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中國大敗局,貝佐斯+丁磊能否鹹魚翻身?

這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不會空穴來風,多數謠言會在一次又一次的闢謠後變成現實,唯一的區別在於成色幾何。

亞馬遜(NASDAQ:AMZN)在疲於闢謠兩個月後終於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吐露了真言,該公司將從7月18日起停止運營中國電商業務,僅保留雲服務、賣家出海、海外購、Kindle等,該調整涉及亞馬遜在中國的自營、第三方賣家、保稅倉等多項業務。對於這個結局,無人感到意外除了那麼一點點惋惜。

亞馬遜中國大敗局,貝佐斯+丁磊能否鹹魚翻身?

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

人們之所以會覺得惋惜,不僅因為亞馬遜過去四年間在全球風頭強勁,股價飆升了五倍以上,總市值一度突破1萬億美元,是繼蘋果之後美股歷史上第二家市值突破該關口的公司,名副其實的富可敵國,在人們心中,這樣體量的巨無霸應該做啥啥都成才對,更因為在中國電商領域,亞馬遜也是最先入局的重量級玩家之一,早在十五年前就緊隨eBay來到了中國。

2004年初,傑夫·貝佐斯先是瞄上了噹噹網,原本計劃以1.5億美元收購這家彼時銷售額只有1個億人民幣的網上書店,但李國慶與俞渝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們想把業績搞上去賣出一個更好的價錢,貝佐斯於是將目光投向噹噹網競爭對手,當年下半年從雷軍手上收購了卓越網。

交易對價7500萬美元的卓越網成立於千禧年,較噹噹網晚一些,但在雷軍、陳年等操盤手的運作下發展很快,被收購時號稱國內訪問量最大、營業額最高的零售網站,先後入選了"中國10大互聯網旗幟公司"、"最具投資價值網站100強",與噹噹網一起壟斷了國內圖書電商市場。

而後來將亞馬遜逼入絕境的兩大勁敵,淘寶網與京東當時並不起眼,前者在前一年的5月才問世,當年總成交額僅3400萬元,劉強東的京東則在次年1月才涉足電商。

一邊是全球電商巨頭,一邊是本土剛起步的雜牌軍,天平明顯倒向亞馬遜。在收購卓越網後,亞馬遜確實有所動作,首任中國區總裁便聘請了地地道道的中國人。2007年,貝佐斯還首次訪問中國並表示中國是亞馬遜增長最快的海外市場,承諾加大投資力度。

亞馬遜中國大敗局,貝佐斯+丁磊能否鹹魚翻身?

王漢華也不負眾望,在他的領導下,中國區努力引進亞馬遜的全球經驗,建立了天津、崑山等11個運營中心和自有配送團隊,並啟用亞馬遜自身的數據庫系統替代原有系統,成功將亞馬遜中國的IT系統打造成業界最為領先的系統。

在品牌轉換方面,貝佐斯對中國市場也表現出極大的包容度,收購卓越網四年後,才從原品牌過渡至聯合品牌"卓越亞馬遜",又過了四年完全更新為亞馬遜中國。

遺憾的是,這些努力卻沒有改變亞馬遜中國的宿命。

市場誤判招致慘敗

在歐美等國家,傳統商業基礎設施異常發達,電商作為新物種只能一點一點從沃爾瑪、麥德龍、梅西百貨等老牌零售巨頭嘴裡搶食,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持久戰,同時,西方消費者比較成熟,儘管也受價格因素影響,但人們的消費更加多元化,亞馬遜必須通過改善購物體驗,逐漸培養起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沒有捷徑可走。

中國則完全不一樣,這裡沒有成熟的商業環境,零售鏈條超長且成本高昂,消費者也具有強烈的羊群效應,人們喜歡扎堆,光顧超級大賣場,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幾乎不存在小眾消費、個性化消費這樣的概念,大家最在意的就是便宜二字。

當電商被各大玩家以價格殺手的形象介紹進中國後,迅速星火燎原般蔓延開來。

亞馬遜中國大敗局,貝佐斯+丁磊能否鹹魚翻身?

藉助價格槓桿,貌不驚人的淘寶網在隨後幾年間呈幾何級數般膨脹,到了2012年,GMV已經刷新到1萬億元,一個人造的雙十一很快演變成一場全民的狂歡節。京東同樣表現不俗,2004年只有區區34億元交易額,七年後暴漲至6000億元。在迅速做大規模的過程中,馬雲、劉強東也逐漸構築起了自己的競爭優勢。

此時的亞馬遜中國卻躲進小樓成一統,幾乎未參與價格戰,坐視競爭對手一路高歌猛進,即使eBay兵敗中國市場也沒有震醒貝佐斯。2008年,王漢華為了與噹噹網相競爭推出了免運費服務,但這個小小的舉動很快被美國總部叫停。

當競爭對手發力第三方賣家業務時,亞馬遜仍然反應遲鈍,直到2011年7月才開始"我要開店"的試水,再次錯失良機。此時的天貓已經積累了5萬商家資源,坐上國內最大平臺型電商交椅。

作為一位以特立獨行著稱的企業家,貝佐斯曾力排眾議,不顧外界的質疑,堅持加碼亞馬遜基礎設施建設,押注雲計算等業務,結果大獲成功,但在中國市場上,他的這份特立獨行沒有創造神話。

2004年,亞馬遜在中國市場三分天下有其一,2008年市場佔有率已下滑至15.4%,到了2016年,亞馬遜中國僅剩0.8%的市場份額,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爛。

亞馬遜中國大敗局,貝佐斯+丁磊能否鹹魚翻身?

眼看大勢已去,貝佐斯愈發沒了鬥志。

2015年,亞馬遜一邊聲稱全力發展跨境電商,一邊以"亞馬遜物流+"形式入駐天貓,等於變相宣佈其戰略已經失敗。去年8月30日,亞馬遜決定不再為國內第三方賣家提供亞馬遜物流服務(FBA)時,這更是赤裸裸地為結束全部國內電商業務作準備。

三年前,貝佐斯曾公開對中國戰略做過反思:過去大多直接照搬日本、德國、英國、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美國等成功做法,沒有根據中國需要適時制訂本地化戰略。此時已迴天乏力。

亞馬遜+網易考拉=?

根據新的調整方案,亞馬遜中國今後在電商領域將只剩下海外購一根獨苗,隨著市場集中趨勢加劇,明顯處於不利地位,為了生存,貝佐斯在中國市場上已經不再偏執。

據報道,亞馬遜正在與網易尋求有關中國電商業務的重組,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或將併入網易考拉,雙方已談判數月,有望在1-2月內公佈結果。

易觀智庫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報告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天貓國際市場份額為31.7%,排名第一,網易考拉次之,市場份額為24.5%,由京東全球購更名而來的海囤全球排名第三,份額為11.5%,亞馬遜海外購排在第五位,市場份額為6.0%。

從表面上看,亞馬遜海外購若與網易考拉合併成功,二者市場份額總和將直逼天貓國際,一改此前的邊緣化身份,變身重要玩家,亞馬遜豐富的海外購資源與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經驗也將使網易考拉愛益良多,似乎形勢一片大好,但該項合併議案實際效果或許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這場婚姻與其說是強強聯合,不如說是兩個失意者之間的抱團取暖更確切一些。

亞馬遜中國大敗局,貝佐斯+丁磊能否鹹魚翻身?

問世於2015年的網易考拉曾憑藉精準定位,堅持在海外和國內保稅區自建倉庫,並配備團隊直接採購,在阿里、京東壟斷國內電商的背景下硬生生撕開一道口子,用了三年就闖入跨境電商第一陣營,是天貓國際時下最強勁的對手。但在數年高速增長後,網易考拉已暴露出後勁不足的尷尬。

去年,網易考拉爆發了加拿大鵝、雅詩蘭黛等接二連三的售假事件,這直接引發巨大的品牌危機,電商版塊失速將網易2018年總營收增速拖累至五年來最低水平,總市值一年跌掉了三分之一。網易CFO楊昭烜在分析師會議上坦誠今年難以在成交總額增長和毛利率增長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近期,網易深陷虧損、裁員、關閉、分拆、合併等各種負面消息漩渦,丁磊不得不親自出面推動網易組織結構大調整,不少部門成此次裁員的重災區,網易考拉亦有多達數百人受到影響,這勢必將直接影響網易在網易考拉方面的投入。亞馬遜壓縮保稅倉後也將影響到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潛在交易雙方均將擺脫困境的希望寄託在對方身上,這顯然不太現實。

伴隨著傳統電商版塊增長放緩,幾大巨頭預計將進一步加碼海外購等不多的幾個增長點,一場血戰不可避免。網易考拉與亞馬遜中國這對苦命鴛鴦將拿什麼應對呢?


【沈氏三公子】是一個鮮活、有深度、有溫度的科技財經自媒體,喜歡就關注、轉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