭始末記》中,曾經講述了一個蕭翼替唐太宗騙取辯才收藏的《蘭亭集序》的傳奇故事。非正史記載,聊作談資。

經過多方打聽後,太宗瞭解到,王羲之本人對《蘭亭序》也極為珍視,當作傳家寶留給子孫。傳至第七代孫為僧人智永,也是位大書法家,智永年近百歲去世時,將珍藏的《蘭亭序》交給弟子辨才保存。太宗三次將辨才召進長安,願出重賞要他獻出《蘭亭序》,辨才一直推說在戰亂中早已遺失,不知下落。

不久,在辨才主持的寺院越州(今紹興)永欽寺中,來了一位潦倒的平民書生,沿著廟裡的長廊觀看壁畫。辨才見書生後,問他是哪裡人。書生說是北方人,帶了一些蠶種來賣,路上順便參觀遇到的寺廟。辨才和他談了一會,話很投機,於是請他到房內坐,一同下棋彈琴,並談論詩文歷史。辨才非常高興,留他在寺中住宿,並且請他喝酒。酒酣時,二人分韻賦詩為樂,辨才摸了一個“來”字韻,於是吟道: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二人興致高漲,輪到書生摸了一個“招”字韻,於是吟了下面這首詩: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老和尚和書生真是相見恨晚,聊了一宵,第二天臨別時才請書生有空就來玩。書生果然常來。二人經常飲酒談詩論文,感情更融洽了。有一次談起了書法,書生說:“我過去學過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楷書,對書法非常愛好,現在隨身還帶著二王的幾份墨跡。辨才一聽,觸其所好,馬上說:“明天拿來,我們欣賞一下。”第二天書生帶了好幾份二王所寫的墨跡去,辨才細細地看過以後說:真倒都是真的,可借還不是二王寫得最好的。我有一份真跡,很不尋常。”書生問說:“是什麼帖?”辨才說蘭亭序帖。”書生笑著說:“經過這麼多年的戰亂,蘭亭的真跡哪能存在?你這大約是

響拓出來的偽作吧!”辨才說:“我師傅珍藏多年,臨終時親手交給我的,你明天來看吧。”

響拓實際為“向拓”。響拓屬於訛誤。碑帖術語。複製法書的一種方法。由於法書墨跡因年代久遠,紙色沉暗,字跡難辨,故在模製時,須向光照明,以紙覆帖(常用油紙、蠟紙),鉤勒其原字筆畫,然後再以墨筆填充。

第二天,書生來了,見老和尚爬上梯子,從屋樑木上所挖的洞中,取出那珍貴的《蘭亭序》;書生見後,故意挑毛病說可能是假的,爭論一番後,辨才將《蘭亭序》連同書生拿來的二王其它墨跡,都放在桌上。這老和尚雖然八十多歲了,可每天還要接這些字貼臨寫好幾遍。

不久,辨才有事出門,書生一個人來到他的書房中,將《蘭亭序》及自己帶來的二王字帖都拿走。然後去到地方長官處,懷中掏出一道聖旨,原來書生是御史蕭翼裝扮的,奉旨前來設計取《蘭亭序》。於是立即召見辨才說明此事,老和尚一聽,嚇得昏倒在地。原來這是唐太宗和宰相房玄齡定下的騙取《蘭亭序》真跡的計謀。唐太宗在拿到《蘭亭序》後,高興極了,重賞房玄齡、蕭翼和辨才和尚。可老和尚由於受了這次驚嚇過度,一年多後就去世了。

後來,太宗命令趙模、韓道政、馮承素及諸葛真等四人,將《蘭亭序》每人拓幾本,分賜給皇子們及親信大臣。相傳貞觀二十三年,太宗臨死時,對太子李治(後來的唐高宗)耳語說:“我要將《蘭亭序》帶走。”就這樣,在太宗死後,《蘭亭序》的真跡被用玉匣裝好,殉葬在昭陵中。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昭陵

唐代時,皇帝的陵園有軍隊駐守,保護得比較好。可在唐亡以後五代時,軍閥溫韜任耀州(今陝西耀縣)節度使,他將自己管轄區內的唐代皇帝陵全都挖開,盜取其中殉葬的金銀珠寶和珍貴文物。據歷史記載,昭陵雖然最為堅固,但也被挖開,溫韜這傢伙從墓道中進入石宮,看見石洞中宮室非常宏麗,一點也不亞於人間。中間是放太宗靈柩的正寢,東西兩廂排列著石床,床上放石函,函中又有鐵盒,內藏有很多唐以前的古老圖書,以及名書法家鍾繇、王羲之等人親筆書寫的碑帖。

鍾繇小楷《薦季直表》(請橫屏欣賞)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軍閥溫韜在盜掘昭陵時,所盜走的書法墨寶中,是否有《蘭亭序》真跡不得而知。流傳到今天,沒聽說哪裡有王羲之寫的《蘭亭序》真跡,只見過馮承素的摹本,褚遂良的臨本等和後人響拓的複製本。

馮承素版《蘭亭序》↓(請橫屏欣賞)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褚遂良版《蘭亭序》↓(請橫屏欣賞)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虞世南版《蘭亭序》↓(請橫屏欣賞)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份有一份“神龍本”是多數人認為最好的本子。有趣的是,關於這個神龍本《蘭亭序》的地位有兩種看法:有人此本是從真本(即王羲之的真跡)臨摹而來;另有人認為王羲之根本沒有寫過《蘭亭序》,神龍本就是最原始的本子,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和尚寫的,被唐太宗等人誤認為是王羲之的墨跡而流傳至今。

《神龍本》↓(請橫屏欣賞)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在北京中山公園有一座雙層簷的八角亭,叫做“蘭亭八柱亭”,亭內有一塊蘭亭碑和八根刻有《蘭亭序》的漢白玉石柱。清朝的乾隆是一個自負風雅的皇帝,他精選了歷代著名書法家臨基的《蘭亭序》七本,加上他自己臨摹的一本共八本,命人分別刻在八根漢白玉石柱上。又在一塊大石碑的正面,刻上王羲之等人在蘭亭的修禊圖,背面刻上他寫的詩文。然後,用這八根石柱一塊碑,在北京西郊圓明園裡建了一座蘭亭碑亭。清末英法聯軍打進北京時,圓明園被燒燬。辛亥革命後,1917年將石柱和石碑從圓明園廢墟中清理出來,移至北京城內中山公園堆存,直到1971年,才用這劫餘的八根石柱和石碑,重建了這座“蘭亭八柱亭”。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長見識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竟有這樣曲折離奇的前世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