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管理者的四個必要條件,你身上有嗎?

點擊藍字,關注“海派高知創業服務中心”

近日,《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採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陳春花,在採訪中,陳教授提到了優秀管理者的必要條件?

她認為優秀管理者要有四個必要條件:

1、要更加開放;2、要有更大的包容心;3、要有深度學習的能力;4、能不能真正的讓大家做價值的創造。

在當下,大家都非常需要一個叫一起高效工作的平臺,就是所有的工作必須是高效,那就需要管理者作組織變革,如果你很想高的經濟增長,你就必須得有高經濟增長的一個組織架構。

你得有這個概念,然後這個概念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其實是開放、溝通、對話、互動和交流。它就是要這些東西了,不是要結構,不是要角色固化,能真正的讓大家做價值的創造。

其實你整體的組織制度能不能夠開放,你自己是否有更大的包容心,能不能夠跟更多的人、更多的組織去做合作和協同,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而在今天,你們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對自己的要求,就是不斷的學習,我們都很難停下來,而且要有深度學習的能力。

我想請大家記住,今天我們在知識和變革管理當中都要通過一個途徑來,這個途徑叫學習,它沒有別的途徑,全部都是必須通過「學習」這個途徑。

優秀管理者的四個必要條件,你身上有嗎?

管理者為什麼要特別關注增量知識的獲取?

我認為知識將是最重要的管理要素和生產力要素,而且增量知識變得更加重要。如果我們能把存量知識和增量知識很好的組合在一個人的身上,這個就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是新商學給予管理者更大幫助的地方。

要想擁有增量知識,唯有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要有三個能力:基本學習能力、過程學習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基本學習能力是對純知識、專業知識、存量知識的理解,創造性知識在過程學習能力中出現,包括過程知識、增量知識、跨界知識。而綜合應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即能否去驗證你的理解和想象。

德魯克說,職業經理人的角色要改變了,過去是為工作、下屬、業績負責的人,未來是為知識應用和表現負責的人。一個人的能力和未來的價值是否勝任社會,恐怕你確實得做改變了。

有人一直問我說,管理的知識到底有用還是沒有用,我想這個答案應該是很明確的,它一定是有用的。然後,接著你就會問說,管理的知識到底好用,還是不好用,我想答案也應該是很明確的,管理的知識應該好用。

可是為什麼它是用應該好用,而沒有像我說,它一定是有用的這個角度來回答你,是因為好用不好用,其實是取決於我們對管理知識的理解。

優秀管理者的四個必要條件,你身上有嗎?

我們之所以對於管理的很多知識覺得不好用,其實我自己的感覺是因為大家對知識的理解本身,它本質的東西沒有理解透,所以我們就會覺得它不好用。

比如說舉個例子,我們會非常在意,人力資源的理論它到底好不好用。我們會一致認為,人力資源比較在意能力勝任,比較在意考核,比較在意評估,甚至有人微信裡問我一個問題說,我有一個獎金到底應該發給哪些部門?有沒有剛性的係數陳老師可以推薦給我。

我回給他說,這個問題真的沒有剛性的係數,其實最重要的是你可不可以跟大家形成一個績效的共識,如果你可以形成一個績效的共識,這個獎金髮放就不會有調整,如果你不能形成績效的共識,你的發放一定是會出問題的。

知識經濟的社會,最不能浪費的是知識潛力的浪費。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接受自我的訓練,獲得深刻的洞察力、遠見,前提就是你是否願意更寬泛接受所有的東西,然後內化為自己的。

你一定要深度介入社會的變化中,然後你才會得到你足夠深的、屬於你自己的知識,尤其是增量知識。

優秀管理者的四個必要條件,你身上有嗎?

通過終身學習,不斷獲取增量知識,對大家的幫助在 4 個方面:

第一,通過學習,你擁有洞見的能力。

就是你對很多問題的看法,你會有思辨的能力,你會有想象力,然後你會能夠去尋找它,內在的邏輯給它你自己的這個判斷。

第二,就是你可以駕馭變化。

有了相關的訓練能夠去勝任任何的工作和機會。

第三,你具有說服力。

因為你本身的這個內在的東西已經是貫通的,你就會具備說服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你不會太焦慮。

第四,幫你擁有定力。

這個是很大的一個幫助,就像我自己決定去研究一個東西,花 30 年,那我覺得就是因為學校給我的這個支撐,所以你是可以擁有這個定力。

這是中國管理實踐中比較難達成共識但又是很本質的五個問題,今天把我對這五個問題的認知與大家作進一步的分享,相信對中國企業管理者釐清管理的基本概念、迴歸管理的本源是有幫助的。

海派高知創業服務中心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