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老師能指教一下小學語文該怎麼學?孩子語文成績提不上去,心急!也不知道該如何教?

Ai史娟


小學語文要比其它科目好學,因為故事性強、生動感人,但是要想取得高分實在不容易。因為我們的語文詞彙豐富、文章深奧、寫作難度大。怎樣學好語文呢?又怎麼能提高語文成績呢?我們首先分析一下試卷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小學語文試卷是三部分:基礎知識、閱讀、寫作。基礎知識包括字、詞、課文內容填空。因此抓住這些,語文成績就一定能取得高分。



(1)、基礎知識,這部分的字詞全部是課文中要求掌握的。①每篇課文後面都有讀讀寫寫。“讀讀”包含兩個意思,即要求會認讀,也要知道詞意,要求學會詞的本意,也要弄懂詞的引深意。例如“深”,文章的內容很深,指深奧難懂。這口井很深,指從井口到井底的距離。“寫寫”就是要求熟記會默寫。針對課文的讀讀寫寫,一定要會背(背詞、意義)會默寫。字詞的掌握千萬不能鬆懈,只有多讀多寫、熟能生巧,沒有別的辦法。②課文內容填空,主要是一類課文(每個單元中的第一課)即講讀課文,這類課文中的重點段。因為這些重點,不但詞語優美、可讀性強,而且寫作方法有獨到之處。既要背誦也要寫作上模仿。因此,要想提高語文成績,這是課堂學習的重點,一定要做到融會貫通,功夫不負有心人。

(2)、閱讀,試卷中閱讀的短文和一類課文結構相似,所考試的作答問題,答案就在文中。要想取得高分,必須多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道理人人都明白。怎樣讀呢,要帶著問題讀,邊讀邊想邊悟,也可以邊讀邊圈畫,畫出題中關鍵的詞句、重點,然後作答。說的簡單做起來就困難多了。這就要求孩子上課時要認真聽講,認真做聽課記錄,便於複習鞏固。(3)、寫作,試卷上的寫作,就是平時練寫的習作。要想作文拿高分,怎樣才能做到呢,要多讀適合同年級的課外書。多讀書的同時,要練習寫小作文(日記),把自己的感想、收穫寫下來,也要按照單元中的習作要求去練寫。把自己寫好的作文要多讀,讀中找出習作中的好詞句是哪些,是否圍繞中心,重點是否突出。還有哪些地方寫得不具體、沒有突出中心,讀後再修改,修改後再讀,直到滿意為止。
總之,語文成績的提高,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是持之以恆學習的結果。


周文生WS


我曾經是一名教師,現在也是一名四年級小學生的媽媽。我家孩子自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語文成績一直不錯,我在頭條寫過一篇文章叫做《讓孩子語文成績突飛猛進的方法:見縫插針》,今天在這裡也分享出來,大家可以一起探討。


其實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學習方法也不同,家長們要在平時的學習中總結出適合自己孩子的輔導方法,孩子的成績會提高很快。

1、興趣導入+榜樣力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最初就對語文毫無興趣,那以後的學習就會難上加難,語文課上肯定就會如坐針氈,哈欠連天。


指望老師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很難,因為老師的教學任務很重,在課堂上不可能利用大部分時間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能充分利用課上時間講課。所以,培養興趣,家長是主力軍。


生活中注意細節,可以見縫插針地培養孩子的語文興趣。


比如,放學的時候問問孩子今天學了哪首古詩,可以和孩子一起背誦一下;問問孩子今天學了哪幾個生字,看孩子記住了幾個;看了動畫片也不要一笑而過,問問孩子講了什麼內容,學到了什麼,誰對誰不對,判斷是非的過程也是總結的過程……這看似簡單的小細節,其實都是培養孩子語文興趣的好時機。


另外,家長自己,平時多讀讀書,看看孩子的課本,也要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家長的榜樣力量比你說千句萬句話都管用,最好的教育就是家長自己先做到。

就好比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也拿本書坐在沙發上,孩子肯定就會聚精會神寫作業;倘若家長看手機玩遊戲,孩子肯定會不能靜下心來,而總是唧唧歪歪。

2、打穩基礎+見縫插針


學習語文最基礎的就是字詞,沒有字詞基礎那一切就都免談。在生活中,發現很多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連最基本的字詞都掌握的不牢固,導致考試的時候基礎知識部分白得分的部分都丟分。


字詞沒有什麼好方法,只能是自己記住,會背,會寫,會用。但是孩子平時課業負擔很重,做完作業可能就沒有了家長檢查字詞的時間。這個除了督促孩子平時學習中自己利用課下時間記住,還有一個就是家長見縫插針地檢查。


我一貫的做法就是,上學放學路上,或者聊天的時候,充分利用和孩子短暫的交流時間,把字詞就檢查了。怎麼做呢?不用紙筆,只是動動嘴就可以。


比如,我問孩子“梢”字怎麼小寫?孩子就會說:左邊一個“木”字,右邊一個“肖”字。順便連偏旁部首都考到了,試著讓孩子組個詞,造個句,一兩分鐘的時間檢查就完成了,而且孩子也不會反感。

3、閱讀習慣+以身作則


閱讀習慣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都會受用。那麼對於孩子而言,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的閱讀理解和作文就會大有幫助。


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不喜歡讀書?我們寫完作業就知道玩遊戲,看電視,根本不讀書?……對於這樣的問題我總是回一句:那是你自己沒有做到。


閱讀習慣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來自家長的影響。孩子做完作業有時間的時候,如果看見家長在讀書,自然而然就會拿起書來讀。週末的閒暇時光,家長去圖書館讀書,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喜歡上圖書館。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想要孩子愛上閱讀,那家長就要自己先愛上閱讀。家長自己以身作則,孩子看在眼裡就會模仿,閱讀習慣的培養就是如此。


家長越是心急,越會焦慮,那樣孩子也會更加焦慮。利用生活點滴培養興趣,樹立孩子的信心,家長以身作則,慢慢會發現孩子的變化。


餘爭的世界


小學語文要分階段學習,每一個階段要抓重點。比如:一年級掌握基本功,拼音要正確拼讀、發音要準確;寫字時指導握筆姿勢、分清間架結構;多背誦古詩、兒歌並且能熟練默寫;特別是力爭把課本上所學過的字詞全部會讀會寫,增加識字數量,為下一步做好鋪墊。

二年級重點是造句和寫話。在一年級掌握大量的識字基礎上,讓孩子試著用字或者詞造句子,最好是用通俗的語言,像平時說話一樣,給孩子做示範,不讓孩子有造句很難的感覺。只有會造句子,孩子才能學會寫話。一開始勉強寫出來的幾句話,內容可能是分散的,沒關係,鼓勵他繼續寫,只要能寫出來,並且句子沒毛病就行。練習一段時間後,再教給孩子怎麼圍繞一箇中心說幾句話。

另外,二年級除了要造句、寫話之外,還有一個重點不可忽視,就是對課文內容的簡單理解。不要過多的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孩子,充分發揮他自己的理解、想象能力,多啟發多引導。更不要追求完美和固定的答案,孩子自己理解的,才是他們自己悟出的“道”,成年人與孩子的理解方式是很大差別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糾偏,但糾偏時也要講究方式,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二年級的造句、寫話、理解能力的訓練,是為下一步寫段、寫文打下良好基礎的。

三年級重點就是寫文段、閱讀理解了。試想,沒有二年級的基礎,孩子會圍繞一箇中心寫出300字左右的文段嗎?現在三年級的課文篇幅已經很長了,如果不在二年級時做好理解能力的初始訓練,很難讓孩子做到會讀會理解。讀,是有技巧的。能順利讀下來,並不代表會讀,只能說明沒有生字了,能讀完一篇很長的文章了。但是,要會讀,就必須知道什麼是會讀:要有感情地朗讀,好體會作者語言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抓住重點文句體會、領悟,用自己的話說說其中的意思。

三年級要求寫出300字的習作,目的是讓孩子學會怎麼組織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如果二年級把造句、寫話、閱讀並能淺顯的理解這些基本功掌握牢固,三年級的習作不成問題。

在此基礎上,通過三年來的系統學習,認識掌握了大量的字詞、會組織語言、會淺顯的理解,那麼就可以給孩子增加閱讀量、多給孩子提供練筆的機會。譬如:購買課外書籍、多帶孩子走近大自然、多鼓勵孩子寫日記等。

四年級重點是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並且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以及語言的組織運用能力。

如果不在這方面下功夫,那孩子永遠都離不開“柺杖(指老師或家長)”,我們需要教給孩子的是學習技能,而不是鸚鵡學舌或強塞硬灌。

打個比方:孩子是羊,我們是牧羊人,我們的職責是為羊找到鮮嫩的草地,勾起孩子的食慾,自由的吃草;而不是每一隻羊都要硬往嘴裡塞草吃。

要讓他們學會查找工具書,或不恥下問,或與小夥伴合作交流,或向師長請教……

一至四年級,是學好語文最為關鍵的四年。這四年裡,如果能按照我講的去做,到了五六年級語文成績會順理成章地、飛躍式地向好的方向發展。

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很重要。語文就像一堵牆,它是一層錯位一層,為的是結實,為的是銜接。如果每一層都有窟窿,那麼牆面裝飾得再美也是豆腐渣工程。相反,前四年打好基礎,五六年級等於把孩子領上了康莊大道,還愁語文成績上不去嗎?

當然有一點必須得明白:無論哪一個年級段,對字詞的大量積累是必須要做到的,並且必須要熟練掌握,會讀會寫會運用。因為字詞是基礎中的基礎,學語文,腦子裡翻騰的都是它們,倘若字詞貧乏,說得技巧再富麗堂皇,也是白扯!








鄉村微荷


我孩子有一個女同學,是語文學霸。這位女同學和我孩子小學一直到初中都在同一個班裡,每次語文成績都是遙遙領先於其他同學。

我曾經討教過孩子女同學的爸爸,他跟我說了一些他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語文教育技巧,所以這篇回答也適合想提升語文素養的各個年齡段的孩子。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提升語文素養是一個長期功夫,適合從小培養,越早越好。

但是有的家長錯過了培養孩子語文素養的的黃金時段,比如像問題中的這位家長,還有我自己,那又該如何彌補呢?

我用孩子同學爸爸提供的教育思路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從小抓住零至三四歲這個關鍵期,出題目,讓孩子練習表達 ,說完整的句子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四歲至六歲在少兒頻道學習小主持人 ,培養了朗誦和背誦的能力。

第二,小的時候強化看圖說話 ,因為很重視語言表達 。孩子小時候閱讀過拼音讀物, 而且我還給講故事,告訴孩子要仔細聽,聽完之後我要問你問題 。孩子放學回家,要跟家長說一下學校裡的情況,孩子一旦沒說清楚,要求孩子重說。這是一種基礎的語言邏輯能力訓練。



第三,上學以後就沒有專門訓練 。孩子在文字、詞語、語病、語序等方面基礎還比較紮實。 閱讀理解不行,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方面問題進行分析,有的是文中有答案 ,她閱讀不仔細 ;有的是發揮題 ,但是不求甚解 ,不愛動腦筋 。於是我們就多做這樣的題 ,感覺有所提高 。

第四,提高作文水平沒有別的方法,就是多讀多寫 ,模仿範文。只有多讀 ,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 才能寫出來 。需要給孩子強調這些基礎要素 :首尾呼應 、層次分明 、主題突出 ,就算是寫跑題了 ,最後文末點題 ,也不會 丟太多的分 。還有,不要有錯別字。 作文錯別字是要扣分兒的。

總結這4條,第1,2條很多父母的教育是缺失的,已經沒辦法彌補。但第3條,4條我們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所以,在孩子成長早期已經錯過語文素養教育的父母可以在第3、4個環節下功夫。我自己的做法也是這樣的。



具體來說,有以下3點:

夯實語文基本功訓練:字,詞,句環節,通過反覆練習,發現孩子的弱點,消除知識盲點,強化孩子的語文基礎。

進行閱讀思維的應試訓練,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環節是孩子們的主要失分,這個環節可以通過反覆刷題,家長幫助分析總結的途徑提高。

作文:讓孩子模仿範文,每週堅持寫一篇作文。家長如果有能力,可以幫助修改潤色一下。到小升初的時候,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準備各種主題的一套作文範文,讓孩子熟背,到考場上進行靈活挪移。

小學4年級意識到孩子的語文問題根本不晚,我是到小學6年級才發現孩子語文的明顯缺陷,所以在以上3點上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強化夯實,用他現階段的語文成績來評估,這套方法效果還是不錯的。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小學語文,不同於數學外等學科的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主要任務,就是教給學生讀說寫的能力。讀,就是讀書,看書閱讀,而讀書的前題是認字識字,這是語文教學的最基礎的,也是最關鍵環節,而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則乎略這一關鍵,,認字寫字,既要讀準字音,又要會寫這個字。而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則輕視了寫字教學,不分析字形結構,筆順…忽略了寫字教學,特別是年級。認字寫字,還要教給學生會用字。用一個字組詞打詞造句,啟發學生用身邊情景用字。在識字的基礎上,去讀課文,要誦讀,小聲讀,默誦讀,強化讀準字音,讀出節湊,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標點符號,讀出感情來。小聲(輕聲讀),是帶著問題讀,邊讀邊思考,默讀,提高讀的速度一目一行,達至一日十行,邊默讀邊思考。讀,還有重要任務引領廣讀課外書,既,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去讀課外書,拓展學生語文視野。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說是培養學生說話能力。說明白一件事,說明意思,得簡明扼要,說得有層次,說得有理有據。小學語文中的說離不開教材,用教材中的字詞句來說話,引入學生身邊的情景去說話教學。說話教學要圍繞教材聯繫學生環境去進行說話教學。寫是語文教學的果。寫是用我手寫我口,我口說我腦。而基礎是識字與讀說。


用戶4930507971767


談到語文,語文的學習和語文成績的提升都是個慢功夫。從我自己孩子身上和更多孩子的學習中觀察到,做為家長可以從下述幾個方面去努力:

1,最重要的就是閱讀。

閱讀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觀察能力、聯想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還有助於激發孩子的主動思考、推測、興趣等,同時也是對孩子自信、理解、包容等多種品質的強化。

有的孩子上小學時,基本上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孩子,上課坐不住、搗亂、不能好好完成作業,通過閱讀,真正地引導孩子喜歡上閱讀,大凡都有一定的提高,有的孩子在熱愛上閱讀之後,其語文以及各科成績都有逐步地提高,在初中可能會發力。

我自己的小孩在兒時就開始有意識地閱讀,通過故事、擴充了詞彙和語句表達能力,他在四歲多開始說出一些很優美的句子,我稱之為真正的童詩,在四歲半冷不丁告訴我一句很有哲理的話“人生就是個空間。”,五歲左右自己給遙遠下定義“遙遠就是一個誰到沒有到過的地方”。閱讀讓他自己上學之前就能把三四個沒有關係的詞語用在一段話中,表示出一個連貫的意思。

自然上學後成績就不是問題了。

語文的成績在課外!這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應驗著。儘管閱讀不一定能讓語文成績好,但是大凡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基本上都有不錯的閱讀量。

2,生活中鍛鍊其語文能力。

現在語文的學習比較豐富,不僅有基礎知識,更有不少的拓展知識。除了閱讀,還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多瞭解生活中的常識、多方面的知識。

比如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和故事,比如一些風俗習慣,等這些內容在生活中很自然地就可以告訴給孩子,不要把學習總是侷限在課本中。

就如現在春天,花開的次序,各種花瓣的不同,凡事多從中找興趣和孩子聊天,聊天中就可以開啟孩子的智慧,增長孩子的見識。

3,安排規律的學習時間,做好學習計劃並且堅持執行。

在小女上小學開始,就有意識地讓其每天讀三遍課文,今天讀第一課,第二天讀第二課,第三天讀第三課,就這樣一直讀下去,把第一冊語文書讀完了,在回過頭從老師正在講的那一課開始,重新這樣讀,這樣每一篇課文都讀的很熟,基本上該掌握的也都掌握了,老師講課他聽起來也很輕鬆,作業也很容易了,學習的興趣就很大,考試成績自然也很不錯。

課內課外一起走,得到老師的讚賞、爸爸愛媽媽的鼓勵,孩子的學習就很快樂,快樂的學習,成績是自然的。

真正有了以上三個方面的努力,孩子的成績就和他個人的資質成正比了!



快樂庭院


語文學科在於日積月累。

要學好語文,第一:從字詞這些基礎知識開始,有的學生還要補充拼音的教學。加強記憶,對生字的教學要生動形象,中國漢字一字一個故事。針對不同的字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象形字從形的特點來教、形聲字從偏旁和從聲來講。

第二:從背誦方面來提分,每次考試都會有原文填空,這就要教授孩子背誦的方法,我的方法是找文章的關鍵詞來串聯記憶。

第三:加強課外閱讀,很多孩子平時閱讀量少,做閱讀類的題時,閱讀速度慢,見得少,理解能力就差,幾乎得不到分數。

第四:最重要的,也是拉分的寫作了,先找幾種常見的題材去寫,教孩子怎樣構架文章,像做房子一樣,先定下基調(要寫什麼),再做框架(文章準備採用什麼方式,是總分,還是按時間順序等)然後是添磚加瓦(把每一部分用文字描述清楚)最後是裝飾(把原來平淡的文字換成精美的語句,給字詞加上形容詞),這樣一篇合格的文章就出來了,寫作文要真情實感才更加有血有肉,引起共鳴。

最後再強調一下字跡的工整規範,卷面的乾淨整潔,希望能幫到您。如果有遺漏的地方,請廣大網友留言補充,在此虛心求教。


德智勤誠睦造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閱讀!閱讀!閱讀!

對於天才作家而言,寫作是一種天分。而對於優秀作者來講,寫作是一種技巧。

雖然我不是搞教育出身,但我向來反對作文從小學抓起,我認為寫作從初中開始根本不晚,小學階段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閱讀的能力、培養閱讀的興趣、養成閱讀的習慣。現在學校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寫作文,我感覺有點過早了,過早的介入寫作,會禁錮孩子的寫作思路,時間久了的後果是什麼?他們可能會寫出老師眼中的好作文,但絕對不會是讀者喜歡的作品。

一個有豐富閱讀的學生,在達到一定的閱讀量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滋生想寫的衝動,而這就是創作的萌芽初始,這樣的孩子往往就是未來的寫作好手。我總結的寫作路子就是:“從我要看書”到“我想看書”再到“我想寫書”,寫作慾望就像果實一樣,瓜熟蒂落,等你的積累達到一定的量之後,就會信手拈來。

所以說,不要談什麼技巧,也不要談什麼規則,更不要談什麼經驗,真正的創作者是不看這些東西的,因為所有寫作的法寶都是書中,你只讓孩子埋下頭不斷的去閱讀,才是提高寫作的不二之選。如果你不閱讀,其它方法再嫻熟,寫出的文章都味同嚼蠟。

還是開篇一句話:閱讀!閱讀!閱讀!

多讀書,讀好書,讀經典。同時,文無定式,要尊重孩子的思維,哪怕寫出的東西看起來像胡扯,那都是一種創作。


元芳有看法


首先,小學,中學,大學,最難教的是小學,尤其是一二年級的教學。

語文,第一是語言,第二是關於”人”的文學。語言,每個人天天再講,按理來說是無師自通的,但為何要單獨成立一門學科,而且又是主課?就是它必須和“人”聯繫起來,理解這點就應該知道小學語文應該怎麼教怎麼學,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小孩。

興趣的培養是首要的。什麼興趣的培養,沒有標準,又很難描述是不是?其實,很簡單,在現有的教育體系下問問孩子:學習開心嗎?回答肯定都一樣,但什麼是開心呢?答案就來了——迪士尼,猴子,蠟筆小新……將這些“開心”成功的引入,第一步就有了。


旭日東昇38030061


小學階段,語文成績差的同學,有一個通病:讀得少,記得少!怕讀怕記,基礎知識不牢固,談何理解?談何成績!

只有多讀多記能背,夯實基礎,從不及格到70分左右,是不成問題的!想考80分以上,另需努力!

家長朋友,最直接方法,從市場上買一本配套語文課程複習資料,督促孩子認真讀,認真寫,認真記,用一個單元、一個星期的時間去檢查,效果如何?自查就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