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菜,我越長大越喜歡

小時候,紅燒肉是一個很硬的菜。要在週末不上班的時候,老爸去菜場定定心心選一塊肉,肉的部位很講究,一定是紅白分明、色澤鮮豔的五花肉,一層瘦肉間隔著一層肥肉,煮熟後肥肉適度融化,瘦肉彈性筋道,口感層次分明。

那時候的我總是著急吃完飯跑去看《奧特曼》,所以老爸常常會在看出我的心思後,往碗裡盛一點雞湯再夾一塊紅燒肉配點青菜,不顧媽媽反對讓我邊看電視邊吃肉。

小孩子家家真是不能理解大人為什麼喜歡吃這道菜的,肉塊比嘴還大,滿口下去留下一嘴醬汁,難道這就是老爸每逢親友聚會、慶祝佳節在餐桌上的儀式感?

直到大學時期頻繁吃食堂,校園餐廳裡的紅燒肉總是切的很小塊,一口可以吞下兩塊。阿姨每每在往餐盤裡倒肉的時候勺子總要抖三抖,生怕多漏了幾塊給你似的。並且,食堂紅燒肉似乎總伴著CP形式出現,往往不是純肉,而是紅燒肉燒土豆塊、鵪鶉蛋、茭白、豆腐乾等等……

這道菜,我越長大越喜歡

對比之下才發現,原來老爸燒的紅燒肉味道那麼上乘,原料優質、烹調用心、口感醇厚。這麼多年來,他做的紅燒肉定義了我腦海中這道菜該有的口感。是的,二十歲才發現,原來家的味道奠定了你對食物的基本品味,就好像是一家人彼此之間的串聯與共鳴,只要舌尖味蕾稍有刺激便能喚醒這份共鳴。

後來我發現,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平凡生活裡的很多高光時刻都有紅燒肉這道菜作為背景。

領了第一份工資請爸媽吃飯,老爸堅持替我省錢不肯下館子,非要親自下廚,燒了滿滿一碗堆成小山的紅燒肉。

男朋友第一次上門見家長,直誇老爸廚藝,揚言婚後一定要跟老丈人學燒這碗紅燒肉,從那天起,這個味道又多串聯起了一個家人。

新婚第二天去孃家回門,話語間老爸一直重複,"以後回家吃飯記得要先點菜,想吃紅燒肉我立刻去買。"

現在,老爸時常抱著1歲的外孫一邊喂輔食一邊笑眯眯地自言自語:"等你長大吃第一口外公燒的紅燒肉時,一定香到口水流不停。"

多年過去,老爸仍然堅持做紅燒肉的習慣,經常會在親朋好友聚餐時掌勺,似乎端上一碗烏狀紅亮、酥軟粘甜的紅燒肉已經是他內心不可或缺的一份情誼。

這些年來,這碗老爸紅燒肉的味道也一直在精益求精。從最開始把白砂糖換成冰糖再到黃冰糖,或把水換成可樂、啤酒、甚至不加水只用生抽老抽收幹燜汁。從我有記憶開始,老爸的紅燒肉總是越做越入味、越做越好吃。

這道菜,我越長大越喜歡

每個人關於食物的記憶總是綿長的,人間至味往往藏在那一道道普通的美食之中,當你的舌尖觸碰到這些美食時,心底裡的回憶與情感便會一瞬間湧上心頭。觀看下方視頻,勁酒與你一起重溫美好"食"光,回味那些熟悉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