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何说自己是草木之人?

润杨的红楼笔记


林黛玉为什么会说自己是草木之人?这个说法从哪里来的?曹雪芹写林黛玉是草木之人有什么用意?真的是对林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的界定么?我认为是也不是!林黛玉自称草木之人,是对自身命运的慨叹和揭示!而曹雪芹写草木之人,并非林黛玉一个,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有林黛玉类似的经历和结局!



【一】

林黛玉的草木之人怎么来的?作为读者,拥有上帝视角,知道林黛玉前生是绛珠仙草,当然就是草木之人。但现实中,林黛玉一定不知道自己是绛珠仙草。那么,他称自己是草木之人就一定有出处来历。草木之人背后不简单!

林黛玉姓林,林本就是草木!而黛色,也指青黑色。描述的也是夏天草木深绿的状态。王维有诗:“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就是此意!

林黛玉用自己的姓隐喻自己是草木之人,对应的是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的金玉之人。薛家一来贾家,金玉良姻的说法就被薛姨妈鼓吹出来。林黛玉对贾宝玉有意,格外在意这个说法。经常拿来讽刺贾宝玉和薛宝钗。


【二】

薛宝钗有母亲为她作主,林黛玉却无父无母无人作主。草木,不同于其他生灵有父母兄弟,草木不知有父母兄弟,隐喻林黛玉无父母亲人匡扶,孤零零孑然一身!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在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林黛玉)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无父无母是林黛玉一生最大的悲哀。她与贾宝玉有情,有父母在,有人作主!可她父母早丧,留下她像草木一般孤零零自生自灭。可怜,可悲,更可惜!


【三】

林黛玉的草木之人并非代表她自己,而是一群人的代表。红楼梦秉持的中心思想是金玉良姻必成,木石前盟无缘!所以与贾宝玉相关有结果的人名字中都含有金玉,而与林黛玉一般命运,或者与贾宝玉有缘无分的,名字都含有草木。

有金玉者,薛宝钗为首,她的丫头黄金莺,被脂砚斋喻为和薛宝钗互为映射的金钏儿,被贾政看好给贾宝玉做妾的玉钏儿。这些人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莺儿陪嫁给贾宝玉。王夫人让玉钏儿得了姐姐金钏儿的月例,是第一个二两银子月钱的丫头(姨娘标准),都表示她们属于金玉之人。哪怕金钏儿死了,也以姐妹的方式给了贾宝玉(玉钏儿为本人推测,原文没写)!

有草木者,林黛玉为首,和她有关的,刘姥姥讲述的茗玉小姐十七岁病死,预示林黛玉十七岁早逝。香菱从小被拐,与林黛玉一样父母离散,最后干血症死去,与林黛玉的泪尽而亡消耗症状一样!一个无血,一个无泪!晴雯被说成芙蓉花神,同样是草木之人。花袭人更是草木人,否则妥妥的准姨娘为什么与贾宝玉有缘无分?皆因曹雪芹设定,草木之人注定被金玉排斥在外!

林黛玉自谓草木之人,是曹雪芹做了划分归类!草木之人有的与贾宝玉有缘无分,有的与林黛玉一样香消玉殒,她们就是迎春而生,入秋则逝去!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主体!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为您带来更多红楼故事!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里大型的诗社共两次。第一次是三十七回的海棠诗社,由探春发起,李纨的社长;第二次是七十回的桃花诗社,由黛玉重建,黛玉妹妹的社长。

而黛玉妹妹说自己是草木也知愁这件事,就发生第七十回。

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诗去形容诗社的大致情况:满园桃李斗芳菲。而真正的斗争焦点却是宝黛二人。因为这两个人才情具佳,容貌都是仙子级别的。这两个人都有一种心腹事:宝钗当然想嫁给宝玉这个富贵闲人,而黛玉和宝玉却又脾性相投,互为款曲,心意相通。所以,诗社对于宝黛二人则是极佳的自我展示,拉拢人心,集聚人气的机会。

第一次诗社,宝黛二人基本打了一个平手。那时的黛玉虽然父母新丧,却有宝玉的呵护和表白,所以意气风发。海棠诗里以‘偷得李蕊三分白,借来梅花五分香’赢得众家姐妹赞叹,尤其是宝玉说道:潇湘妃子怎么想来的?

然而,作为黛玉的超级竞争对手的宝钗妹妹也真不是吃素的。她的‘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玉砌魂’,本来让黛玉想一举夺魁的理想化了泡影。当时李纨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李纨说,如果论风流别致,当属黛玉;如果说持重沉稳,当属宝钗。也就是说,两个人打了个平手。可是,如果以黛玉当时的壮志凌云其志必得的神情来看,这场战役黛玉只是小胜。可是,黛玉妹妹却被宝钗打掉了锐气!

第二次诗社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那时,黛玉早已知道自己输掉了一切,所以心灰意冷,苟延残喘而已。所以还结社赋诗,不过仍然心存侥幸,希望奇迹发生。因为宝玉始终对她不离不弃,这是她的手里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从这次诗社的起因就可以看出黛玉的心境。

这一次诗社的发起因了黛玉的《桃花行》一诗。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当宝玉看到这首古风诗,他没有惊喜,而是直接流下了沉痛的泪。这泪是对潇湘妃子寂寞伤心绝望的泪水的默默回应。

谁知,这一次黛玉妹妹彻底输了,输的一干二净。我们先来看黛玉妹妹的几句诗: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这一次诗社发起的时间是春天,咏的是柳絮。从咏柳絮就可以看出,故事已经到了结尾,胜负已定,黛玉出局是一定了。所以,柳絮本身就是白色的,黛玉就说柳絮是因为愁白了少年头!她把自己幻化成了柳絮,从而发出最后的呼喊:叹今生谁舍谁收!

而这时的宝钗妹妹却是那个群里的人气巨星了,所以她激情飞扬地写下了这首豪气干云的柳絮词!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其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黛二人都在咏柳絮,由于二人的心境不同,遭遇不同,力量的对比不同,写出来的词的意境大相径庭。而宝钗妹妹的这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更是收获了满堂彩!

这场芳菲满园的争斗比赛到此胜负已定,黛玉妹妹最后的心气被踩到了宝钗妹妹的脚下,黛玉真的变成了飘飘悠悠的一片柳絮,飞啊,飞吧!

所以,黛玉妹妹的草木也知愁,不是愁,而是秋。她知道自己回天乏力了!




洛浦诗文


林黛玉说自己是"草木之人”出自第二十八回,端午节元妃赐礼,宝钗宝玉的礼物一样,比其他姐妹多出两样,宝玉便让袭人把礼物拿去让黛玉挑捡,黛玉拒拒绝,宝玉问起你因,黛玉便说“我没这么大福气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人儿罢了。”在这里,林黛玉自称为"草木之人”,有三种用意。



一,对"金玉良缘”的一种奚落。宝黛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在此时,宝钗进京,传出了"金玉良缘”说法,而端午元春赐礼,很明显的把宝玉宝钗放在一起,这对敏感的黛玉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也让黛玉醋意横生,而这种苦楚又无人可诉,而这时,宝玉问起,针对着“宝钗”这个“宝姑娘"和“金玉良缘之说,自然就酸溜溜的说出了自己是"草木之人",比不上什么"宝姑娘"什么的。



二,对自我身娇体弱又人单势孤的无奈自嘲。宝玉和黛玉此时还处于相于试探的阶段,明明可以感觉得到对方满满的情意,可是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特别是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受了委屈只能自己扛,在她自己心中,可不就让命如草木一样吗?她说出此话,虽然有与"金玉”针锋相对的意思,但更多的应该是自哀自怜吧。



三,对宝玉的试探。黛玉一旦沾惹了贾宝玉的事情,往往有些敏感多疑小心眼,这次也是一样。此时宝玉和黛玉两个人的感情还不稳定,仍然处于互相试探的阶段。而元春的赐礼,更是加强了黛玉心中的不安,而宝玉的出现,让林黛玉心中的不安有了一个突破口,因而林黛玉自比为草木之人,与金玉良缘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然后来看看宝玉态度。当然。贾宝玉的表现没有让林黛玉失望,贾宝玉听到林黛玉说道金玉二字,赶忙发誓:“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像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有了贾宝玉的誓言作为护持,林黛玉心里自然安稳了不少。



至于有人说黛玉因为是天上绛珠仙草降生,因而说自己是草木之人,这纯粹是臆测, 因为黛玉并不是携带着前世的记忆而来,当然因为姓林,便说自己是“草木之人"也有点牵强,因为按这个逻辑,李纨,袭人等都许多人都是草木之人了,那样,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了吗?


萍风竹雨123


林黛玉总说自己是草木之人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红楼梦》开篇写了绛珠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下凡为人,用这一世的眼泪“还债”,林黛玉经常提“草木之人”,和前文有个呼应。

但让林黛玉总提“草木之人”几个字的最主要原因是金玉良缘的舆论压力和她对贾宝玉的在意。薛宝钗到贾府后,王夫人和薛姨妈成为金玉良缘的最大推动者,四处散布宝钗的金锁要有玉的来配,其实就是希望宝玉娶宝钗。林黛玉父母双亡,无人为她主张,她心里着急,自己又不能和贾母说,因为那不成体统,只能屡屡用“草木之人”试探宝玉,看他心里是否也有“金玉良缘”。宝玉看她在意,也就在意,林黛玉以为宝玉在意的是“金玉良缘”这个说法,实际上宝玉在意的是黛玉对“金玉良缘”放不下的态度,希望黛玉不要胡思乱想,再添病症。最后宝玉给了黛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回复,黛玉才安心。



小雅的小


林黛玉不是降珠草修练成人,而是降珠仙子下凡投胎做人。而降珠仙子是西方灵河岸三生石中的降珠草中的一株,长受雨露之恩,常得到神瑛侍者浇灌而成人体。长依三生石旁,有着木石奇缘。降珠草得到神瑛侍者浇灌,天长日久,终于修成降珠仙子后下凡投胎起名林黛玉。也与三生石宝玉有三生情缘,故为木石奇缘。




枫亭晚94540406


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这是黛玉自比草木之人的原因之一。

其二黛玉自幼丧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且体弱多病,有如风中飘着的柳絮,黛玉性情多愁伤感,悲秋怜花,自卑自怜感伤自己是草木之人。



王潤璞


林黛玉常说自己是草木之人,这是有根源的。因为林黛玉的前身是灵河岸上的一株降珠仙草,因受到了日月精华的培养和雨露的呵护,遇到大旱又受到了神瑛待者以水浇灌才得意转化为降珠仙子,落入凡间以一生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来实现木石前缘。所以林黛玉经常说自己退草木之人。


王永y


一个原因是与木石前盟相呼应。

有古语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是在木石前盟的故事里草木有情,尚知下凡报恩。大千现实社会中,为了一己私利无情伤害他人的人却屡见不鲜。比如在贾府中饶是被贾母万般宠护的黛玉,过的也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

再来就是草木无手无脚,在自然界生物中只能任人摆布,甚至连小动物随便一个动作都能左右草木的生死。曹公想用草木隐喻黛玉的处境吧。被动到无法做主自己的人生。


Jane123985621


黛玉以草木喻己,乃是对深闺豪门的一种否定。草木之心,皈依自然,向善,不与世俗争;看黛玉葬花便可看出其超凡脱俗的超然物外的朴素情怀,在看穿纷纷扰扰的世间纷争,昙花一现的情感纠葛,寒心向古。这是一种内心虚空向奢靡豪门的绝望抗争,也是精神的形而上的表现。


潘加红国学易经


林黛玉前世不过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边的一颗绛珠仙草,只因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日日灌溉,才得以久延岁月,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这是她的造化。于是她弱柳扶风,于是她风露清愁,她惜花葬花,她伴着婆娑竹影咏叹秋窗风雨,仿佛这一生,都绕不开草木之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