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娜迪尔曼》:一个中年寡妇的三天日常

《让娜迪尔曼》:一个中年寡妇的三天日常

这是一部三个多钟的长片。

这是一部著名的女权片。

这是一部由比利时导演阿克曼,在她25岁的年纪拍摄的片子。

《让娜迪尔曼》:一个中年寡妇的三天日常

电影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讲述了一个中年寡妇的三天。从她清晨起床做早餐,到晚上关灯睡觉,在平静的镜头下,观众就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眼,窥视着这个女人的一切。看她有条不紊的煮咖啡,看她把咖啡倒掉;看她关灯再开灯,开灯再关灯;看她精心打扮,出门采购,看她头发凌乱,匆忙上街;看她迎男人进门,送男人出门;看她把钱放到罐子里盖上盖子,看她把钱放到罐子里忘记盖上盖子;看她煮土豆,看她把土豆煮糊;看她井然有序,看她一团糟;看她重复每天的柴米油盐,看她在这种重复中崩溃。看她在前面三个钟的平静,看她在最后十分钟的爆发。

《让娜迪尔曼》:一个中年寡妇的三天日常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很安静的电影,即便是最后的爆发部分也很安静。全片无任何配乐,拍摄上也没多少技巧,采用静止镜头拍摄,镜头的切换,由场景的切换控制,浓郁的色调,带着上世纪70年代欧洲电影特有的气质。可以认为,这是一部用内容和表演征服我的片子。征服我的点在于,导演把我通过书籍和电影,对生活碎片化的理解,在让娜迪尔曼这个女人身上具体化,让我在这个女人身上,看到了我去世的母亲,看到了我的父亲,看到了深圳一号线地铁上下班的人,看到了我自己。

《让娜迪尔曼》:一个中年寡妇的三天日常

其实没有最后的爆发,我对这片的喜爱也不会减少分毫,因为生活就是这般无趣,男人有男人的规律,女人有女人的重复,她重复着她的柴米油盐,他规律着他的上班下班,你想着你的电影音乐,我念着我的诗和远方。。。表面不一样,内里都是一个模子,有些人或许会在这无尽的重复中,找点新鲜和刺激,只不过久而久之,就连新鲜刺激也成了一种重复,这是生而为人,绕不开的命题,然而电影之所以称为艺术,一定要高于生活才能达到大爆炸的效果,所以才会有最后的爆发(当然也可能是为了突出女权这一主题)。虽然电影高举女权的旗帜,但是看的过程,我一直在避免把它定义为女权片,因为这种情况,不应该认为是只有女人才会碰到的问题,而应该是所有人都会遭遇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