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與日劇相比,究竟差在哪裡?

假面騎士巔峰英雄


個人覺得日劇和國劇質量上差不了多少,只是中國現階段的電視劇市場不行,流量明星沒演技,但是有資本砸進去,你想不看都難,到處都是廣告。

國產劇裡,歷史劇應該是最嚴謹,演技最在線的,《大秦帝國》系列,《大明王朝》,這些都不錯。現代都市劇,白夜追兇也不錯。但總體來說是糞海淘金。

日劇呢,觀感會輕鬆一些,因為基本一季10集或者11集。劇作上面一般是一條大的主線,然後圍繞大主線每一集都是獨立劇情,上下集劇情前後關聯性不是很強。

日劇的缺點就是劇本不太好,大部分是靠演員撐起來的,《半澤直樹》看著評分高,其實觀感不太好,就堺雅人來說,在《李狗嗨》的表現比前者好。

還有日劇節奏比較快,適合現在的年輕人,而且日劇劇情超級喜歡打臉,也符合年輕人口味,但是也會有點套路化,看多了也會膩的。

最重要的是,日劇題材多,國產劇題材太少了,就比如《非自然死亡》這種題材是真的冷門。

其實國內報道過很多通過法醫屍檢確定兇手的新聞和案件,也不是沒有基礎,只是文化不同,一言難盡。


靜待海倫歸


差距就是

國產劇套路:我勵志成為中國第一女律師/法醫/醫生,但是我在工作時愛上了同事A,然後我們展開了一段風花雪月的愛情之後虐戀情深,我的職業只是我們感情的調味品。之後我和男主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日劇套路:我勵志成為日本第一女律師/法醫/醫生,但是在我工作時認識了同事A,然後我和同事A工作工作工作,工作之餘談談人生,之後結局,我的律師/法醫/醫生之路還是很漫長的。

國產劇如《翻譯官》等等很多劇在表演某一種職業的時候側重點都是愛情,職業只是他們的陪襯,然而很多日劇如《legal high》等男女主基本沒有愛情線,純粹是表達職業的特殊以及整部劇中所傳達的精神。

希望國產職業劇能少些風花雪月的愛情,如果是戀愛劇請一開始就說明,別打著大女主或者職場劇的旗號用來談戀愛,畢竟我對他人怎麼談戀愛一點興趣都沒。


硬條看電影


差在“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去年,有一部很火的日劇叫《我是大哥大》,連同橋本環奈的表情包持續刷屏。對於這種沙雕中二劇,常年看動漫的宅男宅女們應該十分中意。但對於普通的觀眾來說,這劇無疑是劇情幼稚,加表演浮誇做作的結合體。

它的評分已經來到9.1的大關,評論一水的好帥呀、好搞呀、髮型好奇葩呀、橋本環奈好可愛呀……

其實《我是大哥大》可以算一部不錯的校園喜劇,而且漫改的很成功。只不過評分如此之高,還不是我們的包容(是越來越包容)。對比2013年大火的《半澤直樹》,不得不問一句《我是大哥大》憑什麼?再看看《白夜追兇》的評分,你尷不尷尬?

2018年我們也有好劇——《大江大河》。

從冬天拍到夏天,王凱為此瘦身,全劇演員的演技無可挑剔,劇情細膩且不拖泥帶水。就這麼一部良心劇,居然也抵不過《我是大哥大》。人們好像都形成習慣了,但凡日韓劇,只是稍微有噱頭,得吹到天荒地老。而國劇,有一點點瑕疵,得貶到地獄十八層。

《延禧攻略》不就是這樣。別人的瑪麗蘇中二病,那叫真香。自己的,那叫垃圾。儘管它已經火遍東南亞,依然躲不掉被無情譏諷的命運。

差在“有意無意的惡意對比”。

有那麼一部分人,為了增加自己看日韓劇的優越感,總喜歡進行不公平的對比。拿過去和現在的經典日劇,來對比國劇中的糟粕,然後侃侃而談:

日劇,就是牛!

但事實上,過去和現在,日劇對於愛情和中二更有著力點。90年代大量真實又貼近生活的愛情劇,是日劇的經典所在,一部《東京愛情故事》足夠拉風了。近兩年,《我是大哥大》又以冠絕群雄的中二之風,佔據著少年們的心。

但我們的歷史劇,不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從“老三國”到“新三國”,無論製作還是影響力,不都是空前的。

《琅琊榜》、《甄嬛傳》哪裡差?

回憶青春的《你好舊時光》、《最好的我們》哪裡差?

國劇年年也有經典,而日劇年年也有糟粕。如果拿經典和糟粕比,那得出的結論可不是後者垃圾嗎。是不是我們也可以大聲喊一句:

國劇,你真牛!

你看,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結果是不是完全相反了。有些人只是選擇性失明而已,他們只認為自己對,甚至不懷好意。當然,絕大部分觀眾還是很理性的。日劇和國劇一樣,包括韓劇、美劇,也都有好壞之分。討論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很有必要,但故意潑髒水就大錯特錯了。

國劇需要成長。

我們對於國劇嚴格,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越挫越勇嗎。對於國劇的期許“新鮮感”也非常重要。翻拍劇太多,難免會審美疲勞。像金庸武俠劇,日韓翻拍劇,大量地充斥熒屏,並不是一個值得樂觀的現象。

現在的國劇,最需要好的劇本創作,而不是什麼流量明星,炒作熱度之類的。這一點確實差,不用迴避。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現象會慢慢改變,國劇一定能做到最好。

也許有一天,當沉浸在遠方的世界時,會不斷回頭看看家鄉,那裡畢竟有留戀,而不是一句“窮山惡水”昭告天下。

國劇就是家鄉,多給它些包容,勝過隨意踐踏。


禾蔚風車


首先,國產劇也有質量比較好的。

日劇也有質量一般的。

但我個人也比較喜歡日劇。

因為不少日劇都會直接在劇中,揭露出社會與人性黑暗的一面,敢於提出當下日本社會面臨的各種問題,比如——婚姻問題、生育問題、社會老齡化、家暴、男性霸權、性別認同問題、機關權力腐敗、就業問題、鮮見疾病等。同時,對一些邊緣化的人和事包容性比較強,鼓勵觀眾用多元化眼光看待這個複雜的世界,不求能徹底去理解或接受,但至少溫柔善意地去看待與自己不同的人。(不像國內,對一些邊緣化思想,統一封禁)

另外,還有不少漫改日劇,我也很喜歡,其中有戀愛主題的,有勵志類的,有沙雕搞笑的。這類劇看上去都比較輕鬆,非常治癒,適合吃飯看~不會覺得浪費時間。


JoTa娛樂


第一點,臺詞。

國產劇臺詞很慢,所以很多演技差點的基本就是在臺詞詩朗誦了,想想《legal high》裡每一集律師鬥法的臺詞量,再想想國產劇裡一些腦殘臺詞和較好的劇裡的一些慢聲細氣,想想都著急。

第二點,立意。

無論是《白色巨塔》的醫療問題,還是《legal high》的法律問題,日劇面對社會問題總是一次次扒到最深處,可能講不明白道理,但總告訴你現實,這一點國劇也有很多,可惜我們國產劇對社會人生之類的大問題總是點到為止。

明明我們才是天朝大國,但是在電視劇的立意上卻總顯得格局不夠。

第三點,敬業性。

這點不必多說,各位都清楚,什麼摳圖、井中礦泉水、幾十個替身,說白了不是明星的錯,都是粉絲慣的,中國的明星在本國地位是世界任何國家明星在本國地位都無法比擬的。

簡單來說,國內某個演員,演的好,性格謙遜不浮誇,國內媒體一片讚揚,我想說,這算個屁?這是本分!

最簡單的一點,小天使一般的橋本環奈可以在《我是大哥大》裡做醜,堺雅人在《legal high》和《半澤直樹》裡簡直一個二貨一個男神,而國內的明星,無論好壞,總是端著。

用的來說,演藝圈裡,日本的演員率更高,而中國明星率更高。

第四點,劇情密度。

前面前情提要的國產劇看的多了吧,拿日劇舉例子,《非自然死亡》第一集就開始講獨立事件,故事完整性很強,而且通過一個事件直接寫出了所有的主線人物解剖醫師的性格特點,國產劇精品也不少,可是實際上都是幾十集,多少都有水。

最後,國產劇無論是精品還是好演員都不缺,但是我覺得國產劇現在不需要太多表揚,差距還是有的。


歷史區的哈士奇


國產劇現在不好做評價,由於資本介入,又因為影視行業發展極其不成熟又沒有相應的約束資本的規則。這種不健全的競爭環境就造就了一批野蠻生長沒有商德的資本,從而分化出了娛樂圈和影視圈。這兩個圈子兩極分化嚴重,而且各自劃地為圈,優秀的並不比日劇差,可能有些要比日劇更優秀,但是爛劇只能給日劇提鞋。

娛樂圈重視宣發、炒作和流量以商業價值為主缺乏藝術性,影視圈重視品質和以藝術創作為主但是缺乏商業運作。長期看下來,就會有種感覺,怎麼資源強大的大製作很多是爛片,有些根本見不到宣發的小成本反而容易出神劇。

研究國產劇,更多的還是研究他背後的資本在做什麼,因為在資本過多幹涉的情況下,再好的編劇、導演和演員,拍出來的還是那種東西。

這就是因為我們的資本一味依靠大數據,選擇性地保守投資。然而市場不成熟,數據也是可以造假的,也就對我們的資本產生了一定的誤導作用。於是就會經常看到,很多有實力的資本一窩蜂地湧入一個領域,要求團隊在演員上或者是在劇本上做一些不合理的調整。

日劇當然也會有這方面的問題,不過因為日劇市場非常小,資本是很少參與投資影視作品的,即使投了也基本不會去插手拍攝中的事,所以他們受的影響也很小。看日劇多的話就會發現,他們是有實力的老一輩演員佔據影視劇的主要地位,新人則是跑龍套或者是開始從自己經紀公司策劃的小成本影視劇起步表現自己。這可能也是因為日本非常看重輩分,不像很多大投資的國產劇,老戲骨只能給年輕演員做配。

再有就是題材的問題,我們優秀的國產劇主要集中在謳歌主旋律上,這類國產劇裡面有我們的老牌全明星陣容,不論是在深度還是在陣容上面,都是有一定保證,可以算是國產劇裡面的一股清流。

但是這類劇有一個問題,就是題材可能不是很受年輕人歡迎。我們的老一代藝術工作者,可能是比較喜歡現實主義的表現風格,也比較尊重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太喜歡搞那些具有一些噱頭的花裡胡哨的題材,所以造成了國產劇,好看的有品質保證的往往都是家庭、歷史和軍事題材。

而日劇不一樣,日本文化領域氣氛比較活躍,學院派或者是大師級人物也可能去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像比較熱門的娛樂類型裡面《LEGAL HIGH》和《家政婦三田》都是出自比較有名的編劇之手。同樣都是職業編劇,這些日本編劇在寫娛樂類型的時候就會非常跳脫。比如上面說的這兩部劇,主角都不是好人,但是結局卻是惡人受到了懲罰。我覺得,讓一個壞人,從頭到尾,都沒想過要做好事,還要巧妙地去無意識地做好事,在不去傷害好人的情況下,懲罰其他壞人,弘揚正能量,其實是很有難度的。

再引申一下,就可以考慮考慮最開始那裡說到的,如何讓我們的資本,從頭到尾一邊操縱流量,一邊又不傷害國產劇的品質,最後還能打敗另外一個操縱流量的資本。類似這樣的題材,我覺得可以挑戰一下。


小舢板的追劇生涯


日劇在劇情上,很良心,仔細打磨,到一個點時很會用BGM,很應景,日劇的集數也少,不會注水,劇情連貫。如《非自然死亡》很不錯。

國產劇也在慢慢的變好,很多國劇太過於浮躁,不打磨劇本,演員不投入,團隊不用心………想走捷徑大火,可是現在觀眾的眼睛不瞎,只要你這部劇有用心去做,就會受到觀眾的喜愛,良心劇評分也高,熱度也高,就算是新演員只要用心去塑造一個角色,也能被人認同,可以多給新人機會。不一定非得找那些大火的,難免會視覺疲勞,覺得沒新意,新演員會有新鮮感。

以上所說的是我個人的意見。


雨谷1


相較之下日劇的集數普遍在十幾集,這是因為大多數日劇都是按照季度劃分的,春夏秋冬四個季度,一個季度12個星期,一個星期一集,如果收視好,後面還會播出一個番外(特別篇),有個別會出第二季。

集數上的差別也反映到了內容上。日劇十來集的體量令故事劇情更加緊湊,可以說濃縮的都是精華。而國產劇特別是最近幾年的國產劇,爛片可謂是層出不窮,每次想起那句“加油!鹿小葵!”,我的肝就疼。


究其原因,國產劇的集數多,不是因為它“長”,而是因為它“水”。原本20集能講完的內容,偏偏要35集;演了十幾集了,男女主角還沒見面;主線劇情不管不顧,支線劇情倒是層出不窮,各種人物都來了,我一個不臉盲的人,都認不全某些電視劇裡的人。

那麼為什麼明知道“注水”拖集數不好,還要繼續做呢?這就不得不說下中國的電視劇製播分離制度了,簡單來說就是做電視劇的製片方和播電視劇的電視臺不是一路人。製片方這邊完成電視劇製作後,將其按集數標價賣給電視臺。集數越多,賣的價錢自然越好。當然還有一些別的更深的原因,這只是單純從集數來說。


飛翔的小雞腿


差距在日劇太特麼難看了,除了打架的黑道電影之外,熱血高校和熱血街道。還不錯。可能男的比較喜歡這些類型的吧。其他類型的劇一個比一個難看。基本找不到一部氣勢恢宏。或者場面宏大的劇來。日漫還是可圈可點的。不過最近也沒啥好看的日漫了。

基本都在看國漫了。日本還是好好發掘動漫吧。不要再把精力放在拍辣雞電視劇上了



莫名的喪


我就是看日劇的!國產劇雖說也有精品,可惜相當稀少!差距非常大,劇情和臺詞注水嚴重!幾集的內容講了幾十集!廢話連篇,電視劇的題材也相當狹窄!基本還是婆媳抗戰宮廷為主!圍繞一個愛情講不完!日劇輝煌時期大概是80年代到90年代!幾乎部部經典!步入21世紀有所退步,不過每年還是會有不少神劇誕生!醫療校園偶像刑警職場題材眾多,幾乎都是圍繞主題拍攝!不像咱們的醫療劇就是男醫生或女醫生的愛情故事,簡直是幼兒園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