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潛艇最怕遭遇海底斷崖,斷崖是什麼?有何實例?

魯啦啦1235846798204


在科技日益發達今天,人類似乎已經變得無所不能:超級計算機可以模擬核爆炸,人工智能可以隨時掌握每個人的興趣習慣,登上月球甚至飛往火星都成為現實,人類的想象力早已突破三維世界進入了洪荒宇宙的黑暗森林,但實際上,人類對於自己家園的瞭解,卻遠不如人們想象的那麼深刻。

單說這蔚藍星球上的廣袤海洋,就有太多太多的未知,讓自詡無所不能的人類變得無所適從,很多時候只能歸結於大自然的神奇。

2014年中國海軍372號艇經歷的“掉深”事件,經媒體傳播後,人們才瞭解到大洋深處不僅有狂暴的颶風,平靜的海面之下也潛藏著巨大的兇險。本質上,潛艇“掉深”是由於海水密度變化引發的浮力減小。

總結人類航海史,人們在大洋上經歷的“海水密度變化”事故,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海水中出現大量氣泡導致的海水浮力劇變,典型的案例是大名鼎鼎的“百慕大三角”,由於此處海底產生大量沼氣,釋放到海水中後,在海面形成海水與沼氣混合的“沸騰”現象,實際上就是大大降低了海水密度,從而降低了海水浮力,最終導致行經此處的船舶深入大海。

另一種就是“海中斷崖”事故。由於上下層海水的鹽度變化,導致密度躍變,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劇減小,從而形成類似於“從陸地跳入空氣"這種變化的“海中斷崖"。當潛艇浮力急劇減小,從而引發潛艇迅速向深處掉落,當海水壓力超過潛艇極限,自然會引發潛艇的破損並最終沉沒。而且,上下層海水的密度差越大,潛艇浮力變化也就越大,向深處掉落的速度也就越快,這種“斷崖”帶來的風險也就越大。

儘管中國海軍372號艇在3分鐘內執行500多個動作,成功處置了“掉深”事故,最終安全上潛返航,但這在潛艇同類事故中,只是絕無僅有的個例。實際上,各國海軍潛艇經歷的“海中斷崖”事故,幾乎沒有成功脫險的案例。

1963年,美國海軍最新型核潛艇長尾鯊號在科德角沿海進行下潛實驗時,就遭遇了“海中斷崖”,最終裹挾艇上129名船員,長眠於2300米深的海底,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潛艇。

1968年,以色列達喀爾號潛艇訪問英國後,在地中海後神秘失蹤,最初以方判斷三種可能:埃及海軍擊沉、潛艇質量問題、阿拉伯間諜破壞。但直到1999年,人們在海底3000米的發現了達喀爾號殘骸。經過分析評估,才基本認定是遭遇了“海中斷崖”。

二戰以來,人類對於海洋的利用越來越廣泛,各國海軍也圍繞海洋環境制訂作戰樣式,規劃水中裝備,進而實現海上作戰意圖。在此過程中,海洋環境參數對海軍作戰和生存能力的影響越來越大,擁有詳盡、精確、動態的海洋水文參數,不但能夠保障和平時期航行安全,更有利於戰時的海上機動和隱蔽。但這些數據都是各國海軍和科研機構多年監測、積累的結果,對各國而言都屬於高度機密,因此,進一步擴大對海洋的科考、監測和數據分析,對於軍用和民用航海安全至關重要。在這方面,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軍備解碼


潛艇可謂是當今世界上最為神秘的武器之一了,當其噪音降低到90分貝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隱匿於海中,聲納都無法偵測。正因如此,潛艇擔任了各國海軍的重要職責,這樣極具戰略地位的武器在海中是否真得無所畏懼呢?

其實,“海底斷崖”便是潛艇在海底的噩夢。所謂海底斷崖並不是真的如山體懸崖般突然斷開,而是上層與下層的海水突然出現極大的密度差,上層的海水密度遠大於下層的海水,而密度差所產生的巨大壓力會將導致潛艇下墜,並且無法通過常規的排水方式上浮,便如同墜入斷崖,在下墜深度超過潛艇的極限深度時,後果可想而知。在全球海軍歷史上,因海底斷崖而導致的悲劇不止一二。

美國軍方初次研製出的核潛艇長尾鯊號,造價就高達5000萬美元,彼時可謂風頭無二、無人能敵,但在海中進行實驗時遭遇了斷崖噩夢,艇內129人全部遇難,攜帶的22枚核彈也一同埋葬深海。巧的是,美方的冷戰對象俄羅斯的K142號潛艇也在80年代因海底斷崖悄然失蹤,所有成員無一生還。冷戰期間,雙方均在海上佈置了重兵,很多潛艇的消失都與海底斷崖有關。

而1967年以色列達喀爾號潛艇也因海底斷崖而沉沒,以色列耗時31年只為尋找艇內的69位成員,最終在3000米的海底發現其已斷成三截,69條生命湮滅於此。

遭遇海底斷崖其實並非無力迴天,中國海軍的372號潛艇便創造了唯一的奇蹟,在短短几分鐘內,潛艇上的將領與士兵們沉著冷靜,憑著過硬的技巧及軍事素養成功脫險,並且士兵們並未在脫險後置潛艇於不顧,而是維修部件並繼續執行任務,令人欽佩。


利刃軍事


我們先來看看,海水中的鹽度梯度,導致的海底斷崖是什麼情況?


海面上波濤洶湧,其實對海水的影響,也只僅限於60米左右,而下面基本上是風平浪靜,由於海水溫度不同,對鹽的溶解能力不一樣,當不同鹽分濃度的海水相遇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個分界線,而這個分界線,目前人類是探測不到的。當潛艇恰好經過這裡的時候,災難就發生了,也叫潛艇掉深事故。

看到上面的示意圖,我們就會明白,潛艇是依靠在外部的艙室灌水,達到與某個深度的浮力相等,從而懸停在海里,灌水和排水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再看看潛艇的動力,目前都是尾部螺旋槳提供動力,前部和中部有鰭翼,用來控制方向和水平。這就帶來了一個嚴重問題,動力分佈不均,姿態控制延遲。


當潛艇恰好運行到鹽度梯度分界線,前部遭遇海水密度降低,突然下沉,尾部的動力還來不及關閉,直接就栽下去了,這個潛艇巡航速度加上重力加速度,完全超出了潛艇的反應速度,等到降低螺旋槳動力,使其倒車,並調整鰭翼,該潛艇可能已經突降了幾百米,我們都知道,潛艇的內部是中空的,潛航的最低深度都是經過嚴格測試的,一旦超過了這個深度,海水的壓力驟增,外殼經不起,必然導致破裂,漏水,對內部結構造成致命損害,嚴重的會導致全艇子數分鐘內坍塌變形,裡面的艇員,遭到高壓空氣的擠壓,心肺功能、耳蝸前庭功能紊亂,連自救的反應都做不到,直接就七竅流血,葬身海底。


實例:1963年4月10日,當時美國海軍最新銳的"長尾鯊"號攻擊型核潛艇在美國東部科德角沿海330公里的大陸架邊緣處作下潛300米的潛水試驗時,神秘地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奪走了艇上129名船員的生命。

(這是弗吉尼亞級,夠大吧,它也扛不住600米的掉深)

至今這樣的事故已經發生了數十起。目前有報道的是隻有中國南海艦隊372潛艇,掉深150米,自救上浮。這是一個世界軍事難題,希望光大吃瓜群眾,群策群力,放棄打麻將、看A片的寶貴時間,發揮自己的腦洞,提出寶貴的建議。


其實關於這個難題,諸葛小村姑,就有解決方案,這是馬偉明博士,一直聯繫不上而已。

………………

這裡是諸葛小村姑為您報道,歡迎關注!


諸葛小村姑


潛艇最怕的有三樣東西,一是反潛直升機,二是海底斷崖,再一個就是局座的海帶。今天我們只說題主所提出來的海底斷崖。

這裡所謂的海底斷崖並不是海底地質結構所形成的斷崖,而是指海水在洋流或者其它因素影響下,所形成的低鹽度海水層。當潛艇駛入鹽度較低的海水區域中時,會因這裡海水的浮力減小而出現急劇下沉的現象。潛艇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很少有生還的希望,因為潛艇很快就會下沉至它的極限深度,而被海水強大的壓力所壓癟。這種現象也被人們稱為潛艇掉深。


在歷史上,就發生過多起潛艇遭遇海底斷崖的案例。在1963年4月的一天,美國一艘排水量近5000噸的長尾鯊號核潛艇在一次深潛試驗中失聯。最終長尾鯊號的殘骸在2600米深的海底被發現,此時艇上129名官兵全部罹難,其所攜帶的22枚核彈也不知所蹤。此次事故最後被認定為潛艇遭遇了海底斷崖。

1967年,以色列一艘載有69名艇員的達喀爾號潛艇遭遇海底斷崖失蹤。直到31年後才在3000多米深的海底被發現。當時由於事發突然,艇上官兵連求救信號都沒來得及發出。上世紀80年代,蘇聯的K142號潛艇也因遭遇海底斷崖,導致艇上全體乘員遇難。


可以說,遭遇海底斷崖能夠逃脫的少之又少。我國的372潛艇便是其中少有的幸運者。2014年年初,372艇遭遇了水下掉深險情。由於艇上官兵沉著應對,處置得當,在潛艇8分鐘掉深70.6米之後開始上浮。6分鐘之後潛艇成功浮出水面。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探奇筆記


海底斷崖其實是潛艇最怕的,因為海底斷崖的地方出現密度變化,而且是急劇變化,導致潛艇的深度出現下降。潛艇在深海中航行,其實是有深度控制的。

比如常規潛艇一般潛深大約在300米,如果進入海底斷崖,那麼海水密度急劇變化,導致潛艇浮力發生改變,立刻掉深度。潛艇的噸位又非常大,海水密度突然降低,那麼潛艇的浮力就突然降低,就像一個大鐵疙瘩那樣往下沉。

對潛艇而言,反應時間很短,潛艇要立刻排水增加浮力,等一系列操作完,都掉上百米都有可能。一旦超過安全潛深,那麼就是致命的,導致艇體被巨大的壓力擠破,完全沒有施救的可能。

這樣的先例在潛艇失事原因中佔比例較高,不是罕見的個案。最典型的就是美國海軍長尾鯊號核潛艇,遭遇海底斷崖,直接深入2300米深海。


川陀太空問答


斷崖是什麼?拿重慶墜江大巴車墜江事故來說。第四天大巴車打撈工作將轉入車輛打撈階段。據中國水運報報道,今天第一批潛水員下水給落水車輛綁紮鋼絲,為整體車輛打撈出水做準備。黑匣子已找到,已交到警方。預計今天完成打撈工作。水深約71米。水下能見度1-2個平方,事故車輛附近有斷崖90米左右。這就是給救援人員增加難度。有斷崖可能探查不到事故車輛的具體位置。也給救援人員增加了危機。初步瞭解公交車呈30度角前傾、車輛結構部分受損。水下有亂石、亂流等危險因素,潛水作業難度極大、危險性也大。普及一下,在水深75米壓力相當於一個70公斤重男子承受超過500公斤的壓力。按目前距離71米算,留給潛水員潛下水工作只有30分鐘左右,但返回水面解壓需要5個小時。更多信息,關注我更新。





噢貝鼻


海底斷崖是什麼?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疑惑。其實海底斷崖是一種海水躍層上層密度大,下層密度小的狀態,不管是生物或者是儀器到這裡的時候正浮力變成負浮力,所以一般生物或者潛艇到達這裡的時候會迅速的下墜,彷彿落入斷崖之中,最終的結果大多是毀滅!所以才有了這樣的稱號,海底斷崖或者是海中斷崖。

比如常規潛艇一般潛深大約在300米,如果進入海底斷崖,那麼海水密度急劇變化,導致潛艇浮力發生改變,立刻掉深度。潛艇的噸位又非常大,海水密度突然降低,那麼潛艇的浮力就突然降低,就像一個大鐵疙瘩那樣往下沉。對潛艇而言,反應時間很短,潛艇要立刻排水增加浮力,等一系列操作完,都掉上百米都有可能。一旦超過安全潛深,那麼就是致命的,導致艇體被巨大的壓力擠破,完全沒有施救的可能。

我國南海艦隊潛艇八十年代〈解放軍報〉介紹過有一艘艇就戰勝過深潛遭遇了海底斷崖突然掉深的險惡環境下,一成功上浮的事蹟!


1魔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bf51e10c9ccf78b6c33e49daf8abeb8\

全家寶貝嬰幼兒游泳館


斷崖不是在海底。


所謂斷崖學名叫溫度躍變層。就是海水溫度在很薄的水層突然發生很大變化。由於溫度變化導致海水密度變化,潛艇的浮力就會發生變化。


一般是深度的海水溫度更低,密度更大,浮力變高,潛艇上浮。如果海水溫度增加,海水密度減小,浮力減小,潛艇就會往下沉。但是水壓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加,超過艇體結構強度,潛艇就會損壞,而沉沒。

很多潛艇無故沉沒,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比如美國核潛艇長尾鯊號失事。


天明遙遙山海關


海軍潛艇潛航於水下,是潛艇的通常航行狀態,但熱帶,亞熱帶海水鹽份由於天氣原因有些海:水鹽份分佈不均勻,浮力怱高忽低,形成了水下斷崖,明明航速均勻的潛艇正在吹好了水箱配重的2OO米深的水下航行。突然前面水中鹽份密集度大量下降,(還有洋流因素影響),潛艇大頭朝下,突然喪失浮力,掉深。

嚴重時水兵來不及做出反映,就能突然下沉幾百米。艇毀人亡。

我國南海艦隊潛艇八十年代〈解放軍報〉介紹過有一艘艇就戰勝過深潛遭遇了海底斷崖突然掉深的險惡環境下,一成功上浮的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