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制度與流程的癥結

大中型企業的制度流程,不會被新的CFO帶跨,因為有核心團隊、有精髓的沉澱,你根本動搖不了;再好的也會過時,所以制度流程的完善,是財務工作永恆的目標。每一次修訂,都意味著更貼近業務的發展,基礎更進了一步,效率有了明顯的提升。 ­

制度流程的可悲是:不能固化優點的同時,將原有的基礎喪失。表現在:制度流程無效或進入睡眠狀態,已不具備可操作性。隨著物價上漲、公司業務變化,它們有多久沒動過了?特別是,跟不上業務部門這種“反常規”的變化,在制度流程不合理的前提下,繼續複製不合理的行為。 ­

深圳出差2天,本來行程就很緊,下了火車和領導一起轉了幾圈找不到公交,遂打車前往子公司。根據公司的費用報銷,此程不報,雖然只是十幾元,加上補貼是有盈餘的,但是,出差不能實報實銷,意味著員工要多想這方面的問題,以減輕個人負擔,犧牲效率也是在所難免的。 ­

成都出差正逢機票打折,比軟臥還便宜,從家到機場的出租車+機場大巴32元,卻按火車計算此程路費只報銷30元,實際上,僅多了一元保險費和一元燃油附加費。 ­

我的兩次報銷發現:1、差旅費用報銷,明顯不利於工作效率,不能實報實銷也是不合理的。2、如果說,補貼給得太高,應該將其降下來,而不應去定額限制合理發生的費用。 ­

實際上,制定制度流程的人一定要實地考察,看到擠報、虛報各項費用,誰不痛心疾首,問題是:政策影響著對策,是不合理複製了不合理。當我們大聲批評財管、業務的時候,是不是也該看一看自己訂下的制度流程。 ­

雖然,沒有修總所言“制度一經制定,就已過時”去得那麼快,但是,業務確實存在核銷中,沒有正式發票的問題,恰恰是這些不可控的費用,才真正需要定額管理、無票核銷,否則,大家找票去。差旅費是完全可控費用,除了明確列支項目,如通訊費、餐費等,標準合理就行。 ­

有辦事處財管向我提問:制度流程管得太死,會怎麼樣。我的回答是:除了以上,你們會參與變通。 ­

我們應該從源頭上找原因,而不是就對策而想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