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进对武松冷淡的原因是因为他当时没有发现武松的能力吗?

天下友7


看到答友将柴进比成孟尝君,我不敢苟同。孟尝君是皇亲国戚,有爵位,有封地,还曾担任过齐国的宰相,门下食客三千,其中不乏能人异士。柴进不过是个富贵闲人,浪荡公子哥儿,他的门客只是一些酒肉之徒和避难之人。在《水浒传》里,柴进的富贵之气是宋江始终无法驾驭的,他也是最没有“好汉”气质的一个人物。柴进在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里出场,只要是流配到当地的犯人都能享受他的资助,定例是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一斗白米和十贯钱,有吃有拿,吃得好,拿得也不少。跟林冲一样名头大的,资助更多,还有后续服务。

若是无处可逃的罪犯,如武松,柴进照样收留,好酒好菜款待。“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次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而宋江一见武松,便知他是条好汉,喜不自禁,以各种方式结交之:二者相较,足见柴进无识人之能。庄客来打小报告,柴进不问不究,便因此冷落了武松,足见他无王者之质。柴进拜洪教头那样的人为师,更是糊涂透顶。

在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柴进没想练好功夫,没想造反,也没想当孟尝君那样的人物,他只是轻财任侠罢了——财便是他的手中剑。他不在乎别人的本事有多大,只在乎别人没他有钱。武松当时只是个无名小卒,不过是有膀子力气的逃犯,柴进胸无大志,用不到武松,也懒得去发现武松的本事。我总觉得《水浒传》里的所有人物都是专业演员,真的是活在血与火之中,唯独柴进,他更像是个票友,很容易让人出戏。柴进资助过王伦,帮助过武松和林冲,结交过宋江,你会觉得他跟谁都不亲,不像其他人成天哥啊弟啊的。

其实柴进也是个聪明人,他结交的这些梁山好汉,最终救了他的性命。柴进在梁山上排第十位,掌管钱粮,身份可见一斑。征完方腊后,柴进的政治敏感性很高,及时退出官场,保全了性命。补充一点,大家一提到“逼上梁山”,首先想到林冲,并且也认为林冲最惨。我个人觉得,林冲是很惨,但卢俊义更惨,柴进又比卢俊义惨:林冲丢掉了教头一职,卢俊义丢了万贯家财,而柴进丢了祖宗颜面和皇家气度。还好,最后他又回到了沧州,一场大梦过后,相信柴进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放荡公子哥了。


上头派掌门


柴进在水浒传中是个孟尝君似的人物,仗义疏财,广结豪杰,说是豪杰其实也就是一帮子逃犯,柴进仗着家中的丹书铁券也即俗称的免死金牌,保住了这些人,也给自己搏得了一个好名声。至于柴进为什么对武松冷淡,个人认为双方都有问题,理由如下:



柴进做为曾经的皇亲国戚,虽然柴家的皇位被赵家抢了,但宋太祖也给柴家留下了丹书铁券,只要柴进不谋反,那当宋一朝就没人能动他,所以江湖上的亡命徒们来柴进家做门客,柴进就能保他们无事,不仅如此,还给他们银两,每天好吃好喝的过着,但柴进除了对那些名声在外的人上心,其他人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看上过,自然谈不上对门客有多了解,门客们对柴进也没有感恩戴德,愿为其尽忠效死的想法,这在柴进被抓后其门客无一人前来相救即可看出,武松来投柴进时只相当于一个小混混,江湖上名声不显,柴进自然不会与他有太多的亲近,对武松的能力也不会太了解。



武松投靠柴进时还年青,人生阅历不足,热血有余而沉稳不足,那时的武松还有点二楞子的性格,冲动、鲁莽、好惹事,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向,更要命的是还好酒,应该说在武松刚到柴进家时,柴进对他还是不错的,也好吃好喝的待了他一段时间,无奈此时的武松太混,每天惹事,连柴进府里的人也照打不误,被打的人只能向柴进告状,告的人多了柴进对武松也就厌恶了,这个确实是武松不对,谁愿意养个刺头呢,更合况这个刺头没给自己带来一点好处,光惹事了。武松是在杀了西门庆后性格才沉稳了下来,做事不再那么冲动了,但之前在柴进府上时确实不讨人喜欢,柴进对其冷淡也很自然。



顺便说一句,个人认为水浒中最不应该让人喜欢的就是武松,原因大致有:贪污;不问是非,谁对自己好谁即为好人;杀人无算,伤及元辜;至少在上梁山前是满满的负能量。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想了解的可以认真再读一下水浒中与武松有关的情节!


酒后看历史


首先,柴进虽然喜好结交,但并不是一个懂得结交的人,通常是为了结交而结交,甚至不在乎结交的是个怎样的人。只要你知道我柴某人门客三千就够了。所以梁山上人人知道柴大官人热情好客,却并没有他的生死之交。说白了,结交只是这位公子哥人生的一个爱好,一点小成就感,或者说他觉得他的人生就应该有这个设定。并非施恩图报,因为他觉得自己用不着。也绝到达不了宋江的笼络人心。

其次武松,他是个恃才傲物,内向闷骚的人,有点类似关二爷,你发现了我的闪光点,我尚且不会对你假以颜色,因为这是本来你就该发现的,更何况你连我有多厉害都不知道。说武性格不好的就搞笑了,你让关二爷过五关的时候一个个的下马哀求,吃饭陪酒,和这帮阿猫阿狗睡一样的床,吃一样的饭,他能乐意?人家说了不屑与老卒为伍。为什么,因为人家的能力就不允许自己随和地做个芸芸众生。

所以毫无疑问,柴大官人这种傻白甜式的结交是会刺激到武二爷的自尊心的,因为以他的初衷,是不会去发现武松的才能的。武松就更不会对柴点头哈腰了。柴给不了武国士待遇,武也没让柴满足虚荣。到最后只能是日趋冷淡,若不是武松英雄落难,走投无路,柴又要保持结交人设,不好下逐客令。恐怕早就一拍两散了。

说到底,这件事不好怪柴进,一个只懂养混吃等死的闲人,来散播名声的人,乍遇到真英雄,他也很无奈啊,也怪不了武松,他是有英雄主义矜持的人,不会为五斗米折腰,况且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不,能识人,有目标的阴谋家宋江一来,大家总算皆大欢喜。要怪,就怪他俩八字不合吧


FFF217801405


柴进不赏识武松,恰恰说明柴进眼光不行。水浒中,几个人有做大哥的野心——-柴进、李俊、晁盖、宋江。看书中描写就知道:这些人里,柴进和晁盖能力最差,眼光也差。有点小钱,有做大哥的野心,无奈眼光和能力不够。花了很多钱,买了点名声,也招揽了很多骗子。李俊能力就更强一些,所以混江龙是江州帮老大。最终海外立国。眼光独到。这些人里,宋江才是能力最强的超级老大。按说,宋先生杀人逃难江湖,投奔贵族柴进,柴进才是老大呀。可是,我们发现,宋先生甫到沧州,即喧宾夺主,隐隐柴进已变为小弟。而且,宋老大一眼就看出躲难在此武松是超级人才。其实,那时候武松算个啥。这说明,宋江是一代枭雄,极具慧眼,能识英才。后续武松的故事,恰恰印证宋江的眼光。


雪山一小僧


不是!

因为他屠尽了都监府所有人,包括那个被恐吓的丫环,所以,柴进认为他太狠毒。

再者,督监和柴进关系也不错,武松的杀戮间接让柴进丢了面子,到后来,柴进对武松开始冷落。有一次去二龙山喝酒,所有人他都敬了一杯,唯独到武松时越门而过。

武松看出来后,心志锐减,想起嫂子被自己残忍杀死和督监府那个丫环,有些悔意,为了戒杀,出家当了行者,随着那把钢刀也换了戒刀。

与方腊决斗时,认可掉了一只胳膊也没痛下杀手,当看到方腊因为自己被五马分尸后,便心灰意冷,离开了梁山队伍去庙里真正出了家,专门研究醉拳拳法。

据野史说有一天庙里进来一个马车,车上全是皇宫里的御酒,说是给武松喝的。武松问是谁道的,车夫说是小旋风柴进,武松听罢泪流满面……。


骁勇34


这个问题断章取义,武松刚结识柴进的时候,柴进可是对武松相当的好,相当的善待,恨不得给武松这个英雄一切。

然而武松说到底是个武行出身的人,大大咧咧,虽然重情重义,但从来不拘一格,武松好饮酒,经常在柴进府上和其他客人大打出手,而且很多时候忍忍事可以没啥事的,无奈武松不近人情,让柴进很下不来台,最终导致了柴进对武松的慢慢冷落,甚至连武松生病的时候都不去看望。

柴进对武松的赏识,招来了武松的放肆,武松的不以为然更加使得柴进丢完了颜面,柴进本是赏识武松的,无奈武松自己"不争气"。不过上了梁山后,二人终是相互谅解了,上演了好多幕好戏、大戏。

综上所述,柴进没有不赏识武松,提问者的问题有些断章取义,容易造成误会。


叔说点事儿



路遥lgy


武松作为一个逃犯(一开始以为打死了人,后来人没死),躲避在柴进山庄,作为一个有命案在身的人,柴进能收留你,已经是天大的人情了。一开始柴进也是好酒好菜的招待他,谁知道武松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人,经常喝醉酒,就打柴进手下的庄客,庄客就经常在柴进处告状,告状次数多了,所以弄的后来柴进才冷落了武松。俗话说,打狗还看主人,武松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按现在话来说,就是拿柴进不重视,换做谁,谁都不会喜欢。那些说柴进的人,都是站着说话腰不痛的,如果发生在你们身上,估计早就把武松赶跑了。


曾经也是胖纸


柴大官人求名,喜欢前簇后拥的范氛围,人生目标尚不明确;也喜欢我敬你一丈,你好歹敬我一尺,武松这个刺头,明显不符合柴大官人的欣赏水准。宋江不同,出生低,有野心,是人不是人都结交,不独独梁山上的几位,武松、李逵、晁盖、朱仝……只是之后利用上了而已。


大象72372


柴进对武松冷淡的原因是武松个人修养太差,脾气不好,惹得柴进的下人对武松有看法,且下在主子面前对武松说长道短,使柴进对武松的慢慢由热情变为冷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