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994年4月22日,美國第37任總統尼克松逝世


理查德·尼克松,美國第37任總統。1913年出生於美國加州,童年生活貧苦,父親在農場破產後又開過雜貨店、加油站。中學畢業後,尼克松本有機會進入哈佛大學,但由於大哥身患重病,家務沉重,主動選擇了進入當地大學學習。畢業後尼克松當上了公務員,二戰中在美國海軍服役。

1946年從海軍退役後,尼克松攜夫人回到家鄉,在友人的推薦下,開始步入政壇,參與當地地方議員的競選活動,很快因其激進觀點,廣受選民關注,在政壇異軍突起,接連獲得選戰勝利。獲選成為代表加利福尼亞州第十二國會選區的聯邦眾議員,又於1950年當選該州聯邦參議員。1952年艾森豪威爾選擇尼克松為搭檔,共同代表共和黨競選總統、副總統一職,並最終獲勝。圖為二人的競選海報。時年尼克松年僅39歲。

由於長期擔任聯邦議員和副總統一職,尼克松成為高知名度的政治明星。1960年,尼克松躊躇滿志地首次參與總統競選,對手是來自民主黨年輕的約翰·肯尼迪。兩人進行了歷史上首次電視辯論。肯尼迪家世顯赫、哈佛畢業、形象英俊、風度迷人,贏得大量女性觀眾的選票,最終出人意料以微弱優勢戰勝了經驗豐富的尼克松。圖為競選期間的尼克松與肯尼迪。


1967年末,尼克松相信,民主黨正因越南戰爭政策失誤而大失民心,共和黨贏的希望很大,所以決定再次競選總統一職。最終終於戰勝對手,成為第37任美國總統。在首任任期內,他領導的行政部門普遍重視州權,側重將權力發放各州而不是向中央集中。同時,他著力主持阿波羅11號登月計劃,在太空競爭方面趕超蘇聯。圖為尼克松在辦公室聽航天部門官員彙報阿波羅計劃進展情況。

相較於內政方面,尼克松在外交領域進行了更大力度的變革,引發世界格局的轉變。尼克松起初加大美國對越南戰爭的參與力度,不過之後還是在1973年中止了美國介入。1972年他成功訪問中國,給兩國外交關係打開新的篇章,同年還與蘇聯簽訂反彈道導彈條約並實施緩和政策。圖為尼克松與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

由於在內政外交方面,尼克松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相信自己的掌權達到政治重組的高峰。1972年尼克松宣佈競選連任,並最終輕鬆獲得勝利。但就在第二任期剛剛開始的當年,“水門事件”爆發,引發了美國政壇的劇烈震盪。在各種努力失敗後,尼克松於1974年8月8日晚上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從次日起辭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職務,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在任期內辭職的總統。


辭職後,尼克松與家人飛回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家中。據他的傳記作者講述,辭職後的尼克松內心相當煎熬。國會曾對尼克松在過渡期的生活費用以及一些薪金方面的開支給予資助,不過撥款數額也從85萬美元減少到20萬美元。1974年9月8日,福特總統宣佈給予尼克松“全面、自由且絕對的赦免”,這確保尼克松不可能再受到任何起訴。直到1980年代初,尼克松才重新回到公眾視野。圖為1989年尼克松參加的一場社交晚宴。

1994年4月18日,正在家中準備吃晚飯的尼克松出現嚴重中風。他被送到曼哈頓的醫療中心,起初神智清醒,但無法說話或移動自己的右手和右腿。大腦因受損而導致腫脹,隨之陷入深度昏迷。1994年4月22日晚,尼克松與世長辭,終年81歲。4月27日,五位美國總統與他們的第一夫人出席了理查德·尼克松的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