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修“平常心”很难转动命运的气轮,入世修行要讲究实干

只修“平常心”很难转动命运的气轮,入世修行要讲究实干

修“平常心”好不好?当然好。难不难?也很难。佛家和道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实际修行方法,戒定慧,明心见性,致虚极,守静笃,等等。唯独儒家的先圣们并没有从经典里面直接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只给世人撂下“仁义”两字,于是多少英雄豪杰在通往这两字的路上被冠以“伪君子”的臭名。

儒家看似很好达到终极的理想世界,仁、义、礼、智、信,带着这些东西上路就可以了,但其实非常难以修得到,所以一旦进入实际内圣之道,大多数人在半道就已经开始找不到方向了,要么直接心念一转,跨入“应无所住”的大门,要么去探究更加宏大广阔的“大道”。

实际上越是表面上看起来越“简单”的事物,越非常难以深入下去,就拿《论语》来说,所有人都能随便背出里面的几句话,而真到了将这些字句转入到自己日常言行当中的时候,大概所有人都只能哑巴吃黄连,好像被什么隐秘的力量控制住了自己,心头那口气迟迟出不来。

常听闻有些学问涵养深厚的人说《易经》看似非常深奥,但一旦你真正专注进去之后,却发现里面阐述的东西非常简单易懂,而《论语》从文字层面看起来非常简易可行,可如果领悟到了其中的某一条主旨,顺着这条线你越往里面深入,就越深不见底,简直无穷无尽,个中的“乐”趣只有真修实干的人,才有机缘体会得到。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越表面上的东西你越难控制。就像面前有一条泥泞之路,要抵达彼岸的话,三家都有自己的方法。佛家直接坐着飞机飞过去了,不染一尘。道家是开着车过去的,虽时有染污泥,但也走得还算痛快。而儒家是笨办法,挽起裤脚走着路过去的,脚上拖泥带水,举步维艰。

只修“平常心”很难转动命运的气轮,入世修行要讲究实干

前两家因为最终所到达的地方与俗世俗情没有过多瓜葛,不谈“命运”,恬静自然,无物无我。所以只要涉及到了“命运”两字,必然是俗世间里面的磨练,必须要想方设法真枪实弹地在命运的轮盘上下一番苦工夫,才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命运。

改变命运,其本质就是改变命数,命数又包含定数和变数,定数改不了,那么就在变数上动手脚。变数也是气数,我们常听到说某个人的“气数”已尽,意味着这个人的变数对他起不了任何作用,他的生命体征已经回天乏力了。

心平气和,你想想如果一个人的“气”始终处于毫无波动的平静状态,没有多余的力量能够使出来,拿什么推进命运的轮盘,气数的轮盘不转,怎么改命?就像袁了凡在还没有遇见云谷禅师之前,他的内心里面已经归于“平常”状态了,周围一切事物对他来说可有可无,反正自己是跟着定数走的,想再多也没用。

换句话说,这就是当今现实生活中很流行的“佛系”人生,没有任何斗志,过一天算一天。

事实上入世是有一定的法门的,修身、齐家、定国、平天下,顺着这个路子走就能走到圆满的结局,概括为四个字叫“克己复礼”,难就难在第一步“克己”和“修身”。

修身在于正心,正心在于诚意,后面还有格物致知,这样一来,真刀真枪地实干落脚点已经出来了,那就是“格物”。从你周围一切能够被你所感知所触摸得到的事事物物上面,一心不二地进行“即物穷理”,将万事万物都推到它们各自应该所处的位置上,就是“格物”。

说起来简单,按照现代的科技手段,把实体物质拿过来仔细观察研究,然后将它们的价值属性无限放大出来。这是“格物”吗?当然不是。这种格物方法,回不到生命的源头,离开了生命而空谈改命,徒劳无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