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初中學習不是很好,到高中逆襲的嗎?

妞媽教育心得


首先很高興受邀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負責的說這種學生真有,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不光有逆襲的,也有滑坡的,當然前提是都很努力,用功去學。

初中和高中的知識完全不同,初中大多數都是一些死記爛背的知識,只要肯用功就能掌握。當高中截然不同,知識點更深奧,內容更復雜,需要一定的天分和勤懇程度。所以知識結構不同就會導致學生排名不同。

初中和高中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也不同。

初中處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很多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去學,甚至處於叛逆期,和家長老師對著幹的不在少數,你越讓他去學,孩子反而越不學。更有甚者,有些家庭家長意識覺悟不高,屬於土豪那種,家裡做點小買賣,認為自身沒有什麼文化程度,一樣可以掙不少錢,這種學習無用論影響了自己的孩子,整天在學校混日子,遊手好閒來消極身邊的同學。所以很難有一個積極向上,發憤圖強,主動學習的氛圍。

但高中就不同,這個時期的學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意識,能基本辨明是非,處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快速形成的時期。大多數能知道為自己而學,而且學習不好的基本上進不了主流高中,學習氛圍因高質量的學生群體的而改變而變得更好一些,人是環境的產物,受環境影響也會積極去學的。


蔚江來


有,但不是高中才逆襲,初三的時候就逆襲了。我是在我們當地鎮上讀初中的(04-07),當時有一個同學,男生,初一初二成績很差,甚至不去上課。後來我們班的班主任就找他談話,具體內容不知道,反正應該就是勸學之類的。結果初三一開始,他就努力學習,英語不懂就一直跑去問英語老師,各科都是如此,一學期下來期末考試直接衝到年級前五!中考考上我們縣的一中,當時是市重點高中!後來就順理成章的考上了大學,然後參加工作。現在想來,這是一個狠人!



業餘之餘


有,但不是很多。

兒子有一個同學,初中時,學習特別不起眼,基本上屬於年級的中下等。考高中時,勉勉強強進了重點高中。上高一時,也還是晃晃悠悠的,一直在年級中下游徘徊。但一進高二,這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成績一路飆升。到高三模考前,幾乎能夠穩定在年級前10,高考中,發揮也特別穩定,最後被北大錄取。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種逆襲的孩子都有這種特點。

第一,理科思維特別好。也許在小學初中時,這種特點還不太明顯。但一上高中,理科思維好的孩子的優勢立馬就體現出來了。在數理化的學習上,這樣的孩子幾乎不費力。老師的點撥,再加上自己的興趣,理科成績提高非常快。高中知識,難,活,尤其是理科方面,天賦很重要。而理科思維好的孩子,一旦打開他的智慧之門,他在數理領域,尢如進入了無人之境。越鑽越有興趣,越學越有勁頭。在高中許多孩子因為數理化學習而舉步維艱的時候,這類孩子,卻是他們在學習上如魚得水,突飛猛進的時候。理化成績的異軍突起,會給他們帶來自信和動力,然後又會帶動其他科目進步。這樣一種良性循環,最終逆襲就發生了。

第二,逆襲的孩子,小學初中並沒有十分用力。這樣的孩子,低年級時學習上馬馬虎虎,因為父母的要求也不嚴,孩子就憑著天性學。沒有被父母過多的壓榨,高中之前他的心力和精力,一直都是處於儲蓄階段。所以到了高中,這個儲蓄就開始發揮效力了。狀態好,後勁足,到關鍵時刻,方見其本色。

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在前期,不可用力太猛,前期用力太猛,成績要求過高。就會導致孩子後期的學習乏力,最終以失敗收場。

逆襲的孩子,讓人羨慕。但每一個逆襲孩子的背後,都有著不被外人知道的原因。這其中有個人的努力,付出,也有幸運和機遇。逆襲,追根到底,是前期正確的家庭教育,結出的美好果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