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解放军每天发炮3万发,如此多炮弹从何而来?这里告诉你

淮海战役解放军每天发炮3万发,如此多炮弹从何而来?这里告诉你

(电影《大决战2淮海战役》)

应该说,从徐州出发时,无论邱清泉还是李弥,确实都包藏着一些私心,想保存自己的实力,认为多一些部队就能多维持几天,早消耗,早完蛋。

那个时候,谁也不愿真心实意去救别人。刘峙要邱清泉出两个军,李弥出一个军,可实际上邱清泉只出动了两个师,李弥也仅出一个师,而且越到第一线,兵力配置越少。当时有人将这种情况讽喻为“锥形战术”。

可是仗打到后来,邱、李感觉到了份量和压力,就都不敢再懈怠了,该出的力出,该上的兵也一个不少全部派了上来。

邱清泉就算没有比李弥做得更好,但也没有更差,就此而言,黄伯韬还真是有些冤枉了他。

邱、李兵团都在日以继夜地发起攻击,然而两人连会师大许家都难以做到,解放军的阻援阵地愣是屹然不动。

淮海战役解放军每天发炮3万发,如此多炮弹从何而来?这里告诉你

(电影《大决战2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8日,杜聿明以大许家为重点,实施中央突破战术。激战一天,两兵团依然攻不进去,全线进展收获寥寥,有的村庄白天拿下来,到晚上解放军一个突袭,又失而复得。

杜聿明不用统计推进里程了,算损失就可以——邱、李兵团均伤亡惨重,一线部队的消耗已经达到百分之四十到五十以上。

邱、李兵团在解围行动的中后期都称得上是凶猛顽强,这样都连连受挫,可想而知,对指挥官信心之打击有多大。邱清泉曾留学德国,抗战时期一度在陆军大学的课堂上大讲德国军事战术,一向眼高过天,可到这个时候,情绪也变得悲观消极起来:“对黄伯韬,我是出死力相救的,结果伤亡竟然这样大!”

从黄伯韬,到刘峙、杜聿明,都曾要求空军“早日将运河铁桥炸断”,但空军本来就没几架飞机,为了配合杜聿明的地空协同、火球战术、中央突破之类的花样,力量更加分散,加上作战时漫不经心,导致这一目标根本未能实现。

淮海战役期间,东北基地日以继夜地制造和运来炮弹,这些炮弹又通过铁桥和临时搭建的十几座便桥,源源不断地补充给碾庄前线的华野特纵、各纵队炮兵部队。

淮海战役解放军每天发炮3万发,如此多炮弹从何而来?这里告诉你

(电影《大决战2淮海战役》)

从11月18日开始,解放军每天发炮不下三万发,整日整夜,人们耳朵里充满的都是此起彼伏的爆炸声。

第44军150师师长赵壁光后来回忆碾庄炮战带来的那种震憾效果:“火力猛烈,炮火连天,火药味辛辣刺鼻。房屋着火,墙壁倒塌,犹如天崩地裂一般”

炮弹如雨滑落,火焰燃烧着村庄,转眼之间,什么都破碎了,而地心还在不断地分裂之中。

经过高密度炮击,碾庄已成一片瓦砾,工事大部毁坏。当天,第44军被歼灭,军长王泽浚成为俘虏,赵壁光率残部千余人投降。至此黄兵团已被打掉三个军编制,仅有25军及64军的残部在守着碾庄圩、大院上、小院上等几个村庄。

战斗变得越来越残酷。碾庄的一位老乡在若干年后回忆,一批广东籍国民党士兵(64军)曾住在他家,有一天出去打了一晚上,回来时仅剩一人。在失去所有同伴后,那名幸存的士兵就整天默默地蹲在墙角边,一句话都不说,看上去既紧张又恐惧。

淮海战役解放军每天发炮3万发,如此多炮弹从何而来?这里告诉你

(电影《大决战2淮海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