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六百士兵斩杀了文丑,而不是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官渡战役起初阶段,袁绍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救白马之围,其时袁曹实力悬殊,曹操采用了荀攸的认为不能与之正面对抗,应设法分散其兵力,于是提出了声东击西、解救白马的作战方略的建议,先在延津佯装渡河,分散袁绍大军。

另一边曹操率兵向白马河进发,同颜良相遇。由于颜良始料未及,仓促迎战,慌乱中被关羽在乱军中斩杀。


曹操六百士兵斩杀了文丑,而不是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后曹操的运粮车队出现在白马附近,完全暴露在袁绍的视野中,实际上这是曹军的诱敌计策。

文丑率军五六千前来抢掠物资,于是曹操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引诱文丑率的袁军;逼近的文丑率的袁军为夺军功,争抢辎重正在起兴的当头,结果便留下文丑一个人,迎战曹操六百士兵,双拳难敌四手,恶虎还怕群狼,文丑自然不敌,于是就被杀了。被曹操率领的六百士兵斩杀。


曹操六百士兵斩杀了文丑,而不是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真实的文丑,没有和赵云、徐晃等人对战过,更没有被关羽一刀斩下马,而是死于了乱军之中。由此可见曹操的智慧可魄力,简直不能用一般的词语来形容。曹操仿佛看透了袁绍的军队,他们都是一群乌合之众,虽然人数众多,但却军纪涣散,不成气候。

《三国书》(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尴尬至于因刘备,先投公孙瓒挖走了赵云(被袁绍灭了),后投陶谦把徐州让给刘备(徐州又被吕布占了)。再投曹操(曹操灭了吕布,吕布投诚,被刘备说句“还记得丁原,董卓怎么死的”)曹操最终杀了吕布。


曹操六百士兵斩杀了文丑,而不是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刘备呆在曹营难受了,又去占了徐州,被曹操打败,再又投了袁绍(袁绍又被曹操灭了)官渡之战直接害死颜良临行前 刘备跟颜良说道“ 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

意思: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袁绍派文丑跟刘备领兵五千追曹操。文丑死了刘备又去哪了?不得而知!完了。


曹操六百士兵斩杀了文丑,而不是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北方呆不下去了,去南方混混吧。再去投了刘表(荆州)刘表有意让荆州给刘备。刘表儿子不干,投了曹操。刘备荆州又呆不下去了,投了孙权(赤壁之战打退了曹操,刘备的身影都不见,远远观望)借了荆州不还(又把自己二弟关羽给害死了)。


曹操六百士兵斩杀了文丑,而不是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又去投奔刘璋,刘备又开始向刘璋下手,最终取得四川,最终因此而称帝,建立蜀国(当然自称汉)。

后来,刘备以为自己的翅膀硬了,以东吴吕蒙夺回荆州、杀害关羽为由,撕毁盟约,亲自率大军东征发动了《夷陵之战》,没有想到这次输了个彻底,全部家当被陆逊烧的干干净净,只身逃回白帝城,最后活活气死,弄一个白帝城托孤!


曹操六百士兵斩杀了文丑,而不是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兵员总计在十万以上,同时首席大将关羽、谋士马良战死,关平、冯习、张南、傅肜等战死,大将张飞遇刺,谋主法正、尚书令刘巴、大将马超、黄忠病死;大将孟达、黄权投魏;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和上庸郡丢了;南中三郡(越嶲、牂柯、益州郡)反了;不论疆域、兵员、人才,和几年前的巅峰时期相比,皆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


曹操六百士兵斩杀了文丑,而不是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我就想问问刘备还记得当初桃园三结义的誓言吗?


曹操六百士兵斩杀了文丑,而不是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