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作為教師,有一點是相通的,總感覺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時間”。

忙備課、忙教學、忙批改作業、忙評職、忙進修、忙文章、忙項目、忙各種檢查、評比、驗收和填表……

但忙碌的結果卻不盡相同。

有的人的枝頭紅豔豔,有的人則是寺廟裡的和尚,於是就有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了優秀教師和普通教師的差距。

實際上,每個人一天都擁有24個小時,那些將碎片時間高效利用的人,終收穫更多。

他們把時間單位切小,洗臉、吃飯、坐車、走路、睡覺前,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時間,卻日積月累,無形中比別人多出了一大塊的生命。

接下來,蒲公英教育智庫就跟各位老師們一起來看看高效教師是怎麼管控碎片時間的。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瑣碎時間打造“微活動”/陳宇

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是早晨7:30上課,中午12:00到13:40午休(含午餐時間),下午17:15下課、晚餐;18:00開始晚自習。根據這種作息安排,我們找到了一些空閒時間(見表1)。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表1

我採取“見縫插針”的思路,每天能夠找出大約30分鐘可以利用的時間,包括早晨10分鐘和中午20分鐘。這30分鐘可以做什麼呢?我班安排了三項內容:

1.每日早點評(1分鐘)

7:30開始上第一節課,我班要求7:20交完各科作業,留出10分鐘開展活動。第一項活動是“早點評”,每天由值日班長(全班學生按學號順序輪流擔任,每人一天)花1分鐘左右的時間朗讀他前一天放學後寫的《班級日誌》。日誌內容包括前一天班級情況小結,如班級或學校大事、好人好事、突出問題等。早點評有兩個作用:一是小結與提示,一是向全班同學發出信號——新的一天的學習生活開始了。

2.讀書、鑑賞、推薦活動(9分鐘)

早點評後還有八九分鐘時間,我們安排了以下活動(見表2)。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表2

由於每天早晨安排的內容充實而有意義,所以深受學生歡迎。更由於時間短暫,大家倍加珍惜,對活動質量要求也更高。由於大量活動都由學生輪流完成,既分解了負擔,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鍛鍊和展示的機會。

3.午間影院(20分鐘)

每天中午學生吃完飯後,有一些自由時間。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午休,但還是可以搶出來一點時間。我們利用20分鐘(12:30—12:50)安排“午間影院”活動,每週3次。

別看每次時間不長,但是積累起來一個星期也有1小時,一個學期達到20小時左右,可以看完十幾部電影。

從簡單地觀看影片、休息放鬆到發展成為一門班本課程《世界經典影片賞析》,我們逐步提升了活動的規格,更好地發揮了電影的教育功能。“午間影院”成為最受學生喜愛的“微活動”之一,對學生拓展視野、提升欣賞水平、領略世界多元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教研時間哪裡擠?/袁衛星

教、研本為一體,第一次成長靠模仿,第二次成長靠反思。

對於我們普通教師來說,教、研本為一體;教基於研才更科學,研源於教才有活力;善教者必是善研者,善研者也必是善教者。

比如我上語文課,備課前,必然會採用知網查詢系統將正式發表的課文相關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設計、課堂實錄等)悉數下載,然後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和教學經驗進行沉澱,在此基礎上進行文本解讀和教學設計。

而在上課的時候,我常常用錄音筆將自己的課錄下來,課後整理,有時候還要調查學生感受,以便於教學反思。我把這些都記錄下來,時間長了,素材多了,也就有了所謂的“科研成果”。

當然,為了潛心教學和研究,我也放棄了很多對我來說意義不大的東西以贏得時間,比如,我從來沒有打過電腦遊戲,也很少看電視連續劇。不忘初心,堅定信念,走二次成長,乃至三次、四次成長的道路。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利用接送時間與家長溝通/佚名

每天學生離校時,學校總是熱鬧非凡,各種聲音混合在一起,教師要在這嘈雜短暫的時間內把自己班上的每一位孩子交給他們的家長,真不是件易事。仔細算來,老師接觸每個家長的時間雖短,但這卻是教師直接與家長溝通的好時機。

1.簡短談話

家長工作都非常忙,接送孩子都是來去匆匆,上午送孩子怕耽誤上班時間,下午幾十個家長又幾乎在同一時間出現,這就決定了教師與家長談話的時間不可能太長,只能採用簡短談話的形式與家長溝通。

如有的家長想了解孩子近階段在校的表現,教師首先要肯定孩子的進步,然後針對孩子的不足,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以便家校隨時配合,促進孩子健康的發展。

針對孩子出現的一些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同時向多位家長一起說,以便節約時間,一般談話時間不超過5分鐘。考慮到有些家長會對孩子的某些行為有不同看法時,教師可事先編制計劃,列出具體的談話內容,然後再分時間、分批向他們宣傳科學的育兒方法。

2.便條、短信

有時簡短談話並不能達到家校溝通的目的。此時,教師可採取便條、短信的形式與家長溝通。如教師可把孩子在校的表現及要求家長配合做的工作以短信的形式寫出來,讓孩子帶給父母。

也可要求家長隨時將自己的想法、經驗、建議寫成便條、短信,反饋給教師,教師通過對家長反饋的意見進行總結,與家長交流,力求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性。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向家長提供給一些具體適用的指導。

如針對愛挑食的孩子,教師可向家長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在家做的菜能多從色、香兩方面考慮,從而引起孩子的食慾。針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愛畫畫願望,為其準備一塊任其畫的黑板或牆面,以滿足孩子的興趣。這樣,有利於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家長、老師之間暢所欲言,更加增進了教師與家長的情感交流,使家長對老師更加理解、尊重和信任。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碎片時間”做運動/佚名

作為老師,備課、批改作業不可避免,時間一長,就會造成肩頸痠痛,甚至會引發頭暈、噁心等症狀。

1.頸椎疼痛,手上抬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每天用這個動作“上舉走”走路,堅持200步。

預防脖子痛:每天坐1個小時,起來活動活動肩頸,自己隨時隨地的搓一搓脖子,搓到發熱最好。

2.腰椎疼痛,後踢腿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左右腳輪換,反覆50次。最好早晚各一次。

你在做後踢腿時,可以明顯感知腰部的痠痛點,你每天可以隨時隨地的輕輕敲打痠痛點100下。

3.座椅也是運動器材

由於工作性質,老師們需要長時間站立,因此常常造成腿部血液循環不好,老師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座椅進行幾組深蹲運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腿部血液循環速度,提神又健康,同時還不會影響到旁邊的同事。

首先,坐在椅子前沿,兩腿後跟與肩同寬踩地,腳尖自然外展30度左右,確保膝蓋打開指向腳尖方向。挺胸直背,微微往前俯身,控制好重心直接吐氣站起,再吸氣將臀部往後撅,俯身向前,打直腰背,慢慢坐下。每組10-15次,完成3組。

需要注意的是,運動過程中,膝蓋一定要指向腳尖方向,不然會受到損傷。

3.沒事兒靠牆罰罰站

如果在辦公室做操對一些老師不太好操作的話,那麼經常站一站一定是個百搭的方法!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反覆30次,可以早晚兩次。

另外一種站立法

從後腦勺、肩膀、臀部到腳跟,讓身體貼緊牆壁,自然挺立,這樣做可增強背部肌肉力量和耐力。如果堅持每天飯後這樣站立25分鐘,大概兩個月左右,還能看到明顯的減肥效果。此外,飯後站立還有益於腸胃健康,促進消化。

如果您覺得剛開始就堅持25分鐘太難,那麼可以先從10分鐘做起,每天增加5分鐘。用不了幾天,您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慢慢適應了。

4.課後的操場走一走

挑一雙舒服的運動鞋,再穿一身舒適的運動服,下班之後在操場走一走,也是個不錯的運動方式。

散步不僅可以使大腦放鬆,從而達到消除疲勞、清醒頭腦的效果,還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此外,也能讓各位老師利用這段時間靜下來,對一天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

5.走樓梯代替坐電梯

各位老師,如果您平常是坐公交車或者地鐵上班,不妨提前一站下,然後步行到學校。這十幾分鐘的路程雖然不長,卻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讓身體充滿活力地迎接新的一天,同時,還能達到鍛鍊身體的效果。

此外,在時間允許、樓層不高的情況下,您還可以用走樓梯代替坐電梯,既省去了排隊等候的時間,又能給自己增加一個鍛鍊的機會,一舉兩得!

6.舌根運動緩解聲帶負擔

除了身體上的健康問題外,咽喉炎也是困擾老師的一個問題。長時間大聲說話,容易引發聲帶水腫、充血或小結,加之以長期的粉塵刺激,慢性咽炎常常找上門來。

為了緩解這一問題,在課下,老師們可以經常做做舌根運動:閉口,用舌尖抵住牙齒,正轉18次,再反轉18次,最後將口中的津液分三次嚥下,早晚堅持各做一次,時間一長,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了!

除了這些運動之外,還有一些細節也需要各位老師注意。例如:注意坐姿及桌椅的高度;鼠標墊可以選擇護腕款;避免長時間低頭備課,每工作1小時左右就站起來活動一會等。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瑣碎時間學習的前提是規劃/潘洪建

1.選擇學習主題

可以是教師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話題,也可以是工作中面臨的值得研究的課題。比如,與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關係密切的問題與主題包括:教學設計、有效教學、校本課程、行動研究、敘事研究、學校文化等。

當然,也可以是一些比較具體的操作性問題,如課堂提問策略、作業佈置策略、課堂管理策略、與學生談話的藝術、問題行為處理藝術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師碎片化學習關注的主題。

2.做好學習規劃

在一段時間內重點關注某一主題,以學期或學年為一個基本單位,制訂學習計劃,利用碎片化時間,圍繞主題進行學習、思考,收集相關資料,為知識整合與創新提供材料與資源。

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網絡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網絡具有儲存、記憶、選擇與初步加工的功能,網絡可以跟蹤學習者的學習軌跡,自動推送學習者近期關注的問題與主題,生成與學習者關注的主題相關文獻,既有文字資料,還有圖像視頻資料,為學習者進一步拓展、深化學習導航,提供便利。

比如,生物學科教師對“基因”主題感興趣,可以通過網絡搜索、觀看相關主題視頻。當我們收看“解密基因破譯與人體重組”視頻時,計算機會自動推薦“人類基因研究需要更多樣化”“基因驅動技術,會給我們帶來驚喜還是恐怖”等相關節目。

老師,如何高效利用你的碎片時間?這些方法值得一試丨微週刊

增強對時間的掌控感/田冰冰

策略1:權衡利弊精簡做

班主任的崗位並不代表這些事情都全部承包給了你。

當我一邊改作業一邊思考,今天放學後我先去接孩子後去超市給學生們購買運動會獎品時,智慧的班主任早已聯繫了常有空逛街的全職媽媽,順路幫忙代購……當我一個人搬著凳子佈置黑板報時,領班的窗外,一群女生嘻嘻哈哈,剪剪貼貼,一會兒工夫佈置得讓我相形見絀……

是時候丟掉大包大攬單兵作戰的習慣了,越是事務繁多,越不要一頭扎入事務堆中,抽出時間來,根據事情的緊急與重要程度排序和佈局。相信,花在規劃上的每一分鐘,都會讓我們至少贏回十分鐘。

策略2:改變慣性革新做

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時間管理的理論,他指出,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處理上,需要很好地安排時間。

比如集中處理瑣事,把事務性的工作放到自己稍顯疲憊的時間段來抓緊處理;有意識地把不緊急很重要的事情安排在每天個人工作的黃金時段來做;借鑑圍棋的定期覆盤機制,借剛剛發生的班務事件做思維演練,藉以審視我們的時間管理上的迷失之處等。

前有時間規劃,定期反思,後有效益評估,時不時來點物質獎勵,這樣才能紮紮實實地修煉管理自己時間的內功。

策略3:要事大事團隊做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時間的管理與有效地發揮團隊中的領導力,互相協作也是分不開的。用上“培訓、委派、聯盟”等策略,來帶動學生、家長和同事力量一起做,無疑是節約時間的有效途徑。

當然,無論是哪樣一種方式委派出去的任務,一定要儘可能早地交辦,給當事人交待清楚時間節點,然後定時來收貨。讓我們心懷感恩之心,來穿針引線,帶動團隊,互相協作,去發揮班主任的領導力,即使面對要事大事,我們也能成為不折不扣的團隊引領達人!

策略4:藉助工具有序做

當智能手機逐漸成為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侶”時,藉助一些輕便得力的APP,幫助我們做好時間和事務工作的管理,也能輕輕鬆鬆把我們自己管起來。

我以前最常用於每日規劃的APP是錘子便籤;當進入每個學期的忙月時,我也會藉助Calendars5;後來,我又發現了整合性很強的APP叫Pendo;而現在用的最多的是有道雲筆記,還嘗試過番茄鬧鐘……。

值得提醒的是,無論你試用哪一款APP,可以不斷地去試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但是一定要及時地拋棄掉舊的,只留一款在手機上為最好,否則的話很容易出現另一種形式的混亂不堪。

說的千般好,實踐就是難。什麼大道理,都不如選擇一條路徑,即刻開始嘗試著做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