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創作的小祕密:如何學寫五七言律詩

前言

五七言律詩是學習詩詞的重要一課,古體詩的出現早於近體詩(格律詩),從古體詩學起,然後開始學近體絕句,再後學習五七言律詩,然後學習填詞。

學習五七律的寫作分兩個階段,第一個是基本的格律知識,包括四種句式,兩種變格,幾種拗體。這些比較簡單,如同數學的公式,記住即可。記不住也不要緊,作詩時對照著檢查一下,時間長了自然就能記住。

第二個階段是進階的修煉,第一從形式上注意聲韻的協調,第二從內容上注意字法、句法、章法的調整,這就比較難了。老街簡單從這三個方面說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七律四種基本詩體

無論是四句的絕句、八句的五七言律、八句以上的排律,都是四種基本句式的組合。

1、四種基本句式

1).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去掉前兩個字就是五言律詩的句式。這四種句式按照粘連、對仗的規則組成四種詩體。八句的律詩分1首、2頷、3頸、4尾四聯 ,簡單說12、23、34要相互黏連,中間二聯要對仗。這裡不細說格律的事,可以參看我的頭條文章《 老街詩詞閒話10-律詩四式讓您半小時學會格律 》

2、平平平仄仄的兩種變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有兩種變體:

A、第一種三仄尾,

【仄】仄【平】平【仄】仄仄;杜甫很喜歡用三仄尾,例如:《詠懷古蹟五首·其二》第三句:悵望千秋一灑淚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三仄尾在初盛中晚唐都比較常見,例如李商隱七律《流鶯》: 曾苦傷春不忍聽。

流鶯漂盪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裡,萬戶千門開閉時。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關於三仄尾,可以看看我的這篇文章:《從《題破山寺後禪院》說起 唐詩中竟然有這麼多的三仄尾 》

B、第二種叫做鯉魚翻波,

【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的平仄顛倒使用,這種情況也非常多見。例如杜甫秋興八首: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降王母,【仄】平仄。

3、拗體

【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幾種拗體:

A、【平】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個字應平實仄,半拗體,不需要救拗。

B、【平】平【仄】仄仄仄仄,第五第六應該平,實際都是仄,叫做大拗體,必須救拗。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樓煙雨中,煙,這個位置必須平聲救拗……

詩詞創作的小秘密:如何學寫五七言律詩

二、聲韻的協調

1、押韻

詩韻用平水韻,古體詩可以通篇用鄰韻,可以換韻,可以用仄韻。而近體不可以。

近體除了首句可以用鄰韻,其他韻腳一韻到底,必須用平聲韻。

2、詩句結構

詩句的結構避免單調重複,否則讀起來都是一個節奏,用杜甫的兩首詩中間二聯比較一下: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

上面四句幾乎都是2212結構,這種情況應該儘量避免。杜甫另外一首詩的四句就有變化: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

第二聯是2212結構,第三聯是2221結構。相互之間錯開,如果壘磚牆一樣,吟誦起來就不會單調,富有節奏變化。

3、鶴膝與八病

作詩要注意鶴膝的問題,鶴膝在王力書裡稱為上尾(估計是採用仇兆鰲的說法),杜甫作詩比較注意: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鶴膝就是注意單數句的結尾避免四聲相同,例如杜甫這一首,首句押韻不提,第三句淚,去聲,第五句枕,上聲;第七句月,入聲。三五七句不要連續用同聲。同聲指的是平上去入四聲相同。

詩詞創作的小秘密:如何學寫五七言律詩

三、立意與風骨

立意就是主題,中心思想內容。一首詩格調高低,立意是根本。

陳子昂批評南北朝與初唐的詩風"漢魏風骨,晉宋莫傳"。是指當時的詩歌丟失了詩言志的本質。風,是指感發的力量,骨是指內容與形式有效結合,不可言之無物。風骨就是作者思想感情通過詩歌傳達出來的可以引起共鳴和感動的力量。

古人說"詩言志"、"文以載道"、"文質彬彬"都是內容與形式結合。

詩詞創作的小秘密:如何學寫五七言律詩

四、練字、句法與章法

1、練字

練字就是在合適的位置選用最合適的字。例如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故事,例如杜甫身輕一鳥"過"的故事,都說明了一個字的重要性。這一類字被稱之為詩眼。

另外有人喜歡用字有出處,例如劉禹錫非經書的字不用:《老街詩詞閒話22-誰讓劉禹錫作詩不敢用"糕"字?》黃庭堅評價杜甫、韓愈"無一字無來歷",有來歷的字如同一個有故事的人。

用字(包括詞)以雅為上,如荷花可以稱之為菡萏:菡萏香銷翠葉殘。如柳永詞中恁麼、可可等俗語與白居易的老嫗能解是不一樣的。通俗不要緊,一定要避免粗俗與低俗的語言。

詩如其人,讀一個人的詩作彷彿能看出其談吐、舉止與修養。

2、句法

律詩受格律影響,語法結構與散文有極大的不同,常見省略倒裝跳躍等等,這是詩家語的特點。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裡說過:

……蓋韻文之制,局囿於字句,拘牽於聲律,散文則無此限制。……故歇後倒裝,不通欠順,而在詩詞中熟見習聞,安焉若素。......各自不同,韻文視散文得以寬限減等爾......屬詞造句,一破"文字之本",倘是散文,必遭勒帛。

詩詞創作的小秘密:如何學寫五七言律詩

3、章法

詩詞文都講究起承轉合,簡單說就是句子的排列順序,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有照應、有轉折、有敘說,有穿插。起句有的先寫景例如: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有的先說理,例如: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

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五七律的第二聯、第三聯往往照應第一聯的上下兩句,曹雪芹《紅樓夢》中林黛玉講過:"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

倒數第二句(七律第七句,絕句第三句)轉,轉折要有變化;最後一句收尾(合),如同管理學常說的閉環。

五、對仗與黏連

除了絕句不要求必須對仗以外,五七律和排律的中間所有聯都必須對仗,在格律詩的初期會有一些不對仗的現象,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懷古》通篇不對仗,如崔顥的《黃鶴樓》半古半律,第二聯不對仗。這一類情況大家知道即可,這不是後人作七律不對仗的理由。

另外對仗有工對、有寬對、借對等等,詩詞要用最精煉的語言寫景抒情, 完全拘束於一個門類的詞語會束縛思想,所以好的作者要善於使用寬對。《詩詞創作不可不知的知識 10分鐘說說格律詩對仗的種類與前世今生》。

古人有折腰體一說,急格律詩的失黏,如李白的七律《登金陵鳳凰臺》,23失黏、45失黏。但是我們作律詩還是要避免失黏的。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結語

學詩的第一步是通格律,這一關不可不懂,否則永遠處在詩詞之門外。過了第一關以後,仍舊有很多人寫的像打油詩,所以懂不懂格律僅僅是基礎。作詩當然也不必一定是格律詩,應該各體兼備,選擇合適的詩體表達自己的感情是正途。

第二、第三、第四步才能看出詩人的水平與功力,只有多讀古人作品,多練習多思考才能有進步。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過能否多讀多練,完全看自己工作之餘的時間和熱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