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清朝的面子工程:将赔款说成抚恤,不下跪不让见皇帝

同治皇帝六岁即位,按照惯例,应接受外国使臣的拜贺,可外国人却始终不肯磕头。清朝也早没了强制他们磕头的底气,这事儿就有些难办了。总理衙门征求意见,两江总督曾国藩主张尊重外国人的习俗,免除跪拜礼,却遭到保守派大佬们的坚决反对。不能为了外国人的方便而改变祖宗的规矩,最后争执无果,总理衙门只好以皇帝年龄尚小为由,拒绝外国使节的觐见。

揭秘大清朝的面子工程:将赔款说成抚恤,不下跪不让见皇帝

觐见一拖再拖,直到1872年,同治皇帝大婚都没能解决。当时,为了回避礼宾,各国的外交官都不在邀请之列。第二年,同治皇帝宣布亲政,各国使节再三提出觐见请求。总理衙门实在搪塞不过去了,只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最终同意外国使节觐见时,可行鞠躬礼而不必磕头。

揭秘大清朝的面子工程:将赔款说成抚恤,不下跪不让见皇帝

清廷为了维护面子,可谓极尽能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屡战屡败,割地赔款成为常态。可官员们却大玩文字游戏,对赔款,不论公文还是私信,心照不宣地以抚恤二字代替。中日甲午开战后,当时的湖南巡抚慷慨誓师,在檄文中提到了1842年和1884年的两次赔款,说中国军队战胜了外夷,但出于大国恩威,最后出钱抚恤了他们。

揭秘大清朝的面子工程:将赔款说成抚恤,不下跪不让见皇帝

这篇檄文被上海《申报》引用,几家外国报纸也进行了翻译转载,英法领事看到后,马上质书清廷,说你们赔款的文书都还在呢!怎么就成了抚恤了?清政府赶忙解释说,这是个误会,并专门致函道歉,这事儿才算过去。

有没有对小编想说的,无论有没有,小编都希望你发表一下你的观点再走,欢迎吐槽点评点赞都是对小编的支持与厚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