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在華15年漂流記:世界首富“敗”在中國!

亞馬遜在華15年漂流記:世界首富“敗”在中國!

亞馬遜(Amazon),作為美國最大的網絡電子商務公司,也是網絡上最早開始經營電子商務的公司之一,可謂經驗豐富實力雄厚。

但儘管如此,前天,亞馬遜中國宣佈將於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

所以,作為亞馬遜創始人的“世界首富”貝索斯,最終還是輸給了“中國土豪”馬雲和劉強東?

孕育了地球最多生物的亞馬遜河

亞馬遜的名字,來源於地球上孕育最多種生物的亞馬遜河,由此可見w創始人的雄心志向。

亞馬遜成立於1995年7月16日,創始人是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一開始只經營網絡的書籍銷售業務,然而具有遠見的貝佐斯看到了網絡的潛力和特色,現在則擴及了範圍相當廣的其他產品,已成為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聯網企業。

在公司名下,也包括了AlexaInternet、a9、lab126、和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nternetMovie Database,IMDB)等子公司。

入華15年後的戈然而止

今年,是亞馬遜進入中國後的第15年。

2003年5月,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了。但是,中國的巨大人口市場,對於當時處於萌芽階段的電子商務行業來說,簡直是一片浩瀚藍海。

2004年8月,貝索斯以7500萬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中國的一家網上書店——卓越網,正式進入了預期可見的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

這時候,貝索斯已經攻克了加拿大、德國、日本等市場,所以對於中國市場,當時的貝索斯是志在必得的。

當時,唯一在中國B2C戰場上與亞馬遜稱得上競爭對手的,只有同樣以圖書業務起家的當當網。

憑著亞馬遜全球領先的網上零售專長,與卓越網深厚的中國市場經驗相結合,加上極為有利的進入時機,亞馬遜在中國4年後已經小有成就,2008年時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達到15%左右。

這算是一個很亮眼的成績!要知道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亞馬遜在本土可是好不容易熬過了互聯網泡沫,而在中國取得這個成績,種種跡象都可以認為亞馬遜在中國已經站穩了腳跟了。

阿里巴巴現在的成就,足以證明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在當時是極具潛力的,只不過,詭異的是,亞馬遜在贏得了起跑線,大家都以為這只是一個漂亮起步時,卻遠遠料不到這可能已是巔峰。

2008年,在全球經濟危機這個大背景下,阿里巴巴逆勢崛起了,淘寶B2C新平臺淘寶商城上線,成交額近千億元。

而另一邊京東,也完成了從中關村的小櫃檯到電商的轉型,在籌謀著幾十億的B輪融資。

從此,淘寶、天貓、京東等國內電商憑藉本土優勢拙壯成長,迅速崛起,佔領著市場蛋糕的份額。蛋糕就這麼大,所以對應著亞馬遜中國已經開始了節節敗退。

到了下一個中國電商的節點:2014年!

這一年,中國海淘合法了。

同樣是2014年,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在美國上市了。

這個時候,亞馬遜中國不要說難望阿里巴巴和京東的頸背,就連後起之秀小紅書、網易考拉等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也甩掉了在全球銷售和供應鏈中具有巨大優勢的亞馬遜。

在2013年之前,亞馬遜財報對中國市場的業務還有提及,但2013年後,亞馬遜財報對中國業務就開始有意無意的躲起貓貓了。

甚至到了2014年後,居然對中國市場隻字不提。據研究機構易觀國際(Analysys International)數據,2018年亞馬遜中國市場居然只佔據了0.6%的市場份額。

生意人,自然把投入產出比的天平時刻衡量著。

亞馬遜開始全面縮減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壓縮運營團隊,2000多人的團隊直接裁了一半,剩下不足1000人。倉儲面積也壓縮了一半,截至2018年年底只剩下北京、崑山及廣州三個城市。

去年,亞馬遜中國宣佈,由於業務調整,自2018年8月30日起,亞馬遜中國將不再為第三方國內賣家提供亞馬遜物流賣家服務(FBA)。種種跡象表明,亞馬遜在中國收縮戰線已是不爭的事實。

公開資料顯示,亞馬遜國內電商業務在輝煌時期曾達到20%,到2018年發佈的數據顯示,市場份額目前已跌到了0.6%。

早前路透社就有報道,亞馬遜通知中國賣家,從2019年7月18日起將不再運營中國國內市場業務並停止向商戶提供服務。不過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將繼續在華運營。

直到4月18日,亞馬遜中國確認,將於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

未來三個月,亞馬遜還將關閉中國本土的配送中心。

這意味著中國消費者未來無法在亞馬遜平臺上購買第三方賣家的產品,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亞馬遜海外購平臺購買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等海外的商品。

亞馬遜為何折戟中國?

曾經對中國志得意滿的貝索斯總結過在中國市場失敗的原因:“不夠激進,投資不足,本土化不充分。”

亞馬遜畢竟是西方文化的思維,作為外來拓荒者,對中國市場的認識不足給它開發中國市場時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致使荒廢了最好的時間,給了中國本土電商崛起的空間和時間。

最關鍵的原因,是對競爭對手的判斷不準,輕敵大意。亞馬遜遲遲沒有意識到阿里巴巴的強大,沒有及時發力,甚至奉行不做廣告的策略,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反應一慢,對手就已經遙遙領先了。

其次,還有中國消費者的用戶體驗。亞馬遜的網站和APP體驗一直被國內消費者詬病,中國團隊一直以為也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外企風格濃厚的老牌企業亞馬遜,嚴謹、流程慢,加上與美國總部的時差,加劇了溝通的時間成本。

此外,外資企業對中國本土團隊的不信任也是諸多表象原因的根源之一。

相對比本土電商都是創始人親力親為掌控,亞馬遜作為外資企業在華團隊都是職業經經理人,權限不足,激勵不足,即使意識到市場的轉變,也無力及時應對,錯失良機。

早在2011年,京東CEO劉強東接受採訪時就預判了亞馬遜的弱點:“如果中國區負責人都不能決定一件事,談什麼執行?”他認為核心在於對中國團隊沒有信任和授權。

大約英雄總是惺惺相惜,劉強東坦言,亞馬遜在中國做不起來特別讓他覺得可惜。

亞馬遜在華15年漂流記:世界首富“敗”在中國!

去年在吳曉波的《十年二十人》節目中,劉強東也說過,當年京東跟亞馬遜競爭的過程中,最核心的感覺就是亞馬遜對其中國團隊缺乏信任。

亞馬遜中國的總經理一直是外國人,而且是從來沒有在中國生活過的外國人。劉強東打比方稱:

“這就像士兵在前面打仗,連長說走之前我們一萬發子彈了,士兵打一槍就問子彈還夠不夠,再打一槍還給不給我子彈。這樣根本沒法打仗,中國區市場變化快,如果前線沒有大規模授權的話,是會出問題的。”

劉強東還曾表示,自己早前也在亞馬遜上購買過商品,但是物流太慢了,足足要讓用戶等兩天。“結果他們還管這個叫兩日達服務。”

他談到:“這要是放在中國,就會是一場災難,每一位消費者都會不滿意,因為大家都想 6 小時就收到快遞,兩天對消費者來說太長了。”

亞馬遜作為外企,水土不服和文化問題,缺乏對中國市場的深刻了解,未能應對中國極度激烈的競爭,導致了亞馬遜折戟中國市場的結局。

亞馬遜最後留了兩手

顯然,能登上世界首富寶座的,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就算這次,亞馬遜可以說是離開中國市場,但也並不是全面撤退,貝索斯還是留了兩手的,Kindle與海外銷售兩大部門將會在國內繼續開展業務。

“始終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亞馬遜表示,在現有的良好業務基礎之上,將繼續投入並大力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各項業務在中國的穩健發展。

亞馬遜強調,“此次調整中受到影響的賣家如希望繼續與亞馬遜合作並拓展全球市場,可以聯絡亞馬遜全球開店團隊獲得幫助。”

亞馬遜稱,將與所有賣家緊密合作,完成後續交接事宜,以確保“持續為用戶提供優質的購物體驗”。

1、讓中國商家在全球沒有難做的生意。

2012年時亞馬遜就佈局了“全球開店”服務,馬雲讓中國沒有難做的生意,但是貝索斯讓中國商家在世界“沒有難做的生意”,幫助中國商家走出去,促進他們在海外亞馬遜網站上的銷售。

這樣的嘗試留給了中國商家全球發展的機會。中國企業可以在亞馬遜的海外站點開設在線商店,直接從中國發貨銷售給海外消費者。

2016年底,亞馬遜又向中國賣家推出“Amazon Business賣家招募計劃”,中國賣家能直接服務於歐洲、美國的企業及機構買家。目前在亞馬遜全球15個站點中,已有11個面向中國賣家開放。據亞馬遜歐洲平臺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賣家在亞馬遜平臺上的份額約為25%,佔據近四分之一。

2、亞馬遜還有個Kindle。

Kindle,是亞馬遜最核心的產品,依舊在中國繼續銷售,這也是亞馬遜在中國留下的一個增長點。

Kindle電子閱讀器進入中國市場6年來,在中國市場已售出數百萬臺。

“中國已成亞馬遜全球Kindle設備第一大銷售市場。”亞馬遜前員工接受採訪時表示。

所以亞馬遜在中國留下了Kindle部門。而中國市場日益增長的電子書消費者,必然與Kindle在中國的增長掛鉤。

電商風雲

從2004年到如今,這15年,不單是亞馬遜中國的15年浮沉,也是中國電商從崛起到成熟的風雲變幻15年。

哦,忘了說,在中國電子商務的歷史上,還有一匹驟然闖出的黑馬:拼多多,作為後起之秀它卻實現了彎道超車,還去納斯達克敲了鍾。

未來,如今,看上去中國的電商市場大局已定,阿里巴巴和京東各穩坐兩方。但是,明天的事情誰知道呢!前不久,曾經雄霸天下國美黃光裕還放出消息說,今年是他的迴歸年呢。

中國電商市場這個巨大的蛋糕,註定風起雲湧,永不停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