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传捷报,400亿造20座海上“充电宝”,俄第一个已经竣工

据国外媒体报道,俄罗斯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座浮动核电站已经建成,目前正在海上进行最后的测试工作,预计将在今年12月正式交付使用,届时将在佩韦克港与外界见面。

从相关信息来看,"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由一艘长144米、宽30米的驳船改建而成,至少承载了2座35兆瓦的核反应堆,配备了70名工作人员,排水量达21500吨,是一座巨大的海上“充电宝”。

中船重工传捷报,400亿造20座海上“充电宝”,俄第一个已经竣工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服务对象是北部堪察加地区,解决20万人口的用电问题,暂时的设计使用寿命是38年。同时船上还配置了海水淡化设备,可供应24万m³/天的淡水。

核电站主要是使用纯度低于20%的浓缩铀,同时划分了3批次12年的使用周期,中间会有8个月的停产期,进行船坞的全面检修及核废料清理工作。"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只是俄罗斯的第一步,届时将会有共计7座核电站同时开工建造。

中船重工传捷报,400亿造20座海上“充电宝”,俄第一个已经竣工

目前,全世界有超过70个国家正在研究核电应用,而浮动核电站的完成可以说是核电应用的里程碑事件。美国的浮动核电站项目早在很多年前已经宣布破产,所以在浮动核电站应用领域美国并未加入。

中国的浮动核电站项目从2014年开始,中船重工719研究所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研究国家海洋核动力平台技术。719研究所创造性的提出除浮动式核电站的另一种方案,即可潜式核电站。建造完成后核电站可在水下工作,极大地解决了恶劣的环境问题。

中船重工传捷报,400亿造20座海上“充电宝”,俄第一个已经竣工

2015年1月,中船重工与中广核达成合作,为该项目赢得关键支持;2015年12月,中船重工719研究所获得国内首张通行路条,正式开始进行项目的落地。719研究所专门制定了为期4年零3个月的实践表,中船重工计划建造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预计总投入将达到400亿人民币,寿命为40年。

近日,又有一则好消息传出,浮动核电站已经拿出了切实可靠的运行计划及建造基地,相关的科研工作也进入尾声。目前核心部件生产地设在四川,只要经过批复,即可在今年开工建造,目前中船重工已经与多个用户签署了合作协议,包括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

中船重工传捷报,400亿造20座海上“充电宝”,俄第一个已经竣工

​而海上核电站的建成将为我国在南海等偏远地区解决饮水问题并提供能源保障,同时核电站的出现还将成为我国海军在南海等地区的补给站。在配备了雷达后核电站还能为我国海军充当岗哨的角色,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在沿海地区的巡逻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