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亞洲水塔環境、災害問題不斷顯現,已採取措施

中國科學院院士:亞洲水塔環境、災害問題不斷顯現,已採取措施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9年4月19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有關科技支撐“一帶一路”建設成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以下為直播實錄。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經濟之聲記者:

想請各位介紹一下,“絲路環境專項”目前所取得的一些成果,我剛才翻了一下《共建綠色絲綢之路:資源環境基礎與社會經濟背景》的簡要本,當中看到很多大量的圖表還有數據,還有一些基礎性的工作,請問這個數據的可靠性及評價和結論的客觀性是怎麼保證的?


白春禮:

這個問題由姚檀棟院士作簡要回答。


姚檀棟:

首先,“絲路環境專項”剛才白院長已經提到,它是面向整個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環境問題的一個科學技術專項。到目前為止這個專項啟動以來,有以下幾個很重要的進展。

第一,我們應用前沿科學技術知識,與整個地區已經出現的重大環境問題結合,提供科技支撐的產品。我舉個例子,亞洲水塔,由於氣候變冷,現在一系列的環境、災害問題不斷顯現,這些問題在整個第三極地區或泛第三極地區已經出現了。根據這一情況,我們把科技前沿的支持和我們已有的科技產品結合起來,對於青藏高原地區、青藏高原邊緣的南亞地區和青藏高原邊緣的中亞地區有很重要的科技產品形成,提供了當地應對這些重大環境問題的措施和技術手段。

第二,是智庫引領產品,這在沿線地區是最重要的,是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的指引性產品。這就是剛才提到的劉衛東研究團隊,他們專門致力於沿線地區的新產品形成,而且現在已經有了第一批產品,就是《共建綠色絲綢之路:資源環境基礎與社會經濟背景》這本書。書裡面的圖表、數據是多年積累的成果,也有專項成立之後新的研究成果,前前後後有十多位院士、幾十名專家經過不斷論證、不斷確認形成的研究報告。關於這個報告的細節,劉衛東教授稍後可以和各位記者做會後交流。

第三,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成果,就是各個地區的示範平臺問題,通過“絲路環境專項”支撐沿線地區以後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我們現在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已經不光是我們國家的,應該是全球生態環境保護,這也是寫進十九大報告的。這是我們國家生態保護的新理念,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面臨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技問題和生態環境問題。我們這個方面的研究已經有一些很成功的經驗,比方說應對沙漠變化、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屏障建設。當前,如何讓我們這些成功的模式在周邊國家能夠應用起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一方面,我們有一批科學家已經在阿斯塔納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園區建設,有中國-烏茲別克斯坦蔥園的建設,還有重要的石油管道、鐵路建設,以及青藏鐵路凍土技術的運用。這些重要進展,我們在以後不同的場合還會給各位進行彙報,如果大家關心,我們之後可以進一步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