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啥意思?为什么不能吃?

新大风歌


虽然在以前农村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现在好,但是在农村可以吃的野味却不少,比如黄鳝、田螺等等,以前人们吃黄鳝田螺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人们吃黄鳝是为了滋补身体,而田螺则是男人们最喜欢的下酒菜。正是因为黄鳝和田螺一直深得人们的喜欢,所以在农村关于黄鳝和田螺的俗语有很多,比如“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黄鳝的头和田螺的尾不能吃呢?

黄鳝不吃头

黄鳝在农村的野味中绝对能占到前三名,黄鳝不仅肉嫩味鲜,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黄鳝富含丰富的DHA和软磷脂,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养分,常吃黄鳝还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润肠止血等功效,不仅是体弱的老人和正在长身体的儿童多吃黄鳝对身体好,每天用眼过度的白领人士多吃黄鳝还可以缓解视力疲劳。正是因为食用黄鳝的人群有很多,所以到了吃黄鳝的季节,普通家庭也会隔三差五来做黄鳝来吃,家庭主妇在做黄鳝时都会将黄鳝的头去不掉,但是并不是黄鳝的头不能吃,而是黄鳝的头肉很少,绝大部分是骨头,再加上黄鳝的头很小很小,所以为了吃让大家吃的方便,在烹饪前就会将黄鳝的头去掉。

黄鳝的头不仅可以吃,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黄鳝头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将黄鳝头晒干磨成粉末后还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所以说黄鳝不吃头其实是指黄鳝头的肉很少不值得大家食用。

田螺不吃尾

一到了夏天的烧烤摊,人们除了吃烤好的羊肉串以外,也会来一盘田螺来下酒,大家在吃田螺的时候会发现,每个田螺屁股后面都会被剪开,我们在吃田螺时也不会吃到田螺的内脏器官,其实是田螺在烹饪前就已经把田螺的内脏和排泄物全部剪掉清理干净,也就是田螺不吃尾。之所以在烹饪田螺时会将田螺的屁股去掉,就是在田螺屁股那里会有田螺的排泄物和内脏,如果在烹饪前没去掉,在吃的时候便会有可能吃到内脏和排泄物,内脏和排泄物中含有重金属,人吃了含有重金属的东西会对身体有所损害,所以便有田螺不吃尾的说法。

农村中流传的俗语大多都是智慧的劳动人民在劳作和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而“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则是根据黄鳝和田螺的身体特征总结出来的,短短十个字告诉我们如何食用黄鳝和田螺。


悠悠乡村路


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这话主要指的是,我们在吃野味时,要把一些食之无味,而处理起来又特别麻烦,还是身体藏污纳垢的动物身体里的部位去掉。

很多动物,都有藏污纳垢的部位,那么,大家知道我们人类藏污纳垢的部位在哪里吗?

野味,我们都爱吃。有哪些野味是不吃头的呢?如:蛙类,蛇类,田鼠头,泥鳅,野鸡,虾等。这些动物的头,不是有剧毒,就是头太小了全是骨头,吃起来没口感,但清洗却很麻烦。

有哪些野味是不吃尾的呢?如田螺,蜗牛,鸡,鸭,鹅等。因为这些动物的尾巴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人吃了的话,就相当于吃毒素进肚子了。


黄鳝头,一般都很小,大的也就大脚趾头那么大。黄鳝头,基本上是没肉的,全部是硬骨头。

黄鳝平时是在污土里钻来钻去吃东西,几乎每时每刻,嘴巴里都是会有残留淤泥的,会有一股特别的腥味和泥味。

黄鳝全身滑溜,那是因为它身上有一层粘液,而头部也同样是有粘液的,那是为了吃东西方便。

我们平时在吃黄鳝时,有的人会用盐水或者淘米水,碱水等来处理。身体部位,还是比较方便清洗的,而头部就很麻烦了。

一半来说,头部是黄鳝最多重金属和污垢的地方。虽然黄鳝身体里比较多寄生虫,但是寄生虫经过高温煮熟,还不会对身体有害,而那些重金属就不同了。

所以,很多人在杀黄鳝时,都会把黄鳝头给丢掉的。毕竟黄鳝头全是骨,还不好吃。


而田螺呢?一般,我们都会去掉田螺尾巴部位,才用来炒田螺吃的。

夏天天气炎热时,在江边的宵夜档里,一边吸着田螺,一边喝着啤酒,一边和兄弟们谈说地,或者和妹子们聊聊天。那是一个很享受的夜晚。

那么,为什么田螺要去掉尾巴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去掉田螺尾巴后,我们吃田螺时,才好吸出来。如果田螺不去尾巴的话,在吸田螺时,不会形成空气对流,是吸不出来的。那怕吸的功夫再好,也吸不出来。

一般,不切尾巴的田螺,是要用针把肉挑出来的。但是,这样吃田螺时很麻烦,也不爽。我们吃田螺时,除了喜欢田螺肉的味道,还有那种吸食的爽快。


2:田螺的内脏留在尾巴部位,田螺的尾巴部位,藏污纳垢,是有很多田螺排泄物和污泥的。脏兮兮的,无法清理,有着很多田螺自身体内毒素。

所以,一般我们炒田螺前,会把田螺的尾巴去掉的。

田螺里,是有很多污泥的,特别脏。我们该怎样处理田螺会更干净呢?

首先,刚捡回来的田螺,要用清水养两天以上,记得换水。这样可以让田螺自己把壳里的污泥吐出来。用清水养田螺这几天里,是不可以切掉尾巴的,会死掉。死掉的田螺,吃起来有臭味,也有毒素。

当晚上要炒田螺了,那么中午就要切尾巴了。同时用淘米水加点盐来进一步使得田螺吐出壳里的污泥。

最后就是用清水,或者淘米水,加点盐来反复清洗田螺,上锅炒了。

总得来说,野味虽然很好吃,但是野味身上的一些藏污纳垢的部位,我们要懂得。在制作食材时,要把这些藏污纳垢,或者有毒的部位给去掉。这样才能保证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会连有害的东西吃进去。


村哥小凡


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这句话自小就常听大人嘱咐了,问是因什么,说是黄鳝头骨多肉少又有毒,田螺尾是田螺内脏,屎多,还有寄生虫,吃黄鳝头田螺尾对人有害无益。大人还嘱咐,凡如蛇类,最好不吃头,螺类,还有鸡鸭鹅等不吃其尾,一毒二脏,吃之害处多。

黄鳝田螺是很普通的食材。我少年那时,还是生产队,那时还少用农药化肥,水田及小河里都有鱼虾,我就常常到田里小河里捉鱼虾,泥鳅黄鳝田螺虾等总少不了,到家后不能立即把这些鱼螺虾煎吃,要先用清水活它两三天,让其吐出肚内的脏物。特别是田螺,更宜活耐久一点。现在普遍使用化肥农药,田里小河里再不易见鱼虾了,说起来,那时生活虽苦,而今却很怀念那时的生活。

黄鳝头骨多是肯定的,黄鳝有许多种类,据说有一种会咬人还有毒。蛇毒在头,更毒在牙,头骨多无肉又有毒,不吃是对。可小时那时,食物缺乏,所以,我是偷吃过黄鳝头的,现在生活改善了,就不吃黄鳝头了,田螺尾,明知是田螺屎,是从来不吃的。我就听说有人吃青蛙田螺,又煮的不够熟,那些寄生虫煮不死,吃入人体里而使人致病。因而吃海鲜河鲜得小心,防毒防脏防寄生虫是必须的。人生有限,生命宝贵,健康第一,不要因吃,好尝鲜而害了身体。




树德汉硕


民间俗语是在人们经历了很长的实践的得出来的结论,一般得民间俗语都有它的道理,不过有些民间俗语正在被现代科学结论所推翻。

“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黄鳝、田螺都是我们常见的食材,的确是有一定的道理。

黄鳝不吃头,为什么?

在我们老家,黄鳝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把它弄成鳝丝,骨头和头是弃之不用的,用鳝丝和韭菜、鸡蛋一起做成汤或者爆炒,味道非常的鲜美。

大家不愿意吃黄鳝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黄鳝头有“毒”。有个传说,很早之前说有人吃了黄鳝头部中毒身亡,后面就再也没有人敢吃黄鳝的头部。这个传说是真是假真的无法辨别,但这个传说真的让想吃鳝鱼头的人打住了他的想法。我们那里还有黄鼠狼是黄大仙的说法,至今为止,我们那里很少有人敢吃黄鼠狼。从现代的科学来讲,黄鳝头部的确是比较容易集中重金属的地方,所谓的有“毒”并不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黄鳝头,的确也不好吃。黄鳝头部也没什么肉,很多人看到黄鳝的头部还是觉得非常的瘆人,所以干脆丢掉黄鳝的头部,弃之不吃。

田螺不吃尾,为什么?

我们吃田螺,大家都是把尾巴给夹掉的,一个是去除尾部的脏东西,一个是让田螺煮的时候更加的入味,所以说,田螺不迟尾就特别容易理解。

田螺的尾巴是田螺的排泄物和内脏聚集地,很脏,还含有很多寄生虫和细菌,吃了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好处,关键是口感非常的不好,所以说,我还没有看到身边人有吃田螺的尾巴。


吃货在广西


确实,民间有俗语是这么说的“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那到底老祖辈的话到底对不对呢?为什么不能吃呢?


“黄鳝不吃头”,这句话是告诉我们黄鳝头不能食用,原因有四,一是黄鳝头大多为骨肉,没有肉,食用起来影响口感,味道一般,二是黄鳝头长期生活在水中,头上有大量的寄生虫,尤其是细蚂蝗之类,且这类寄生虫生命力顽强,不易死亡。三是现在的黄鳝多为人工饲养,几乎都用饲料、药物催肥,而药物残留在黄鳝头部。四是黄鳝死亡后,会在头部产生大量毒素,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吃黄鳝是先杀现煮的原因。

“田螺不吃尾”,这句话意思是田螺尾部不能食用,原因有二,一是田螺尾部是内脏集中区域,排泄物等脏东西都集中于此,又因田螺以食用微生物及腐殖质为生,此类物质又含有大量细菌,且很难通过高温杀死,二是田螺常见四季生活在泥潭中,尾部有大量寄生虫,高温亦难杀死。

所以说“黄鳝不吃头,田螺不吃尾”是很有道理的,老一辈所言非虚。你们觉得呢?


彝州老赵


夏至前不吃黄鳝鱼o夏至前据说这时节黄鳝鱼有毒:鱼肉也不鲜!田螺是立秋后不吃螺o为什么我也不知:先人说了:我想有定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