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水浒传》,你会说哪句?

天融城金吾卫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高中毕业那年,高考名落孙山之后,我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小屋里,初读了《水浒传》。

我欣赏花和尚鲁智深的急中生智。三拳打死郑屠,在大祸临头之际,鲁智深一边骂着:“你诈死,洒家慢慢和你理会。”一边“大踏步地”离开了。我在想,换作我,我大概只会傻傻的站在那里,任由别人把自己抓走坐监了。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我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古代农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无比腐败的一面。《水浒传》的确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


秀峰观世界


我嫁你两年了,还不如与师兄睡那两夜快活!



咋样,这句够狠吧。这话乃是潘巧云死前跟病关索杨雄所说。不过原著书中是没有的,是98版水浒电视剧加入的台词,张涵予版的水浒也同样有这一句。让在下印象非常深刻,感觉加入的很成功。

两版电视剧的潘巧云都可谓美艳妩媚,98版是大美女牛莉,新版的虽然不知道叫啥名,但可谓极品的尤物小妇人。这句台词一出口,别说病关索杨雄,估计是个爷们都受不了这种极尽羞辱的言语。书中杨雄是生生给潘巧云来了个剖腹剜心,残忍的活剐了她。这在水浒里,潘巧云可谓死得最惨的女性人物之一了。



从潘巧云身上可以折射出整部水浒对女性充满了深深的恶意。如潘巧云一般和水浒众好汉有纠葛的坏女人典型还有:阎婆惜、潘金莲和卢俊义的老婆贾氏。几位的故事下场几乎如出一辙:

阎婆惜跟宋江的同事张三勾搭,拿到晁盖的书信威胁宋江,被宋江直接斩首;潘金莲这是千古有名的淫妇,谋杀亲夫,被武松收掉人头;贾氏跟管家李固通奸,陷害卢俊义,被卢俊义虐杀,享受了和潘巧云一样的待遇。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四位确实都有取死之道。但出轨看起来都是情有可原:宋江只为了自己的面子名声,武大郎的不堪和武松的不能,杨雄和卢俊义都是爱武装甚过爱红妆的。就不明白了,放着娇滴滴的老婆空闺寂寞,却要去打熬力气,耍刀枪玩棍棒,有病吧?

所以电视剧在改编时或多或少都加了点其情可悯的元素。比如甘婷婷的潘金莲,死得简直可以说是凄美了。



水浒是男人戏,好汉里三个女性。母大虫、母夜叉,这种外号叫出来的女子得多生猛,贬义的成分居多。一丈青扈三娘就更奇葩了,全家被梁山泊灭门,自己还乖乖受人安排嫁给仇家安生过日子。

还有李师师,给梁山泊帮了那么大忙。可书里描写她也是见了燕青就神魂颠倒,恬不知耻的撩拨勾引,燕青却是秉持大义,毫不动心,巧妙的化解了这一出风流阵仗。



所以感觉水浒对女性人物充满了偏见恶意,他们的好汉都是不近女色的!但话说回来,实际上也可以说他们的命运还不是因为女人被彻底改变了!


如切如磨


水浒里的人都喜欢叫:哥哥!

看完水浒之后感触最深的就是里面的人总是喜欢用“”哥哥”来表示对人的尊敬。这些方面提现的更直观:

1.年龄比自己大:比如宋江沧州遇武松时,武松比宋江小,叫宋江哥哥

2.对领导的称呼:尤其对山寨来说,兄弟们通常把寨主叫哥哥或大哥,这么称呼亲近些,不管比自己大还是小,比如一个喽啰比寨主大,管寨主叫弟弟、兄弟,不像话,不招寨主待见。

3.社交语言:求人办事或者第一次见面,就是一种尊称,比如李逵求燕青带他一起下山找任源打架,管燕青叫“小乙哥”


脑波交响乐


说二句,写首小诗作回答,天罡地煞下凡尘,脱化生身各有音,派来一百零八将,主帅降朝遭灭杀。在"水浒"时期,应是一个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大量豪杰被迫被逼来到梁山。形成了一大批反朝力量,北有梁山,南有方腊。如果二者互相帮助,互相协调南北加击,可能宋字就要改写。由于宋江内心确有九九小私,招安是出路,能谋上个一官半职,也不枉梁山一聚。多么糊涂,多么浮浅的认识?多么无立(力)的决策。招安后,朝庭以借力打力,而后采取各个击破,一次把两大批反朝力量彻底绞杀。可笑的《水浒》,可笑的宋江,可笑的一百零八将。施耐庵代表朝庭以暗笔形式,招安打方腊,清除了反朝势力。以明笔形式造就了英雄好汉,而都是个个没成就的好汉。一百零八将在人民的心目中,还没有李自成一个人的名声大。"盼闯王,迎闯王,闯王到了不纳粮",你看这"口杯",它道尽了农民的心声。读《水浒》有感。个人观点,不足指正。








手机用户乌龙


“哥哥。”

这句话水浒中用的最多。以武松,李逵为代表使用频率最高。以哥哥自称的也就是宋江了。他是梁山好汉所有人的了哥哥,记住是哥哥,不是大哥。哥哥给人印象很亲切。而“大哥”给人多少有黑社会混混的印象。可见宋江始终想以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出现。

不幸的是,这帮人都被哥哥给坑了。哥哥对兄弟从来不讲情,不样手段,他始终是以给银子来维护哥哥的地位。而梁山中最耿直的两位好汉也终究在银子面前认了自己的哥哥。可是拿了哥哥的钱,终究是要给哥哥卖命。

水浒其实是用反语最多的一部书了,反角都以正形象写,而正角都以反形式写。这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讽刺。


三错


八百里水泊梁山。

我的出生地就在这范围内,也因此而自豪!从小就听着水浒故事长大的,自然也是水浒热。在我们那里对水浒故事老幼都能来上一段。特别是那朗朗上口的山东快书武松传,更时不时地能在地头坊间免费听上几段。

我们那里不光对水浒文化的炽热,也对水浒文化的发扬有着很大贡献!说个故事也就证明了我的所说!

清光绪年间,南旺县令出一上联:翠屏山有巧云,方显石秀:征集下联,告示贴出久久无人能对。不日,河西一饱读诗书的王姓先生去南旺赶集,对出了下联:清风寨逢时雨,立现花荣。真可谓妙对!

这就是我们这里对水浒的热衷!


容百川700


《水浒传》小学时课本上选了武松打虎,内容精彩,我想武松打虎的故事应该是妇孺皆知。中学学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智取生辰纲章节。水浒反映中下层人民群众在贪官污吏和地痞流氓欺诈下,官逼民反结义起事的故事。全书贯穿着结义兄弟情义。

全书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哥哥救我!”


手持虎符


洒家就是特地来消遣你的


作家刘峰


三拳打死震关西。

西门欲把金莲戏。

杨志卖刀林冲祸 ,

宋江醉酒题反诗。

武松打虎斜阳暮,

柴进好客前朝夕。

聚义梁山皆好汉,

蓼儿洼里风雨息。


南山一花奴


大朗,起来把药喝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