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南峰寺座落在福建省莆田市莊邊鎮萍湖、前埔兩村交界處的南峰,位於莆田最早的古蹟越王臺的北面山麓。南峰寺是莆田繼廣化寺之後所建的最早的佛教叢林之一,寺的規模雖然小於廣化寺,但其結構、形式、形態及風格與廣化寺基本相同,它是莆田廣業裡山區的祖寺。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南峰寺歷史悠久,規模不小,其創建朝代要追溯到唐朝。根據明朝周華所著《福建興化縣誌》記載:“考,唐代侍講光祿勳鄭璩於五代創福田庵於夾漈山東邊,尋移越王峰之南,改名為‘南峰寺’。”這說明南峰寺原名福田庵,是唐代官居侍講光祿勳鄭璩創建的。原來寺址在夾漈山東邊的薌林山,以後遷移到越王峰南邊,故名“南峰寺”。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鄭璩,何許人也?原來他是赫赫有名的“開莆來學”三兄弟之一的鄭莊的第五代裔孫。據《南湖鄭氏族譜》記載:鄭莊於唐代貞元十六年自南湖遷往遊洋潯陽。而鄭莊之孫方迕自潯陽又遷家至廣業裡下溪。鄭方迕為鄭樵遷家至下溪(即溪西)的入山祖宗。鄭方迕之孫鄭朗官居殿中侍御史,在夾漈山東南創建薌林寺。鄭朗之孫鄭居確於南唐寶大九年捐獻馬洋、上溢等地良田作為寺產,南峰寺規模不斷擴大,住寺比丘、和尚盛時多達百多人之眾。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到了宋朝,南峰寺香火鼎盛,前來朝拜的僧侶絡繹不絕。許多士子還借宿寺中讀書。宋代偉大史學家鄭樵就曾在南峰寺西邊建立“南峰書堂”,和其胞弟鄭槱在此刻苦攻讀。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據《宋史·鄭樵傳》記載: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鄭樵之父鄭國器卒於姑蘇。鄭樵時年十六歲,盛夏徒步護喪歸葬,結廬于越王峰下守護父墓刻苦攻讀。查《鄭樵年表》,鄭樵於16歲至21歲(公元1119年--1124年)帶其弟鄭槱在南峰書堂讀書。

鄭樵在青年時代選擇在南峰書堂讀書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便於守護其父鄭國器之墓,此墓在越王山,與南峰書堂近在咫尺,鄭樵邊守墓邊發憤攻讀;二是為了便於借閱圖書,當時南峰書堂對面萍湖村有位陳靖尚書,建有萬卷樓,藏書甚多,鄭樵經常前往借書閱讀。花了六年時間,鄭樵就讀盡陳靖萬卷樓的萬卷圖書。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到了明代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南峰寺大殿遭受火災,寺田散落,住持僧永璉請鄭樵八代裔孫鄭球恢復先業,乃於講堂舊址建寺,奉祀如來、羅漢,以及鄭樵、鄭厚和鄭球。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南峰寺從唐代創建後歷經宋、元、明、清幾個朝代,規模不斷擴大,共有三進兩邊迴廊、廂房,還建有夾漈祠。抗日戰爭時期,南峰寺曾一度作為夾漈農校(後遷移至泉州改為泉州農業學校)校址,為莆田廣業裡山區培養了許多優秀人才。

南峰寺毀於文革,1994年萍湖鄭慶銘、範金鈺(又名書祥)、鄭大成等鄉賢發動重建主殿及書堂。


南峰寺夾漈書堂內懸掛的書畫: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南峰寺部分富有時代特徵的石刻: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柱子石刻字跡:“讀毛主席的書”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柱子石刻字跡:“毛澤東思想光芒”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石刻字跡:“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涵江南峰寺與南峰書堂


1972年元月,莊邊銀行奠基紀念石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