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历史之纵横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对历史人物要辩证看待,不能偏激。

因为想要找一个人好的方面,或者不好的方面,是不难的,收集证据即可。难的是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以达到同情之理解。

过去,对慈禧太后人物评价过于负面,而现在网络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极端的声音——大夸慈禧太后。

其实人物毕竟是复杂的,你我都一样,慈禧也是那样的。人不可能好到完美,也不可能坏到一点儿好都没有,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还是要根据他的言行尤其是其所做的事情来实事求是判定。诚然,慈禧太后作为晚清数十年的最高统治者,推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等等,这些都是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这些功劳不能被抹杀。

但是,功过不相抵,毕竟作为最高统治者,晚清的颓败其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这口锅她得背。慈禧太后要负责的方面很多,比如丢掉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这个不能完全怪她,甲午战败、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中慈禧太后都有严重的失策行为,为民族带来了灾难,所以是罪人。至于是否上升到千古罪人的程度,则人云亦云了。

我们常说的,权力与责任是相辅相成的,是平衡的,权力大,责任就重。慈禧太后享受了无上的权力,当然也需要尽到最大的责任,可以说,慈禧太后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统治者,但在那样一个时代,她已经尽力而为了。

对历史人物评价要一分为二,且不要走极端。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一提到慈禧,大家就想起慈禧是个误国的妖后,说她至少阻碍了中国100年的发展。其实也不能完全贬低她,要说她还是对晚晴有很大的贡献的,而且她的这些功绩不比别的明君差。

1、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臣。

(李鸿章)励精图治,出现了“同治中兴”的现象,重用这些大臣,经过几年的努力,内乱削平,外事相对安宁,国家出现相对的稳定器。

2、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当时李鸿章是执意要放弃新疆的,只有慈禧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派左宗棠率军进新疆,利用两年的时间收复了新疆失地,从而使国家领土保持完整。(慈禧)

3、国家没有分裂

在她统治的五十多年里,一直牢牢地控制着国家的局面,掌握着最高统治权,国家没有出现地方割据的分裂局面。

4、破除满汉不通婚禁令,禁止妇女缠足!

5、推行新政,准备君主立宪制。

(维新变法失败)

庚子事变之后,无数活生生的事实和血的教训,使得慈禧逐渐认识到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受欺辱的状况,只有推行新政,实行变法。光绪26年(1900年),她以光绪的名义发表了变法诏书。又在光绪27年(1901年)3月下令成立了由礼亲王世铎、文渊阁大学士荣禄、户部尚书鹿传麟、工部尚书瞿鸿機组成的“督办政务处”,直接负责新政变法事物。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只不过慈禧的新政变法步子迈得太快了,变法只持续了百天就失败告终。


明明说历史


1917年,停业五年之久的龙旗店成了“网红”。一时龙旗供不应求,许多人干脆用纸糊一面龙旗,来“夹道欢迎”已被打倒的满清皇室。队伍中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龙旗正是慈禧在1888年选定的清国国旗。


一直以来,慈禧不是一个光彩的人物,总跟躲在阴暗处做坏事的容嬷嬷没有区别。可就是这么一个恶毒的寡妇,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开创“同治中兴”的局面,将清廷寿命延长四十多年。

安庆内军械所

由于见识过洋人武器的厉害,积极支持“洋务运动”,由此一大批近现代的兵工厂得以建立,如:安庆内军械所;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等。现代化的军队,也是在慈禧手里得以改建,最有名的便是北洋舰队和神机营。

另外像:官制改定、废科举制、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慈禧都有一定的贡献。

1870年,北方士兵

但北洋舰队在1895年,被日本人打成废铁;神机营一直是个笑话。可见在近现代化一定要有与之配套的政治制度,封建官僚制度,不能改变晚晴羸弱的局面。


民国不晓生


大多数人看到这个提问都会心生疑惑,甚至义愤填膺,慈禧会有什么功绩?中国近代史上几乎每一件丧权辱国的事件都与她息息相关。毫无疑问,慈禧过大于功,但是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掌握实权的统治者,她的功绩也绝不能被埋没。


<strong><strong>

一、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慈禧执政长达四十八年,避免了政权的频繁交替,维持了清政府的统一局面,清政府在整个慈禧掌权期间都未发生过军阀混战,同时为政策的颁布实施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

二、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洋务运动。19世纪60至90年代,清王朝的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训练新军,购买枪炮、军舰,发展中国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中,慈禧实行平衡战略,一方面,支持以奕䜣为首的洋务派,另一方面,又扶植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从这儿便能感受到慈禧的手腕非同一般,先不说慈禧出于何种目的,但是如果没有慈禧的支持,洋务运动是无法开展的,在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慈禧功不可没。

三、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在慈禧第二次垂帘听政前后,中国爆发了严重的边疆危机。大臣们对待先“海防”还是先“塞防”的问题争论不休,这时的中国还面临外国势力的入侵,慈禧在听了左宗棠的分析后,面对强大压力,慈禧命令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全面负责新疆军务,并给予财力支持,最后成功收复新疆,守住了西北门户,我们才能在今天的中国地图上看到这片宽广美丽的土地。

四、推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1年8月29日,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月11日开始筹建武备学堂;9月12日下谕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1903年12月4日设立练兵处;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政策的推行,都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理应客观,慈禧过大于功,但若将她放在政治人物中,不失为一代悍杰。慈禧视权如命,却又是女儿身,并且生不逢时,注定悲剧。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千寻)

喜欢历史、热衷码字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探讨!


<strong>


青梅煮史


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在很多人心中都是“老妖婆”“卖国贼”的形象。随着历史的推移,现在渐渐的有人开始给慈禧太后翻案,认为慈禧太后虽然有过,但也有功,甚至认为慈禧太后是晚清力挽狂澜的伟大女人。

我们看待历史要客观公正,现在既然有人给慈禧太后翻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慈禧太后有些什么功绩呢?

慈禧太后生平

慈禧太后是叶赫拉那家族的秀女,在咸丰皇帝主政时进入皇宫被选为嫔妃,成为兰贵人。一开始虽然位份不高,但兰贵人很了解后宫的争斗,后宫向来是依据皇帝的宠爱和孩子来决定地位的,俗话说“母以子贵”,兰贵人凭借自己漂亮的脸蛋,很快就被咸丰皇帝宠幸,不久后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她自己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慢慢升为了懿贵妃。此时,后宫中只有皇后比她位分高,但是皇后这个人向来与世无争,实际上后宫第一人就成为了懿贵妃。咸丰皇帝死后,懿贵妃被尊称为慈禧皇太后。

慈禧第一功——收复新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清朝历代的很多大臣就一直认为“新疆无用”,甚至认为那是边疆之地,去新疆任职相当于流放。虽然朝廷一直不重视新疆,但是这块土地一直牢牢掌握在清廷手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炮弹轰开了国门,开始了一段殖民地化的屈辱历史。

当时,列强中的两大强国英国和俄国都看上了新疆这片土地,沙俄更是屡屡侵犯新疆边境。1864年,阿古柏在英、俄两国的支持下,悍然入侵新疆,并攻占了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也趁机侵占了伊犁。为要不要收复新疆,朝廷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最主要的威胁来自海疆,未来的大敌来自日本,边疆可以暂时放弃。以左宗棠为首的一派认为沙俄对西北一直存有觊觎之心,而且已经真刀真枪的夺取了中国的领土,陆疆和海防一样重要。两派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左宗棠和李鸿章的矛盾也已经激化。这时,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慈禧太后站出来了,虽然大部分朝臣都支持李鸿章,但慈禧太后却力排众议,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有了慈禧太后这一最重要人物的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阻碍小了很多。最终,左宗棠成功收复了新疆,不仅维护了国家统一,由此成为民族英雄,而且收复新疆也成为了慈禧太后的一大功绩。

慈禧第二功——兴办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清朝“师夷长技”的开始。咸丰皇帝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处置了辅政八大臣,封奕䜣为议政王,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禧开始正式走上权力舞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改革浪潮席卷全国,慈禧太后也迫切的希望引入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以奕䜣、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为首的洋务派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改革——洋务运动。

不过慈禧在洋务运动中并不属于洋务派,也不属于顽固派,应该说她属于中间派。慈禧太后需要洋务派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又不希望西方文化和制度来颠覆自己的统治。所以在洋务派势大的时候,慈禧太后就支持顽固派,顽固派占上风的时候,她就支持洋务派。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也宣告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虽然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是洋务运动为中国来带了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社会是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洋务运动也成为了慈禧太后的一大功绩。

除了收复新疆和洋务运动,慈禧太后还有很多具有争议的行为。比如:慈禧太后对待洋人一直很强硬,还敢于打破“重满抑汉”的祖训。慈禧一生中,知人用人,不仅提拔了一批汉人官员,而且对待列强更是没有好脸色。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打到北京,咸丰帝仓皇出逃,而慈禧却劝咸丰帝留下,只有咸丰留下,才有可能守住北京城,但咸丰最终还是逃出了北京,导致北京被毁,圆明园也被一把大火付之一炬。慈禧晚年向全世界宣战的举动,虽然沦为了笑柄,但是也体现了慈禧太后的强硬态度。

慈禧临死之前,曾立下遗命: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必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谓殷鉴!这段遗言不仅说出了慈禧太后的心里话,也让世人震惊。

虽然慈禧太后也有过功绩,但是她动用海军军费为自己过生日,签订了无数卖国条约,赔偿银两无数,破坏戊戌变法等等罪行都是事实存在的。再大的功绩也掩盖不了慈禧是国家罪人的事实。也许有人会说,清末那千疮百孔的局势,谁掌权都无力回天,时也命也,不能全部推到一个女人身上。但是慈禧作为掌权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奉劝那些想为慈禧翻案的人,省省心吧!


历史风云阁阁主


很长时间以来,在绝大多数国人的心中,慈禧就是一个老妖婆形象,她把持朝政,残害异己,生活奢侈,不思进取,被洋人两次赶出京城狼狈不堪,死后被盗墓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是大快人心,出了一口恶气。

但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要客观公正,作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如果尽是荒淫之举恐怕无法延续统治半个世纪,其实慈禧还是有些功绩的。

老佛爷用人堪称一绝

平心而论老佛爷还是很有能力的,从辛酉政变后夺取大权,老佛爷能够始终把持朝政,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用人,曾国藩,李鸿章都被慈禧牢牢掌握在手中。

肃顺力主重用汉人是曾国藩发迹的一个很大原因,而慈禧在干掉肃顺之后依旧能重用曾国藩,而曾国藩也不负众望,在手握三十万雄兵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了对满清的忠心,可见慈禧看人之准。

而对于李鸿章等人,慈禧更是牢牢攒在手里,八国联军入侵,老佛爷狼狈西逃,李鸿章,刘坤一等人弄了个东南互保,李鸿章随时都能成为李大总统,但是慈禧一道谕旨,李鸿章拖着半条命乖乖的北上议和。

除了曾国藩,李鸿章晚晴更是涌现了一批名臣,比如胡林翼,张之洞,左宗棠,刘坤一等人。

老佛爷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不可抹杀

清朝晚期的洋务运动恐怕是中国最后一次能够追上世界的机会了,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但是对于中国近代的军事,工业,经济都有极大的影响。“同治中兴”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小小的繁荣期。

不管慈禧是否为了自身利益支持“洋务运动”,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果没有慈禧的支持洋务运动很难有进展。

维护了领土完整

清朝以割地卖国求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政权,但是在新疆问题上老佛爷却展现了难得一见的英明。

随着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伊利沦陷再加上外围势力的干涉,新疆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眼看着就要从大清版图消失,当时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以海防为借口主张放弃新疆,而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势单力孤。

关键时刻慈禧的意见起了决定性作用,成就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完整。

我本来还想说说戊戌变法的事,但是有些不敢写了,怎么越看越像给慈禧翻案,再重申一下我的观点,慈禧屈辱求和,割地赔款使近代中国受尽屈辱,作为最高统治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慈禧在政治上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清的统治,中法战争,中国战胜求和,但是如果再坚持一下很可能彻底击败国内已经乱作一团的法国。甲午战争,清政府如果迁都再战,已经倾尽全力的日本恐怕也没有多少胜算,但是慈禧不敢赌上大清的国运,很可能战胜了侵略者,大清也被拖垮了,作为清朝统治者,慈禧维护满清统治的出发点没有错,但是这种狭隘的思想却将中国推向了水深火热中。


一点点历史


在很多人的眼中,慈禧已经成了骄奢淫逸的代名词:不仅擅长害人,还擅长花钱,把打仗的银子拿去享受、被八国联军吓得一口气跑到西安、囚禁光绪、害死珍妃、杀害戊戌六君子……总之,她就不是个好东西,哪来的功绩?

虽然我也不觉得慈禧有啥“功绩”,但也不能把所有的大黑锅全甩到她身上,她还不至于一个人就能玩坏整个大清朝。

说白了,慈禧就是个普通女人,她喜欢权力,精于权术,奢侈享受,意气用事。小心翼翼的任用大臣,为清朝续命,维护自己的统治。因为赶上了一个巨变的时代和烂到骨子里的朝廷,再加上自己没文化没眼界没情商,后期智商还时不时脱线……导致治国水平就跟刚从新手村出来的一样……

关于慈禧的事情,咱们挑出几件来随便唠唠。



先说“辛酉政变”,慈禧是靠这个才掌握权力的。

慈禧她老公,咸丰帝,真的是个废物。太平天国闹,英法联军打,清廷摇摇欲坠,他干什么呢?毫无作为。只会妥协求和,沉迷声色。

(咸丰)

后来看着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城,赶紧带着两宫太后跑到跑到热河去了。这还不算,他最坑的一点就是临死前干的三件事:第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这倒没什么说的)。第二,安排了顾命八大臣,总摄朝政,辅佐新皇。第三,授予慈安太后一枚“御赏”印章,授予皇子载淳“同道堂”印章(实际由慈禧掌管),顾命八大臣拟旨以后,要盖上这两个章才有效。

看着挺聪明是吧?这就是个坑!那到底谁说的算?摆明了总要有一方干掉另外一方,才能“安定团结”。

所以,慈禧选择了“辛酉政变”,干掉了八大臣。这事儿呢,也不能完全怪慈禧,她要不出手,自己铁定会被八大臣废了。



再说说慈禧用人方面。

这一点上,慈禧算是及格的。清朝历代统治者,为了保证满人的统治地位,都在任用大臣上对汉臣是打压的。但是到了慈禧这里,开始重用汉人。

(曾国藩)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那都是个顶个的牛人。这些汉人名臣为清廷立下了汗马功劳,续了不少命啊!

但是,这能说是慈禧的政绩吗?不能啊,慈禧也是实在没办法了。看看那些废物满人大臣,大多数都是干啥啥不行。八旗兵就更不用说了,烟枪比火枪用的溜。

这种情况下,到处造反,还有乱党,还有外国人惹事儿。慈禧能怎么办?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清廷能多活几年,只能这么办了。

所以,用人方面,慈禧很无奈,不过至少证明了她不傻。



还有改革的事儿,也必须说说。

到了慈禧这时候,时局太混乱,想闭眼装瞎子已经不可能了。慈禧一边面对那些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废物大臣,一边还要琢磨着怎么才能保住江山。

想来想去,被逼无奈,只能改革。

所以有了洋务运动,各种学习,各种变革。总之,慈禧明白看清一个事实:没出过门还真不知道,人家都开上小轿车了,自己家还把一头瘦驴当宝贝。不行,要学习,不然家都没了。

后来还有个庚子新政,彻底改革,把科举都废了。为啥呢?庚子事变,被人打得跑到了西安,回来觉得丢人啊!进个紫禁城都觉得脸红。不行,再打进来就真没地方跑了,必须改革。

当然,想改也来不及了。

但是呢,慈禧自己改革可以,别人想改革,那不行。所以,戊戌变法把她惹恼了,杀了戊戌六君子,把光绪关了起来。

慈禧的变法和改革,都是被逼无奈,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当然也就算不上政绩了。



所以,慈禧不能背了所有的锅,但是,也算不上有“功绩”的人。

好了,就先说到这里吧。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赐教。


七追风


国人的三观需要强化,对于历史上实质性卖国贼或泛泛而谈,或没有感觉,或慈禧还是蛮可爱的,做了很多好事,将慈禧变成一个有功之人,变成慈禧的诵功会,匪夷所思,。是人都有血有肉不假,但主要功过不能回避。

为什么慈禧的功绩不广为人知,因为二月河的功劳,将清皇帝神化,使得清朝皇帝在普通民众面前威武神勇,深得民心。对整个清朝都有提升作用,包括掩盖慈禧的卖国罪行。当然也有很多人历史知识缺乏,通过影视剧看清朝,造成浅薄者只知有靖康耻,再也不知其他,更不知送土地送白银以数亿乃至十数亿的罪恶滔天的慈禧。

慈禧有什么功绩,当然有,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立下不世之功。简单举两个她生日的例子。比如为庆祝自己的五十岁生日,花费上亿两白银建颐和园,变相挪用国家财政包括海军军费为己所用,致海军无后续军费可用,致百姓民不聊生。

六十岁生日即甲午中日战争之际仍只管自己的大寿,而不管中日之战迫在眉际,再次以自己的私欲为核心,为庆祝生日挪用军费,荒废政治,用自己的行动实质上的资助日军侵华。导致甲午中日战争惨败。割台湾,割澎湖列岛,割琉球,割辽东半岛,赔款数亿两白银,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沦陷,百姓愚昧无知,穷的叮当响,国家从此彻底进入无望境地,成为一只洋人的任意宰割的羔羊均拜她所赐。

她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用中华之物力结交洋人,满足自己的私欲举世无双,汉奸之名名符其实!


听雨: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大雅斋”-慈禧太后留给大清最后的体面】

德龄公主曾经在她的《清宫二年记》一书中写道:慈禧十分热衷于对宫中工匠的管理,每一项工艺的首领任免都由慈禧亲自过问,她常跟亲信讨论,何时增添宫里的新产品,如何训练新进的艺工。慈禧曾严肃地对人解释,自己每日衣着华丽,精心上妆,为的不是自己,是大清国的体面。

而大雅斋瓷器亦是慈禧执政时期最后的辉煌,是瓷都中国在封建王朝中最后的绝唱,大雅斋其名其实是慈禧太后书斋的名字,是她写字作画、附庸风雅之处。慈禧自己喜画牡丹花,故而在大雅斋瓷器之上时常有此题材的作品,这些御制的官窑瓷器上同时钤有“大雅斋”、“天地一家春”印文或“大雅斋”、“慈禧皇太后之宝”印文。但由于战乱,能留存下来的可谓凤毛菱角。

今天的主角《大雅斋粉彩花鸟高足碗》亦如是,目前保存在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之中,老猪实地探寻到了它,此碗敞口,弧壁,高足中空,近底部外撇。碗通体以绿釉为地,外腹粉彩为饰。画面中布满了牡丹花朵,一只鸟儿伫立枝头。下面为老猪亲手实拍此物的照片,特发出与各位分享,您上眼嘞。#


老猪的碎碎念


慈禧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总的来看她的过远大于功。

慈禧对晚清时期最主要的贡献就在于稳定了当时的政权。咸丰死后,他唯一的儿子同治继位。但是年纪非常小。幼主登基,一般来说总是会引发政局动荡。但是慈禧凭借着自己的政治能力,将当时的形势稳定了下来。同治死后,慈禧二度垂帘听政,政权平稳过渡。

从具体的内容来看,纯粹是慈禧的功绩其实不多。慈禧早期垂帘听政的时候,由于铜钱不足,形成了钱贵银贱的趋势,造成大量白银外流。慈禧在这种情况下,力排众议推行以铁代铜制度。通过铸造铁钱的方式,稳定了经济。另外一个就是任用一批汉人中兴名臣。以曾国藩为代表的这批人,帮助满清围剿了太平天国。稳定了局势,并且开启了洋务运动。

但是又必须回过来看,慈禧对曾国藩等人的信任也是有限的,晚清时期的刺马案和小白菜案以及之后的天津教案,实际上都和曾国藩及其背后的湘军有密切关系。慈禧也在利用这些时机来削弱曾国藩的势力和权力。慈禧对于洋务运动的支持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在这些功绩当中本身也包含着慈禧的政治错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