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收發模塊原理

光收發模塊原理

光收發模塊作為光通信傳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由光電子器件、功能電路和光接口等組成,是光通信的核心器件,完成對光信號的光-電/電-光轉換。光收發模塊廣泛應用在廣域網(WAN)、城域網(MAN)、局域網(LAN)中,光收發模塊由兩部分組成:接收部分和發射部分。接收部分實現光-電變換,發射部分實現電-光變換。


光收發模塊原理


發射部分:輸入一定碼率的電信號經內部的驅動芯片處理後驅動半導體激光器(LD)或發光二極管(LED)發射出相應速率的調製光信號,其內部帶有光功率自動控制電路(APC),使輸出的光信號功率保持穩定。

接收部分:一定碼率的光信號輸入模塊後由光探測二極管轉換為電信號,經前置放大器後輸出相應碼率的電信號,輸出的信號一般為PECL電平。同時在輸入光功率小於一定值後會輸出一個告警信號。

光收發模塊接口通常有SC、LC、FC、ST等幾種類型。不同的光模塊對應的光纖接口不盡相同。1×9及GBIC光模塊通常採用SC光纖接口,而SFP和XFP封裝形式的光模塊通常採用LC光纖接口。

隨著光通信市場的快速發展,光收發模塊的種類越來越多,出現了各種封裝和各種速率的光收發模塊,要求也越來越高,其複雜性也有了驚人的發展,光收發模塊有哪些特點呢?

低成本、低功耗。通信設備的體積越來越小,接口板包含的接口密度越來越高,要求光電器件向低成本、低功耗的方向發展。 目前光器件一般均採用混合集成工藝和氣密封裝工藝,下一步的發展將是非氣密的封裝,需要依靠無源光耦合(非X-Y-Z方向的調整)等技術進一步提高自動化生產程度,降低成本。

小型化。光收發模塊作為光纖接入網的核心器件推動了幹線光傳輸系統向低成本方向發展,光通信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求通信設備的體積越來越小,接口板包含的接口密度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通信設備對光器件的要求,光模塊正向高度集成的小封裝發展。

高速率。人們對信息量要求越來越多,對信息傳遞速率要求越來越快,一直不斷向超高頻、超高速和超大容量發展,傳輸速率越高、容量越大,傳送每個信息的成本就越來越小。

傳輸距離遠。現今光網絡鋪設距離越來越遠,這要求遠程收發器來與之匹配。典型的遠程收發器信號在未經放大的條件下至少能傳輸100公里,其目的主要是省掉昂貴的光放大器,降低光通訊的成本。基於傳輸距離上的考慮,很多遠程收發器都選擇了1550波段(波長範圍約為1530到1565nm)作為工作波段,因為光波在該範圍內傳輸時損耗最小,而且可用的光放大器都是工作在該波段。

支持熱插拔。無需切斷電源,模塊即可以與設備連接或斷開,由於光模塊是熱插拔式的,網絡管理人員無需關閉網絡就可升級和擴展系統,對在線用戶不會造成什麼影響。熱插拔性也簡化了總的維護工作,並使得最終用戶能夠更好地管理他們的收發模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