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說“詩到李商隱,可算是一大厄運”,你怎麼看?

吃素的穿山甲


我們要承認審美的同時,還需要承認審美的分歧。

中國傳統文學審美是敘述審美。就算是在這個框架之下,依然衍生出無數審美支流,有崇尚性靈的袁枚,有復古的明七子,有談文質的歐陽修,各家爭鳴且莫衷一是。因此,別說是李商隱了就算是李白杜甫,也沒被認定“十全十美”的詩作。

當然,我們探討胡適或是大多數人對於李商隱的批評,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則是審美的分歧,一則是歷史的淵源。

古典敘述和西方意識流的審美分歧

前文提到,中國傳統文學審美是敘事審美,即文章的脈絡推進是以敘事的線索來推進的,所以有“起承轉合”、“前後照應”的意象關聯。

比如杜甫的《題張氏隱居二首》: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澗道餘寒歷冰雪,

石門斜日到林丘。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遊。

如詩中出現的,春山到澗道,石門到林丘,斜日到夜識等等,都帶有敘事上的關聯性、遞進性,古典文學理論界定詩詞好壞的基礎標準,就是在這個體系上衍生到所謂的“清新自然”、“細密婉約”、“豪放剛健”等多種風格。


如胡適提到的,詩到李商隱,詞到吳文英是一大厄運。實際上就是審美分歧,而且是僅是對李商隱、吳文英的部分意識流作品的審美分歧。

元好問解不了,但他只說了一句“只恨無人作鄭箋”。

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其一

同樣的,梁啟超能體會但是不能理解,所以他卻承認了這種“審美的存在”。

義山的《錦瑟》、《碧城》、《聖女祠》等詩,講的什麼事,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它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 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中國韻文內所表現的情感》

而胡適不能理解也無法接受,所以才說出了“詩到李商隱,可算是一大厄運”這種一刀切的話。即否決了李商隱諸如《天涯》、《登樂遊原》等傳統敘述的美學成就,同時也否決了《無題》系列的象徵性美學成就---------不得不說,傳統文學理論到胡適,可謂一大厄運。

《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為什麼元好問理解不了?梁啟超也理解不了?

就是因為諸如《錦瑟》系列的風格體系不是古典的敘事流作法,如‘莊生曉夢’、“滄海月明”、“望帝春心”、“藍田日暖”等意象並不是由敘述中延伸的關聯性、層次性,所以很多看起來就跟胡適一樣,寫的什麼東西,支離破碎不成篇章:從錦瑟跳到莊子,從海上明月跳到藍田玉?

本質上來說,《錦瑟》這首詩是李商隱藉助於錦瑟而引發的意識流飄動,產生的一系列幻覺和遐想,因此,在意象的排布是等列的形式,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層次關聯繫、只有意識飄逸的等列遞進性--------這在西方文學中叫做意識流。

初中語文課上有一篇非常典型的意識流小說,叫做《牆上的斑點》,節選如下,大家可以參看一下:

我抬起頭來,第一次看見了牆上那個斑點。我透過香菸的煙霧望過去,眼光在火紅的炭塊上停留了一下,過去關於在城堡塔樓上飄揚著一面鮮紅的旗幟的幻覺又浮現在我腦際,我想到無數紅色騎士潮水般地騎馬躍上黑色巖壁的側坡。這個斑點打斷了這個幻覺,使我覺得鬆了一口氣,因為這是過去的幻覺,是一種無意識的幻覺,可能是在孩童時期產生的。牆上的斑點是一塊圓形的小跡印,在雪白的牆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爐上方大約六七英寸的地方

“西昆體”的歷史淵源

不止是胡適,甚至於曹雪芹借黛玉之口,也表示出了對李商隱的厭惡:

“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為什麼?除去之前提到的審美偏移,很大程度上,後人大多都是把李商隱當成“西昆體”的罪魁禍首罷了。

宋初詩多效仿晚唐詩風,尤其是偏好李商隱一家,但都只學到了李商隱索隱典故,詞色綺麗的表面功夫,而那種西式的意識流、意象群的通感、對於文字的張力卻一點沒學到。

至“楊億(字大年,建州浦城人)在兩禁,變文章之體;劉筠(字之儀,大名人)、錢惟演(字希聖,吳越王錢俶子)輩從而效之,以新詩更相屬和;億後編敘之,題曰《西昆酬唱集》”(田況《儒林公議》)。作者十七人,以李商隱為宗,詩皆近體,競崇典麗,“詞取妍華,而不乏興象”(《四庫提要》);其弊則在“多用故事,至於語僻難曉”(《六一詩話》)

這種窮極工巧,又沒什麼立意的詩作,自然會被後人反對,以歐陽修為首的一干詩人便開始了反動運動,而“被領袖”的李商隱,自然成了反動派最該打倒的一位。到此,才有了嚴滄浪所說的“學詩不作開元天寶一下人物”。

以上,就是李商隱被當成“詩壇厄運”的緣由之二了。


無聊到巔峰


年輕時不省事,以為胡適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及至讀書甚多,便知道胡適是個什麼東西了。

民國時去國外留個學,不管學沒學通,回來就可以當教授了。在大革命時,胡適幹了什麼事呢?好像屁事沒幹,搞婚外戀,逛窯子,倒是玩出了一套一套的理論。有新三從四德: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命令要服從……還把邀朋友逛窯子的事,都記在日記裡。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胡適在政治上是個傻斃了的貨,抗日戰爭期間,拿了蔣介石的錢,去美國當大使。但還是不幹正事,成天跟美國教授的女兒打成一片。蔣介石想要美國的金元和軍火,還得讓宋美齡跑去美國拋頭露臉。

蔣介石退到臺灣之後,胡適卻跟雷震搞到一起,說蔣介石不能再當總統了,再當就違憲,要蔣介石下臺。結果被蔣介石打成共黨案,嚇得胡適趕緊夾緊了屁眼。然後,鬱鬱不樂地跑到美國去過日子。

胡適是一條一輩子都沒有搞清楚誰是主子的野狗。在他骨子裡,大概認為美國人可以當爹。但是美國人只給他許多博士頭銜的紙片片。美國人是講實惠的,沒價值,沒用處的貨,CIA一分錢也不會給。

胡適是個地地道道的典型的有文化的流氓。所以,胡適的任何說法,都跟放屁一樣一樣的,可以嗤之以鼻。


華中小隱


胡適這一句要掰開來看,就是胡適否定的是什麼?

李商隱詩寫得不好?恐怕不是如此,李商隱的詩才雖不驚天地,但可以說是“泣”鬼神,李商隱的藝術成果有目共睹,這是不可否認的。

那麼,結合古人評價,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李商隱詩寫得過於“隱晦”,讓人不明就裡,還由於太美,所以總是要猜一猜他到底寫的是什麼?

這正是“只恨無人做鄭箋”的源淵。

我不喜歡胡適,更不喜歡他的詩。但不可否認,我對他評價李商隱的這一句話持半個保留態度。

所謂的厄運,真正的解釋是,李商隱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就是世人突然發現,原來把詩寫得隱晦,再用一些迷離的典故,竟然能讓詩歌產生如此精美的藝術效果。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意義,一首再普通不過的詩,把其中的一些詞換成典故,再把詩意寫得含糊一些,就會變得唯美絕倫呢?

是的!

點鐵成金!

也就是說,寫詩的時候,情感可以變得沒有那麼重要,構思也可以變得可有可無,只要是嵌入典故,弄得雲山霧罩,自然會產生一種迷離之美。

古代文人需要寫詩的時候太多了,皇上宴會時要寫,上官視察時要寫,同僚喝酒時要寫,別離時要寫,升官時要寫,致仕時要寫,總之除上拉屎撒尿以外,任合場合都可能產生需要寫詩的情況。

哪裡有那麼多情感啊。寫不出來怎麼辦?

用典故堆積唄!

於是一發不可收搭!

宋朝詩人已經開始這麼玩了!始作俑者就是大詩人王安石,他經常在詩中嵌一些典故,或者出處,雖然達不到隱晦,但看上去確實精美非常。然後就是黃山谷,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將詩寫成了迷宮,寫成了考題。

當然,在他們眼裡,他們尊崇的不是李商隱,而是杜甫。因為杜甫詩很多地方都用典故,甚至在細心之下,可以發現杜詩“無一字無來歷”,所以,宋人用典標榜的是杜甫,但寫出來的效果卻更像李商隱。因為杜詩無論如何還是可以讓人看明白,可是他們的詩中的某些句子,實在是典奧難尋。

杜公之後,元白,韓柳,或是劉禹錫,顧況,杜牧在寫詩時均沒有大量採用典故的情況,一直到宋朝。尤其是北宋江西詩派。

所以,到了南宋,這種詩風被人所質疑。畢竟詩歌不是證明自己多有學問,可是諷刺的是,南宋的詩除了陸游以外,寫得並不比北宋好多少。

明朝人也是質疑這種用典故的方法,可是連明朝人自己寫詩也情不自禁的跟風起來。

杜甫可以這樣寫,我為什麼不能這樣寫?

李商隱可以用典,我為什麼就不能用典?

這裡面就存在一個誤差,

杜公用典,不誤其義。

義山用典,只為藏情。

李商隱也有許多不用典故的詩句,照樣也是美的。之所以寫成《無題》那種模式,應當是別有苦衷,一是心中所愛已嫁他人卻偏偏在世,相思無計卻不能明言,所以隱晦。二是以物發興,表達事業孤苦,因為事實是他有背叛之嫌,所以可以說是自討苦吃,自然無法像普通詩人一樣感懷際遇。

所以,李商隱的隱,是無可奈何的隱。

但是,後世人的隱,是為了隱而隱,是無才可寫的拼湊,是無思可續的牽強,是堂而皇之的取巧!

但是,批評容易,做起來真難!

且不說故人,我現在偷偷寫一些詩詞,都是這樣操作,因為效果真的好,時間快,效率高,含義多,而且自帶藝術光環!


亦有所思


胡適的作品讀得很少,對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不敢妄評。且論文就論文,人品、政見與此沒有關係或者說關係不大。但胡適論小李的觀點,在下不敢苟同。李商隱的詩,歷宋元明清到現在,很多有名的詞詞評論家都非常推崇,要說缺點,就是其詩有的太隱晦,因此後人有“不食馬肝,謂為不知味也”的無奈之嘆。沒聽說胡適在詩詞尤其是近體詩方面有什麼深的造詣,大概如魯迅先生說的,有的人一旦出了名,就忘乎所以,以為自己什麼都懂,對於自己專業之外的東西也愛亂髮議論,胡博士大概也犯了這個毛病吧。總之他的這個說法,相信有很多人不認同。


山民s


胡適沒有資格評價李商隱,因為他不懂詩。

老人家說,詩到了唐朝達到巔峰,唐以後就衰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老人家作了很多詩,都是上層之作,如《七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蝶戀花/答李淑一》《長征》等等。一個人只有水平到了一個層級,才有資格評價同行。胡適有什麼出名的詩,恕小編孤陋寡聞。

我想胡適之所以如此評價李商隱,是因為李商隱跟他一樣,有個毛病,就是喜歡考據。李商隱詩中有很多典故,是唐朝詩人中用典最多的大佬,又是近視眼,整日爬在古籍上看書,好像一條水獺爬在一堆鹹魚上的樣子,朋友們稱呼他為“賴獺魚”。

胡適也喜歡考據,弄紅樓夢還開了個索隱派,也叫考據派,結果成了紅學的一大厄運。這可能就叫“文人相輕”吧。恭錄胡適之先生詩一首,奇文共賞析。


唐風宋月


我也不知道別人怎麼能拿胡適和魯迅比,他在我眼裡連秀才的才都沒有。他也根本不懂寫詩,還好意思批評前輩李商隱?義山遣詞用典之高妙,意蘊之深遠,胡適這詩中蠢才怎能領悟?他連一首值得稱道的古詩都寫不出來,現代詩也就小學五年級寫作水平。他一點詩才都沒有,還有資格評詩?是胡適提倡白話文寫詩,他的蝴蝶詩汙辱了中華詩詞!詩到胡適,中華詩詞長了毒瘤。胡適,是一箇中華詩詞學術界大笑話。




鑑水漁翁


漢詩到了李商隱可謂一大飛躍,詩需要的就是朦朧感,在一個文化審查嚴密的極權主義國家唯有詩能躲過文化劊子手的屠戮得以倖存,亞里士多德說過,詩是比哲學更有哲理的東西。那一點也不假!


不願再拉線


魯迅先生也是能寫詩的,他說:玉奚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


wuhuzi


只有兩人是同道中人才會惺惺相惜!如李白和杜甫!胡適是詩人嗎?李商隱的詩比肩杜甫和白居易!不在同一個圈裡的人講的話總是離題萬里的!當痴人說傻話吧!!


八叔186873828


因為李商隱很多的詩胡適根本讀不懂,所以胡適才會大罵李商隱。李商隱作為牛李黨爭的犧牲品,象一隻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寫詩不能直抒心意,只能用深奧的比興,怕的就是得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