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去年“長”出耕地五十九萬畝

59萬畝,一個令人振奮的數字。4月18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根據最新土地變更調查,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耕地實際面積達1.2227億畝,超出國家下達目標192萬畝,比上年度淨增長59萬畝。這是繼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以來,我省耕地面積連續第二年實現淨增長。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我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要求,2018年1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堅守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構建了以耕地保護為首要任務的土地管理格局,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生態有改善,為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劉金山說,我省自然資源系統抓牢壓實各級責任,堅持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耕地佔補平衡、土地徵收徵用管理、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四輪驅動”,堅持土地督察、土地執法監管“雙管齊下”,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決扛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

土地供需矛盾一直是我省面臨的突出問題。一方面,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需要佔用耕地,另一方面,耕地資源相對不足,耕地紅線不能突破。

59萬畝耕地是怎麼“長”出來的?

土地政策改革,拓寬了耕地“開源”渠道。根據國家政策,建設用地必須嚴格落實“先補後佔、佔一補一、佔優補優”的佔補平衡政策。2018年初,我省加大佔補平衡制度改革,轉變耕地補充方式,規定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和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等項目新增耕地,都能用來補充耕地,破解了耕地佔補平衡困局,激發了基層新增耕地的動力。

我省創新的宅基地復墾券制度,成為全國土地改革和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大亮點。它不僅推動了貧困縣和黃河灘區大批農村宅基地復墾,提供了新的耕地資源;同時,復墾券在省域內交易,也為脫貧攻堅帶來了“真金白銀”。截至目前,累計交易復墾券11.4萬畝,收益227.28億元,交易量和收益均居全國前列。

嚴控建設佔用耕地,盤活閒置用地,成功實現耕地“節流”。

我省結合省情,細化創新,推出建設用地“增存四掛鉤”政策,全省在下達分解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時,將批而未供土地和閒置土地處置情況作為考核指標,與土地利用計劃、城鎮工礦規模指標分配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報批和開發區升級(擴區)等四個方面掛鉤,並深入開展批而未用土地盤活利用專項整治行動,對批而未供土地加快土地供應,對批而未用土地重新盤活利用,對閒置土地實施“一地一策”處置到位。

去年全省盤活的批而未供土地、閒置土地數量均居全國第一。(記者方化禕李運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