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孩子们对父亲不尊重,爱理不理不当人看,却极其尊崇孝顺他们的母亲?

语丝漫谈


我家反过来了,孩子们都听爸的话,却很怕妈妈。

因为家里的事情都是妈妈管,她脾气很大,尤其是对大姐,可以说没有一天不挨打的,苕帚疙瘩擀面杖扫把拿起什么就用什么,原因就是弟弟妹妹哭了,鞋子袜子做的不及时,给青春期的自己多做了一件衣服,爱顶嘴。。。。。。。

而父亲总是不笑不说话,吃我们剩下的一嘴饼子,和我们一起玩儿,晚上挨个帮我们洗脚,出门回家会给我们买好吃的,基本上没有打骂过孩子。

所以我们小时候都跟父亲亲近,躲着妈妈。


我的房子我做主


我就是典型例子

9岁我爹闹离婚 带走全部家产 我妈辛苦养我们兄弟俩

三年后他钱花光回来

后来我妈生重病 不给医治 说人都是要死的嘛 自己有点什么P事了赶紧上医院 怕死的很

至于多少次打我妈 虐待我妈 那都懒得提了

整个童年都是在我妈被打被骂中度过的

我妈还为了我们兄弟俩在挨打挨骂之后每天辛苦去赚钱

这样的爹 为什么要尊重他?


枣谢


这个问题应该跟母亲的教育有关,因为母亲对家的付出孩子都是有目共睹的,而父亲对家的付出都是在外拼搏上,如果这时候母亲在孩子面前抱怨父亲不在乎家庭,特别是如果再心情不好把负面情绪加在孩子身上。那孩子肯定对父亲冷漠甚至怨恨。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因为老公自己做工程,平时特别的忙,从小自己带孩子,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父亲的不好,现在孩子已经14岁了。特别听妈妈的话,而对父亲特别不尊重。直接忽视爸爸的存在。

其实一个完整的家,只不过是分工不同,当妈妈的负责家里的一切事物,当爸爸负责在外赚钱,从小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不只理解母亲的辛苦,也要理解父亲在外打拼的辛苦。这样教育的孩子才会知道感恩。对孩子的将来认知观也会有好的价值。


雨汐情感



这个现在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我们中国家庭,我在咨询中遇到的情况特别多,中国父亲总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父亲,下面从几点来讨论一下我个人的见解。

1.父亲在家里没地位的。在很多女人当家作主的家庭,特别是女人特别能挣钱,办事能力强。这样男人就容易被边缘化,在家里说话没有地位,女人不愿意听,孩子更不愿意听。尽管孩子有时候觉得爸爸很可怜,可是在孩子的心里,孩子不愿意看到一个软弱的男人形象,因为在孩子的眼中,我需要一个有能力的爸爸。因为妈妈一直强调的是,一个男人要有责任感,要有能力。所以缺乏能力的爸爸,在家里说话是没人重视的,妈妈不重视爸爸孩子自然就很难重视。

2.在家有地位的父亲。在家有地位的男人难免专横,这样的父亲对孩子妈妈很难做到尊重,对孩子更是比较粗暴,所以很容易形成妈妈和孩子一起抱怨,在心里面对爸爸不满,或者说敬而远之,在传统的家庭里这样的例子很多。一个人总会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很少有人能做到中道,夫妻互敬互爱,这是一种婚姻的理想状态。在现实婚姻中这样也有,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婚姻中都是一个是将,一个是兵,当然夫妻之间互相不会尊重,就很难对孩子尊重,不被尊重中长大的孩子,对父母已经很怨恨了,很多父母还指望孩子感恩,这多数是父亲的一厢情愿。

3.在我咨询中还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还有的是爸爸在本地上班,但是都是妈妈负责管理孩子,平时的时候都是相安无事。当孩子在教育上出现问题的时候,或者说孩子出现叛逆的时候。妈妈就会跟爸爸唠叨孩子的问题,自己管孩子多累,爸爸从来都不管。因为孩子从来爸爸没有管过,当孩子和妈妈把矛盾激化了,爸爸又上来当大黑脸。本来爸爸和孩子之间没有矛盾,这时候马上就出来了。原来孩子觉得爸爸站在自己这边,本来能够在后面支持自己,现在和妈妈站在一个战线,比妈妈还黑还粗爆,所以说当父母需要智慧,否则处处都是雷。等父子或者父女关系出现问题了,爸爸开始一方面生气妈妈,说妈妈不在后面唠叨,自己就不会和孩子冲突。一方面觉得自己很无能,很无力。


中国家庭面对冲突的能力特别差,就是我们不愿意看到事实的真相,我们总是把家庭过度美化,把爱情和婚姻过度美化。当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是,我们心里难免不满和怨恨。夫妻关系不好,就不会给孩子一个安全感,因为孩子时时处在父母吵架和父母的冷战状态。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所以孩子心里就会出现叛逆和反抗,无奈的情况下就会用冷漠疏离。

爸爸对妈妈有希望,爸爸妈妈对孩子有希望,同样的道理,孩子心中爸爸应该是这个样子,妈妈应该是那个样子。每一个人都有希望,当希望和现实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不愿意接受现实,不愿意接受真实爸爸的样子,也不愿意接受妈妈真实的样子,当然父母也不愿意接受真实孩子的样子。每个人都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梦里,这是一种逃避,带着这种逃避走向社会,那么也很难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样子。

所以家庭和谐,夫妻恩爱的前提是,每个人要认识自己,因为我们认识自己,我们才能认识别人,否则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想象里,当遇到冲突时,都怨恨对方,不会解决问题,我们给孩子做的榜样就是遇事不会解决,先怨恨。父母不会感恩,孩子自然不会感恩,所以我们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我们先做到,自然孩子会变,想让孩子爱爸爸,爸爸先爱孩子,言传身教,才会出现良性的互动。



三清心理感悟


我家也是,记得儿子初中时,一天晩上老师到家里来告诉他爸,儿子离校出走了,当时我在我姐家有事帮忙,我老公就打了个电话告我一下就好了,他继续睡觉,晚上10点多我赶到学校周围网吧找,没找着,有同学建议我去城里的路上去找,结果半路给堵着了,我就告诉儿子如果今晚找不到你,我一晩上肯定不会睡觉,明天肯定也不会上班,三天找不着肯定会疯掉,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他说没,我说我愿谅你的冲动,希望不要有下次。还有一次在儿子七八岁时,我说我要跟你爸离婚了,你是跟他姓的,离了你跟你爸,儿子当时就说不的,跟我爸过我会饿死的,当时就想再苦也要等儿女长大了再离,现在儿子在部队服役,感觉很懂事了,在一个家庭里谁付出多,孩子最清楚。


王雪


这样的现状要从父亲和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中找原因,一般这样的家庭里面父亲都没有体现出什么伟岸形象,或者是不管事的状况。

说说我家吧!两个女儿基本上都是我在管,她们爸爸在孩子们上小学期间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还是我逼他去的,当我和孩子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永远都不会第一时间出现的,就是珊珊来迟还是不停的抱怨,孩子们学习生活上有事情从来没有想办法解决,只是不停的抱怨和指责我没教育好孩子。

对孩子们的教育表现在口头上,自己从不做榜样,比如吃饭要端碗,孩子们说爸爸咋不端碗呢?人家回答因为他是男生,我就奇怪了谁规定男生可以不端碗了,他自己头天晚上规定孩子早上不准睡懒觉,结果他自己睡到上午11多,这种事情多的数不胜数,孩子们都对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孩子们和我们聊天的时候,爸爸总是无动于衷,慢慢的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爸爸也不知道了,最后就是孩子不愿意和他说了,什么事情都和我说,孩子们和我越来越近,离他越来越远,突然觉得孩子们不亲近他后就责怪我,说是我教她们这样对他的。

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他,孩子小升初选学校,找关系都是我在管,他说随便上个学校,初中期间接送,参加各种比赛(两个女儿都学了特长)都是我鞍前马后的管,去外地比赛都是我请假陪同,哪怕他在家休息都不去。后来初升高的时候,上午老二初二要生地会考,老师要在早上7点把孩子送到学校去,下午老大要中考,我一早上就忙着她们姐俩的事情,,结果他什么都不管,自己坐在那玩手机,还说我管得宽,让她们自己去搞。期间大女儿参加了几次艺术生考试,都是我利用下夜班的时间陪她去的,而他呢!每天只是上班,只要我说让他帮忙分担一下,他就说他要上班,好像我不要上班似的。最可笑的是大女儿上高中一个多月后,他和我说:“原来闺女是特招生啊!在教育局网上看见她名字了。”我只能呵呵了!这个事情孩子专业考试成绩一出来我就知道了,对他我都无语啦!

最搞笑的是,去年小女儿中考,报自主招生,填志愿考察学校都是我利用三班倒的时间差在做,离中考最后半个月的时候,老师要求家长接送,他就是不管,每天回家除了吃饭就是不分时间的在K 歌,当时女儿曾经对我说:“妈妈如果有一天爸爸因为K 歌出名了,我就告诉大家,爸爸一直努力K 歌,连我中考期间都没放弃过。”听着我心都碎了,这样的爸爸让孩子怎么亲近他,让孩子怎么看待他?

我经常对孩子们说,她们爸爸又辛苦之类的话,但是孩子们说,她们长大了,自己看得到爸爸妈妈所做的一切。虽然爸爸从来没有打骂过她们,但是对她们也不怎么关心的。我对她们要求特别严厉,她们从来没有记恨过我。


何玲56554725


大多数父亲,存在很大问题。最大问题自私。绝大多数父亲,不干活,不干家务,不照顾家庭里的曰常生活起居,属于甩手一族,自己吃好穿好睡好,属于家里面剥削阶级。更有部分父亲,抛妻弃子,富了,帅了,快得狠得不行,不把妻子,儿子,女儿当回事。不付,少付生活费,自已情人花钱奢侈浪费,扶养费一个铜板都不想出,这种人大有人在。第三个问题,脾气火爆,随时打骂,没有好脸色对家人。到了六七十岁,老了,开始想剥削子女,又老又恶又懒又没用。谁给他呆在一起谁倒霉不说,还担心随时雷雨大风,三天两头作妖。就是那种给家挣钱,扶助妻子,慈爱孩子,一生正气的同志少之又少,凤毛磷角。所以父亲是家里幸不幸旳根源,绝大多数母亲撑起孩子一片天。喜欢谁显尔易见。


好运158166597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亲都爱护备至,抱在怀里满脸的幸福。为什么孩子长大了,对母亲极为尊重,对父亲却有点儿敌视呢?这可能与男人的性格有关系,妈妈欣赏着自己的孩子,从来都不去指责和指教;爸爸却用批评的眼光看孩子,总是埋怨和不满。

不要以为孩子是自己的,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去批评和指责。孩子是你生养的,但他的思想不是你能左右的。每当孩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大家都极为称赞,爸爸却连一句鼓励的话都没有,仿佛与他无关似的冷漠视之还泼凉水,这只能拉远彼此的关系。

父亲想在家里说了算,孩子偏偏不听他,因为想法差距太大,不愿受父权的辖制,就躲得远远的躲到外地去,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追求自己想追求的理想,正如小鹰有了翅膀就要自己飞,是一样的道理。

不论父亲还是母亲,与孩子相处要尊重他们,多一点儿鼓励,少一点儿埋怨;多一点儿欣赏,少一点儿挑剔;多一点儿赞同,少一点儿命令……总之,对待孩子就像对待你所尊重的人,这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才能够亲上加亲得以长久。


一蝶咏


我老公就是,和他爸爸三句话说不了就烦了,经常吵架,我老公兄妹几个都是我婆婆一手带大吃了很多苦,我公公基本不管,对我婆婆也不尊重。我老公比较烦他爸。可是我公公现在对孙子孙女特别疼,每天帮我接送孩子带孩子,我做生意忙,每天督促我吃饭,对我们很疼。每次我老公和他吵我都说我老公,不论年轻时他是不是付出的少了,但是也长大了。还是要尊重他。我现在很感激我公婆。我觉得小时候又没有虐待,有时父亲的爱比较含蓄,我爸爸就是特别疼我,宠我,但是话不多,我现在每次回家和我妈妈聊,和我爸话也不多我爸都是默默疼我,我都知道,我爱我的爸妈都是一样,虽然亲近不一样。一搬孩子都是主要妈妈带的。所以妈妈比较亲近,但并不代表对爸爸感情就淡。都是一样的爱


三个臭宝


关于这个提问,我想声明一下:相比父亲,孩子们一般会对母亲更尊崇更孝顺些,但绝不是很多孩子会对父亲不尊重,更不是很多孩子对父亲爱理不理不当人看!

这个提法有问题。

父恩高比山,母恩深似海。不管父恩母恩,在孩子面前它们都是阳光都是雨露。

山因高而雄伟,海因阔而深沉;山与海,你如何去比较?

父爱与母爱都是一样的,对孩子绝无二心。但同样是爱,它的表现方式不一样,留给孩子的感觉也会不一样!



我是父亲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亲。做了父亲,我才更懂父亲。

孩子更喜欢母亲,原因其实很简单:父亲粗犷,母亲细腻。

孩子都喜欢哄着宠着体贴着。而这些,正是细腻母亲的强项!

我还记得儿时的一幅画面:

母亲在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纳着鞋底,陪着我做作业,不时还帮我扇扇风,驱赶一下嗡嗡叫着蚊虫;

而父亲呢,他并没歇着,他在黑暗中忙活着,做一些他觉得要做的家务。

那时我也觉得父亲不关心我,没陪我做作业!

直到我也做了父亲,我才明白了:其实那天晚上,父亲母亲都在陪着我,只是他们自己有自己陪伴的方法。



去年,我的女儿曾经问过我:〝爸爸,为什么你没有妈妈那样关心我?〞

我一楞:〝怎么这样说?〞

女儿解释:〝每次开家长会都是妈妈去的,你没去过。〞

我无语,这是事实!可是这能证明我不关心她吗?

我要上班要工作,老婆在家全职太太;没理由我再请假去开家长会吧!可是,孩子有孩子的思维,孩子的思维跟大 人不同。

我只能慢慢给她解释,其实我也是关心她的。

但孩子小,她似懂非懂。

不过我相信,长大了,她会明白的!

父爱其实跟母爱一样伟大,只不过有时候你要用心才能感受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