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传统美食“水晶饼”,哪家有名?

大唐神都


水晶饼虽是一味酥皮点心,却不仅因其“金面银帮,晶莹透亮,凉舌渗齿,清香爽口”的独具特色被誉为“秦点之首”,并和官燕、银耳、金华火腿一起,被列为中国的“四大珍品”,作为馈赠亲朋至友的上乘礼品,而且还因其富有传奇色彩的来历和得名,几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

相传水晶饼的诞生是因了宋朝名相寇准,而且连它的名字也是寇准给起的。

寇准是北宋时著名的政治家,他本是陕西华县人,如《宋列传第四十》载:“寇准,字平仲,华州下 (今陕西华县)人也。”但一些书籍尤其是历史演义类的书却把寇准说成是山西人,甚至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也把寇准说成是山西人,称他为“寇老西儿”(山西对名人的一种叫法,如把阎锡山称作“阎老西儿”)。

寇准从小就非常聪明,他七岁时随父亲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佳句,19岁时赴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会试亦被一举录取,开始任大理评事,由于政绩显著,升任大名府成安军,迁殿中丞,后又被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等,直至宰相。

寇准一生光明磊落,刚烈正直,他19岁中举后要考进士,当时的皇帝是刚从哥哥手中得天下的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选进士很重要的一点是倾向年长的,因此有人就向寇准建议他把年龄往上改一改,以期得中,寇准却回答说:“准方进取,可欺君邪?”从仕之始,就笃守诚实,官之宰相,也坚守为官之道和为人之本,“准为相,守正嫉恶,小人日思所以倾之”(《宋史》),死后被仁宗皇帝赐谥曰“忠愍”。寇准以他的才干和忠诚,赢得宋太宗等几位皇帝的赏识,但他却不是一味地迎合附势,如《宋史》载:“尝奏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为此,宋太宗常常把寇准与唐太宗时的著名“诤臣”魏征相比,“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由于寇准光明磊落,刚烈正直,办事公道,因此很受百姓热爱,当时百姓中还流传有这样一首歌谣:“若得天下好,除非召寇老;若要天下宁,拢去眼中丁”(指当时的奸臣丁谓)。因此,当有一年寇准从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下邽省亲,正逢50大寿,乡亲们有的送来寿桃,有的送来寿面,有的送来寿幛、寿匾,表示祝贺。寇准为了答谢乡亲们的盛情厚谊,摆下“十三花”寿宴相待。当洒过三巡,茶上八道之后,忽然手下人捧来一个精致的桐木盒子献给寇准。寇准打开一看,里面装有50个晶莹皎洁、透明发亮,如同水晶一般的点心,上面还放有一张大红帖纸,工工整整地写着一首短诗:

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

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

诗下落款是渭南众乡亲。

寇准看了,不好拒绝,但只拿出一块留给自己,其余的都散给众宾。众人品尝后,都异口同声地称赞点心酥软甜润、清香爽口,并让寇准给起个名字,寇准说,诗中连用两个水晶二字,就叫它“水晶饼”吧。从此,这一名称不仅世世代代相传下来,而且只要有大事、喜事,大家便都做起水晶饼,一来品尝,二来告戒后人不要忘了清正廉明。

清光绪年间,水晶饼流传到西安,但以西安德懋恭的制作的最为有名,并被慈禧太后定为“贡品”。解放后,德懋恭的水晶饼不仅被评为省、市名牌产品,还多次在全国评比中荣获金奖,1992年,还在国际椰子节海南博览会上评为国际金奖,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连归国华侨、国外友人到西安旅游,离开西安时也要带上几盒德懋恭水晶饼,以飨家人亲友,可谓风靡九州,名扬四海。


五毛钱觅食


驰名中外的“德懋恭水晶饼”是陕西地区传统美食之一,水晶饼小巧玲珑,皮酥馅足,滋润适口,层次分明,油多吃而不腻,糖重入口渗甜,且以其浓郁的玫瑰和橘饼清香使人见即想食。水晶饼面色金黄,四周雪白,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红色印章盖中央”的赞誉,被称为“秦点之首”。

德懋恭食品店坐落在西安市西大街广济街口,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


木子爱吃爱玩


蓝田蓝玉水晶饼


用户9603140928073


德懋恭水晶饼


逆流的鱼248397667


当然是“德懋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