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NO.91

時間魔法師/文

音/Crystal 圖/地緣谷


要問中國哪個地方最富有,大部分人會說中國的南方。根據最近這些年的GDP排名,南方各省GDP的總和遠超北方各省的總和。尤其是南方排名最高的廣東省,一個省份的GDP總量,都快和整個俄羅斯的GDP差不多了。既然南方那麼有錢,為什麼我們的政治中心沒有設在南方呢?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它們曾經在一起

一開始的時候,中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是在一起的。在交通不發達的時代,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必須與經濟中心重合,才能支撐起政治中心的正常運轉

中華文明發源於北方的黃河流域。經過中國先民多年的開發,中國的北方地區陸陸續續興起了很多大城市。比如戰國七雄的都城,除了楚國以外都在北方。因此秦漢隋唐等統一王朝,往往都把政治中心設在經濟發達的關中

地區的長安或者河南地區的洛陽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中國春秋秦漢時期部分首都分佈



而這些王朝非常注重都城的建設。通過集結全國的資源,長安和洛陽在這些王朝鼎盛之時,也是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到了隋唐時期,中國北方的經濟又迎來了一個大發展。由於京杭大運河的貫通,北方地區尤其是洛陽和長安得以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

這些資源將長安和洛陽打造成一個超級大都會。加上陸上絲綢之路的貫通,使得長安和洛陽成為當時中國最重要的對外窗口,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人來此居住。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隨著長安和洛陽的發展,城裡的人口越來越多,房價地價也和今天的北上廣深一樣蹭蹭往上漲。於是一些暫時沒錢在長安、洛陽置業的人才開始把家安在長安和洛陽附近

而一些達官貴人,也開始在長安和洛陽周邊買地。於是居住在長安和洛陽周邊的高素質人才也越來越多,兩座大都市周邊的經濟也跟著發展起來,成為當時中國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

可以說從中華大地上出現國家,一直到唐朝,中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都是

重合的,都在中國的北方。那麼在這一階段的南方,狀況如何呢?

秦始皇南征嶺南之後,才完全把南方地區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在秦漢時期的中國人眼裡,長江以南簡直就如同今天的非洲一樣落後。而今天最發達的廣東,那就是充滿毒蟲猛獸,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南蠻王孟獲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中國的南方發展得較晚,當時南方地區人口密度很低,也沒有什麼大城市。甚至有一些地方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階段。可以說當時的南方是既沒有人力資源,也沒有先進的技術,因此南方的經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於一個非常落後的階段。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刀耕火種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部分北方人口南遷,給南方帶來了勞動力與先進的技術。南方的經濟有所發展,但這個時候,南方的經濟還不足以與北方抗衡

北方經濟的衰落

戰爭的到來,使得北方的經濟開始走上了下坡路。由於是政治中心,北方的長安以及洛陽自然而然地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從安史之亂開始,長安和洛陽屢遭戰火的侵襲。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紀錄片《大明宮》中長安被焚景象



唐朝滅亡後,中國進入到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北方的戰亂頻率更高。由於北方地區長期處不安定的狀態中,民眾難以從事生產活動。於是大批的人口開始

南遷,而人口的流失又使得北方的經濟更加難以發展,自此北方進入到一個經濟倒退的死循環中。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將都城選在了大運河邊上的汴梁。憑藉著大運河這條黃金水道,汴梁把全國的資源集中於此。很快汴梁迎來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如今繁忙的京杭大運河



到了北宋中後期,汴梁的常住人口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萬,成了當時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也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隨著汴梁的發展,整個河南地區的經濟也隨之起飛。據統計,當時北方各地賦稅仍然遠超於南方。可以說在北宋時期,北方既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但北宋汴梁的繁華不過是北方經濟的迴光返照,北方的經濟的衰落已經是歷史的趨勢

北方的長期開發,也給北方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嚴重的破壞。在古代中國,農業是一個王朝的支柱性經濟產業,因此歷朝歷代都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

但農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土地,要想提高總體的糧食產量,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砍伐森林來開荒種地。於是歷朝歷代都鼓勵農民毀林開荒

。經濟越是發達的地方,毀林開荒的現象就越嚴重。到了北宋時期,北方平原地區的森林基本被毀壞殆盡。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沈括就曾感嘆:“今齊魯間松林盡矣”。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眾所周知,森林越少,意味著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而水土流失又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農業單位面積產量下降。而單位面積產量下降,又反過來讓北方的農民進行又一輪毀林開荒,北方進入到了農業的惡性循環當中。

而氣候的變化,又使得北方的農業發展雪上加霜。從公元8世紀中期開始,我國北方的氣候開始由溫暖溼潤變為寒冷乾燥。這樣的氣候更加不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使得農作物的產量一再降低。

更北方的遊牧民族生活也因為氣候變冷而生活更加艱難,不得不南下掠奪南方,使得北方地區始終處於一種極不安全的狀態,嚴重影響到了北方經濟的發展。

而西北地區地緣政治的變化,也影響到了北方經濟的發展。唐朝後期以來,吐蕃佔領了西域地區,中原王朝與西域的陸上道路中斷。吐蕃崩潰後,雖然中原王朝曾恢復對河西走廊的統治。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但隨著西夏的興起,河西走廊地區的交通受到了党項人的阻礙,加之北方自然環境的惡化,絲綢之路沿線的許多居民點都被廢棄。陸上絲綢之路就此衰落下來。而陸上絲綢之路的衰落,使得北方地區的對外貿易中斷,又給予北方的經濟致命的一擊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公元1127年,金軍攻破北宋都城汴梁,北宋滅亡。伴隨著北宋的滅亡,北方的經濟地位從此一落千丈

南方經濟的逆襲

北方經濟地位下降的同時,南方的經濟卻在迅速崛起。從安史之亂開始,北方的人口就大量南遷,南方人口激增,給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因為距離政治中心較遠,南方也較少受到戰火的侵擾,社會相對穩定。這樣的社會環境讓生活在南方的人們更好地投入經濟建設當中。

南方優越的自然環境,又給南方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翅膀。由於緯度較低

,受到東南季風的影響較強,因此南方地區光熱充足、降水充沛,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加上南方開發時間較晚,森林受到的破壞沒有北方嚴重。相對完好的森林植被起到了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因此南方的農業迅速發展。到了宋朝時期,就有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可見到了宋朝,南方地區已經成了全國的糧倉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海上貿易的發展,更是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前面我們說到,陸上絲綢之路在唐朝中期開始衰落,但中國有很多好東西是西方國家非常喜歡的。那麼怎麼將這些東西運到西方?那就走海路。而宋朝又是我國造船業井噴式發展的時期,當時中國造的船已經開始配備指南針,使得遠洋航行成了可能。

於是大量來自西方的商人將他們的特產經海路運到中國的南方,而中國的商品,也經由這條海路銷往世界各地。在這一來一往中,南方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廣州泉州這兩座擁有天然良港的沿海城市,也搭上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列車,崛起為

國際性大都市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北方窮,但也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那麼既然經濟中心南移了,為何再次統一南北的元朝不把都城設在南方,反而把都城選在了更北方的北京呢?

雖然南方地區非常富裕,但這個地方離蒙古人的老家太遠了。再加上江南地區實在是太熱了,對於長期生活在北方的蒙古人而言,在沒有空調的古代,江南炎熱的夏季是他們難以忍受的。

而北京這個地方正好,它位於中國農耕區與遊牧區交界處附近,距離蒙古人的老家非常近。在這裡設置都城,方便蒙古人回老家轉轉。

更為重要的是,自元朝開始,中國的領土範圍擴大。漠北東北廣大地區都納入了中國的版圖。北京這個地方交通方便,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以北京為基地,往北可以控制蒙古草原,往南可以控制中原乃至江南,這是江南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具備的條件。因此把都城設在北京,方便控制大半個中國。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從此,中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徹底分開。政治中心在北,經濟中心在南。

減輕南北經濟差距

近代以來,中國逐漸向世界打開國門,南方優良的航運條件使得南方的經濟發展更加迅速。加上南方人善於做生意,使得南北方的經濟差距逐漸拉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把國家的政治中心設在南方,將進一步拉大南北的差距。

因此把政治、文化中心放在北京,還可以使北方得到一些人才,用於經濟的發展。而政治中心的輻射效應,也可以帶動一些配套產業的發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北方經濟的發展。比如哈薩克斯坦巴西,也是通過將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拆分的方式,來縮小國內不同地區的經濟差距。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還是不能重合。

參考文獻

中國歷史地理.藍勇

陸上絲綢之路.王茹芹

運河與中國政治中心的變遷.張文華

佈局天下.饒勝文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中國經濟重心都南移了,首都為何還要留在北方?(圖文3547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