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一生曾4次獲得此物,一次比一次風光,可惜最後被她弄丟了

如懿一生曾4次獲得此物,一次比一次風光,可惜最後被她弄丟了

冊寶,是清朝後宮中的女人們,夢寐以求的物品,可以說,不論她們在帝王面前如何賣力地展示自己,或者如清宮戲中那樣對其餘妃子的擠兌傾軋,最終努力的目的,都這麼一紙冊文罷了。

冊寶是後宮妃子上升的憑證,如同現在取得學歷,技能評估等的紙面證明一樣,貴人嬪妃也好,皇后皇貴妃也好,冊寶的發放,就是白紙黑字地肯定了妃子的地位,讓自己的身份落地生根。


如懿一生曾4次獲得此物,一次比一次風光,可惜最後被她弄丟了


乾隆朝,後來在《如懿傳》中被改編成妃子如懿的皇后,輝發那拉氏無疑是後宮之中的佼佼者,很多妃子自打入宮開始,位分就止步不前,而她從潛邸的側福晉開始,接連獲得皇帝御製的冊寶,前前後後整整四次之多,一直到登上了皇后寶座。然而最終,她享受了一生尊貴的待遇後,還是從雲端跌落,四枚冊寶,一一被收回。

乾隆二年,她剛剛從潛邸轉入皇宮中的時候,那是乾隆帝登基,她身為弘曆的側福晉,隨其餘諸多福晉一起遷入皇宮。那時候的乾隆皇帝初登寶座,青年天子,與富察皇后情投意合,纏綿繾綣,說不盡的意氣風發。一心撲在富察氏身上的乾隆皇帝,也沒有忘記入府不久的輝發那拉氏,封號為嫻,這一次她得到的的妃位冊寶。


如懿一生曾4次獲得此物,一次比一次風光,可惜最後被她弄丟了


乾隆十年,此時的輝發那拉氏,已經從當年青澀時光,進入皇帝后宮的懵懂的福晉,成長成為有八年妃位資歷的嫻妃了。這八年間,乾隆皇帝通過一系列的減稅,清吏,整軍,平叛活動,將軍國大權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弘曆儼然有一代至尊的氣象,而大清國也漸具盛世規模。

此時的富察氏將後宮諸事打理的井井有條,發揮她作為女性和皇后的天職,幫助乾隆皇帝處理政務,成就了一代賢后的美名。嫻妃此時在後宮漸有榮寵,在這一年,她被冊封為貴妃,得到了貴妃冊寶。


如懿一生曾4次獲得此物,一次比一次風光,可惜最後被她弄丟了


乾隆十四年,短短四年之後,輝發那拉氏的機遇來得比想象中的快了些,因為富察皇后雖然賢惠大方,但沒能得到上天的獎賞,反而病重去世,一縷香魂歸帝所。後宮權力空缺,諸妃缺少一個管理的領導,而皇帝也缺少一個接替富察氏的賢內助。

輝發那拉氏是純正的滿人,陪伴皇帝年頭很久,在自己的妃子生涯中一直表現突出,此時已經是貴妃位分,於是在這一年,皇帝冊封她為皇貴妃,她得到了皇貴妃的冊寶,距離皇后寶座,僅僅一步之遙。


如懿一生曾4次獲得此物,一次比一次風光,可惜最後被她弄丟了


與此同時,和她一同得福的,還有她的母族。因為輝發那拉氏出了一個皇后,整個輝發那拉氏族沐浴皇恩,從鑲藍旗被抬入了八旗中最尊貴的正黃旗。

乾隆十五年,七月初十日,乾隆皇帝親筆下諭旨,詔封那拉氏為皇后,加鳳冠,執掌六宮權柄。八月初二日,冊立皇后之禮在紫禁城舉行,十七日,乾隆皇帝帶著新晉皇后,從北京出發,巡幸嵩山洛陽一帶,拜謁祭奠祖陵,告訴祖宗,大清朝又出了一名賢后。自此,輝發那拉氏坐到了後宮的頂峰,收穫了一枚皇后冊寶。


如懿一生曾4次獲得此物,一次比一次風光,可惜最後被她弄丟了


此後,是她的十五年皇后歲月,她雖然沒有留下像她前任一樣賢惠的名聲,然而這十五年倒也相安無事。但是到了乾隆三十年,在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的時候,卻突然和輝發那拉皇后爆發了爭吵,雙方都因此深深憎惡對方。


如懿一生曾4次獲得此物,一次比一次風光,可惜最後被她弄丟了


爭吵的兩個人中,皇后抵死不肯認錯,讓皇帝失盡了顏面,皇帝因此大為慍怒。當夜乾隆就派人將皇后送回北京,並且將她四枚冊寶一一收回,不廢而廢,次年輝發那拉皇后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