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農村寒門出身的,有多少人能走出大山?

愛農墾的啊天


改革開放以後,山門打開了。成千上萬祖祖輩輩生在大山裡,長在大山裡,沒有見過火車,甚至沒有見過汽車的滿身高粱花子的山裡人,猶如洶湧澎湃的春潮,乘火車,乘高鐵,坐輪船,坐汽車,甚至乘飛機走出大山,到城市裡打工、經商、購買房產,為中國經濟發展和改變家族命運,流血流汗,奮力拼搏,理直氣壯地使自己成為城裡人、有錢人,在中國和世界的歷史舞臺上演繹了一部部鴻篇鉅著,這是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進步。

當然,我國農村還有不少農民沒有參與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依然困守家裡的幾畝田地和祖上留下來的老房子。他們這種狀況,也是有著許許多多的無奈。有的因為上有老下有小,無法脫身;有的是家境貧寒,起碼的出行費用都無法籌集;有的是觀念老舊,謹小慎微,膽子不大,底氣不足,沒有到城市裡拼搏的勇氣等等。但是,大量事實證明,走出大山天地寬,走出大山好運來。走出大山後,老實巴交的農民開闊了眼界,見到了世面,學習了技術,融入了市場,在改造世界的同時也使自己脫胎換骨,釋放出自己都難以置信的巨大能量,許許多多的山裡人成為叱吒風雲的成功人士,甚至成為促進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帶頭人。

當然,一個山裡人走出山門打拼也是很不容易的壯舉,也是需要極其艱苦努力的,有許多具體事務都要安頓好才能有所作為。比如老人和孩子如何安頓?路費如何籌集?跟誰出山進城?學習什麼樣的技術?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是打工還是經商?怎樣才能創造更多的收入等等。這裡有許多的情況都要考慮,許多的實際問題需要解決。

不過,我欣慰地告訴大家,目前我國農民進城的環境大為改善,許多措施更為完善,是農民進城打工、經商、安家、落戶的最佳時期。主要有:

人際環境好。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裡全國有1700萬城鎮知青上山下鄉,還有1300萬知青還鄉,合計有3000萬知青進入三農領域,加上知青家屬,涉及上山下鄉的中國總人口可達兩個億。在艱苦年月裡,農民對遠離父母的知青給予了很大的關照,知青與農民建立了深厚情誼。40多年過去,至今依然每年都有百萬老知青回到當年上山下鄉的村子裡返鄉省親。目前,進入老年社會後,城市裡的老年人大多是當年知青,其餘的也是知青的兄弟姊妹。進城農民遇到什麼困難,只要亮出農民身份就會有多人幫助。毛主席倡導的工農聯盟、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所形成的深厚情感在如今體現的特別明顯。

政策環境好。隨著進城農民數量的增加和社會地位的不斷提高,國家各個層面的相關政策逐步完善,各個省市自治區的各級政府都建立了農民工招工政策、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政策、進城農民購(租)房政策、農民工技能培訓政策,農民工工資結算政策等等。在政策層面具有完善的措施,加之目前城裡因為獨生子女多,勞動力短缺,尤其是低層面工種勞動力的短缺的矛盾比較突出,也促使用人企業放寬政策,更多地吸納來自農村的勞動力。

維權環境好。農民進城打工和經商,人生地不熟,出現了勞資糾紛怎麼辦?關於這個問題,儘管放心。老夫退休前在市政府國資委工會工作,我們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檢查督促用人企業對農民工的就餐、居住、安全保護、醫療、工資結算工作,全國各級工會都建立了農民工維權組織,農民工與資方和用人單位產生糾紛,可以直接到所在地找總工會這個農民工的孃家人,總工會出面就可以完全擺平。

安家環境好。目前,出身寒門的農民完全可以攜帶家口進城,可以租房居住或在用人單位借房居住,在獲得較高收入後還會實現購房居住,戶口隨遷,成為城裡人。子女可以就近上學讀書,全家人可以享受相關醫療待遇。在城市裡租房居住的困難農民,可以與當地工會組織和社區取得聯繫,申請生活救濟,得到社區居民捐款捐物的幫助等等。

市場環境好。農民進城經商也是個廣闊天地,完全可以大有作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城市裡的養老產業、旅遊產業、小區生活設施的完善,都有許多商業機會。農民完全可以把自己在農村就會的貼大餅子、蒸饅頭、做農家菜、養殖種植技術用上,開辦饅頭房、小吃店、花店、寵物店等等,還可以擺烤地瓜、煎餅果子、土特產品之類的攤床等等。總之,路子很多,財路很多,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只要你堅定信心,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你一定會改變你和家族命運的。


昭盟知青


寒門出身的農村人,有多少人能走出大山?

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認為;問題本身不符合當下社會現狀,因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大部分的農村人已經走出大山,去到城市工作生活了。而到現在國家更是決策將會取消農業戶口,這就已經說明了;不存在走不出大山的問題。但既然出了這個題,那我們就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吧。

走出大山,的確是世世代代農村人的一個夢想,也是大多數農村家庭的奮鬥目標,大家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去到城市生活。希望能夠立足於城裡,有體面的事業,更要光宗耀祖。當然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是人之常情。不過相反也有許多城裡人也向往著大山裡的農村生活,更有羨慕咱在農村有田有地有好空氣的人。因為城市繁華喧囂,生活雖多姿多彩,但節奏快,壓力大。而在農村的生活則比較清靜也比較安逸。

那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走出大山和走進大山的問題?

應該從個人的思想和觀念上去理解;走出和走進大山都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我們農村人可以去城市工作,可以回農村生活養老。城市的人可以到農村體驗生活,更可以到農村創業,把資本投入到農村來發展自己的事業。總之走出大山和走進大山都不是困難的問題,就看你自己的意願吧。

如今農村的機會更多,就不要只考慮走出大山了,應該想想如何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事業。小編也是農村人,也去城裡生活過,現在我在農村創業,我感覺大山裡的生活很好!





山村笨笨


有句話心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大。

要說寒門子第,有多少人能走出大山?我想應該是這幾類人能走出大山。

1,父輩及爺輩具有自信,自強的基因。這類寒門子第的根比較好,長輩的很多好的基因和要強的基因會促使他(她)去改變這一切。因為他(她)堅信長輩的貧窮是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造成的。父輩並不是沒有能力,堅信父輩的自信和自強在自己這裡會得到延續。這類人即使沒有考起什麼大學,出生社會後在外面也能打拼出屬於他(她)的世界。

2,飽受貧窮之艱辛,飽受鄰居鄙視和欺負之痛苦,飽受父母分離之苦難的這類寒門之第。這類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小就感受到了自己與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她)已經暗自下定決心改變現在的窘境。要知道在這種磨爛中成長的孩子一旦給自己確立了遠大理想後,這股強大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他(她)們遲早有一天會走出大山改變自己實現夢想。(當然這裡所說的大山不一定是離開故里)。

3,有幾個兄弟姊妹的家庭,最不受父母愛戴的那位最容易走出大山。他(她)可能是家中外貌最不乖巧的,可能學習成績最不好的,可能最不聽話的。在一家人的漠視藐視中,知道了自己的缺點,他(她)提前在學校裡就在考慮自己以後的路子該怎麼走?長相不如兄弟姊妹,成績始終不可改變,性格又不是那麼乖巧聽話。怎麼辦?身邊例子不乏很多,我們村就有一個例子:一家幾個孩子,兄弟姊妹五人,其她四人成績相貌性格都比較好,唯獨她不行,成績特別差。升學考試快到了的時候大家都在嘲笑她怎麼可能考起學,父母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那四兄弟姊妹身上。那個時候九十年代,她隨朋友到四川的甘孜阿壩州去玩,由於社交可以,她瞭解到了甘孜阿壩州的錄取分數線很低,但條件是得有戶口。她要求父母拿一千元錢把戶口轉入當地(那個時候戶口控制制度並不嚴)後她以非常低的分數被當地中專錄取。而家中的兄弟姊妹以比她高出兩倍多的分數線落榜後永居家中。可她錄取後分配在醫院工作,後因為社交和口才好深得領導重視派遣去成都學習婦產科手術醫生,最後嫁了一個當時的大學生主治醫師,日子過得比其她兄弟姊妹好上加好。目前電視熱播的“都挺好”這部電視劇的明玉可能和這類有些許雷同吧。

4,當地學習風氣比較好的村莊。有的村雖然貧窮,但突然冒出一個大學生,或者北大,或者清華。村裡奔走相告,獎資放電影,無限榮光,茶餘飯後的熱評欣賞。一旦傳播正能量後,村裡的學弟學妹都爭相效仿 ,在餘後面的幾年十年裡這個村莊會陸陸續續走出很多大學生。這個時候的村民可能就在研究他們村是什麼風水寶地了吧。

少年強則中國強,其實只要有一顆自強的心,即使是烏龜賽跑,也會爬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高度。思想決定著人的方向和未來!





西川味


這幾年可以說,幾乎都走出大山了。


夏荷盛開


付出必有回報,但是回報的東西不一定是對等的。


光頭263747516


寒門難在出貴子,如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再缺少機遇,想走出去,那是很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