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被曝抑制內存產能來控制價格,你怎麼看?

用戶282993681


更多深度點評、科技資訊、玩機技巧、數碼評測等內容,歡迎大家點擊左上角頭像關注我們。

———————————

其實筆者看到關於三星被爆出如此負面新聞一點都不意外,看筆者下面的分析。

大概在6月份,中國的相關監管機構對美國芯片商美光、韓國芯片商三星與海力士展開反壟斷調查,這幾家公司涉嫌操縱DRAM內存芯片價格。這三家公司確實有這個實力也有這樣野心這樣做,並且我們大家都知道,這三家公司靠著自己的壟斷地位確實也操縱了內存條的價格。

先來了一下DRAM,DRAM分為很多種,常見的主要有FPRAM/FastPage、EDORAM、SDRAM、DDR RAM、RDRAM、SGRAM以及WRAM等。我們日常說的電腦內存條大多就是指的DRAM。近兩年隨著這三家公司的市場份額提升,這三家公司也開始噶韭菜了,電腦的內存條價格水漲船高,最高的時候8G一條將近1000塊錢,美光與三星與和海力士能操縱價格很重要的因素是這三家公司已經壟斷全球96%的市場,所以這三家公司能有這樣的違規操作也不意外,所以三星被爆出抑制內存產能來控制價格,筆者一點都不意外。看到這個結局筆者很高興,終於三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是絕不缺席!

算了吧,正義永遠只會在需要的時候才出現,本月初時三大芯片商之中的另一個—美光也出現了意外,7月3日,福州晉華官方發佈消息,因美光自有品牌產品涉嫌侵害晉華專利,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美國芯片巨頭美光發出“訴中禁令”,法院裁定美光半導體銷售(上海)有限公司立即停止銷售、進口十餘款Crucial英睿達固態硬盤、內存條及相關芯片,並刪除其網站中關於上述產品的宣傳廣告、購買鏈接等信息。同時裁定美光半導體(西安)有限責任公司立即停止製造、銷售、進口數款內存條產品。

是不是很湊巧呢?7月3日美光出事,7月16日三星被曝負面新聞,相隔不到半個月,說明中國政府在芯片半導體領域開始出拳了,通過出手相關芯片商公司來與中國達成某種交易,這個大家都明白是什麼交易,舉一個例子就可以說明:2013年,高通在北京和上海的辦公室遭遇調查,涉及存在反競爭行為被罰款9.75億美元,高通公司作為全球知名芯片公司,有一半的收入來自於中國,所以只能同意罰款。另外,高通為了重新贏得中國市場,高通同意在中國降價,把更多的製造業交給中國公司,並且承諾幫助中國發展相關產業提升技術能力。

同樣的道理,在遭受制裁或者處罰後,一些芯片廠商便會與中國達成相關協議。而中國也想借此獲得相關核心知識產權,需要知道具體過程,當中國學會後就沒有三大廠商什麼事兒了。所以三星與美光只會是個開始,半導體的市場或許已經暗流湧動,讓我們拭目以待。


芯智訊


事實上三星能做出這樣的事我一點都不驚訝。

令人垂涎欲滴的暴利讓三星、海力士、鎂光嚐到了甜頭。像本次主角三星,2016年第一季芯片營收僅僅是芯片巨頭英特爾的30%。但一年過後即2017年第一季度,三星的芯片營收就跟英特爾持平,第二季度就超過英特爾的137億美元還多10億美元,到了2018年第一季度三星芯片營收更創新高達到了192億美元。

所以,美國加州用戶起訴三星、鎂光、海力士合謀壟斷價格不無道理。所以,我國對這三家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也理所當然。

這些利潤足於讓三星等無比瘋狂。即是冒著被反壟斷重罰的風險,那些罰金對於瘋狂賺取的利潤來說只不過九牛一毛。

減產控制價格好像這些兒公司又不是第一次做了。比如來個供電故障、失火等不知是否人為的因素產量就刷刷刷降下來了,價格蹭蹭蹭就上去了。

比如三星NAND閃存工廠遭遇停電,預計影響11%產能。在三星共和國的土地上三星工廠竟遭遇停電?科學嘛?

還有像什麼失火呀,還有其他啥“預料之中”的能影響產能的事故。好像三星、鎂光、海力士等一直沒有少發生。

嗯,萬惡的資本家!


阿呵IT數碼


三星一貫的作風,但這也說明了市場需求真的很大。

內存價格大概是從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飆升的,其飆升的根本原因是需求量的暴漲與產能的有限。我認為產能實際上還是有所不足的,雲服務提供商的銷售額每個季度都在暴漲,手機內存也一樣,6G運行內存已經用到了千元機上,而且筆記本也基本是8G起步了。需求量一直在上漲,如果沒有市場需求的變化,三星是不可能有漲價動作的。

三星佔據著內存市場56%左右的份額,這麼大的份額讓他們可以為所欲為,而且海力士和鎂光基本上也是跟隨三星的動作來。當你控制著一個行業一半以上的產能時,你不操作價格也得操作價格了。


看球人


那是因為三星等巨頭在儲存產品領域的壟斷造成的,要知道資本的逐利性,有錢不賺那必定是傻子。所以一個健康的市場必須有至少兩家相互競爭的廠商存在,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壟斷的出現。近的有三星鎂光海力士,遠的有微軟高通英特爾,整個地球都吃夠了這些技術巨頭的虧。國內市場也一樣,如果某個廠商強大到壓死了所有競爭對手形成了壟斷(比如手機市場),遲早有一天消費者們將會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價去購買壟斷廠商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