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备驾崩到蜀汉灭亡有四十年时间,为什么蜀汉的人口似乎没增加,还是只有一百万人?

用户4378518448553


可能是由于中原地区的无险可守,以及黄河的经常泛滥,使得中原地区的人们必须得依靠更为紧密的团队协作才能战胜天灾人祸,绝境逢生。因此,中国的政治发展非常早熟,姓氏制度和户籍制度最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这都是组织制度的外在表现。

秦献公十年,疲弱的秦国为短时间增强国力,率先实行了"为户籍相伍"的措施,打散了国野制的区分,把个体小农按五家为一伍的编制,编入国家的户籍,使所有的人都成了国家的"民",把老百姓编入国家的户籍,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劳动人民的控制。"齐民"即所有的百姓,在法律面前都是地位平等的。当然,历史的发展走向证明,这个结论有如“人生而平等”一样,虽然正确,却无甚大用。

在冷兵器时代,一个国家的富强程度,往往与人口相关,因为人口承担着兵役、徭役,甚至是生产力,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即“人畜两旺,五谷丰登”,皇帝都要祭拜上天,感谢垂赐恩德。那么,盘点家底的户籍制度就成为朝廷重要的工作。秦代的制度是百代之始,户籍制度也初具规模。刘邦的军队打进咸阳,其他的士兵、将官都在到处搜寻宝货,唯有萧何去到秦朝的国家图书馆,抢出来了秦律和户口册。萧何由此能够安治关中,并将关中打造成为汉王朝的根据地。

到汉武帝时,兵役大兴,国库乏用,朝廷就更为重视户籍制度。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西汉末年,世家大族开始复兴,形成与皇权对立的局面,造成国家活力的丧失,直接导致西汉王朝的覆灭。刘秀恢复汉朝后,采取了与世家大族共治的措施。前期皇权尚能压制世家大族,后期皇帝年幼,外戚掌权,宦官为祸,导致皇权旁落,天下纷乱。各地百姓为躲避乱世,不愿为割据的军阀们做炮灰,纷纷主动求为世家豪族的荫附户口,不在政府统计的户籍之列。逮至三国,此种情形更为普遍。

于是,在史册中就留下了悬崖式下跌的人口数字。东汉桓帝时期,全国人口的数量在4100万左右,而三国后期三足鼎立之后,魏国登记在册的只有400多万人,吴国200多万,蜀国只有可怜的90多万,三者相加,偌大中国仅仅只剩下的700万左右,这还是经历了休养生息之后的人口。因此,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中一段这样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被作为当时人口锐减的佐证。

其中,蜀国的人口最少。

公元263年,号称“天府之国”的蜀汉人口,仅仅不足百万之数。《三国志》卷33写到:炎兴元年,“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在《晋书.地理志》中则写到:“刘备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亦以郡国封建诸王,或遥采嘉名,不由检土地所出。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联系《三国志》和《晋书》采信的数字,42年间,蜀地人口竟无半点增加。所谓诸葛亮空有治才,蜀地疲敝之甚矣。可是,联系到前文所说的战乱时期,豪强世家荫户众多,此数据存疑。

据《后汉书.郡国志》,益州有户1525258,为天下第一大郡。到了《晋书.地理志》载,益州有户149300。三国乱世,益州人口缩水到14.7%。汉末中原地区战乱频仍,人口流失极其严重,但是益州地区却远离战火,号称海内殷富,引起各方势力的觊觎。同时,各地流民走投无路,远走蜀中,被刘璋编为为“东州兵”,成为刘璋夺取实权的重要军事力量。刘备自视为仁德之主,与刘璋在蜀中鏖战3年,虽有战祸,却与中原动辄倾国之战却有不同。因此,蜀中人口锐减的情形,尤为可疑。

三国时期赋税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官僚系统彻底崩毁,行政组织建设力不从心,两汉“编户齐民”政策下实行的田租、盐、铁、酒税、缗钱、算赋、更赋、均输等多种税赋被简并为田租、户调、力役三项。按户征收绢绵,谓之户调。以后到南北朝按户征收愈来愈普及,而且比重增大。因此魏晋时代更为重视户籍而轻视人口。这也就意味着,不见于簿籍的不仅是人口,更重要的是户籍数也未必准确。那么,蜀汉的人口究竟有多少,都去了哪里呢?有以下四种可能。

其一,豪强荫户。前文说过,东汉时期豪强渐盛,汉末战乱使得有实力的世家大族有了更大的发展。以前文所述“盖依附私家为私家之部曲佃客,不列入国家编户者,当数倍已登记之户口。”对于荫户的数量史无明文,可一般认为其数量应在编户两倍以上。因此,豪强荫户此处有56万户。

其二,屯户。曹操首开军屯制度,国家将无主之地分给流民,发给农具、种子,收其7成,以咨军用。据《晋书.地理志.总序》,晋初废除屯田制,全国户数增加67%,口数增加110.7%。蜀国在东汉末年并没有遭受大规模的战乱,本地的世家豪族并没有像中原地区那样大规模流亡。只有在汉中一带,因为被曹操迁走了一大批人口,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时,为了充实当地人口,就地屯田。不过,此种军屯,因为来回拉锯,户数不可能会有很多。诸葛亮一次败退,只能迁走数千家百姓而已,可见当地人口之凋敝。

第三,兵户、吏户。《三国志》裴注蜀、吴投降所献图籍均将户、口、兵、吏并列,可见兵、吏、户三类分别单独入籍。蜀国人口的详细资料仅《蜀记》一例,其中记录兵数十万二千,吏四万。三国时期士兵与其家属一起被编入兵户,或称士家,单独成籍,地位低于编户;吏户与士家相同而地位略高。此处有14万户。

因此,三者相加,可得蜀国总有84万户。由于乱世中军事为先,兵户一家出2人当兵也属正常,因此兵户属可以适当调低。同时,由于蜀中地区本无大乱,因此荫户之风虽盛行中原、江东,蜀中地区却可能没有太多,此数也可调低。因此按照户均3-4人为基础核算蜀国人口比较合理。以此观之,蜀国实际人口大约在260万-320万之间。如果以蜀国百万人口,10万士兵,以1:10的当兵比例,连续穷兵黩武多年,蜀地却未大乱,已是不可能。如有300万人口基数,以30人供养1人,当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同理,三国实际总人口也应根据相同的户数比例翻番,应有3000万人口。蜀国依旧只占有10%的人口和一州之地,绝对劣势之下,诸葛丞相也回天乏术。


而知而行


蜀汉人口究竟是不是只有100万,直到今天依然是个争议的话题。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蜀汉灭亡时“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这么算来,蜀汉大体也就100来万人。但奇怪的是,据《续汉书》记载,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益州有户1517319,口7204877。从永和五年到蜀汉灭亡的263年,中间只不过间隔了120年,但益州的人口却从720万降到了100万。

不可否认,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导致了全国性的人口大幅下滑,但与其它各州相比,益州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在东汉末年并未遭受大的战乱,属于人口净流入地,刘焉、刘璋父子虽然没有大的作为,但也绝对算不上统治残暴。《三国志》中各地人口举家迁徙到蜀地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南郡董和率亲族西迁投刘璋”,”法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等。

那么刘备入蜀时,益州究竟有多少人呢?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通过兵力可以推算出来。

在三国时期,百姓和士兵的供养比例大体为10:1,如蜀汉灭亡时人口94万,兵力10万,东吴灭亡时人口230万,兵力23万。按照这个比例,我们来推算下刘备入蜀时,益州的人口。

刘备入蜀不久即先后打了汉中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后者损失兵力在5-8万(一种说法是刘备支党四万,黄权统兵1万在江北,刘备战败后黄权归路被断被迫投降曹魏,这么算来刘备损兵5万,而另一种说法是孙权给曹魏的信中说: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

就在刘备全军覆没后不久,刘禅给诸葛亮的诏书中曾写道:“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这么算来,刘备入蜀时,益州能提供的兵员多达25-30万,也就是说当时益州人口是在250万-300万之间的。

这个数字虽然比汉顺帝时期少了一半多,但也不至于降到只有100万那么离谱。

蜀汉人口到底去哪了?

蜀汉的人口分两部分,在籍和不在籍。因为蜀汉的赋税和徭役是根据在籍的来征收的,所以为了逃税和躲避徭役,益州存在大量的隐匿人口,这其中既有故意瞒报口数的百姓,也有世家豪族萌附户口、屯田户、兵家、吏家,这个群体是非常庞大的。

那么自刘备去世后的40年里,益州人口到底是增加了还是下降了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蜀汉连史官都不设,遑论做人口普查了。就连诸葛亮主政时,也是忙于南征北战,从未进行过正式的人口统计,即便对于新征服的南中地区,也是实行羁縻政策,只征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而不征赋税和徭役,不征赋税和徭役自然也就没必要统计户口。

但我个人推测,蜀汉后期人口增长率是很低的,至少与刘备入蜀之初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增长。因为蜀汉在三国当中屯田最晚,数万北伐大军完全靠益州百姓供养,无疑会加重百姓负担,东吴使臣出使蜀汉回来后报告说蜀汉“民有菜色”,可以预想当时蜀汉的民力已经被用到了极致。

所以,综上总结如下:刘备死后40年里,由于不断的北伐以及统治的腐败,蜀汉的人口并没有大幅增加,不仅如此,连在籍人口也在连年下降(因为百姓都在躲避征兵和徭役)。


秦皇汉武


关于蜀国的人口问题,我也回答过不止一回两回了,其实按照一开始的说法,当时的益州,在刘璋父子的统帅之下,人口应该是在100万户左右,100万户是什么意思?不是说100万人是100万户人家!就是说有个两三百万人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相比较于东汉末年各个地区战乱不断,此时的益州可以说是天府之国之中的天府之国,不仅自己本地的人民繁衍生息,而且还有很多的人往这迁徙,可以说是欣欣向荣,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张鲁。

张鲁原本是属于刘璋的实力,但是后来由于二者之间闹不和,张鲁只能逃到汉中去,汉中原本也是属于益州的地盘儿,就是说这个地方的几十万人已经可以先择出去了,在这之后,曹操拿下汉中,更是将汉中所有的子民全部签到了观众地区!都被拿下了汉中就是一个空壳子。

这件事情可以说是整个益州噩梦的开始,再者,之后就是长达数年的刘备夺取益州的战争,历史记载,刘备包围成都的时间很长,长到什么程度,刘备自己都不想打了!后来要不是马超过来投降,彻底击溃了刘章自己内心的防线,这个成都想要拿下来还得花几个月时间。

是长达数年的战争,也让这个地区的人口一直在下降,战争战乱永远都是人口增长了一个死敌!并且在这之后,刘备拿下益州以后,又率兵去攻打汉中工打完汉中之地,又是一个空壳子,还得迁徙自己属下的老百姓到这个地方来,作为一个军事据点。

一来二去,整个益州损失个100万人,也真的有点说不过去,所以总体的人数降到了100多万,可就是这100多万的人口,还遇见了大事情,关羽被杀,荆州落入了东吴的手里面。刘备大怒,率军攻打荆州!不被损失多少人数,这一点历史上面含糊其辞,但是总体来讲肯定是超过了6万人!这6万多的人口全部都是青壮年劳动力。

顿时,整个蜀汉的所有的人口比例,尤其是男女比例,可以说出现了一个断层!不过此时休养生息,说不定能够慢慢的缓过劲儿来,但是偏偏这个时候,南边的孟获,北边的曹魏一直在不断地给蜀汉政权施加压力。

诸葛亮和姜维两个人一直主持的北伐战争,也一直在损耗前线的青壮年劳动力,整个蜀汉的人口一直出现一种负增长的状态,虽然不断的向北进攻可以掠夺本地的人口,(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是由于曹魏在这个上面吃过两回亏,所以在这之后,蜀汉政权无论向哪里进攻,曹魏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先迁走这个地区的本地居民!

在那以后,汉中之地又被钟会给拿了下来,本迁到汉中之地的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居民,直接落入到汉中的户口,而不是你益州的户口。

我以蜀汉政权在最后的98万人的说法是可信的。至于说这里面有没有多少油水,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当时已经做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诸葛亮的儿子甚至都已经战死在了沙场之上,你哪的的大家族敢藏匿壮丁啊!


漩涡鸣人yy


《蜀汉49年里,有30年在打仗》——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公元263年蜀汉灭亡之时,后主刘禅曾派遣尚书郎李虎给曹魏大将邓艾奉送“士民簿”,其时蜀汉仅有“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可见,当时蜀汉的人口仅仅不过100万人口左右。

另据《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记载:公元212年,庞统曾劝告刘备攻占巴蜀以成三国鼎立之大业,其时庞统称:“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可见,刘备在没有侵占刘璋地盘前,巴蜀地区已有100万人口。

从公元212年到公元263年,其间经历了刘备、刘禅和诸葛亮、蒋琬、姜维等名臣扶佐的51年的苦心经营,蜀汉始终保持着100万人口的规模,着实让人迷惑不解。理论上来说,这个数据仅仅是当时蜀汉整个户口数的一小部分而已,因为,该时期的佃客、部曲、官私奴婢、兵户、隶户、百工、鼓吹、流散户、屯田客以及少数民族等均不入蜀汉管理之户籍。

但是,根据《三国志·蜀书》的记载看,自刘备称帝之后直至后主刘禅的42年里,蜀汉至少有26年处在内外战争状态。如把刘备建安十九年侵吞蜀汉的时间考虑进来,那么49年里,蜀汉至少有30年处于战争状态。从这个角度看,其沉重负担对于一个泱泱大国也难堪其负,何况是人口只有100万的小小蜀汉割据政权呢?

从另一角度看,长期的内外战争占用了大量的青壮男性。按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人员当是作战人员的5倍这一比例计算,蜀汉每出动10万将士出征,就须有50万劳动力为之前后奔忙,那么,蜀汉几乎所有的、有劳动能力的男性齐民都必须参与进来,包括该时期的佃客、兵户、屯田客、少数民族等,从而使这些青壮年男性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家庭人口的再生产,从而直接导致蜀汉人口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最后,战争的直接后果必然是参与战争的青壮年男性的大量死亡,并且进一步造成人口的性比例失调,从而制约了人口的增长。以刘备东征孙吴的战役为例,虽然《蜀书·先主传》和《吴书》中没有明言刘备出兵时所率蜀兵的具体人数,但据《吴书·吴主传》记载:陆逊大破蜀汉军队时,“斩降兵数万人”;《陆逊传》记载,蜀军“死者万数…尸骸漂流,塞江而下”,而刘备仅以只身逃归白帝城。


蜀汉东征孙吴,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性比例失调问题,数以万计的蜀汉青壮年男性直接死于战火,终身丧失婚育的机会,何况,蜀汉有49年处在内外战争状态,必定都会有新的将士牺牲,因此,蜀汉人口处于停滞状态就毫不奇怪了。


秋姨讲历史


古代人口增长有几个途径:一是掳掠人口,这一招在三国之后的十六国时期很有用,攻陷一个地方就掳掠大量人口;第二就是休养生息,没有战争,降低徭役与赋税,与民休息,使人口自然成长。

另外古代以农业为主,人口都是集中在平原地区,所以以中原与江南为主。

回到蜀国当时的情况,蜀国地处边陲,农业相对魏国与吴国弱很多,根本上就决定了蜀国实力有限,人口增长的基础不足。

其次虽然诸葛亮治蜀卓有成效,但是后期诸葛亮与姜维连年北伐,人口丧失。人口数量没有倒退就不错了。


民哥戏说历史


几方面原因 一:战争带走了大量的青壮劳动力 二:瘟疫疾病 最典型的代表是张仲景 当时瘟疫疾病流行时张仲景全家100多口最后只有他一个人活下来,张仲景家在当时可是贵族至于小老百姓那就没法形容,汉朝鼎峰时间可有5000千万人口的到三国时只剩几百万人口 瘟疫是最大的原因 三 :四川盆地 在当时没有高产农作物的情况下养活人口数量有限(注 :当年的四川盆地可和现在不一样)


老纳也有爱


40年时间,肯定是一直出生率居高不下,因为这40年,常年作战不息,有很多人都会战死沙场,当时没有计划生育,肯定是出生率越多越好。


小树苗5452



希希希596


第一,长期在战争状态下,人口肯定会有损失。第二,南方少数民族人口不以统计。第三、很多非在籍人口无法统计,这部分人口应该还有大几十万至上百万。


虎跃鹰扬1


长期征站,制度落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