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和鄧稼先誰更偉大?

guihang520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消息震驚了世界。 這是全世界都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蘇聯專家曾經斷言,沒有他們蘇聯的幫助,中國科學家花費二十年也不可能研究出核武器,但是中國人的聰明智慧卻遠超他們的想象。僅用了2年零8個月的努力就成功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這是一次讓中國人挺直腰桿的爆炸,在國外的華人切實的感受到了原子彈爆炸前後的不同。在南非,由於種族歧視嚴重,公共汽車上,只有白色人種可以做前排,華人和黑人只能坐在後排。當一位華人仍像平時那樣坐在後排時,司機大聲招呼:“你們的原子彈爆炸成功了,坐到前排來!”



楊振寧當時也認為這是不可想象的,訪華的時候問鄧稼先是不是由美國科學家幫助中國研究原子彈,楊振寧的告別晚宴上,收到了一封鄧稼先的親筆信,——“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楊振寧當即離開席位躲到一旁,流下了熱淚。

楊振寧為中國流淚,也是為鄧稼先流淚。楊振寧獲諾貝爾獎,從而改變了中國人認為自己不如人的心理;鄧稼先研製原子彈,證明了中國人同樣行的,大大激發了民族自豪感。



楊振寧是世界級的科學家,被鄧稼先認為是可以和牛頓媲美的人物;鄧稼先是中國的“兩彈元勳”,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被楊振寧認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楊振寧和鄧稼先本來不適合在一起比較,可是在大眾眼裡,鄧稼先成了楊振寧的一面鏡子,對鄧稼先大家是一致認可,崇敬有加,心嚮往之,對楊振寧是不屑一顧,謾罵厭惡嘲諷滾滾而來。

楊振寧比鄧稼先缺什麼呢?楊振寧與鄧稼先區別在哪裡,為什麼那麼多人厭惡楊振寧?



楊振寧和鄧稼先是同鄉,初中同學,西南聯大畢業,都是美國留學。楊振寧是芝加哥大學博士,鄧稼先是普渡大學博士,後來兩人有著完全不通的價值取向,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

楊振寧說過這麼一句話:很幸運地在每一個選擇的關頭作了對自己人生最有利的選擇。也就是說當要面臨選擇時,鄧稼先選擇了為祖國做貢獻,楊振寧選擇了對他自己人生最有利的方式。 去美國之前,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送給兒子兩句話:每飯勿忘親愛永,有生應感國恩宏。楊武之是位強烈愛國的知識分子,第一位獲得美國數學博士的中國人,始終希望兒子能夠報效祖國。



1957年到1962年夏天,楊武之三度在日內瓦和楊振寧團聚,其中也多次提到希望楊振寧能夠報效祖國的想法。 1964年,楊振寧選擇加入了美國國籍。楊振寧在《父親和我》的文章裡,細緻描寫了在回國問題上發生的家庭衝突:和父親、母親在日內瓦三次見面,對我影響極大。……父親三次來日內瓦,尤其後兩次,都帶有使命感,覺得他應當勸我回國是父親自己靈魂深處的願望。我應該留在美國,力求在學術上更上一層樓。但我知道,直到臨終前,對於我的放棄故國,他在心底裡的一角始終沒有寬恕過我。

“祖國建設需要人才,我學成後一定回來”,鄧稼先說到做到,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放棄優越的物質條件,毅然選擇回國。從1964年到1986年,22年間鄧稼先一共參與了32次核試驗,鄧稼先親自去羅布泊指揮工作隊參與實驗就有15次。因工作需要,鄧稼先主動身臨一線,但強烈的射線嚴重損害了鄧稼先的身體。

1985年7月,鄧稼先被確診為直腸癌,但鄧稼先並不後悔。早在接到任務之初,他就對夫人許鹿希說:“做好了這件事情(核試驗),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價值,就是為它死也值得!”



鄧稼先身患重病住院治療後,1986年五六月間,楊振寧曾先後兩次回國,去醫院探望鄧稼先。鄧稼先對楊振寧說:“我雖然受核輻射而得了癌症,但我無怨無悔,因為我們成功地實現了核爆炸,使國家更加強大了!” 更令人感動的是,鄧稼先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這就是鄧稼先的境界,這就是鄧稼先的信仰,為了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28年,嘔心瀝血支撐起中國核彈國防,為國家為民族奉獻最好一滴血,鄧稼先不愧是國士風範民族脊樑。

楊振寧也感嘆,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廣大群眾最佩服的就是鄧稼先這種有骨氣有血性的愛國科學家,楊振寧比起鄧稼先欠缺就是這種境界這種風範。



楊振寧考慮的首先是在哪裡個人有很好的發展,這就是鄧稼先和楊振寧的區別。 當然楊振寧也是愛國的,只是愛國的方式不同,楊振寧在功成名就之後也做了不少有益國家的事情。70年代的時候,楊振寧是第一批訪問中國的華人物理學家,積極參加保釣運動。

楊振寧作為現在最有爭議的科學家,一直被輿論所矚目。楊振寧與李政道的矛盾,是非曲直暫且不論,他們氣度狹隘爭名搶功當仁不讓。 楊振寧的人格魅力差一點,楊振寧說:“在我以前的一些中國留學生,絕大部分都回來了的,所以我到美國去的時候,當時就想是去那兒學成歸國。可是我在做博士後的時候,杜魯門總統就下了一道命令,說是中國血統的人在美國得了理工的博士學位,不可以回中國。所以我留在美國了”。



楊振寧主觀上不願意回來,卻在客觀上找理由,他父親勸了三次都沒有用,可見其有點虛偽。 科學家于敏高度評價鄧稼先的行為,並給諸多留學生提出期望:“不要到老了才回來,落葉歸根只能起點肥料作用,應該開花結果的時候回來,給國家做點事情。”

楊振寧回國以後一直在非議之中,在原妻杜志遠逝世只有半年的時刻,迎娶了翁帆,2004年12月24日,時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登記結婚。“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老少配的婚姻轟動一時。私人生活本無可指責,只是楊老先生牽著翁帆的手出入各種電視演講論壇,如此高調在很多人眼裡變成了一種炫耀。



2017年2月21日,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恢復中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很多人說他在祖國最困難的時候離開祖國,到老了祖國強大了又回來安享晚年,用中國納稅人的錢給他養老。

鄧稼先對國家來說是雪中送炭,楊振寧對國家就是錦上添花。

以楊振寧的地位和影響力在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可以安享晚年,楊振寧重做中國人這說明國家的強大和昌盛,不可阻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楊振寧對人類貢獻彪炳史冊,鄧稼先為國家民族永垂不朽。我們應該用更加包容的心,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匯聚中國,放過這個耄耋之齡的老人吧,泱泱華夏難道容不下一個楊振寧嗎?


非常道畢延河


在中國當然是鄧稼先更偉大,但如果放到全人類來說,那是楊振寧。前兩天霍金去世,文科生都在朋友圈裡把霍金當偉人懷念,但很多理工科高材生們卻都說“霍金落後楊振寧三個黑洞”。

在網上說楊振寧好會被網友的口水淹死的,但我既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尊重事實比取悅網友更重要”。

網友對楊振寧的誤會主要源於他們並沒有像鄧稼先和錢學森一樣回國。這確實是一個遺憾,但人家也是有苦衷的。

首先,錢學森和鄧稼先學得是工程技術,他們回國能夠立刻改變祖國“落後就要捱打”的局面,但楊振寧搞得是基礎理論,他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但不能立刻見效。以當時的國力來看,他回國基本就廢了。

第二,1957年,楊振寧以中國人的身份獲得諾貝爾獎,1964年才選擇加入美籍。五十年代是美國排華的最嚴重的時期,華人的生存狀況是很危險的,他沒有選擇入籍,肯定在考慮回國的事情。

杜聿明的女婿這是他最顧慮的身份。五幾年發生了什麼,大家心理都明白。知識分子被打成那啥派,他又有一個這樣的身份,不能不讓他猶豫。

楊振寧的恩師叫葉企孫,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他的命運,好了這裡就不多說了。借用姚明的一句話結束這一段討論:讓人才下跪的國家留不住人才。

第三,我們來討論一下楊振寧的貢獻。他擁有13項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獲獎的那個只能算是他年輕時的一點小成就。所以學術界頂級期刊《nature》評選過去一千年影響世界的物理學家時,他是唯一一名在世的物理學家。

很多網友會說他在國外做貢獻,又沒給中國做貢獻,有什麼好值得炫耀的。其實這是大家不瞭解國際競爭的原因。

美國越是強大,美國的頂級實驗室中就越要有中國人,至於他是什麼國籍並不重要。韓國人創造“漢江奇蹟”時,恨不得全國一半的百姓都有海外關係,大量科研人員都入了美籍。

這樣人才看似外流了,但確帶來一個好處是加強了兩國的交流,美國踩過的坑韓國人就不會去踩。臺灣在經濟騰飛時也有類似情況,他們甚至允許科研人員有雙重國籍。

楊振寧自1971年後,每年都在中國呆好幾個月,他用自己的影響力,光為清華就拉來了二三十位世界頂級科學家,找來了數以億計美元的科研經費。

最後的結果是清華物理是中國所有學科與“世界頂級”四個字最近的。清華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說:“楊振寧幫助清華物理系從根本上改變了面貌。”前校長王大中說:“清華物理系的今天,楊教授功不可沒。”

楊振寧在國內培養的子弟,幫助過的大學,對國家科研建設的建議多到數不清,然而網上的噴子是關注最多的卻是他的私生活,他回國騙養老金了。

說了這麼多肯定會惹得一批人罵得,但你們罵就罵吧,我還是要說,楊振寧沒有鄧稼先貢獻大,但也不是噴子們想象的那樣。

最後再說一句話,中國越來越偉大,作為大國百姓胸懷和氣度也要跟著大起來,什麼叫大國氣度,李斯千年前就告訴秦國了: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史料不輯


老漢是個正直,傳統的中國人!既不崇洋,也不媚外。楊振寧和鄧稼軒是同學,他們的學科,老漢的文化低理解不了,誰高誰低!

恕我直言,從民族大義和民族感情上,鄧稼軒當之無愧,是個偉大的科學家!他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鞠躬盡瘁,披肝瀝膽,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在美國,諾貝爾獎,他當值不愧!

老漢實話實說!楊振寧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但要說偉大,老漢認為他擔當不起!

首先,他眼中,祖國!是個什麼概念!他沒有!當年的新中國,一窮二白,沒有負擔的一張白紙!

錢學森看見了,回來了!鄧稼軒回來了!有志的海外赤子,紛紛回國,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

他,楊振寧,在做什麼?為了自己的名利,棄貧窮的祖國於不顧,民族大義何在?

祖國富強了,他回來了!

偉大二字,他無愧於心麼?


心如海369


楊振寧與鄧稼先誰更偉大這個問題本來很無聊,事實擺在那裡無須多說,可以不討論。現在中國社會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非常紊亂,不得不點醒中國人不要被誤導。

國家實力是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做出來幹出來的!鄧稼先、錢學森這類科學家是中國今天盛況的鋪路人和奠基人,對中國發展的貢獻是那些未真正親自參與者無法比擬的,少了他/她們中國的今天會是什麼樣子將是無法想象的。

楊振寧先生對中國的發展和貢獻幾何?用不著國人來評說,功過自在人心。這類人只要不傷害中國就已經不錯了,勿說他/她們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對中國的發展還是有所幫助的,國人都應該感謝!


用戶山水海天jwq


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于敏等這些兩彈元勳這些老一輩科學家在世的時候,人家可從來沒想到排名什麼的,無一例外都是任勞任怨為國拼命。

楊振寧的貢獻呢,那就不是一個諾貝爾獎能簡單概括的,在理論物理學界,楊的偉大,與牛頓、愛恩斯坦比,雖有距離,亦不遠矣。

但我想說的,不是楊振寧在科學上的貢獻,而是楊振寧1970年代初第一次回大陸,他救了鄧稼先,倘若不是楊回國,然後點名要見鄧稼先,然後周總理下令解放鄧稼先,那那那,我們的兩彈元勳鄧稼先會怎樣,不曉得。

這段歷史,網上一查就有,不是秘聞。

因此,我一萬個願意把這個最獻給楊振寧先生。

他們都是好樣的。

我就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熱衷於比較,熱衷於排名,熱衷於講最最最什麼。。。

老一輩的科學家在各個領域發光發熱,各有千秋,都過去幾十年了,為什麼非得要有高下之分呢?

你排出來誰最高手,你給他發個什麼獎?

無聊至極 😥😢👉

頭條/悟空上太多熱衷於比較/排名的,什麼領域都來排,都要比,看了鬱悶。😢😰😂

大師遠去,每一個大師都值得紀念、懷念。

今天,我們應該慶幸,楊振寧先生還在,大師風範,值得後輩景仰。

在頭條上,要真有心的,就請好好捋一捋他們(兩彈元勳,老一輩的科學家)對國家民族的貢獻,講講他們的故事,好好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敬重他們、仰慕他們、學習他們。

但願有。💪🙏

^O^6





觀滄海GCH



鄧稼先是國和國的偉大功臣婦孺皆知。 我想說的是:楊振寧不是一位單純的科學家,是一個政治科學工作者。年輕時留學美國,毫無任何政治、經濟背景,像他這樣的窮學生在美國成千上萬,隨地用掃帚掃可掃出一籮筐。


想出人頭地,人聰明長的也算漂亮的楊振寧,盯上了也在美國留學,國民上將蔣介石愛徒杜聿明的女兒杜致禮。 杜聿明被俘後宋美齡看到杜家道中破,把杜致禮收為義女,經常出現在總統官邸以及宋府,後用臺灣的政府資源把杜致禮送往美國留學,在美期間杜致禮受到衣食無憂很好的禮遇。經過千辛萬苦的追求,終於在1950年與杜致禮結婚。

當時人民解放軍已經把國民黨打入了太平洋,退據臺灣的國民極力叫囂“反攻大陸”,充當美帝國主義的前沿走狗,特別是朝鮮戰爭爆發,臺灣的政治作用更加重要,充當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不能讓狗自己掏錢買狗糧。於是美國對臺灣進了經濟、軍事、政治、外交、體育文化等方面的扶殖,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西方大量的資金、企業、關鍵技術進入臺灣,同時對在西方留學的臺灣軍政屆高層的子女予以特殊照顧和幫助,使他們能快速進入美國上層建築。所以現在美國“ 百人團”等知名華人都有臺灣高層的背景,杜致禮婚後相夫教子,而楊振寧成了臺灣高層的乘龍快婿,當然受到美國當局的格外垂青,給他指派最好的導師、給予充足的研究經費,幫他剽竊其他科學家的成果,使他一舉成名,並榮獲有政治色彩的諾貝爾獎。 七十年代國際風雲驟變,中美關係改善,臺灣成了棄子,於是楊振寧利用其大陸人士的身份,成為美國民間的信使,頻繁來往於美中之間,遊說各界人士,同時對中國的各種科技機構進行探訪,沽名釣譽,對國家的科技並沒有有任何實質性的貢獻。

在人格方面我想說幾個時間點:楊振寧與翁帆是在1999年遭遇,原配杜致禮2003年得了一個不知名病去世(傳說是被楊用物理方法所害,我同意這一觀點),2004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翁帆結婚。覬覦一個比自己孫女還小的女孩,如同衣冠禽獸,一個亳無倫理道德底線的做出什麼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人民做出什麼都是有可能的……。談何偉大?


閔行鄰里大叔


年輕的時候在祖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需要科技人才的時候,他在外國替外國辦事情,老了退休了回到祖國養老,安度晚年!而當年同為科學家的鄧稼先,錢學森等一大批在海外的科學家放棄了海外的優越條件回到了祖國進行興國建設!他在國外享受富足的天堂生活,而鄧老,錢老他們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為國家的高科技事業奉獻著一切;他們之間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楊1振寧自私自利的思想同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錢學森、鄧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相比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楊振寧雖然再國際上獲得了一些獎像,但是身為中國人為外國服務了一輩子,沒有為自己的祖國有所奉獻是比較遺憾的,他告老還鄉回來以後,祖國已經變得繁榮富強了,祖國並沒有嫌棄他,給予了他很高的榮譽,並且還收穫了爺孫戀的愛情!


奔騰的斑馬L


楊振寧和鄧稼先都很偉大,都為我國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特殊的貢獻。

鄧老科學家,在國家最困難,最需要的的時候,放棄國外優越科研條件、生活待遇,回到祖國。不怕吃苦受罪,承擔了開創性的科研任務,為國家‘’兩彈一星‘’成功研製做出了巨大貢獻,獻出了生命。其愛國無私奉獻精神讓人感動崇敬,其科學、專業精神令人佩服。

楊老科學家,在美學成雖未馬上回國,這與其科研方向,科研課題不無關係,楊是理論物理科學研究方向,其領域處在微觀最前沿,需要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器材、儀器,這些只有當時美國具備。楊也不負追求,很快取得成果,獲得諾獎,振動世界,與李政道一起成為華人在世界獲獎的第一,為民族掙了光,為中國人爭了氣。至今,成果無人突破,成為愛因斯坦後,唯一能與愛因因斯坦名望接近的人,其成就在偉大科學家霍金之上,在國際科技界,地位崇高,實屬世界少有的真正大師級的科學家。

在美在職時,不忘祖國,利用自己的關係影響,為國培訓科學人才,為國推薦人才,引進設備,不辭回國科研指導,為國家科學發展做出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退休後回國,指導科研,各地講學不惙,也已二十年有餘。他的貢獻絕不能用有形科研成果來比擬,也絕不能因在他手裡沒出像“兩彈一星”類的有形成果就隨意貶低他的貢獻和價值。

至於晚年,杜夫人去世,確需人貼身照顧,找一年輕女士作伴,‘’侵犯了部分人的婚姻觀念‘’,讓某些人不舒服,那就更不應苛求完人,事事標杆。其實,老少婚姻在古今名人聖賢中也不少見,只是某些人不知罷了,何可對老科學家緊糾不放?

無論怎麼說,楊振寧,鄧稼先都為中國科學事業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巨大貢獻,都不愧為中國人尊敬的偉大科學家!


志謙583


排行榜客戶端

與鄧稼先比差遠了,楊振寧毅然加入美國籍,不肯回國效力?這又是杜撰的謠言!

2017-04-08懷疑探索者科壇春秋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李斯 (秦)

縱觀古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超級大國無一不利用全世界之才智,單憑一國一隅之智慧是無法成就大業的。

美國並非天生強大,全世界的人才萬川歸海造就了史上最強之美利堅。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暫時做不到利用全世界的智慧,退而求其次,利用海外華人科學家的智慧是一個優先選擇。只有華人感到祖國的溫馨,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國,才能進一步吸引“全世界的人才”。

眾多周知,楊振寧為中國科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今天,令人疑惑的是,作為地球上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利堅“不差錢”,尚且拼命的拉攏各國的科學家,然而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還有千萬貧困人口,經濟、科技、教育與發達國家相比依舊差距巨大,卻有某些人大言不慚的拒絕海外優秀的人才回國效力。甚至會對為中國無償服務了46年的楊振寧先生怒喝初“滾出中國去”,實屬荒謬。

之前謠言氾濫,科學家楊振寧一年究竟用了中國納稅人多少錢?中,對楊振寧的“優厚待遇”和“遊山玩水”做了一些闢謠。今天,我們繼續就網絡謠言文章《清華學子怒斥楊振寧》中的不實之處做撥亂反正,還原事實原貌,為建立一個尊重科學家,尊重科學知識的人文環境做出我們的努力!

首先,我們來看一段歷史記載的文字。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楊振寧是70年代保衛釣魚島運動的精神領袖。

《清華學子怒斥楊振寧》有一些文字,我們繼續來深究一下。

原 文

不忠:楊振寧先生在祖國最困難的時候毅然加入美國籍,父親勸說也無效,不肯歸國效力。拿到諾獎的志得意滿的楊因為買不到長島的房子耿耿於懷(最後還是屈居在教授區買了房子)。

真 相

楊振寧在1957年已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一直到1964年才加入美國國籍。請注意,20世紀50年代是麥卡錫主義反華風潮最厲害的時候,可知亞洲人在美國生活之極大危境。

楊振寧在1957年之前根本就沒想過加入美國國籍。而到了1957年獲得諾貝爾獎可謂功成名就,聲望到達頂峰,此時加入美籍可謂順水推舟,然而這個時候,楊振寧沒有加入美國國籍。之後長達7年之漫長,楊振寧也沒拿美國國籍,何來“毅然”?

所謂為了榮華富貴才加入美籍是純粹無稽之談。反華風大興的時候,沒成就的時候不加入美國國籍,功成名就後好幾年不加入美國國籍,他怎麼可能是為了榮華富貴?注意,李政道加入美國國籍是1962年。

1971年,中國內部文革高潮,外部四面受敵,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楊振寧冒險訪華推動中美建交,為大陸的科教事業辛勤奔波。1986年,中國普遍還很貧困,楊振寧為創建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回國停留一年之久。楊振寧怎麼會是貪圖榮華富貴的人?

那麼,所謂楊振寧“不肯回國效力”的真相是什麼一回事情呢?當年負責爭取李政道、楊振寧回國的張文裕教授揭開了歷史真相。

張文裕說,獲悉楊振寧、李政道獲獎後對中國戀戀不忘,中央委派他趕赴瑞典,向二人轉達了上面的意思,希望他們能回到國內工作。他們聽了很感動,初步表達了回國意願。他們爽快的表態,我們還年輕,爭取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到一定的時候再回去。

不久,反右運動轟轟烈烈的開始,50多萬知識分子被打成右派,遭受了殘酷的迫害,數百萬人受到牽連。反右運動對中國的命運影響極其重大,它標誌著建國後國家快速而和諧的發展的終結,中共八大提出的“今後工作以社會主義建設為主”的政策中止,國家的政策全面轉移到以政治掛帥,強調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路線上來,意識形態鬥爭的重要性全面壓過了經濟的發展。這一政治運動在國際上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到了第二年即1958年,中央又派他去做工作。”張文裕感覺,這個非正常時期去做動員工作很尷尬,但任務在身不得不去。在交談中,他感到國內的“反右運動”給二位科學家帶來很大的思想震動,提及國內發生的情景“情緒很差,悶悶不樂”,對回國的事情明顯不像之前熱情了。

50年代席捲中華大地的反右政治運動不能不讓人忌憚,這是他們沒有回國的重要原因。

楊振寧和李政道的民族自尊心還是很強的。有一次,楊、李二人參加一個救濟第三世界國家、幫助發展核能和平利用問題的會議,結果會議開了一半就憤怒的退場抗議。因為會議報告把中國說得過於落後,傷了二人的自尊心,他們特別的生氣。張文裕強調說:李政道、楊振寧雖然沒有立即回國工作,但他們多年來時時都在關注著中國發生的一切,並盡心盡力的幫助中國培養科技人才,促進科學技術進步。

到了1971年,中美關係還沒有解凍,楊振寧毅然回國訪問,這在當時是冒著很大危險的。訪華期間,楊振寧通過周總理的秘書主動提出希望回國工作,但是由於中國當時積極謀求與美國建交,這一可能涉嫌“挖牆腳”的建議,被婉言謝絕。周總理為了發展與發達國家的關係,請楊振寧留在美國組織華人協會,為中國做宣傳。(來源:中央文獻出版社《共和國外交風雲錄》)對於楊振寧在外交上的貢獻,曾任中國科協 的周培源說過:“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科學家訪問中國的第一人,也是架設起中美之間科學家友誼和交流橋樑的第一人。光是這方面的貢獻,楊振寧的成就就是無人能及的”。(來源:黃慶橋《破冰之旅:1971年楊振寧率先回到中國》)

楊振寧、李政道對中國的感情有目共睹,為中國做出的貢獻不可磨滅。無論如何,絲毫不存在《清華學子怒斥楊振寧》一文說所妄言的楊振寧“毅然”加入美籍。

那麼,楊振寧、李政道早年留在國外是不是就一定不妥呢?我們要分析具體情況。

客觀來說,錢學森、鄧稼先的工作,屬於技術科學領域的成就,而楊振寧的“宇稱不守恆”、“規範場”,卻是基礎科學領域的重大發現。錢、鄧、楊三人的研究實際上隔行如隔山。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有兩個重大的區別。首先,基礎科學是技術科學的根基和前提。如果沒有基礎科學,任何技術發明都沒有了依據,所以這方面的研究更值得重視;其次,技術科學可以無國界,也可以有國界,它可以僅為一國服務,而基礎科學總是無國界的,它總是為整個人類服務的。

李昕在《再說楊振寧先生》一文中闡述道:

他們各人的選擇,其實是各有道理。錢和鄧掌握了技術科學的專業特長,要報效祖國,回國自然是不二選擇;然而楊振寧專攻基礎科學理論,這是為人類作貢獻的研究,自然是哪裡的研究條件好,就在哪裡工作。這還只是針對一般情況而言,還沒有考慮上世紀50年代中國的特殊情況。當時的情況是,中國為了避免“落後就要捱打”,必然要優先發展“火箭”“導彈”和“兩彈”,所以錢、鄧回國,是可以大顯身手的;但是對於楊振寧所主導的基礎科學理論研究,國家在經濟落後、“一窮二白”的狀況下,既不具備也不可能提供相應的條件。所以基本上可以預見,如果楊先生當初回到中國,那麼且不要說什麼“規範場”,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學者也一定不是他和李政道。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1973年,楊振寧主動向中央提出,他作為諾貝爾獎的推薦人,準備提名推薦中國的“胰島素”參加評選1974年的諾貝爾生理化學獎。為此,他寫信給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可惜被以“諾貝爾獎是資本主義國家頒發,我國不宜接受”而拒絕。當時的國家對人類科學的認知短視狹隘至此,是否適合楊振寧這樣的科學巨匠生存?(來源:韓軍《楊振寧的“做法”和錢理群的“說法”》)

可以明確的說,即使當初楊振寧、李政道回國,由於國內運動不斷、政局混亂不堪,也只不過是“雞肋科學家”,專業報廢不說,甚至會有牢獄之災。實際情況是新中國並不迫切需要他們這樣懂“屠龍之術”的科學家。何況,鄧稼先的岳父許德珩建國後就是全國政協副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標準的國家高層領導人,而楊振寧的岳父卻是國民黨戰犯,岳母一家又在蔣統下的臺灣,各有各的實際情況。

我們繼續解讀《清華學子怒斥楊振寧》中的不當說辭。

原 文

不孝:加入美國籍,為此事楊的父親到死也沒有原諒他,視為不孝。

真 相

楊振寧和他父親關係一直很好,據公開的資料看,1957-1960年楊振寧三次和父親見面,到1971年以前,他們的聯繫就沒有中斷過。1971年楊振寧訪華又與父親見面,他父親高興的對周總理說:“他就聽我的。”1972年又探望了生病中的父親,他父親非常高興。之後,他們一直保持書信來往不絕,在很多公開的重大場合又見面多次,直至他父親去世,楊振寧也回國奔喪,人證物證俱在。

那麼,“父親一直不原諒我”的真相是什麼?原來,這句話是楊振寧本人在自傳裡面說的,足見楊振寧的襟懷坦蕩。

如果楊振寧不說這句話,別人就不可能知道這個事情,因為:

在所有的人物傳記、新聞報道、私人書信、親友見證、旁人記敘中,楊振寧的父親自始至終對楊振寧的決定沒有說過一句話的怨言,而“父親沒有原諒我”是楊振寧自己的心理活動。楊振寧的父親對楊振寧加入美籍不能回國肯定是遺憾的,但與兒子斷絕關係則是居心叵測的境外反華網站的謠言。

從相關文獻和證言的描述看,1960年代楊武之夫婦在歐洲與楊振寧團聚,楊振寧的母親羅孟華親歷了大陸的一系列運動,堅決反對兒子回國,其父楊武之一方面希望他回國,一方面又害怕影響兒子的科學研究,內心是尷尬的、矛盾的。楊武之回到中國後,對他的孩子們說:“你母親反對你大哥(楊振寧)二哥他們回到中國來,說回來不但得不到諾貝爾獎,而且還會受到衝擊,我心裡想你母親說的是對的,但我沒有直接說出來。”他又說:“我現在很矛盾,國內各方面有些失序,我怎能勸說楊振寧回國來呢?他回國來怎麼還能繼續做研究?”

楊振寧的二弟楊振平參加了1960、1962年在日內瓦與父母的團聚,他回憶說:“父親希望能爭取已經在物理學界成名的大哥回中國。大哥雖然非常願意替中國服務,可是覺得中國當時的情況不利於他的個人的學術進展。回去之後,科研工作很可能有停滯的現象。他才40歲,如果繼續在美國做研究,將來對中國的作用和增進中美科學界的關係恐怕會更有效果。父親對兒子的看法也覺得有些道理。因此他心理上有點矛盾。”(來源:黃慶橋《楊振寧回國記》)但到了《清華學子怒斥楊振寧》一文,就完全變了個味,憑空捏造出斷絕關係的謠言。

原 文

不仁:在祖國富強時,又在與某名牌大學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國頤養天年,自從回國以來,東走走、西逛逛,忙著走穴炒作,不願踏踏實實做工作。

真 相

這又是在極端歪曲事實。

首先,楊振寧回國效勞絕非是“富強時”,而是內困外擾的1971年。

楊振寧自1971年首次訪華後,以後每年至少回國一次,有時候一年回國二三次,每次至少停留大陸一個月。楊先生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為中國做出過許多讓人欽佩的貢獻。

楊振寧積極向中央建言獻策,比如,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就是楊振寧的倡議下於1978年創建的。1983年12月28日,楊振寧又向鄧小平建議:“國外認為,搞軟件15—18歲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件專業,為國家培養了一批軟件神童,為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楊振寧還促成了中國第四代光源——X射線激光裝置的大項目。據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回憶,楊振寧還與恢復高考有關,很多知青因此改變了命運。原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James Ulley在20世紀八十年代評價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博士當年到中國大陸,對中國的現代化有促進作用,而美國目前的政策也是支持及願意協助中國進行現代化的,楊振寧可說是首開其端。”

第二,楊振寧一直為中國科教事業奔波勞苦,報酬分文不取。

比如,1995年,他受聘擔任中央電視大學“大學物理”課的主講,親自為大學生講課。

本來早該“頤養天年”的楊振寧不辭辛勞,往返奔波,訪問過國內幾十所大學,應聘擔任等幾十所高校的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多次為大學生開課。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楊振寧四處不辭辛苦的參加學術演講、科研活動,完全是義務付出,一概分文不取。

楊振寧還協助、指導中國的大學建設了幾十座物理實驗室,在中國高校創建、推動了四個聲名顯赫的高等學術中心和三個科研基金會,並且全程參與研究機構的指導工作。

比如,1986年他不僅應聘為南開大學的教授,同時應美籍數學家陳省身之邀,負責建立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並擔任該所的學術委員會委員。對這個研究室的建立與發展,楊振寧從組織工作、專家構成、基本規劃到學術活動、研究方向、具體課題,他都親自過問,傾注了大量心血。

龍以明院士評價楊振寧在南開大學的貢獻說:“理論物理研究室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與楊振寧先生的指導和幫助是分不開的,他親自募款支持並指導應注意的研究發展方向,親自參加該室舉辦的多次國際會議,並資助該室博士生畢業後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工作。今天,楊先生仍十分關心理論物理研究室的發展,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作為楊振寧親自延攬來南開大學的人才,葛墨林院士說:“我一直是在陳省身先生的親切關懷和楊振寧先生的直接指導下做事情,從他們二位身上我們學到的不僅僅是數學和物理,更包括做人。楊先生雖已年近九旬,但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我們仍向他報告,得到了他的指點和支持。”(來源:南開大學《三十院士聚南開賀理論物理研究室成立25週年》(發表於2011年))

楊振寧對創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前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也是功勞非常大。在創建過程中,他在物理、數學、化學等學科提出了一些可聘請的人選,並積極幫助高等研究中心找錢,耗盡心血為清華大學網羅人才、招兵買馬。

1997年6月2日,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正式宣告成立。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楊振寧表示,王校長要我幫助建立高等研究中心,我感到義不容辭,“我覺得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在以後10年、20年、50年之間,有在世界科技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可能。”

之後,楊振寧先生對高等研究中心內的附加設施進行了指導,並建議於1998年5月4日—22日面向全國有關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舉辦“加速器理論及自由電子激光講習班”,聘請中心海外客座教授、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趙午和美國布魯克文國立實驗室餘理華主講。

據曾採訪過楊振寧先生的清華大學校報原主編範寶龍回憶,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籌建過程中,楊振寧花費了很大的心血,僅因此事與清華大學的通信、傳真及電子郵件就有幾十封。(來源:清華大學新聞網《楊振寧與清華大學》(發表於2002年))

楊振寧用私人關係,陸陸續續邀請了很多世界一流科學家到清華任教,其中後來擔任中科院外籍院士的就有7人之多。而這些大牛科學家又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帶來更多的科研人才。在楊振寧的努力下,清華大學的冷原子、凝聚態、統計力學研究在很短時間內就躍升至國際水平。清華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楊振寧幫助清華物理系從根本上改變了面貌。”清華大學前校長王大中高度評價說:“清華物理系的今天,楊教授功不可沒。”(來源:朱邦芬《我所熟悉的中國物理學大師》)

迄今為止,楊振寧還陸續向清華大學捐獻至少600萬美金以上,並且在六個大學捐資獎學金,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中科院院士袁邦芬的一番話是對楊振寧“遊山玩水”的侮蔑的最好反駁:

楊先生剛回到清華後,就在冷原子物理和統計物理領域發表了13 篇SCI 研究論文,親自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本世紀前10 年,他已是耄耋之年,但全部研究工作都還自己獨力而為,最多有時有一個合作者。他有多篇文章發表在《中國物理快報》上,我常收到他發來的電子郵件,發件時間經常是晚上10點多、11點。

原 文

不義:竊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諾貝爾獎,還倚老賣老在李政道之前去領獎,並出書醜化李政道。

真 相

國人根據季承的《李政道傳》,誤會楊李之爭是楊振寧先生挑起的。梳理一下相關史料,就會發現,這場爭論的源頭其實是在李政道先生那裡。

這樁學術公案,從可靠的事件順序梳理來看,是李政道首先宣佈“宇稱不守恆”發現的主導權歸他,楊振寧才被迫做出反駁。並且考察文獻可知,李政道在70年代和2004年對“宇稱不守恆”發現過程的論述存在著明顯的矛盾。從各種證據來看,並不支持李政道的說法。

李政道披露,兩人合作的第一篇論文,楊振寧表示自己年紀比李大,所以要求署名在前,這是“搶功勞”。但據科學史家研究,李政道提出的“習慣”也並不存在,楊振寧的署名完全符合學術規範。

楊李二人是1962年停止合作的,二人都約定好對分手的原因守口如瓶,哪怕是面對奧本海默的詢問,他們仍然保持緘默。

楊振寧有一個原則,即不和任何人談論他與李政道先生的關係。雖然有人傳話,告訴他李是如何強調他在獲得諾貝爾獎研究中的主導性貢獻,他也沒有在意。1979年,他在歐洲一家圖書館,偶然發現李政道1970年的一篇題目叫《弱相互作用的歷史》演講錄,回顧了“宇稱”研究中的合作,卻很少提及楊振寧在其中的作用。在敘述重大理論發現時,文章中多次暗示楊振寧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這種故意貶低的表述引起他的不滿。對此,楊先生在1983年的《論文選集》中的評註裡提到了李先生這篇文章的“迴避”。由於李先生挑起爭端的演講錄是英文,大陸很少有人可以讀到,所以大陸讀者誤以為是楊先生《論文選集》裡這條註釋挑起了事端。

史料表明,楊先生對此事緘口不言的時間長達21年,而李先生只有8年。(來源:李昕《我所認識的楊振寧先生(下)》)

很多人輕信了季承的說法,貶低楊振寧先生的學術地位,甚至有人認為楊是“試圖竊取”李的成果。實際情況是,最關鍵的圓光定律楊振寧起了主要的作用。

順便說明,我本不想重提這樁公案,因為我實在是不忍心。李政道和楊振寧一樣,都是為中國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偉人,為了說明情況,迫不得已、實事求是的舉出實情。我們無論偏於哪一方,都會傷害一個人,所以我認為,只要知道這個來龍去脈就可以了,不必大肆渲染。

《清華學子怒斥楊振寧》一文如此惡意的混淆事實,挑起爭端,似乎有些居心叵測。

楊振寧先生為中國人民做出巨大之貢獻,尚且被某些“國人”狂呼“滾出中國去”,很多海外華人,海外學子看了《清華學子怒斥楊振寧》一文中種種煽動性話語,會不會疑懼、排斥,直至仇視祖國?不敢回國報效!華人科學家尚且如此,那麼更不要說“全世界的人才”來到中國“百鳥朝鳳”,為中國科學事業效力了。

所以,我們不應該隨意傳播那些詆譭挑唆的謠文,稀裡糊塗地做了境外反華勢力的殺人工具,使中華民族的利益受損,最終的贏家絕不可能是中國人民。


_寂寞無敵雪


應該說鄧稼先的貢獻為國家民族的尊嚴,為中國立於強國之林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值得子孫後代永遠銘記。至於楊振寧,雖為人類貢獻很大,但他只是個那裡能獨善其身就在哪裡生活的人,他這樣的人,(八國聯軍進攻中國時、1931年後日本侵略中國時、西方列強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時),在國外有很多很多。只有錢老(學森)鄧老(稼先)他們那幫愛國學者,在(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聽到偉人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走來了的宣言後,不計後果,前赴後繼的回國奉獻自己的所學,為新中國添磚加瓦,國人能不感恩崇拜他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