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這樣的遺願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

夏穗生教授

◆◆

//

4月16日14時,95歲生日前一天,我國傑出的外科學家、器官移植學主要奠基者和創始人、醫學教育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夏穗生教授在武漢與世長辭。

//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根據夏老遺願,家屬捐出夏老眼角膜,並向夏老推動創立的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款100萬元,用於器官移植研究和人才培養。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一生只做一件事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夏穗生編著

醫齡與共和國同齡的夏老

是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

拓荒者和奠基者

1957年,33歲的夏穗生,因發表中國第一篇關於肝切除的文章而嶄露頭角;1965年,他與老師裘法祖一起創建腹部外科研究室。一臺病理切片機、一臺血常規計數器、一臺光電比色計和一臺開放式麻醉機,中國器官移植研究就此起步。

此後的半個多世紀,夏穗生及其團隊用130條狗的實驗打開了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的大門;建立新中國第一個器官移植研究所;實施亞洲第一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手術;培養中國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

其後,從實驗室到人體,中國人體器官移植事業不斷實現大跨越、創下新紀錄:1984年,成功進行我國首例胰腺移植;1989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親屬活體脾移植;1995年,成功實施亞洲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

“中國器官移植事業發展壯大,關鍵是人才。”

“讓年青人站在前臺,我的任務是搬梯子。”

正當醫學界為夏穗生屢創移植紀錄而驚歎時,他卻悄然“轉身”,轉而培養器官移植事業“接班人”。

他要求自己的學生,堅持投身國內暫時無人研究的課題和國際最先進的課題;他在90歲高齡,仍堅持為學生親筆改論文,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他要求學生不能只關心手術,更要關心患者術後恢復情況,因為“手術檯上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病人能出院才算”。

如今,經過一代又一代醫學專家的努力,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事業不僅走上了世界舞臺,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令世界驚歎的奇蹟,也探索出了世界矚目的全新模式,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器官移植數量躍居世界第二位,“

截至今年4月, 我國公民累計實現 器官捐獻23059例,捐獻器官65808個挽救和改善了近7萬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和質量。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逝後捐獻角膜和積蓄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夏穗生的家屬簽署遺體捐獻協議書,履行夏老生前捐獻意願。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夏老捐出的眼角膜將為需要的人帶去光明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沒有人體器官捐

獻就沒有人體器官移植

在醫院,夏老躬耕中國器官移植事業;在院外,他為人體器官捐獻事業大聲鼓呼,充分利用自己在醫學界的巨大名望和地位,影響和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的健康科學發展。

2013年3月26日,武漢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日,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89歲高齡的夏老顫顫巍巍地掏出身份證,一筆一劃認真填寫器官捐獻登記表。在他帶領下,320餘名醫護人員、醫學生和普通市民現場登記報名,自願身後捐獻器官。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要別人捐獻遺體器官,自己不做出榜樣,只講空話,不做實事,不行!”夏穗生希望,不遠的將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器官移植獲得新生,我國可以為世界器官移植事業提供更多的中國方案。

除了捐獻角膜,夏老辭世之後,家屬還遵循他的遺願,代他向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捐款100萬元。其中大部分是夏老的積蓄,還有部分由兒女補足。

“爸爸幹了一輩子移植,培養的學生是最多的。他捐出自己的全部積蓄,是為了讓器官移植事業後繼有人,同濟能湧現出更好更尖端的人才。”女兒夏麗天說,父親的精神一直感召著自己,“我將學習他,在身後捐出遺體、器官”。

器官移植拓荒者夏穗生教授病逝,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