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驻马店97岁抗美援朝老兵聂新正:“我是党员苦活累活我该干!”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60多年过去了,这首嘹亮的军歌还在聂新正耳边回荡,近日,记者在正阳县城见到了9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聂新正。老人虽然由于前段时间腿摔伤住院刚回到家里,但是头脑清醒,精神矍铄,特别是回忆起他抗美援朝的往事,更是激动不已。老人动情地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抗美援朝中的往事。

致敬!驻马店97岁抗美援朝老兵聂新正:“我是党员苦活累活我该干!”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22年7月,聂新正出生在上蔡县百尺乡聂庄村。1948年,他被国民党抓壮丁时从屋里拉了出来,被编入国民党18军。淮海战役打响,他躲到了战壕里。解放军冲上来,准备对他开枪时,聂新正说:“不要开枪,不要开枪,是自己人。”

从此,他从国民党军变成了解放军, 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6军46师炮兵团,随后参加了宿县战役。在渡江战役中,敌人的一颗炮弹正好落在他前面,虽然没有受大伤,但他两只耳朵被震得出了血。在解放成都时,他的耳朵被震聋。

1950年,美帝国主义越过了“三八线”,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这时聂新正所在的部队已经进入四川,他也因为表现出色被提拔为班长。中央决定抗美援朝的消息传到部队后,聂新正很受鼓舞,表示愿意到朝鲜打美国佬。

1951年2月,聂新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他所在的部队奉中央军委和西南军区的命令,离开贵州,出征北上,随时准备入朝作战。“1951年12月,天已经冷了,我所在部队开赴朝鲜前线。”聂新正说,他被编入志愿军第16军46师炮兵团,职务是班长。

“抗美援朝是1950年10月开始的,接连打了五次大的战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节节败退。可惜的是这五次战役我都没能参加。我们到达朝鲜的时候,敌人已经退到了三八线以南。我们就按照命令,死守西海岸。”聂新正说,他们是一个临时排,任务是死守西海岸附近的一个弹药库,他们所在的地方离毛岸英牺牲的地点很近。

聂新正提起刚到朝鲜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到处是残垣断壁,山坡上、公路旁到处是炮弹坑,看上去很凄凉,时不时还有飞得很低的敌机在上空盘旋。”聂新正说。

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聂新正说,在朝鲜战场上,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接到命令,我们开了12辆汽车到火车站运炮弹,就遇上了敌机。”聂新正说,地上到处是弹坑,随时都有子弹飞来,他们正在小心谨慎地向前行进,突然,看到敌机在不远处盘旋。“快躲避,敌机来了。”有人大声喊。不多时,一架美机飞临,甩下几枚炸弹。他想这次完了,被敌人发现了。一枚枚炸弹在道路下方的山坡上爆炸了,爆炸的气浪掀过来。一个炸弹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

“我想我肯定活不成了。”聂新正说,他看到4架敌机向他们飞过来,那次飞机飞得很低,大家互相喊着“快跑!快跑!”情况十分危急。他们赶紧把汽车开到附近的一片树林里隐藏起来。他们趴在草丛里不敢动弹。敌人虽然扔下了很多枚炸弹,但只是狂轰乱炸没有发现目标。

由于是夜晚,他们在树林里迷了路。“我们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最后,闯进一个志愿军的部队。”聂新正说,站岗的不知道他们是什么人,说什么也不让他们通过,无论怎样解释都没用。他忽然想起兜里还装着他在渡江战役中受伤后部队颁发的残疾证,便拿出残疾证让站岗的哨兵看,他们才被放行。

“我们到了火车站来不及吃饭,就把弹药装上汽车连夜出发了。”聂新正说,那次,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致敬!驻马店97岁抗美援朝老兵聂新正:“我是党员苦活累活我该干!”

一点都不敢马虎死守弹药库

“我们在守弹药库时要不停地巡逻。”聂新正说,“我们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旦发现敌情立即汇报,一点都不能马虎。夜晚守弹药库是最辛苦的,寒冷不说,还不准打瞌睡,因为弹药库是敌人轰炸的重点。”

“有一次我夜间巡逻,四周很黑,突然我觉得前方一亮,猛抬头,清楚地看到附近的树林一带有一颗信号弹升起。不好,有特务放信号弹。”聂新正说,他马上向领导汇报,战士们都在熟睡中,马上起床。战士们分成几路前去搜查,折腾了几个小时,也没发现什么。

“领导也经常在夜里查岗。”聂新正说,有时领导来查岗是不出声的,他们站岗的也不知道是敌人还是战友,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开错枪。

致敬!驻马店97岁抗美援朝老兵聂新正:“我是党员苦活累活我该干!”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聂新正说,他在当炊事班班长期间,一天,有一位六七岁的老人到他所在的连队要饭,老人瘦得皮包骨头,家里唯一的儿子上战场打仗去了,家里剩下他和老伴,还有儿媳妇和一个小孙女。由于战争,屋里没有任何吃的东西,孙女和老伴已饿得奄奄一息,没办法,他出来想给他们讨些吃的。

看到老人可怜的样子,他们不忍心让老人空手而归,就派两个士兵去老人家看看情况,看到老人家的房屋被子弹打得千疮百孔,老伴和孙女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听了士兵的汇报,聂新正派两个士兵给老人家送去一袋大米。

老人感激不尽,从此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我们经常省下一些吃的救济老人家。”聂新正说,老人家的老伴慢慢好起来了,为表示对志愿军的感谢,她就把家里种的萝卜、白菜、腌制的咸菜和酸菜送给他们,还教他们说朝鲜语。

“我是党员,苦活累活我该干”

停战后,聂新正随部队一起回国。转业后,聂新正回到了他的家乡上蔡,被安排到一个乡里当副乡长。聂新正感到自己文化程度低,当乡干部不适合,应该干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弟弟的介绍下,他被调到信阳市邮电局工作,刚开始是在邮电局职工食堂做饭。后来,他了解到邮递员送邮件的辛苦,便主动请缨要求担任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和李家寨镇等一些山区的邮件工作。他每天用扁担挑着60公斤重的信件走山路,不论刮风、下雨、下雪,从不延误。

“扁担被压断了,他就背着信件上山下山。”聂新正的老伴、今年87岁的李凤英说,老聂在送邮件时不知压断了几多少根扁担,哪里艰苦他就到哪里去。有一次去送邮件,由于雪大路滑,聂新正掉到粪池里,身上全是粪,回到家里,棉裤都上冻了。

“我是共产党员,苦活累活我该干。”聂新正说,他是共产党员,他要带头干最艰苦的活。采访中,聂新正多次这样说,也流露出了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

李凤英介绍,上世纪60年代,正阳县邮局刚成立,很多人说:“开除我我也不去。”但是,聂新正自告奋勇报名到正阳县邮电局工作,一直干到1980年退休。

“每次劝说让他歇息,不要太拼命时,他总是说,他是共产党员。”李凤英说,聂新正冒冰雪送邮件,有时回到家他的两条腿肿得像檩条那样粗,但是第二天,他还依然挑起扁担送邮件。

“每年的大年三十,他都要送邮件。”李凤英说,他说越是春节越要把邮件送完才能过年,因为这些邮件都很重要,很多是在外人员给亲人寄回来的过年钱或是看病钱。

“老聂从来就没向党和政府提过任何要求。”李凤英说,她和老伴一生育有6个孩子,只有聂新正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比较艰苦。当大儿子考上大学时,她偷偷写了一个申请想让政府救济一些钱,被聂新正发现后不但撕碎了她的申请信,还对她进行批评教育,他说,他要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家人。

庆幸的是,如今,聂新正的孩子个个都很有出息,家庭和睦幸福,聂老在这个大家庭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