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发人深省的文艺电影,保持了韩寒文字里抖包袱的习惯

《乘风破浪》保持了韩寒文字里抖包袱的习惯,比《后会无期》的段子更加自然,减少了像小孩才看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说教成份,笑料于是更足了——也许是他明白了,当初自己想要的发人深省的文艺电影,故事不算说的非常完整,至少结尾相当匆促,叫妈咪那场戏,略微有些累赘。而整场电影,与女权几乎没关系,而《男子汉誓言》在片中听,实在是感动的成份居多。


《乘风破浪》发人深省的文艺电影,保持了韩寒文字里抖包袱的习惯


徐正太爱小花,他绝对不舍得让小花太累,只是他知道自己本性有些不靠谱,可能一辈子都会是个大男孩,所以在婚礼里表达了自己撞了大运,娶了个这么个好老婆,然而想到以后自己可能会闯祸,不如现在就提前跪下认错再撒个娇的意思,甚至是有点向别人炫耀的自豪感。他记录了太多亭林镇元素,然而34岁的韩寒融合了更多对婚姻、家庭、琐碎生活的简单思考。


《乘风破浪》发人深省的文艺电影,保持了韩寒文字里抖包袱的习惯


他不再是公民韩寒了,更多是丈夫韩寒,是朋友韩寒,是父亲韩寒。刚刚看完,总体来说,觉得不太好看。笑点很足,而且不会强行,除了折筷子那段。人物表演也挺到位的,故事框架老套但内容新颖,叙述基本完整,除了结尾应该加点父子的和解戏码。兴许是那个年代或者韩寒自己视角的符号特点吧,对于只接触过后会无期而无其他韩寒作品的我来说。二是里面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乘风破浪》发人深省的文艺电影,保持了韩寒文字里抖包袱的习惯


当然在这之前主题曲引起了女权者的讨伐,作为一向认为中国女权里面伪女权的太多的人来说,我认为骂这首歌直男癌和由此断定电影不好看是错误的。我其实很想看到父亲的转变,但终究没有,出狱后描写太少,而且都是邓超视角的暴躁父亲。母亲全程很伟大,青梅竹马,但是为何可以容忍父亲整天模仿港片,当“大佬”?最后邓超为何不阻止父亲,明明知道此举会导致父亲入狱,母亲跳楼。


《乘风破浪》发人深省的文艺电影,保持了韩寒文字里抖包袱的习惯


影片很多表现了歌词前半段,后半段太少。我觉得如果以男生视角来看都已经很别扭,何况女生视角呢,也就不怪女权者了。最后,小马这个角色莫名奇妙,兴许是代表改变的一群人。六一这个角色呢,代表不改变的一群人?我看更像重度中二病。地产大佬为何要杀人?明白几个手下就能制服再暴打一顿,为何要杀人?但从心来看,乘风破浪剧情也许删掉一些,添加一点会更好。


《乘风破浪》发人深省的文艺电影,保持了韩寒文字里抖包袱的习惯


小花在剧中说的话很少,但她却是一个最有故事的人,她既是挚爱歌舞厅的妈咪,又是阿浪的母亲,也是正太的爱人,她支撑和穿插在整部剧情中。她从小缺失父爱,父亲连他的婚礼也不去参加,只留给她飞机穿过时的念想。阿浪初次见面约小花的时候,小花也不吃惊,平静地想好了应对策略,展现出她对世事的洞察和老练。在电影院,对男女之间的事情也看得十分清楚,她内在较着劲,经历了那么多,还是坚定地想和正太,这个什么都没有。


《乘风破浪》发人深省的文艺电影,保持了韩寒文字里抖包袱的习惯


但是能给他安全感的傻小子在一起,总有着坚持,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以至于付出生命,但却被韩寒展现的很轻松,很诙谐幽默。人生的痛苦被他轻描淡写了,留下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淡化痛苦,展现快乐。这可能也是他一直的人生准则。阿浪在得知小花是自己的母亲后,在杂货铺门口与她有一段对话,对话的最后当阿浪对着妈妈沙哑着说“我先走了”,声音不自然到变形,我却觉得那是最自然而然的时刻,也是邓超演绎得最好的时刻。阿浪最终圆了自己的愿望,解答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他很激动、也很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