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本是三國後大一統的王朝,為何只傳了四個皇帝就倉促滅亡?

sunyoson


一、任人唯親的“九品中正制”

曹魏創立九品中正制之初,評議官員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

擁有參預推舉之權的“中正”人員幾乎全是門閥世族。也就是說只有門閥世族才有官吏選拔的權利。到西晉,家世幾乎就是當官的唯一標準,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名門望族旱澇保收,不僅沒動力,還迅速腐化貪婪,寒門百姓自然日益困難。

二、無人忠君愛國

漢代忠君愛國思想就已經建立,可晉王朝來路不正。司馬家的皇帝都不忠君,怎麼教育臣民忠君愛國?從曹魏時代過來的人,好多還活著呢!

再說多如牛毛的王爺,都是你們一家人,一個個如狼似虎、隨時隨地都可以要我的小命,我怎麼參和?疏不間親,你們無論誰贏誰輸,最後我都沒好果子吃,最後如果你們不打了、和好了,有說有笑在一起喝酒吃肉,稱哥哥喊弟弟,就會一致說我是挑撥離間的罪人。

尷尬的晉王朝自己也不好意思教育臣民忠君愛國。加之晉代許多士人家世不是名門望族,沒有什麼進入仕途的希望,故而整日談玄論道,不幹實事。



三、分封司馬王

司馬炎登基稱帝,幾年內就封了50多個王,每個王手裡都有1500到5000人的編制。表面看兵力不多,但由於中央集權,地方州府兵力銳減,實際上司馬王在方圓幾百裡、上千裡無人能敵。人心不足蛇吞象,甚至有人上書對皇帝說,王爺人馬編制太少,一千里多里地面,盜賊橫行,忙不過來。事實上諸王都暗中在自己的封地拉攏寒門、勾結世族,擴充兵力。有的王之間彼此勾結,有的則勾結外族。

四、腐化成風

武帝司馬炎荒淫無度,上行下效,都以奢侈浪費為榮,攀比鬥富成為西晉貴族的特徵。

例如王愷家用飴糖水洗鍋,石崇家柴燒用蠟燭替代。王愷在家門前大路兩側,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石崇則用更貴的錦緞鋪設五十里。

司馬炎支持落了下風的舅舅王愷,把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樹送給王愷。石崇瞄了一眼,就把價值連城的珊瑚樹打碎了,若無其事地說王愷:“你不值得生氣,我馬上賠給你。”於是石崇家的僕人一下子搬來七八棵光彩奪目的珊瑚樹,都有三四尺高。石崇洋洋得意地說:“你隨意挑,像你剛才那麼高的,我家裡不計其數。”



五、欺壓百姓與少數民族

腐化的根源是貪婪,貪婪的結果自然是榨取百姓錢財。例如,石崇任荊州刺史時,不僅僅對普通百姓巧設名目、敲詐勒索,還明目張膽地劫持江上行船,搶奪岸上商客,引發流民不斷鬧事。

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問題一直是難題。但民族融合勢不可擋,不論是官府有意安排,還是民間百姓自發,漢人與少數民族雜居已經形成了新的族群。必須面對。

曹操時代,內遷少數民族有一定生產資料,或種官田,還可以在地方任職當官。

《晉書》載:南匈奴各部落民眾與當地漢人一樣,登記在冊有戶口,編統一受地方官員負責管理,而且不需繳納賦稅。此時的部分匈奴人已經與漢人民沒什麼區別。(這就是曹操南征北戰,而沒有引發胡人亂華的根本原因。)

而西晉對內遷少數民族,殘酷程度則令人髮指。不僅僅是苛捐雜稅,奪走土地,還掠賣他們為奴。

例如《華陽國志》記載:一個叫楊難敵的人私自販賣一個胡人,被官府捉住而被殺。

私人不能賣胡人為奴,但官府則明目張膽地抓胡人為奴。例如,五代十國中後趙的建立者羯族人石勒,年輕時給漢人耕種謀生,遇到幷州官兵大量抓捕胡人為奴隸時,沒及時跑掉,而被捕為奴。

由此可見五胡亂華也就成了必然!



六、白痴皇帝,還沒輔政大臣

司馬炎自己立了一個白痴太子,臨死前病中也沒給自己的白痴兒子指定合法的輔政大臣。這讓楊駿乘機大權獨攬,更要命的還是皇后(楊駿的女兒)口傳遺詔,這怎麼服眾?於是宮內宮外俱為一體,齊喊:黑幕、黑幕!

也就爆發了八王之亂,引來了五胡亂華!

白痴皇帝,只是壓垮西晉的最後一根稻草!


碧水青山0


司馬炎結束了三國長期割據混戰,建立西晉王朝實現全國大統一,但是司馬炎一統天下之後,就開始安於享樂昏庸不作為。有一句俗話打江山容易,能守住江山卻很難,司馬炎完全沒有這樣的意識。在西晉建立初期根基尚未穩固之時,司馬炎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帶頭自甘墮落,這樣上行下效,底下的大臣無不是以奢靡享樂自驕自傲。所以司馬炎在成立西晉之初就已經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沒有及時穩固國家根基,以至於到達巔峰後的西晉迅速衰落,這也是西晉王朝存在時間較短的一個主要原因。


再就是錯誤的決定接班人和保駕護航的輔政大臣,司馬炎臨死之前將自己的老丈人楊駿推向了前臺,可誰知掌握實權後的楊駿馬上飄飄然起來。楊駿為了一己私利大量啟用他楊氏親戚,一時之間造成了外戚專權專政的亂象。還有司馬炎明知自己的兒子司馬衷智力有問題,卻還錯誤的堅持嫡長子繼位的傳統。一個弱智的皇帝怎能去更好的治理一個國家,司馬衷成為皇帝之後,由於他的自身缺陷,使他始終是一個被他人隨意擺弄的傀儡皇帝。後來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抓住時機,將楊駿一黨基本上一網打盡了,這時候賈南風這個醜皇后成為西晉實際的掌權者。


賈南風掌握西晉實權之後,把西晉王朝上下搞的也是烏煙瘴氣,沒過多久就發生了歷史上的八王之亂,賈南風這個可惡的女人在這場戰亂中被殺,至此動盪的西晉王朝拉開序幕。邊外少數民族勢力抓住西晉內亂時機,開始起兵瓜分西晉江山,這樣整個西晉局勢陷入更加動亂之中。四處都是戰火紛飛,在這個時候生存的人們才是最艱辛最苦難的,西晉就這樣在戰亂之中慢慢被磨滅。我個人感覺西晉的倉促滅亡主要和司馬炎自甘墮落,及一意孤行堅持有問題的兒子做接班人為主要原因。


追記歷史


西晉王朝是三國之後,即秦朝,和漢朝第三個實現國家統一的王朝,於公元265年建立,傳了4位皇帝,在公元316年就滅亡了,只在歷史上存在了52年。

追其原因,在司馬炎滅掉吳國,建立西晉王朝之後,有些放縱自由,荒淫無度,沒有勵精圖治,勤勞治國。皇親貴族們貪贓枉法,無惡不做,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造成剛剛建立的西晉王朝,根基並不穩固,統治極其黑暗。司馬炎死後,第二個皇帝司馬衷幾位,司馬衷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智商情商極其低,居然在位17年。結果皇后賈南風黨政,賈南風長得其醜無比,心腸無比狠毒。做出了很多逆天的惡事。再加上,西晉王朝大量遊牧民族部落內遷,並駐足中原。最終導致“八王之亂”。西晉王朝統治搖搖欲墜,為日後五胡亂華,民族大分裂埋下伏筆。終於在公元316年,西晉王朝宣告滅亡。


用戶6154110788212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四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東晉,史稱西晉,兩晉又被稱為司馬晉。

上邊是西晉的簡史,作為漢族建立的一統國家,立國時間之短,歷史存在感之差也算開創了先河,為啥會這樣大概是一下幾個原因。

第一 司馬氏得位不正,司馬氏本是曹魏家臣,在殺皇帝篡位這件事上做的比曹魏還要過分,讓當時中國真正的統治集團世家門閥大感不滿,為野心家篡權留下伏筆。

第二 司馬氏本人才濟濟,司馬家幾兄弟在三國末期也算一時人傑,可篡權之後後任幾代皇帝水平幾乎差出底線,甚至有的都低於正常人水平,個人大膽猜測,各門閥世家在皇帝繼承人選擇上動過手腳,使司馬氏自亂陣腳,當然這是我對誰受益誰嫌疑最大的猜測,各位可以不認同。

第三司馬氏一統天下之後喪失了統治者應有的警醒,各個門閥明爭暗鬥,可皇帝在財力和軍隊控制上並不佔明顯的優勢,整個統治集團上層充斥著極度的享樂主義,認為天下一統,一切都是士大夫最好的時代,可與之對應卻是豪門的極度奢華和百姓歷經三國混戰之後的貧困,所以說百姓對這個新生的王朝並無什麼認同感。

西晉最大的罪過就是享受了勝利者的榮光和利益,卻絲毫沒有擔負對內平衡各方利益,對外壓制遊牧入侵的歷史責任,最後在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之中轟然倒塌。


四海天驕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