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PK秦叔宝,到底谁怕谁?

受评书演义的影响,我们喜欢把武将们进行排名,并且一副非常严谨的样子。

比如: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 枪神张绣和文颜, 虽勇无奈命太悲, 三国二十四名将, 打末邓艾和姜维。

关羽PK秦叔宝,到底谁怕谁?

押韵也很重要 ! 赵云就是占了押韵的优势跟马超调换了位置。

而《说唐演义》中的排名就更加得到认可,李元霸是当之无愧第一名,能把第二名甩出好几条街。

接下来宇文成都裴元庆、熊阔海、伍天锡等,这些都是隋唐迷必知的人物了。

这里,我们分别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谈点干货,主要分析关羽、吕布和秦叔宝这几位猛将,看他们的战斗力究竟有多强。

网上有人总结出了评定武力的公理和定理,很认真的样子,我们来看下:

一、评定武力的几条公理:

1.若在正常的情况下单挑,一方失败,可认为其武力不如对方。(废话)

2.两人单挑达20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可认为双方武力相等。

3.在“突袭”情况下杀败或杀死对方,都不能作为武力高于对方的依据(如魏延杀王双、姜维杀徐质);

尤其在对方不把己方当敌人时(如关羽杀颜良、田续杀邓艾),下面讨论单挑,均指在较为正常情况下的单挑,排除突袭。

4.用箭射中对方,只能作为武力的一项参考依据。

二、评定武力的几条定理:

1.场合与情境会影响武将武力的发挥(如关兴战谢旌,第一场是平手,第二场一刀就剁了)。

2.赤兔马在单挑中明显发挥了优势作用(演义中多次提到由于马快胜敌)。

3.年龄对武将的武力有影响,一般到了50岁后武力开始衰退(很多武将都是50多岁时中箭而死,如甘宁、张辽、徐晃)。

4.在较正常情境下,两员武将单挑10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可认为二者武力相差甚微,属于同一档次。

5.在较为正常的情境下,甲武将与乙武将交手超过30回合,打成了平手;

而丙武将在30回合以内打败了乙武将,可认为丙武将武力至少不低于甲武将。

6.在较正常情境下,两员武将单挑70回合以上不分胜负的,也可认为二者武力相差甚微,基本属于同一档次。

7.若甲武将与乙武将交手若干回合,属于诱敌,那么,在这若干回合之内,甲武将与乙武将至少是平手。

因为在这若干回合之内,乙未能把甲战败,而甲还保存了实力。

8.双方战50合平手,不能说明双方的武力在一个档次,但相差不会超过一个档次。

好了,这些定理公式我们就当看一看,实际上然并卵。

先拿关二哥开刀吧。

关羽PK秦叔宝,到底谁怕谁?

《三国演义》里关于武将战斗力的描述,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

例如三英战吕布,基本就把老吕的江湖大佬地位奠定了,一关一张再搭上一个老刘,都没能拿下他。

但是,后来在徐州的时候,张飞哥居然能跟吕布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

回顾虎牢关,张飞一人战吕布五十多回合;

关羽参战后两人合力战吕布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

最后连刘备也一起上了,三人合力估计战了十多个回合吧,吕布体力开始透支,招架不住三人,于是纵马杀出。

三人战吕布, 刘关张虽然占了上风。但还是未能斩杀吕布。

如果吕布武力值按100来算的话,张飞怎么也有个90,关羽也算90,刘备算80吧。90+90+80≥100,这不太科学啊。

吕布这次肯定开挂了,要不然就是个BUG。

除了吕布这个参照,还有曹操手下几个将领。

比如张辽,在徐州的时候,张辽还是吕布的小弟。张飞要挑战张辽,关羽马上制止说:三弟不可鲁莽,此人战斗力跟我不相上下。

但是,凌乱的事情来了,在之后的延津战斗中,张辽居然还没跟文丑交上手,就被对方射退,还是关二哥威武,跑上去三个回合,把文丑灭了。

难道辽哥这次真的是放水了。张辽跟关羽的武力对比详见三国故事公众号之前文章关羽与张辽谁更厉害?综合鉴定结果……

还有咱们的万人迷赵子龙,那单兵战斗力不是盖的,最擅长的是一对多,敌人越多越好,长坂坡救主一杆枪一把剑,视八十万曹军如草芥。

然而,他第一次出场救公孙瓒时,表现不是太令人满意,为了拦住文丑,居然大战了五六十个回合。

这又是一笔凌乱的账,被关二哥三下五除二灭掉的文丑,竟然有资格跟子龙哥战上小半天,而且还没事,这让子龙以后怎么好意思跟云长并列五虎将啊?

虽然说文丑是在慌乱之际逃跑,被关二哥捡了便宜,但从其描述来看,赵云这次怂包的感觉很强烈。

当然,以上都不是史实,“演义”而已。估计作者写到赵云战文丑的时候,还没想到关公诛文丑那一节。

文学作品的张力有前后不一的特点,《三国演义》多少也会瞻前难顾后。

从文学角度看这种凌乱的排名。文学,不一定讲究严格的逻辑性,而是讲究观感和质感,讲究体会和体验。文字能把你感动,那就对了。

看到关二哥温酒斩华雄,赵子龙单枪长坂坡,张飞马超挑灯夜战,张文远威震逍遥津的时候,你热血沸腾,精彩过瘾,那就对了,前面的逻辑不是太紧要。

这是文学,接下来,我们说说历史。

查史书记载有时候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因为同一段历史有时候会出现好几个版本的记载,还好三国有一本可信度较高的《三国志》。

关羽在《三国演义》里咔嚓掉那么多大将的头颅,但其实在史书里只有一颗,那就是颜良。

至于文丑,那是死于乱殴中,在三国故事公众号之前文章关羽身上的三大谜团:姓什么?杀文丑?被谁杀?已经剖析过了。

关二哥斩颜良的事,不多重复。

总之一点,关羽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是冒着敌方密集的射击,跨过敌方严密的工事,没有赤兔马,没有青龙刀,照样诛杀敌方的最高指挥官。

就这一单了不起的战绩,奠定了他的千秋威名。

在整个东汉末和三国史上,几乎很难找到这样的秒杀奇迹,哪怕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也很少有人能重演关二哥的神勇战斗事迹。

翻阅史书,不难发现,以后凡是出现勇将猛将,大多会给一个比喻:“有关、张之勇。”唐朝还把这二位的牌位请入武庙。关云长和张翼德成了虎将的代言人。

再谈谈吕布。这人神勇,是没得说的。所谓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那也不是传说。

吕布很善于“陷锋突阵”,《三国志》说他“便于弓马,膂力过人”,“吕布壮士,善战无前”,和关羽是一类人。

但他的运气没关羽好,基本上没斩杀过什么名将。

吕布唯一的一次比武记录是在《英雄记》里。吕布跟西北军交战,对西北军老大郭汜说:“咱们把手下都撤了,单挑好不好?

郭汜如果看到过《三国演义》,肯定不敢跟吕布交手,但他当时对自己的武功挺有信心的,于是答应了。

结果一交锋,吕布就刺伤郭汜,郭汜被手下救走。这个战例似乎没有关羽秒杀颜良那么精彩,也没那么有说服力。论单挑战绩,关羽比他略胜一筹。

当然,吕布还有“辕门射戟”,这是史书上白纸黑字记载的,吕布的臂力和射击能力,自然是没得说了。

关羽没这方面的记录,自己倒是被箭伤过,刮骨疗毒也是真事(当然帮他刮骨的不是华佗)。在射击方面,吕布胜一筹。

由此看来,吕布和关羽的战斗力是相当的。两人没比过,不能定论。

说完关公、吕布,再说秦琼。

关公战秦琼”这句话一般用来说一件事不具备可比性。关公比秦琼大几百岁,两人怎么可能相遇呢。

不过,可以用各自的历史背景做参照来比较,况且从东汉到隋唐,人类的进化应该还没那么快,体力和战斗力都差不多。

关羽最了不起的是单兵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秦琼(秦叔宝)也靠这个本事吃饭。

《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秦琼每次临阵,一旦看到对方的大将穿得光鲜一点,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就瞬间有股想去揍他的冲动,一定要驱驰战马冲上去秒杀对方。

而且每次基本上都能如愿,可惜史书没有记载被他杀的都是些什么人物。

关羽PK秦叔宝,到底谁怕谁?

因为每次开战,秦琼都亲自上前线火拼,因此受伤颇多,到晚年时,他说:我出血颇多,迟早死在这上面。

而在《说唐演义》里,秦叔宝太弱,基本上被李元霸、宇文成都等前十名压得抬不起头来,一直到前十名死得差不多了,他才能出来得瑟得瑟。

事实上,演义很丰满,历史很骨感,李元霸等前十名好汉,大多是浮云,很多都没那回事。

只有秦叔宝和程咬金倒确实是勇猛。尤其是程咬金,那武力可不是吹的,他使的不是斧头,而是长矛,在瓦岗山的时候,李密夸他带的骑兵可以横行天下。

关羽和秦琼的武力确实不好说谁高谁低,从他们的勇猛事迹,关二哥和秦琼应该是实力相当,谁都不怕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