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棄用的“四不像”步槍,為什麼竟成了美軍的剋星?

63式自動步槍,作為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支自動步槍,也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參與了多國戰爭,尤其是在越南戰爭上,63式自動步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這款歷經各大戰場的自動步槍為什麼成了解放軍口中的“四不像”步槍,還被其他步槍所取代?

解放軍棄用的“四不像”步槍,為什麼竟成了美軍的剋星?

63式自動步槍是以56式半自動步槍為基礎進行研製的,被研製出來63式自動步槍很快就取代了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槍。它是巧妙地結合了兩款槍的優點所制,在瞄準裝置、彈道性能、木質長槍托等方面的設計都與56式半自動步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主要改變的是槍的結構,為的就是在不同的環境下實現更好的點射精度。

解放軍棄用的“四不像”步槍,為什麼竟成了美軍的剋星?

改進後的63式自動步槍,有著20發彈匣提供子彈,帶有摺疊的三菱刺刀,實現了單發和連發“步衝合一”的理念,該槍長1.032米,重3.87公斤,有效射程為400米,它將56式半自動步槍的彈量小和56式衝鋒槍的精準度差進行了合理果斷的捨棄,保留了它們容量大、精準度強、火力大等優勢,儘管如此,但卻依然沒有躲過當時社會風氣的侵蝕。

解放軍棄用的“四不像”步槍,為什麼竟成了美軍的剋星?

為了達到遠距離的精準射擊,63式步槍槍身設計的很長,但卻沒有考慮到現代戰爭的需求,更多的是青睞於便於操控、小巧,但火力也不賴的步槍,這款長一米多的步槍在空間狹小的坦克等載具中存在著各種不便,嚴重阻礙了作戰的靈活性。

解放軍棄用的“四不像”步槍,為什麼竟成了美軍的剋星?

除了極度誇張的外形,還有質量問題讓人堪憂,當時處於大躍進時期,浮誇風導致人們過多追求數量而忽視了質量。正是因為它過度的模仿其它槍械,卻還是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就成了人們口中“四不像”步槍。缺乏實用性的63式自動步槍後來又被56式衝鋒槍和56式半自動步槍所替換。

解放軍棄用的“四不像”步槍,為什麼竟成了美軍的剋星?

然而在我國備受嫌棄的63式自動步槍卻曾讓美軍吃足了苦頭,在60年代中期我國曾生產過一批精良的63式自動步槍,這就打的美軍措手不及,美軍原本以為自己的M-14和M-16自動步槍足以抗衡56式半自動步槍,卻不曾想到越軍當時用了我國產的63式自動步槍,它的大容量彈匣、兩發短促點發可真是讓美軍大開眼界了。此後這款自動步槍在國際上成了搶手貨,還有不少人成了這款步槍改型的追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