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攝影師的鏡頭,尋找身邊“獨特”的風景


這幅作品是由陳亞軍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快樂的童年》,生動的生活場景每天都在上演,是“熟視無睹”還是“用情記錄”?這是考驗攝影師的技能與責任。作者敏感地抓住街頭小孩玩肥皂泡的瞬間,表達出孩子的童心可樂。作者選擇平面化的視角凸顯三個小孩的情態特徵,將觀者的注意力集中於他們的情感趣味中;逆光下晶瑩透亮的泡泡折射出的五彩斑斕風景,成為畫面中“獨特”的風景。

這幅作品是由呂斌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與留守子女離別》,真實生動的表情賦予作品最大的感染力。充滿愛的不捨,掩面而泣的母親打破了站臺上的歡樂,形成了觸動人心的視覺點。作者沒有選擇暑假中平常的視覺手法去留意小候鳥與家人團聚的場景,而是選擇了一個離別時令人心酸的一幕加以定格,使讀者在情感觸動中能感受到畫面所蘊含的豐富內涵。

這幅作品是由黃立國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辛勤的背影》,背影作為主體呈現在畫面中,總能給人一些意味深長的思考與想象,其緣由在於背影更顯含蓄的張力。菜農在熾熱陽光下蹬著三輪,溼透的衣衫貼著古銅般的脊背。儘管我們看不到主體對象的面部表情,但背影獨有的肢體動態語言,已經具備了較好的詮釋能力,特別是傳神的脊背細節,刻畫出主體人物的豐富內心,讀來耐人尋味,富有感染力。


這幅作品是由陶志軍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渴望藍天》,通過“對比“藉助差異間的直接比較,往往會給人以更深刻的印象或某種特定的感受。這幅作品便是如此。作者能夠給觀者帶來愉悅的視覺心理感受,恰恰是大環境中的小人物被結構在適當的位置加以點綴。

這幅作品是由湖南瀏陽的周國良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等待》,畫面中的小販與廣告背景之間的“巧合”因素雖然少了一些,但人物注視的目光和簡潔的構圖,都儘量突出了“等待”二字中包含的趣味。

這幅作品是由廣東揭陽的楊躍新老師所拍攝的,作品的名字《一個人的社戲》, 畫面中的一條板凳和一個觀眾,臺下的孤單和臺上的熱鬧形成了鮮明而有趣的對比,還可以利用虛實關係進一步增強對比效果。另外,畫面有較大的剪裁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