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最近,东野圭吾小说改编的电影《祈祷落幕时》正在院线上映,再度引起人们对东野圭吾的兴趣。

《解忧杂货店》是东野圭吾的一部作品,但与他更多的以悬疑、侦破为基调的小说风格不同的是,这部小说却采用的是玄幻小说的手法。

在《解忧杂货店》里,玄幻元素实际上与悬疑元素之于东野圭吾的小说的作用都是一样的,就是通过这些约定俗成的元素,来剖解人心的隐性秘。

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小说原著,小编没有看过,小编看的是2017年拍摄的日版电影。2018年国内也翻拍了这部电影,实在不明白,难道一个好的创意就这么难以发现与发掘?非要拾人余唾?

《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看毕日版《解忧杂货店》,觉得似曾相似。觉得电影里的故事与《夏洛特烦恼》的情节非常近似。

《夏洛特烦恼》作为开心麻花制作的一部喜剧电影,本身就有意沿用了约定俗成的创意,来展开它的幽默解构的长项。在既有的创意里,申发自己的幽默的发挥,构成了开心麻花的演绎风格。

《夏洛特烦恼》通过房间里的一个点,实现了与过去的时空对接,从而用未来的资信优势,去指导过去的人凭借“料事如神”获得成功。

这一点,在《解忧杂货店》里也是如出一辙地设置,电影里也是通过将现在已知的信息传导到过去,从而帮助一个差一点准备当人情妇的女人改变了命运。

《解忧杂货店》里沿袭了科幻或者玄幻作品里已经非常完备的一个设定,那就是找到一个时空穿越点,就能够实现今天与过去的对接。

这种创意其实已经成为过街老鼠,没有什么新鲜意味了。这样,《解忧杂货店》与东野圭吾其它悬疑小说中的现实主义范畴里的破案解谜相比,在侦破真相这一维度上的技术含量明显要低一个档次与层级。

《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但是,在日版《解忧杂货店》里,还是能看到侦探小说的隐约的影子。

我们之前曾经有一个侦探小说的万能公式,这一个公式,用在《解忧杂货店》里也有它吻合的地方。

再次让我们把侦探小说的万能公司罗列出来,其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是找祸型(无人策划)。它是指一个无关的小小的因素,与主体案件没有关系,只是在偶然的时间里,出于偶然的原因,恰好撞到主体案件的范围内,从而被当成了主案件的前因,诱导误会。比如在福尔摩斯探案的第一篇小说《血字的研究》中,房东女主人因为痛恨死者的无耻行径,曾经唆使自己的儿子殴打过死者,被警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凶手。

二是嫁祸型(有人策划)。这里分两种。第一,推卸型。其机制如下:1、证明自己不在现场,没有作案时间。波洛探案中的《阳光下的罪恶》、《尼罗河上的惨案》,肇事者都在努力制造自己不在现场的虚假表象。2、移动作案时间。比如波洛探案中的《滴血的钻石》,凶手早已害死了老者,但通过手动绳子,操控了屋内的物品,并用玩具发生尖叫的声音,以达到死者才死的假象。作案时间的推移,可以有效地逃避嫌疑。3、装作受害者,其目的也是改变作案时间,造成作案时间的变化。这是最高深的一种障眼法。如扮作死人,其实人并未死。克里斯蒂小说中公认最好的一部作品《无人生还》就写了一个被害死的人,其实就是真正的作案人。第二,转嫁型。这一种类型比较简单,也就是凶手找一个替死鬼,引导注意力。在《血字的研究》中,作案人是在墙上故意留下了一个神秘组织的“血字”符号,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回过头,我们先来看看在日版《解忧杂货店》里的三个故事。

《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这三个故事,是通过今日的杂货店这个时空穿越点,而在电影里的现代时中得到了呈现。第一个故事,是表现一个音乐人追求自己的事业,放弃了平庸的生活,而一直不懈地努力,后来他为救人而牺牲了生命。这一个故事是平铺直叙完成的,并没有什么结局的逆转,也没有什么悬疑成分,所以,我们把它划出“侦破小说万能公式”解读的范畴之外。

第二个故事,就有一点扑朔迷离了,表相与事实是完全相反的,而真正人物的动机 ,正是通过推理手段而得出的结论。

在这个故事中,一位女孩怀上了有妇之夫的孩子,纠结是否要生下来,便通过咨询“解忧杂货店”老板来获得自己的选择方向。后来女孩生下了孩子,但是最终她却开着车子,冲进了海里,从而被认定为自杀,她留下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但是这个孩子长大后,母亲自杀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

《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这是一个表面事件,但是真相却不是这样的。电影里给出了一个逻辑推理,那就是被认为是自杀的母亲,当晚没有任何自杀的迹象,而是送女儿去治病的,这样,她的自杀动机是不成立的,反而母亲在车子失控的时候,把女儿推出了车外,可见,母亲不仅没有想与女儿同归于尽,而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这一顺理成章的对历史迷雾的廓清,最大的改变是让女儿的心态恢复了正常,脱离了误解情形下的母亲自杀产生的浓厚的阴影。

对照侦破小说的万能公式,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悬疑的澄清,完全符合万能公式中的第一种类型,即“一是找祸型(无人策划)”,年轻的母亲因为车祸而亡,被当成了自杀。

《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解忧杂货店》的第三个故事,就完全是对“穿越时空”带来的极大便利的俗套性演绎了,也是最没有逻辑含量的皆大欢喜的想象,雷同于《夏洛特烦恼》里的故事核心内容,可见,这个模式已经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模本,拿过来就能为我所用,这也是我们认为它在创意构思上没有技术含量与难度的原因。

在这一个故事里,一个女孩为生活所困,准备成为别人的“小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时,唯一能拯救她的就是超越贫困,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的办法,就是能够打探到发财致富的“幕后信息”,就像炒股时的内幕消息一样。

如何能获得内幕消息?

来自未来的消息,无疑是最佳选择。

《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于是,“解忧杂货店”里的来自未来的时代走向与经济趋势,指导着这个差一点堕落尘埃的女子守住了底线,利用超前掌握时代走向信息的机遇,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她每一步都踩中了时代的起承转合的节点,而实现了自己经济收益与社会地位的“双管齐升”。

因此,我们从技术含量上来看,日版《解忧杂货店》里的三个故事,第一、三两个故事,是沿袭着“时空穿越”这个玄幻设定自然生出的情节与奇谲,而这两个故事,基本被《夏洛特烦恼》英雄所见略同地运用了,倒是第二个故事,则带着东野圭吾作品里的破解悬疑的传统思路,成为与另外两个故事完全不同资质的真相逆转表相的“准侦探小说”样式。

据介绍,在《解忧杂货店》小说原作中,通过时空穿越这个框架,涉及到五个故事,电影里仅仅采用了三个故事。

这与国产版《解忧杂货店》里选择的故事,有所不同。对国内版的《解忧杂货店》,小编稍微浏览一下,发现开始时的三个小贼的性别结构上有所不同。国内版中有一个女性,但觉得原汁原味,还是看日本版为妥。

《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日版《解忧杂货店》的故事引子,通过三个孤儿院学生因为一场误会,误将第三个故事中的那位得益于“解忧杂货店”里传输出的引导信而改变了人生的那位女性,当成是拆迁孤儿院的罪魁祸首,以惩治她作为报复,由此电影里形成了一个只存在于“时空穿越”体系里的“悖论。”

因为在电影的情境里,是三个孤儿院学生在当晚通过“解忧杂货店”这个特别的时空穿越点,将关于未来的应属于绝密信息的社会走向,传输给了过去的人,也就是第三个故事中的女性,这个女性为此在漫长的日后人生中,改变了自暴自弃的人生,成为“蝴蝶效应”的受益者,并在当下的时刻与孤儿院学生处于同一时空中,被三个学生当成了拆迁孤儿院的幕后黑手。

这个悖论的逻辑是:三个学生通过时空穿越点,救了自暴自弃的女性,使她获得了成功,而她的成功,反过来,又使她拥有了资本,开始摧毁三个学生的心中圣地,三个学生便采用暴力手段来对付他们拯救过的这个女性。

《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时空穿越”这样的玄幻设定必然会导致“蝴蝶效应”的出现,电影里是一种历史的纵向的“蝴蝶效应”。因为通过穿越,改变了历史的前因,必然会导致后续的一系列改变。《解忧杂货店》显然没有考虑到,三个学生他们对过去的情境的改变,很可能导致他们此刻不可能站到“解忧杂货店”的位置,甚至可能使他们在孤儿院的生涯也会发生改变,但是东野圭吾显然没有在这个电影里作出这种更多的想象与联想,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整个电影的故事框架就要撑破了,所以,“蝴蝶效应”这一工具的使用带有相当的危险性,弄的不好,就会让创作者防不胜防,无法控制。所以,“蝴蝶效应”这样的设定一般情况下还是少碰为好,它只能偶一为之,所以东野圭吾还是把更大的精力放在现实主义范畴里的逻辑因果为基础的侦破与悬疑的编创上。

如果东野圭吾只靠别人已经用滥的“时空穿越”惯技来学舌,也就不会成为东野圭吾了。

《解忧杂货店》虽含玄幻元素,但悬疑部分仍未脱侦破小说万能公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